

賀飛,國家癌癥中心/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副主任藥師,腫瘤專業臨床藥師。200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
2024年2月2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九味止咳口服液上市。九味止咳口服液是我國藥企研發的中藥1.1類創新藥,具有宣肺止咳的功效,用于急性氣管、支氣管炎中醫辨證屬風熱證的咳嗽。九味止咳口服液的上市,為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咳嗽患者提供了又一種治療選擇。本文就和大家簡單聊聊這種中藥創新藥。
一、咳嗽及關注人群
首先,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咳嗽。從西醫角度來講,咳嗽是呼吸系統疾病的常見癥狀,是一種防御性神經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有害因子。感冒、咽炎、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等疾病均可引起咳嗽。成人咳嗽按癥狀的持續時間通常可分為三類:①急性咳嗽(<3周);②亞急性咳嗽(3~8周);③慢性咳嗽(>8周)。咳嗽按性質又可分為干咳與濕咳,一般以每天咳痰量>10 mL作為濕咳的標準,以下即為干咳。不同類型咳嗽的病因不同,而明確這些病因所需要進行的檢查對技術、設備的要求比較高;同時,部分患者在完善相關檢查后,仍然無法明確病因,導致缺乏有效的治療。因此,咳嗽事雖小,但頗為棘手。
關于咳嗽,中醫學傳統文獻中很早就有了相關的記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中醫藥治療咳嗽的潛力。從中醫的角度看,咳嗽既是一種癥狀又是獨立的一種疾病。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若肺氣上逆,致使宣發肅降的功能失常,就會出現咳嗽癥狀。咳嗽最早見于《黃帝內經》,有“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的記載。因此,準確辨別咳嗽的病因,繼而合理選方用藥尤為重要。古往今來,咳嗽的辨證類型繁多;明代《景岳全書》化繁就簡,將咳嗽分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兩大類,并一直沿用至今。
一般來說,外感咳嗽發病時間較短,除了少數患者由于治療不及時或誤治導致時間延長外,多數咳嗽僅存在幾天至半個月時間。外感咳嗽又可細分為三類,即風寒咳嗽、風熱咳嗽和風燥咳嗽,以上類型雖不同但都有受風著涼的因素,且咽喉癢為共同癥狀。其中,風寒咳嗽的患者可見鼻塞、流清涕、惡寒、稀白痰,舌苔薄白不厚;風熱咳嗽的患者可見咽喉痛、黃黏涕、黃黏痰、口干口渴、舌紅、舌苔薄黃不厚;風燥咳嗽的患者主要是干咳、無痰或痰少且黏、口鼻干燥、舌苔薄白或黃不厚。而內傷咳嗽多數發病時間長,可持續半年甚至更久,主要分痰濕咳嗽、痰熱咳嗽、肝火咳嗽和陰虛咳嗽等四種類型。此外,四種特殊類型咳嗽,包括“寒包火”型即本身內熱受涼后引起的咳嗽、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鼻炎導致的咳嗽及兒童積食咳嗽等也常見。
近年來,咳嗽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咳嗽患者在呼吸專科門診和社區全科門診中最常見,因咳嗽就診的患者在呼吸科門診中已高達30%以上。而患者由于咳嗽頻繁就醫、接受各種檢查、大量使用鎮咳藥和抗菌藥等,導致醫療支出增加,但療效始終欠佳。
二、急性咳嗽及藥物治療
在各種咳嗽中,急性咳嗽受關注較多。統計各國因急性咳嗽導致的年均經濟損失,美國達90億美元,英國達9.79億英鎊;在我國,感冒止咳藥年銷售量常年位居零售藥店榜首,2016年銷售額高達516億元。急性咳嗽的常見病因為普通感冒和急性氣管、支氣管炎,主要與上呼吸道感染有關(臨床需進行識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肺炎、肺栓塞等嚴重疾病)。
普通感冒所致的急性咳嗽常與鼻后滴流有關,治療以對癥處理為主。鎮咳藥物推薦由第一代抗組胺藥物、減充血劑聯合的復方制劑,以緩解咳嗽,改善打噴嚏、鼻塞等癥狀。不推薦常規單獨使用中樞性鎮咳藥物(如右美沙芬、可待因)。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所致的咳嗽、咳痰一般持續2~3周。起病初期,臨床上常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隨后,咳嗽逐漸加劇,可伴或不伴咳痰(細菌感染者常咳黃膿痰)。此時,總體的治療原則仍以對癥處理為主,如劇烈干咳者可適當應用鎮咳藥,有痰不易咳出者推薦選擇祛痰藥。對于咳黃膿痰或外周血白細胞增高的患者,可依據感染的病原體及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抗菌藥物—在未得到病原菌陽性結果之前,可經驗性地選用β-內酰胺類、喹諾酮類等口服抗菌藥物。
對于急性咳嗽,中醫辨證施治的結果為:①風寒襲肺證:治當疏風散寒,宣肺止咳。常用中成藥為三拗片、小青龍膠囊、通宣理肺丸。②風熱犯肺證:治當疏風清熱,宣肺止咳。常用中成藥為急支糖漿、蛇膽川貝液。③燥邪傷肺證:治當疏風清肺,潤燥止咳。常用中成藥為蜜煉川貝枇杷膏、二母寧嗽丸。另外,還可選擇雪梨、銀耳、百合等藥食同源、止咳潤肺的食材燉煮服用,幫助預防保健。總的來說,使用中成藥治療咳嗽具有一定的優勢,如:個體化的辨證論治;多為復方,可以增強療效,同時減輕毒性;遵循“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標本兼治。但是,缺點也明顯,典型的如使用中成藥治療更強調臨床經驗,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的循證醫學數據。
三、九味止咳口服液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那么,作為中藥創新藥,九味止咳口服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呢?
九味止咳口服液由矮地茶、枇杷葉、麻黃、苦杏仁、薄荷、陳皮、竹茹、魚腥草和炙甘草等9味中藥材精煉而成。其獲批上市基于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及陽性藥平行對照的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該試驗共納入630例患者,其中試驗組378例,急支糖漿和安慰劑對照組各126例。受試者為18~65歲符合急性支氣管炎診斷、中醫辨證為風熱咳嗽的患者。試驗組服用九味止咳口服液,一次20 mL,一日3次,療程7天;對照組分別服用急支糖漿和安慰劑。療效方面,截至用藥7天時,咳嗽消失率統計比較顯示,試驗組療效優于安慰劑組,非劣效于急支糖漿組;咳嗽消失時間統計比較顯示,試驗組療效優于安慰劑組,非劣效于急支糖漿組。次要療效指標亦顯示出其臨床治療優勢。而在試驗的公開資料中,未見有安全性相關信息。
目前,我國中醫藥行業正面臨政策機遇期,中藥新藥獲批臨床的數量逐年增加。九味止咳口服液是2024年第一個獲批上市的中藥創新藥。回顧2023年,國內共有9款中藥創新藥獲批上市,較2022年增加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