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紅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歷史瑰寶,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需要結合不同學科的教學特點進行滲透和融合,以此來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初中音樂學科中涉及的傳統文化豐富多樣,不僅能夠作為教學資源來豐富音樂教學,還能夠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進一步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本文探討了中華傳統文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旨在促進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賞中華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文化認同感。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初中音樂;教學;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6-0-03
中華傳統文化代表著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積淀,其中的音樂文化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價值。然而,在現代初中音樂教育中,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常常面臨一些困境。為了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促使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認識、了解和傳承,需要充分地尋找優秀傳統文化和初中音樂教學內容的契合點,從而促進初中生文化素養和音樂素養的雙向提升。
一、中華傳統文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價值
(一)有利于學生傳承文化傳統,增強民族認同感
中華傳統文化中擁有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如古琴、二胡、昆曲、京劇等都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在初中音樂教育中,將這些傳統音樂元素融入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音樂的根源,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同時,通過學習傳統音樂,學生可以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深厚歷史,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熱愛,在潛移默化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強化民族認同感,培養愛國情感。除此之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學生可以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生活、歷史事件和民俗習慣,在拓寬學生的歷史視野的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對歷史和文化的發展有更深入的理解,這些知識還可以在學生音樂作品的演奏和演唱中得到體現,激發學生對歷史和文化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傳承中華傳統文化[1]。
(二)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音樂創造力
中華傳統音樂以其獨特的音韻和旋律結構,常常表現出與西方音樂截然不同的美學特點,將這些元素引入初中音樂教學中,可以拓展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使學生能夠欣賞不同類型的音樂,培養多元化的審美情感。此外,初中音樂教學強調培養學生對內涵和情感的表達,學生在學習演奏和演唱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不僅可以提高技能,還可以培養表達情感和情感溝通的能力。與此同時,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傳統音樂,學生還可以接觸到不同的音樂創作方法和音樂結構,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在傳統音樂的啟發下,將這些傳統元素融入自己的音樂創作中,從而創作出具有獨特中華文化特色的音樂作品,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價值。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跨學科發展,提高音樂素養
中華傳統音樂融合了文學、歷史、哲學、美學等多個學科的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這些元素,可以促進學生的跨學科綜合能力的發展。例如,學生通過演奏一首古詩詞配樂,不僅能夠學習音樂表演技巧,還能幫助學生理解文學內涵和歷史背景,培養綜合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學科交叉應用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挑戰。通過融入傳統音樂元素,學生不僅可以提高音樂水平,還可以獲得更豐富的文化體驗,對于發展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文化素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2]。
二、當前初中音樂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困境
(一)音樂學科缺乏重視,邊緣問題嚴重
當前初中階段的教學工作普遍重視應試教育,注重學生在標準化考試中的分數表現,因此,學校更傾向于將有限的教育資源和教學時間分配給與考試成績直接相關的科目,如數學、語文和英語,音樂學科往往被視為輔助性科目,常常在學校課程中被忽視,音樂學科的師資隊伍問題也加重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困境。在很多初中學校中音樂教師的培訓和素養主要集中在音樂技能和西方音樂理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相對有限,這使得教師缺乏必要的知識和資源來傳授中華傳統文化,限制了學生對音樂教育的體驗。除此之外,音樂學科的課程設置也是一個問題。由于學校教育資源的限制,音樂課往往只有一個課時,難以涵蓋豐富的音樂內容,音樂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需要教授音樂基礎知識、音樂技能,以滿足應試教育的要求,這導致了中華傳統文化難以在課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不利于在音樂學科中的滲透。
(二)教師素質有待提高,教材相對單一
當前初中音樂學科教學中,面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困境主要表現為教師素質待提高和教材相對單一,這兩個方面的問題共同影響了中華傳統文化在初中音樂教育中的有效傳授與傳承。教師素質的不足主要表現在教學方法和教育資源的匱乏,很多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缺乏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無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中華傳統音樂文化。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更多的教育資源,包括有關中華傳統音樂的教材、樂器和錄音設備等,這些資源的不足也限制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使學生難以獲得深入的音樂教育體驗[3]。教材的相對單一也是滲透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困境之一,目前,音樂教材主要以西方音樂理論和作品為基礎,較少涵蓋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這種教材設置使得學生在音樂學科的教育中接觸到的主要是西方音樂,而中華傳統文化則無法滲透到日常音樂學習中來,使學生難以全面了解和體驗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豐富內容。
(三)學科教育不夠系統,學生興趣缺乏
學科教育不夠系統是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一大難題。音樂作為一門學科,應該具有系統的課程體系和教育標準,以確保學生能夠在音樂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培養。然而,目前初中音樂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往往零散地出現在教材和課程中,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學生在音樂教育中難以形成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系統理解,也無法深入掌握相關技能和知識,這種不系統的教育方式使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受到限制,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與此同時,學生興趣缺乏是另一個困擾初中音樂教學的問題,在初中音樂學科中,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缺乏主要源于音樂教育內容的單一和教育方法的不足,由于中華傳統文化在教材中的呈現相對有限,學生難以感受到其中的吸引力,傳統的教學方法和考試導向的學科教育也限制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學生往往被迫背誦知識,而不是通過實際的音樂演奏和體驗來培養學習興趣。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需要更加重視音樂學科,鼓勵學生深入了解和體驗中華傳統文化,以便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通過促進中華傳統文化在初中音樂教育中的滲透,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從而實現音樂學科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相互融通。
三、中華傳統文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注重教材更新,豐富多樣化文化內容
注重教材更新和豐富多樣化文化內容是在初中音樂學科中促進中華傳統文化滲透的一項關鍵策略。在當前教育體系中,音樂教育的教材和內容往往受到限制,主要集中在西方音樂理論和作品上,而中華傳統音樂文化往往存在被邊緣化的現象。因此,為了更好地傳授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需要充分重視教材更新和文化內容的多樣化。教材更新是確保中華傳統文化滲透的首要步驟,當前的音樂教材通常偏向于西方音樂,而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內容相對較少,為了彌補這一不足,需要制定新的音樂教材,將豐富的中華傳統音樂內容融入教材中,包括有關中國古代音樂的歷史、傳統音樂樂器、不同地區的音樂風格,以及中華傳統音樂的演奏技巧和理論,這樣一來,在音樂學習中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音樂的豐富多彩性,也能夠培養學生對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文化內容的豐富多樣化也是一個重要的實踐方式,音樂教育應該包括多種不同類型的中華傳統音樂,如南音、京劇、蒙古族長調、西部山歌等,這些不同類型的音樂代表了中國不同地區和民族的音樂傳統,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中國音樂的多樣性。除此之外,豐富多樣的文化內容還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和歷史背景,進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促使其將中華傳統音樂元素融入自己的音樂創作中[4]。
(二)加強師資培養,實現專業化發展
音樂教育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關鍵學科,而教師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素質和專業能力直接關系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師資隊伍的素質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至關重要。當前的音樂教師在師資培訓中主要接觸相關西方音樂理論和技能,而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培訓相對較少,這導致了許多音樂教師對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了解有限,無法深入傳授相關知識和技能給學生,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加強音樂教師的師資培訓,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中華傳統音樂文化。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師資培養應該包括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不同地區和民族的音樂特點,以及相關的演奏技巧和理論,從而使教師能夠更好地傳授中華傳統文化給學生,并豐富音樂教育的內容[5]。專業化的音樂教育體系有助于培養更多具備音樂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師,這需要建立音樂教育的專業培訓體系,使音樂教師具備更強的音樂素養和專業知識,從而能夠更好地應對不同學生的需求,提供更豐富多彩的音樂教育體驗,傳授中華傳統音樂文化。
(三)豐富音樂活動,開展興趣化學習
豐富音樂活動和開展興趣化學習是促進中華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策略,尤其在初中音樂學科中,這一方式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和體驗中華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和文化認同。音樂活動包括音樂比賽、音樂會、合唱團、樂隊、音樂劇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實際演奏和表演的機會,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演奏中華傳統音樂作品,學習傳統音樂樂器的演奏技巧,感受中華傳統音樂的魅力。通過音樂活動,學生將更深刻地了解中國音樂的多樣性,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才華。音樂教育應該注重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鼓勵學生在音樂學科中自主探索和學習。通過興趣化學習,學生可以選擇學習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具體方面,如學習一種特定的中華傳統音樂樂器、參與傳統音樂表演、創作自己的中華傳統音樂作品等,這種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方式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中。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中華傳統文化的社區活動和民間音樂團體,從而獲得更豐富的音樂體驗;與專業音樂家和愛好者一起演奏和學習,深入體驗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精髓。
(四)注重學科融合,加強實踐化教育
學科融合是促進中華傳統文化滲透的有效途徑,音樂作為一門跨學科的藝術科目,與歷史、文學、藝術、社會科學等領域有著密切關聯,學科融合可以將中華傳統音樂與其他學科內容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中華傳統音樂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背景。例如,音樂教育可以與歷史教育相結合,讓學生了解不同歷史時期中華傳統音樂的演變,或者與文學教育相結合,通過學習古代詩詞和文學作品,理解中華傳統音樂的歌詞和表達方式。這樣的綜合學科教育將豐富音樂課堂的內容,使學生更全面地理解中華傳統音樂文化。除此之外,在實踐化教育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際演奏、演唱和創作中華傳統音樂,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體驗這一文化[5]。實踐化教育可以包括學生親自演奏中華傳統音樂樂器,如古箏、琵琶、二胡等,或者參與傳統音樂表演,如京劇、民間戲曲等。學生還可以嘗試創作自己的中華傳統音樂作品,將傳統元素融入現代音樂中。通過親身實踐,學生將更深刻地感受到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美妙,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才華。整體來看,實踐化教育可以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使學生了解不同地區和民族的音樂風格,學生可以參觀音樂演出、音樂工坊、音樂博物館等,親身體驗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多樣性,這種實踐化的學習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拓寬文化視野,培養對中華傳統音樂的興趣。
四、結束語
中華傳統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其滲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傳承中華傳統音樂文化,也能夠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音樂學科中的滲透來培養更多有音樂素養的學生,從而促進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使其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姜郁雯.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民族音樂文化精神的方式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3(13):121-123.
[2]陳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路徑分析[J].教師教育論壇,2023,36(02):66-68.
[3]聶郁旦.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C]//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對接京津——社會形態 基礎教育論文集.對接京津——社會形態 基礎教育論文集,2022:1888-1889.
[4]石雨鷺.淺談發揮初中音樂課堂育人功效的實施策略[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教學創新理論與研究網絡論壇研討會論文集.教育教學創新理論與研究網絡論壇研討會論文集,2022:479-482.
[5]張丹.民族音樂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探析[J].戲劇之家,2022(12):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