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哲
摘 要: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指導高等藝術教育承擔新的文化使命的科學指南,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工作導向、“兩個結合”中的“第二個結合”和“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等重大論斷和鮮明特征都對高等藝術教育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也充分指導著高等藝術院校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完成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守正創新進行高水平藝術創演等實踐路徑的探索。
關鍵詞:習近平文化思想;高等藝術教育;理論意義;實踐路徑
習近平文化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其政治上的重大意義、理論觀點上的突破、實踐性的創新和發展式的外延,都為全國文化事業和教育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實施路徑。
高等藝術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同時由于其學科專業的特色屬性,還承擔著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藝人才、以文化服務社會、以文化展示形象、以文化促進交流等重要任務。因此,習近平文化思想對于高等藝術教育新時期承擔新的文化使命,以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并提供了實踐遵循路徑。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高等藝術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指南
1.習近平文化思想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進一步強化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藝術教育的宗旨與目標
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等明確要求,這一論述不僅強調了文化的人民主體性,更體現了我們黨領導和推動文化建設的鮮明立場。新時期要不斷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全體人民的智慧力量,更需要堅持從人民主體地位出發,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高等藝術院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必須牢牢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培養文藝人才、為人民而歌、為人民而創作。一方面,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緊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持續發力,培養德藝雙馨的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圍繞人民群眾需要進行文藝創演,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提供人民所需的精神力量,增強人民群眾教育和文化的獲得感、幸福感。
2.習近平文化思想中“第二個結合”指導高等藝術教育更好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特別闡述了“兩個結合”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1]“第二個結合”的重要論斷,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實際,對黨的理論的又一重大創新,極大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豐富內涵,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貫通起來,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發展新境界,實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極大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高等藝術院校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同時,更承擔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傳播弘揚,培育文化新人的責任使命。“第二個結合”是高等藝術院校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深厚根基和理論支撐。一方面,高等藝術教育要充分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時代價值;另一方面,要在“雙創”上下功夫,抓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教育教學相結合、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等,在筑牢中華民族文化根基、延續中華民族文化根脈、培育中華優秀文化傳承人方面作出新的貢獻。
3.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特征為高等藝術教育文化實踐提供理論與方法支撐
“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體達用、體用貫通” [2],明確提出“七個著力”的要求,既有認識論又有方法論,既有宏觀層面的整體指導又有具體層面的實踐路徑。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開放體系和實踐特征對高等藝術院校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高等藝術院校要深刻理解并實踐運用好其“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鮮明特征,同時自身要以“體”——理論創新的科學論斷統一思想、指導高質量發展方向,增強自身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又要以“用”——布局新文化工作的任務要求來指導實踐,堅持守正創新,創造性推出具體舉措,在辦學治校、培育人才和服務社會中落實好新的文化使命。
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高等藝術教育的實踐路徑
高等藝術院校作為文化教育的主陣地、文藝人才培養的高地和文化傳承傳播的重地,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要在落實上下功夫,要在實踐中顯擔當。中國音樂學院作為高等藝術院校中的“雙一流”和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高校,在理論鑄魂、立德樹人、文藝創演和文化傳播等方面勇于實踐,開拓創新,奮力承擔新使命,奏響新樂章。
1.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學深悟透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豐富內容和深刻內涵
第一,構建并完善師生理論學習體系。高等藝術院校師生要全面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豐富內涵、其中的戰略謀劃、科學部署和方法路徑。以中國音樂學院為例,構建由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學習、校級領導宣講、專家報告、座談會、干部專題培訓、讀書會、音樂黨課、二級黨組織理論中心組學習、教師理論學習、學生“青馬工程”等立體式全覆蓋理論學習教育體系,抓好政治理論學習重在日常、入腦入心,使廣大師生進一步增強對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自覺性和使命感,努力擔當起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文化使命。
第二,強化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宣講與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開放包容性,充分發揮高等藝術院校在文藝理論研究、文化理論宣講闡釋方面的優勢,組織專家學者開展相關課題研究,為深化和拓展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維度貢獻力量;組織師生理論宣講團、藝術宣講團,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等方式創新開展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宣講。以中國音樂學院為例,學校中標多項國家級重大課題,并產出《中國音樂大典》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標志性智庫成果、有影響力的學術成果等,為習近平文化思想開放體系注入理論活力;黨委書記和院長作習近平文化思想宣講報告和專題輔導報告,受到師生們的歡迎。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宣講團、“博學·綻放”“碩果·綻放”研究生思政音樂會品牌項目等,將黨的創新理論以“音樂+”的方式講到人民群眾中間。
2.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習近平文化思想培育文化新人
第一,思政課改革創新,講準、講深、講透、講活黨的創新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3]高等藝術院校要高質量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將習近平文化思想納入其中,促進青年學子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文藝觀,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中國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和院長帶頭講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每學期為學生講授思政課。不斷完善課堂講授+視聽感悟+名家講座+網絡互動+課堂討論+社會實踐“六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持續加強“音樂廳里的思政課”特色品牌建設,以音樂的形式,講深講活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豐富內涵和生動實踐,著力提升思政課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引領力、理論說服力、課堂吸引力。
第二,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構建“大思政”工作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4]高校作為“大思政課”落實的主體單位,要統籌校內校外資源,匯聚育人合力,持續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以中國音樂學院為例,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與中國音樂教育體系相結合,深入實施“三全育人”工作方案,推進“十大工程”建設,實行“中國樂派8+1、思政+X”課程體系和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德藝雙馨的優秀音樂人才。
3.堅持守正創新,努力承擔文藝創演和文化傳播新使命
習近平文化思想將守正創新提到了重要高度。“如何找到新賽道,迎接新挑戰,勇擔新使命”是高等藝術院校共同面對的課題和努力實踐的方向。以中國音樂學院為例,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守辦學初心,堅持守正創新,以體制機制、項目品牌和傳播方式“三大創新”為支點,不斷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高質量藝術教育作出貢獻。
第一,體制機制創新:進行藝術實踐機構調整。整合校內外資源,成立藝術實踐中心,以歌劇學院、創作部、交響樂團、民族樂團為建設主體,構建高水平藝術實踐大平臺;拓展戰略合作機制,與文旅部四家直屬文藝院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拓展生源基地、拔尖人才培養、強化藝術實踐等創新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多渠道、多舉措培養優秀音樂人才。
第二,項目品牌創新:打造“中國音·中國樂·中國年”新春文化品牌項目。在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指導下,2024年春節期間,中國音樂學院立足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和國家文化戰略的定位,以中國民族音樂為特色,創新打造了“中國音·中國樂·中國年”新春文化品牌項目。中國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和民族樂團攜手學校高水平優秀人才及海內外校友200余人,錄制近300分鐘的中國經典音樂作品、6場高質量音樂會,線下演出9場音樂會;在春節期間送音樂下鄉、走進北京城市時尚文化地標進行音樂打卡。活動在人民網+客戶端、北京廣播電視臺、學習強國、央視頻、北京時間官網持續播出,引起熱烈反響,觀眾紛紛轉發,直播總觀看量超千萬,為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乃至全國春節文化市場增添了濃墨重彩。
第三,傳播方式創新:用音樂講好中國故事。中國音樂學院發揮音樂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紐帶作用,創新打造適合國際傳播的文化藝術精品和高端合作平臺,更好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2024年春節期間,在“中國音、中國樂、中國年”新春文化項目中,專門設置“海外城市打卡”活動,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李心草與中央民族樂團的國音校友在法國巴黎、奧地利維也納和德國柏林等地標音樂廳獻上新春音樂會,并以視頻方式在新媒體平臺進行海外城市打卡,將中國新春文化傳播到海外。近年來,中國音樂學院發起成立“全球音樂教育聯盟”,舉辦中國國際音樂大賽、“一帶一路”國際箏樂學術交流季等活動,加強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用音樂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取得明顯成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2023年6月2日)[J].求是,2023(17):4-11.
[2]堅定文化自信 秉持開放包容 堅持守正創新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 強大精神力量 有利文化條件[N].人民日報,2023-10-09(1).
[3]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4]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N].人民日報, 2021-03-07 (1).
(作者單位:中國音樂學院黨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苑聰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