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華 黃燕玲 黃金治
摘要?目的:探討重癥顱腦外傷分層分級護理干預對患者的癥狀改善及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城東分院收治的重癥顱腦外傷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3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分層分級護理,比較2組癥狀改善情況、睡眠質量、并發癥情況及住院結局。結果:觀察組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ICU入住時間與總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重癥顱腦外傷分層分級護理干預的實施可加快患者癥狀改善速度,提升其睡眠質量,減少并發癥發生,促進其康復。
關鍵詞?重癥顱腦外傷;分層分級護理;癥狀;睡眠質量;康復速度
Effect of Stratified and Grad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HUANG Yanhua,HUANG Yanling,HUANG Jinzhi
(N2ICU,East Branch of Quanzhou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tratified and grad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Methods:A total of 66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admitted to the East Branch of Quanzhou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22 to April 202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3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tratified and graded nursing,and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sleep quality,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ization outco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symptom improvement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The length of ICU stay and total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s<0.05).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ified and grad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can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improve the quality of sleep,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words?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Stratified and graded nursing; Symptoms; Sleep quality; Recovery rate
中圖分類號:R651.1+5;R338.6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4.02.043
顱腦外傷是在外力沖擊作用下,導致患者的大腦出現病理性改變,使其腦神經功能出現障礙,包括開放性顱腦外傷以及閉合性顱腦外傷。在神經外科,顱腦外傷屬于常見病與多發病。顱腦外傷的發生,會導致患者出現多種不適癥狀,如嘔吐、頭痛、視乳頭水腫等,影響患者的感覺、意識以及運動功能,甚至導致其發生死亡。有研究報道稱,在顱腦外傷發生后,及時有效的治療是改善疾病預后的重要舉措[1]。通過為顱腦外傷患者開展及時有效的救治與護理,可緩解其癥狀程度,減輕顱腦外傷對患者睡眠產生的影響。以往臨床上主要為患者開展遵醫用藥治療以及對癥護理,未能重視對患者的個體病情評估和干預,護理措施不全面,從而導致效果不佳[2]。分層分級護理對患者實施分級分層,并根據分級分層的結果,來開展針對性的專業護理,由此提升護理質量,加快患者的病情康復速度,取得更好的護理效果[3]。目前研究報道中,對于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的分層分級護理工作,并無過多報道。本研究選取重癥顱腦外傷患者66例開展隨機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城東分院收治的重癥顱腦外傷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3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5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6.35±6.88)歲;疾病類型:顱內血腫15例、顱底骨折7例、腦干損傷11例,包括13例閉合性損傷患者與20例開放性損傷患者。觀察組中男20例,女13例;年齡25~75歲,平均年齡(47.10±7.52)歲;疾病類型:顱內血腫16例、顱底骨折7例、腦干損傷10例,包括11例閉合性損傷患者與22例開放性損傷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納入標準?1)符合顱腦外傷診斷標準患者[4];2)經影像學檢查確診患者;3)顱腦首次受傷患者;4)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患者。
1.3?排除標準?1)精神異常患者;2)心肝腎等重大臟器功能異常患者;3)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4?研究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徹底清理傷口,做好傷口出血情況觀察;及時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暢通;做好引流管固定工作,密切觀察引流液性質,若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處理;做好防躁動護理工作等。
觀察組行分級分層護理,為患者開展分層,根據其具體的分層來實施相應的分級護理干預。1)高危顱腦損傷患者護理:若患者年齡超過60歲,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評分超過30分,生命體征無法保持穩定且神志不清,昏迷超過12 h,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評分超過6分,則將其納入高危顱腦損傷患者,為其實施一級護理干預。干預措施包括,a.建立健康檔案,每隔15 min為患者開展血壓、體溫、脈搏以及呼吸頻率測量,為其開展病情評估。b.醫護人員共同討論,制定患者的治療、護理方案,為其實施一對一的看護管理。c.每隔1 h對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呼吸機參數、血氧飽和度、心電圖以及顱內壓等指標進行檢測。d.定時為患者開展吸痰處理,使其呼吸道保持暢通,做好其身體清潔工作。e.每日對患者的并發癥發生風險進行評估,針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時進行預防性干預,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f.每日對患者的體型、手術創傷、控便能力以及神經性障礙情況進行評估,對有效策略予以制定,避免壓力性損傷的出現。g.對患者每日的情況進行追蹤,每日與其家屬進行病情交流,做好其家屬的情緒安撫工作。h.做好交接班工作,在患者病情保持穩定后第3天,可將其轉入二級護理。2)中危顱腦損傷患者護理:若患者的昏迷時間為6~12 h,APACHEⅡ評分為21~30分,生命體征無法保持穩定且神志不清,MEWS評分為4~5分,合并慢性基礎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貧血等),則將其納入中危顱腦損傷患者,為其實施二級護理干預。干預措施包括,a.建立健康檔案,每隔30 min為患者開展血壓、體溫、脈搏以及呼吸頻率測量,為其開展病情評估。b.每隔2 h對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呼吸機參數、血氧飽和度、心電圖以及顱內壓等指標進行檢測。c.按照護理人員與患者1:2的比例為患者實施看護管理,使其呼吸道保持暢通,維持其大小便正常,適當為其開展被動肢體運動。d.對患者的顱內壓、躁動與腦脊液漏情況進行密切觀察。e.為患者采用合適的體位,抬高床頭15o~30o,偏轉至一側,保持引流管暢通。f.制作健康教育協同書,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宣教。h.對患者每日的情況進行追蹤,每日告知其家屬病情改善情況。i.在患者的病情保持穩定后,第2天可將其轉入三級護理。3)低危顱腦損傷患者護理:若患者的昏迷時間為<6 h,APACHEⅡ評分為10~20分,生命體征保持穩定且神志較為清楚,MEWS評分為0~3分,年齡低于45歲的患者,則將其納入低危顱腦損傷患者,為其實施三級護理干預。干預措施包括,a.建立健康檔案,每隔30 min為患者開展血壓、體溫、脈搏以及呼吸頻率測量,為其開展病情評估。b.每隔4 h對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呼吸機參數、血氧飽和度、心電圖以及顱內壓等指標進行檢測。c.按照護理人員與患者1:3的比例為患者實施看護管理,告知其保持絕對臥床休息,食用清淡易消化飲食,使大便保持暢通。d.每隔2 h協助患者翻身,做好皮膚清潔工作,預防壓力性損傷。e.當患者的意識完全恢復,具備一定自主活動能力后,指導其適當活動。f.積極心理疏導,使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到緩解。g.幫助患者養成規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參與社交活動,規律飲食,保證休息時間,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等。h.在患者的病情穩定后,將其轉入到普通病房,開展常規護理。
1.5?觀察指標
1)2組癥狀改善時間,包括嘔吐、頭痛、視乳頭水腫、躁動;2)2組干預前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分[5];3)2組并發癥發生率;4)2組ICU入住時間與總住院時間。
1.6?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觀察組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2組患者護理前后PSQI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2組患者ICU入住時間與總住院時間比較
對照組ICU入住時間為(28.65±5.28)h,總住院時間為(12.30±2.64)d,觀察組ICU入住時間為(20.52±3.70)h,總住院時間為(10.70±1.86)d,觀察組ICU入住時間與總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244、2.846,均P<0.05)。
3?討論
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病情急迫,發展速度快,容易導致多種并發癥出現,因此做好患者的護理干預工作,對于保障其治療效果,改善其疾病預后具有重要作用[6]。本研究中,觀察組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重癥顱腦外傷分層分級護理干預的實施可加快患者癥狀改善速度,減少并發癥發生。分析原因,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病情通常較為嚴重,因此對于護理干預的要求也較高,常規的護理無法取得較好的效果,使得患者的康復會受到影響,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通過臨床實踐發現,常規護理中未能對護理人員的分工予以明確,護理措施針對性不強,因此導致護理效果受限。分級分層護理根據醫護人員為患者開展的評估結果作為依據,根據分層情況開展相應的專業護理以及康復管理,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保障管理的層次化與條理化,提升護理質量。同時根據患者的病情等級為其開展相應的護理工作,可早期識別高危患者的病情,將其并發癥發生風險降低[7]。針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自身的病情危急程度,來為其開展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使護理工作的針對性提高,同時也有利于節約醫療資源,使醫療資源得到更為合理的分配。除此之外,心理、生理以及飲食等方面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可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縮短其住院時間。本研究中,觀察組ICU入住時間與總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表明重癥顱腦外傷分層分級護理干預的實施可促進患者的康復進度。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由于不適癥狀嚴重,因此睡眠質量易受到影響,導致其難以入睡,也會對其康復產生不利影響。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重癥顱腦外傷分層分級護理干預的實施可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與相關研究報道相符[8]。
綜上所述,重癥顱腦外傷分層分級護理干預的實施可加快患者癥狀改善速度,提升其睡眠質量,減少并發癥發生,促進其康復。
利益沖突聲明:無。
參考文獻
[1]彭賽朝.時間目標管理聯合外傷急救護理在重癥顱腦外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3,42(5):900-903.
[2]朱柳花,張京華,朱赟.醫護康一體化護理模式在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人工氣道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4):15-18.
[3]楊紅,劉微.分級監控管理聯合精細化護理預防重癥顱腦損傷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價值[J].血栓與止血學,2021,27(5):883-884.
[4]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中國神經外科重癥管理協作組.中國重型顱腦創傷早期康復管理專家共識(2017)[J].中華醫學雜志,2017,97(21):1615-1623.
[5]劉芳,沈禮泉,錢玲玲.責任制程序化營養管理模式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營養狀況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9):58-61.
[6]吳珠嬌,溫江華,卓劍,等.早期預警分級聯合急診護理綠色通道對急性重癥腦卒中患者的效果[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23,18(1):102-105.
[7]陳若,蔣蕾.分級監控管理+全面護理在預防顱腦損傷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3,42(9):1700-1703.
[8]申蓬春,黃萍,于俊杰.基于NIHSS評分分級護理模式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肢體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3,42(4):72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