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階段是幼兒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其道德素養的關鍵時期。品德啟蒙教學作為幼兒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幼兒園階段,對幼兒進行品德啟蒙教學不僅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能夠為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幼兒園品德啟蒙教學策略。
一、幼兒園品德啟蒙教學的要點
(一)具備靈活性
幼兒階段是個體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教育旨在幫助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更好地適應變化,并培養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品德啟蒙教學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性。
一方面,靈活性特點要體現在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上。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需求和發展水平,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例如,在培養幼兒的友善行為時,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開展互動游戲等方式引導幼兒認識友善的重要性,而不僅是簡單地灌輸道德規范。這種靈活性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又如:對于活潑好動的幼兒,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角色扮演游戲、組織小組合作等方式來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和責任意識;對于較為內向的幼兒,教師可以開展繪畫、手工制作等活動,讓幼兒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大膽探索,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品德啟蒙教學。
另一方面,靈活性特點要體現在課堂組織和管理上。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情況,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和活動內容,保證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其中并得到充分的關注和指導。同時,教師需要隨時根據幼兒的反饋和表現,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和方法,確保教學的連貫性和系統性,讓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
(二)具備多樣性
每個幼兒都擁有獨特的性格、興趣和天賦,這使得幼兒在品德啟蒙教學中表現出獨特的學習傾向。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特點和興趣,設計不同的學習活動,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接受品德教育。這樣一來,幼兒園品德啟蒙教學就不再是單一和枯燥的,而是豐富多彩的。
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不同的認知水平和表達方式。因此,教師需要傾聽每個幼兒的聲音,尊重每個幼兒,并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促進幼兒之間的互動和合作。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小組合作,讓幼兒學會傾聽、溝通和合作。在合作中,幼兒不僅可以從同伴身上學到新的知識,還可以樹立團隊意識,提高合作能力。同時,這種互動和合作的過程不僅能夠豐富幼兒園的品德啟蒙教學內容,還能夠培養幼兒的社交能力。
此外,每個幼兒都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創造力,幼兒的奇思妙想能夠給品德啟蒙教學帶來新的靈感。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這樣一來,幼兒園的品德啟蒙教學就不再是教師單向灌輸的過程,而是一個富有創意和想象力的互動過程。幼兒在參與學習活動的同時,能夠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自主探索并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
二、幼兒園品德啟蒙教學策略
(一)設計情境化的活動
教師應設計情境化的活動,通過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品德的重要性,學會遵循行為準則,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如積極合作、互助友善、誠實守信等。
教師需要提前思考和規劃,結合教學主題創設具有教育意義的情境,以激發幼兒參與和思考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小型的社區場景,讓幼兒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進行互動,從中學習合作、分享和公平的重要性。在設計情境化活動時,教師可以結合故事、游戲和藝術等元素,使活動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教師可以講述寓言故事,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和各種材料創設相應的故事情境,引導幼兒領悟其中蘊含的道理,以培養幼兒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在角色扮演中體驗錯誤行為帶來的后果,從而引導幼兒在實際生活中作出正確的選擇。
在活動中,教師可以還原幼兒日常生活中常發生的合作、競爭、沖突等場景,引導幼兒學會與他人溝通和避免產生沖突。通過與同伴進行互動和合作,幼兒可以學會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形成友善和包容的品質。同時,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化活動,讓幼兒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獲得成就感,培養幼兒樂于助人的品質。
(二)開展繪本情感教育
繪本具有故事性、情感性和直觀性的特點,借助形象生動的圖片和簡潔樸實的文字,將人物、事件和情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被廣泛應用于幼兒教育。在繪本中,幼兒能夠感受各種情感的表達,如喜、怒、哀、樂等。幼兒在閱讀繪本時能夠與其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產生共鳴,提高對于情感的認知,從而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對自身的情感經歷和體驗形成新的理解與思考。
在繪本教學中,教師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為了增強品德啟蒙教學的效果,教師需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段和發展水平的繪本,根據繪本的主題和幼兒情感發展的需求,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使幼兒與繪本的故事情節產生情感共鳴。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故事情節、開展角色扮演游戲等方式,引導幼兒主動進入故事情境,讓他們深入體驗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變化。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情感反思和討論,讓幼兒從個體經驗中提煉出普遍性的情感體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可以將自己的做法與同一情形中他人的處理方式進行比較,學會理解、尊重他人的情感,從而形成同理心和友善的品德。值得一提的是,繪本的故事情節往往圍繞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情感主題展開,如友誼、親情等。教師需要開展生活化教學,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體驗這些情感,引導幼兒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從而促進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三)倡導合作與分享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社會領域的教育目標之一是讓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合作能力是個體在社會生活和學習中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有助于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團隊合作活動或比賽來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在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分工協商,共同解決問題。在繪畫和手工制作等藝術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相互幫助,彼此分享創意和技巧。
樂于分享是一種高尚的品質,也是品德啟蒙教學的重點目標。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資源共享和經驗分享來培養幼兒的分享意識。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讓幼兒學會傾聽和欣賞他人的意見。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互相交換玩具、書籍等,培養幼兒的分享品質。教師要對幼兒與同伴分享玩具等行為給予肯定,讓幼兒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幼兒園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可以在班會和集體活動中引導幼兒討論、思考合作與分享對于個體和集體的價值,使幼兒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
(四)開展家園合作
開展家園合作旨在凝聚家庭和幼兒園的力量,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構建一座連接幼兒園品德啟蒙教學和家庭教育的橋梁。教師可以通過家訪與幼兒家長進行面對面交流,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習慣和興趣,進而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滿足幼兒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同時,通過家訪,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充分的溝通,向家長傳遞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重要事項,促進雙方的深入合作,并在了解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基礎上提供相應的家庭教育指導,以更好地落實品德啟蒙教學。
此外,家長參與課堂活動是家園合作的一種重要方式。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參與幼兒園的課堂教學活動,如親子游戲、親子繪本閱讀活動等。通過這些形式多樣且趣味性強的活動,家長能夠更好地掌握幼兒的發展情況,也能夠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與教師進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幫助幼兒成長和發展。這種互動交流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和家長建立信任關系,還有助于促進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在品德啟蒙教學方面的有效銜接。此外,家長還可以參與幼兒園的社區服務活動。社區服務活動是一種以培養幼兒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為目標的教育活動,主要是指幼兒園在充分挖掘社區資源的基礎上開展的志愿服務或公益活動。家長可以與幼兒一同參加做社區義工、捐贈物資、參觀社區公益機構等活動,通過實際行動去關心他人、關愛社會,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這種參與式的家園合作既能夠培養幼兒的社會責任感,又能夠加強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聯系和合作。
結語
幼兒園品德啟蒙教學是一種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過程,應貫穿于幼兒園一日生活,滲透幼兒園的各個教育環節。教師要通過設計情境化的活動、開展繪本情感教育、倡導合作與分享、開展家園合作等方式,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品德啟蒙教學落到實處,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聊城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