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榮
摘? 要:極端天氣頻發和地緣政治格局激化使水稻產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水稻產業鏈財務風險具有多源性、復雜性和動態變化的特點,深受價格波動、自然災害、政策變動等內、外部因素影響。為從源頭上預防財務風險發生,降低財務風險造成的損失,通過構建水稻產業鏈財務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提出財務風險預防和風險轉移兩點控制策略,這也為水稻產業鏈的風險管理提供了科學的決策支持。
關鍵詞:水稻產業鏈;財務風險;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S-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6737(2024)02-0094-03
Research on Financial Risk Assessment and Control in the Rice Industry Chain
ZHANG Pei-rong
(Yantai Vocation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Yantai Shandong 264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geopolitical patterns have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ice industry in ensur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The financial risks in the rice industry chain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sourced, complexity, and dynamic changes, which are deeply affected by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price fluctuations, natural disasters, and policy changes. To prevent financial risks from the source and reduce the losses caused by financial risks,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financial risk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and risk assessment model for the rice industry chain, and proposes two control strategies for risk prevention and risk transfer. This also provides scientific decision support for risk management in the rice industry chain.
Key words: Rice Industry Chain; Financial Risk; Risk Control
水稻作為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水稻生產和消費的國家之一,水稻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往往會影響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平穩運行[1]。然而,水稻產業的農業屬性又決定了其容易受價格波動、自然災害、市場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可能出現產業鏈的財務風險問題。因此,如何有效識別、評估和控制產業鏈財務風險就成為利益相關方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本文旨在深入探索水稻產業鏈的財務風險特征,提出財務風險評估模型和風險控制策略,這不僅有助于提高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還能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水稻產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參考。
1? 水稻產業鏈概述
1.1? 水稻產業鏈結構分析
水稻產業鏈涵蓋了從農資供應到產品銷售的全過程,大體可以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個環節。產業鏈的上游環節涉及種子、化肥、農藥、農機等農資供應問題,農資質量和穩定性往往會決定未來水稻的產量和品質,是水稻生產的基礎環節。中游環節涉及灌溉施肥、稻田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水稻種植與生產問題,同時還要密切關注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不可控因素,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以減少潛在損失。下游環節涉及水稻的收購、儲存、加工和銷售等問題,具體來說,水稻成熟后需要及時進行收割、收購和存儲,并通過加工處理成為大米、米粉或米糕等其他米制品,這些產品在經過包裝和品牌營銷后,最終會流向終端消費市場,從而實現從農資供應到產品銷售的產業鏈循環。
1.2? 水稻產業鏈運行特點
1.2.1? 季節性與周期性強? 水稻種植受季節和氣候的影響尤為深遠。從種子發芽開始算起,水稻種植會經歷分蘗、拔節、孕穗、開花、結實等一系列生長階段[2]。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生長需求,這導致水稻產業鏈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周期性特點,上、中、下游的各個環節都要緊密圍繞著水稻的生長周期進行規劃安排。
1.2.2? 產業鏈長且環節眾多? 水稻產業鏈覆蓋了種子選育、農機生產、水稻種植、存儲加工、品牌營銷、市場營銷等多個環節,其產業鏈長且環節眾多,每個環節都承擔著特定的功能和任務,最終形成了一條高產量、高品質的完整產業鏈。
1.2.3? 資源和環境依賴性強? 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高度依賴水土資源環境,且在種植過程中,化肥、農藥的使用可能會對水土資源帶來一定影響。因此,水稻產業鏈需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可持續性問題,采用生態友好型水稻種植方式,以促進水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2.4? 受價格波動影響大? 水稻及其制品的市場價格會受到供需關系、國際貿易政策、消費者偏好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導致水稻產業鏈時常會面臨市場風險和價格波動問題,影響相關企業和個人的收入。
1.2.5? 政策扶持依賴性強? 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為保證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我國政府通常會向農戶和部分農業企業提供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包括種植補貼、收購價格支持、農產品加工稅收優惠等,這使得水稻產業鏈的運行也會受到政策和補貼的影響。
2? 水稻產業鏈財務風險識別
2.1? 內部風險識別
2.1.1? 資金管理風險? 部分企業可能會為了擴大生產規模或改善財務結構而選擇增加債務,而高負債會致使企業面臨現金流管理不善、籌資能力下降等問題,進而導致企業陷入資金短缺的困境[3]。
2.1.2? 運營銷售風險? 稻米的銷量與企業銷售策略和市場定位有關。企業的運營工作出現問題會影響其市場分析能力和銷售決策能力,繼而影響水稻產品在稻米市場中的競爭力,不利于企業保持穩定的盈利。
2.1.3? 內部控制風險? 企業內部審計和監督的工作水平會影響財務報告的準確性,繼而造成企業的財務風險。如果企業未能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就會面臨罰款或其他法律風險,也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
2.1.4? 存貨管理風險? 企業的庫存管理不當會造成產品積壓現象,尤其是對于水稻企業而言,稻米等農產品往往對儲存條件有較高要求,會明顯增加企業的倉儲成本[4]。
2.2? 外部風險識別
2.2.1? 價格波動風險? 水稻產業受價格波動影響大的特點使企業可能會因種子、化肥、農藥、農機等農資價格波動而增加生產成本,且氣候變化、稻田管理等自然或人為因素也會導致生產效率發生變化,增加企業的成本控制風險。
2.2.2? 宏觀經濟風險? 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性會間接影響人們的收入和購買力,從而影響水稻產品的市場需求與售價。
2.2.3? 自然災害風險? 洪水、干旱、臺風等極端天氣會影響水稻的產量和品質,一些嚴重的病蟲害則會造成水稻減產甚至絕收,給企業和個人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
2.2.4? 供應鏈風險? 自然災害、政治沖突或其他不可預知的事件,或是供應鏈上、中、下游企業的財務或運營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進而影響原材料供應和產品分銷。
3? 水稻產業鏈財務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3.1? 確定評估目標和范圍
相關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產業鏈定位和經營方向,明確財務風險評估的目的和范圍,如識別潛在的財務風險、評估財務風險的影響、制定風險應急管理策略,以及風險評估涉及的業務領域、管理層級、地理區域等[5]。與此同時,需要將風險因素劃分為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兩類,前者主要涉及管理風險、財務風險、運營風險、技術風險等企業內部風險,而后者則包括市場風險、政策風險、自然災害風險、供應鏈風險等外部環境風險。
3.2? 構建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水稻產業鏈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主要覆蓋財務指標、運營指標、管理指標、市場指標、政策與法規指標、環境與社會指標六個評估項目。其中,財務指標的評估項目應包括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凈利潤率、營業收入增長率、成本控制效率等。運營指標的評估項目應包括產量穩定性、產品質量合格率、存貨周轉率、客戶滿意度、供應鏈效率等。管理指標的評估項目應包括員工流失率、決策效率、內部控制有效性、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情況等。市場指標的評估項目應包括市場份額、品牌影響力、競爭對手分析、消費者需求變化等。政策與法規指標的評估項目應包括政策變動響應能力、法規遵從度、補貼政策利用效率等。環境與社會指標的評估項目應包括可持續發展實踐、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環境保護措施等。
4? 水稻產業鏈財務風險控制策略
4.1? 風險預防策略
保障水稻產業鏈的穩定發展、保持農民收入的可持續增長,必須制定財務風險預防策略。這要求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和農民提高風險意識,鼓勵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識別、評估和應對潛在風險。定期對產業鏈財務狀況進行評估,并分析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點,通過風險監測系統對市場價格、成本、供需等影響財務風險的關鍵性指標進行實時跟蹤。同時應開發有機稻米、功能稻米等多種不同的水稻產品,提升水稻產業對市場需求的滿足能力;積極開拓國外市場,減少對單一渠道的依賴,降低產業鏈的市場風險。此外,有條件的企業還可加大科技創新的研發投入,通過提高生產效率和運用先進技術來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并增強市場競爭力。
4.2? 風險轉移策略
風險轉移是指向外部轉移風險,以降低水稻產業鏈各環節遭受損失可能性的一種風險控制策略。該策略的根本是利用金融工具和市場機制來分散風險,從而增強整個產業鏈的穩定性。具體來說,可以通過購買農業保險和價格保險的方式,預防自然災害、病蟲害以及降低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或是在期貨市場交易水稻期貨合約,讓企業和個人能鎖定未來的銷售價格或采購成本,保護自身不受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與此同時,供應鏈企業可通過簽訂長期供應合同等方式與其他供應鏈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甚至成立大規模的戰略聯盟,通過資源共享和風險共擔,提升對市場波動等風險的抵抗能力,這有助于提高企業價值,從而獲取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提供的供應鏈融資服務,進一步增強自身應對資金短缺風險的能力。除此之外,企業還能采取多元化投資戰略,將資金投入不同的項目或資產中,并利用政府提供的種植補貼、價格補貼等減輕企業和農戶的財務負擔,參與或建立風險基金來集中應對水稻行業的風險,增強整個水稻行業的抗風險能力。
5? 結語
本文對水稻產業鏈的財務風險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旨在向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水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通過對水稻產業鏈結構和運行特點的分析,不難發現其財務風險主要體現在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兩個層面。為應對水稻供應鏈的財務風險問題,本文提出了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思路,并進一步從風險預防和風險轉移兩個方面分析了水稻產業鏈財務風險控制策略。有助于產業鏈相關企業和個人更好地應對財務風險,從而提高整個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在未來,此類研究還可從三個方向進行深入探索,一是完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考慮更多因素對水稻供應鏈財務風險的影響;二是將研究具體到不同地區和不同生產規模的農戶,提出更具針對性的策略;三是提高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增強企業和個人的風險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 郭曉曉,皇甫瑞靈,鄭艷潔.中國綠色農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指標體系構建與測度[J].生態經濟,2023,39(12):110-117.
[2] 杜永紅.基于中國國情的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路徑[J].中國流通經濟,2023,37(12):36-48.
[3] 陳潔梅,林曾.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的影響[J].中國流通經濟,2023,37(11):47-60.
[4] 李艷琦.農村三產融合、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與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J].中國流通經濟,2023,37(3):48-60.
[5] 韓旭東,劉闖,劉合光.農業全鏈條數字化助推鄉村產業轉型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J].改革,2023(3):12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