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思英語”追求的是一種情思相融、情思相促的教學效果,包含融情、匯思兩方面。具體來說,“融情”既指教學情境與學生情感的融合,又指課本情境與現實情境的融合;“匯思”既指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與交匯,又指學生思維水平與思想境界之間的交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習主題將教學情境與學習探究相結合,將情感體驗與思維訓練相結合,營造“融情匯思”的課堂氛圍。這種課堂氛圍使得英語課堂充滿樂趣,散發思想的光芒,既吸引了學生,又成就了學生。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情境教學成為英語教學中廣泛運用的方法之一,但其在教學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重知識輕能力、重興趣輕思維?;诖?,筆者以多節課堂教學為例,探討如何構建“情思”教學模式,打造高效“情思”英語課堂。
一、吃透教材是起點
在“情思”教學中,教師要基于主題學習的需要,通過重新建構主題課程的結構與邏輯,引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發散學生的英語思維,使其在英語思維中形成相應的價值判斷。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過于注重課文固有的邏輯結構,重視對課文知識的探討,很少為學生提供真實情境下的交流機會,無法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學生在學習中難以深入思考。此外,由于英語知識點零散且繁多,部分教師會采取機械單一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因此,教師在課前要吃透教材內容,了解每一單元的重難點,并拓展相應的英語知識,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教師要充分了解教材對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要求,預先整理、歸納、概括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并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How many?”為例,這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數字1~19的英語單詞、玩具類單詞及“How many...”“...do you have?”等句型。在教學設計時,教師不能只立足于這一單元知識的傳授,而要將前兩個單元的內容與這一課的內容相融合,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基礎知識。在學習有關數字的英語單詞時,教師不能局限于英語單詞的認讀,還應總結歸納有關數字英語單詞的表示規律,如表示數字十幾的英語單詞的后綴為“-teen”,并引導學生總結表示數字幾十的英語單詞構詞規律。比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下數字30、40的英語單詞,即thirty、fourty,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和觀察,讓學生總結出數字幾十的英語單詞構詞規律,即它們的后綴為“-ty”。在學習玩具類單詞時,教師可以將教授過的有關數字的單詞串聯組詞,并結合動物類單詞及水果類單詞進行描述,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靈活運用有關數字的英語單詞描述不同類型的物品,進而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句型,將句型帶入不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由此可見,教師吃透教材,引導學生掌握部分英語單詞的構詞規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還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增強教學效果。
二、創設情境是關鍵
創設情境是“情思”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創設的情境要與當前的英語教學主題相吻合,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由于小學階段的英語課文篇幅較為簡短、形式單一,教師可以整合教材中的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中,自主構建英語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How many?”為例,教師可以創設生日情境,向學生提出“What day is your birthday?”“How old are you?”等問題,從有關數字的英語單詞入手,將“Mother’s Birthday”定為這堂課的主題。針對主題,教師可以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在生日情境中向學生拓展有關生日的英語知識,幫助學生構建語言體系。接著,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六個任務小組,即Art、fruits、snacks、animals、toys、cards,每個組有自己的籌備主題。教師可以讓每個組的學生展開討論,用英語進行溝通,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由此可見,教師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創設相應的情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還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又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On the farm”時,教師可以以“countryside”為主題創設教學情境,組織學生模仿教材上的對話內容自編對話或進行對話表演。教師可以隨機選擇兩名學生,讓其中一名學生扮演村干部,另一名學生扮演參觀者,讓他們綜合運用所學詞句展開對話,以訓練他們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由此可見,教師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開展活動是手段
“情思”教學是一種情境探究型教學,旨在遵循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給予學生更豐富的思維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是“情思”教學的關鍵手段。語言學習的目的不是要讓學生生硬地記憶詞匯、句型,而是要讓學生充分運用不同的語言與其他人進行交流,讓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背景,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在開展英語活動時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一是操練與練習相結合。教師可以在日常開展英語活動時融入聽、說、讀、寫、唱五種形式,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二是“高密度”和“大容量”相結合。由于課程學習時間較短,內容較多,在開展英語活動時,教師要打造高效率、快節奏與“大容量”的課堂,引起學生的注意,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教學效率。三是趣味性與實效性相結合。教師要以任務為導向,結合生活中的素材開展符合學生特點的活動,如競賽、游戲等,發散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At the snack bar”時,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扮演“小吃店”的店長,引導他們用英語處理訂單,為其他學生扮演的顧客服務,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英語。同時,教師可以適當地挖掘對話文本中可續編的內容,如抽象化語句“What would you like...?”等,將教學內容具體化,讓學生有話可說。由此可見,通過“情思”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調動自身的學習積極性。
四、提升素養是目標
在“情思”教學中,教師應扎根于課堂,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啟發者和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知識運用上,帶領學生歸納重難點,發現規律,讓學生從“學會”變成“會學”,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技能和能力。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How many?”為例,教師可以以“Mother’s Birthday”為主題,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享自己與母親之間的美好回憶,講述母親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及自己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以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What gift do you want to give your mother on her birthday?”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回答。接著,教師可以開展“Mother’s Birthday party”,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演唱歌曲或進行其他才藝展示,表達對母親的祝福和感謝。在課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Write a thank-you letter to your mother”這一任務,讓學生用英語寫一封信,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將學生的情感與思維相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由此可見,教師通過“情思”教學,不僅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結語
“情思”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種教學方法強調情感和思維的融合,不僅能幫助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還能幫助學生走向深度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挖掘教材內容中蘊含的“情思”元素,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還要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營造融洽的“情思”交流氛圍,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英語知識體系,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另外,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活動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教材內容,促進學生“情思”的發展,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該注重“情思”教學的應用,為學生打造高效英語課堂,并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昆山市玉山鎮振華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