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明?鄧孝慶?秦順



摘 要 識別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不僅能推動高校圖書館面向脫貧地區積極作為,提升可持續發展能效;也有助于發揮自身優勢,拓展服務范圍,提高社會認可度。論文采用扎根理論方法,通過對26位采訪對象進行深度訪談,識別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關系,構建影響因素框架模型。研究發現,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可歸整到推拉理論框架之下;內部推力、內部阻力、外部拉力、外部斥力四個方面的因素之間密切聯系、相互轉化,對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產生的重要影響。模型闡釋和相關建議能夠給利益相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文化扶貧;可持續發展;公共文化服務
分類號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4.03.001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Service in Areas out of Poverty
Xing Wenming, Deng Xiaoqing, Qin Shun
Abstract Identify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can not only promote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actively act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but also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also helps to give play to its own advantages, expand the scope of services and improve social recognition. This paper adopts the grounded theory method,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26 interviewees, identifi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ir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poverty free areas, and constructs a framework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serving poverty free areas can be integrat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push and pull theory. The four factors of internal push, internal resistance, external pull and external repulsion are closely linked and mutually transformed, which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poverty free areas. Model interpretation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akeholders.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ies. Cult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0 引言
文化扶貧作為中國特色貧困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是防止脫貧地區再度返貧的根源性舉措[2]。2013年8月,國際圖書館協會與機構聯合會(IFLA)發表《圖書館與社會發展宣言》,呼吁所有利益相關者必須意識到世界上所有圖書館均能以可靠機制為基礎,支持可持續發展方案[3]。聯合國2030年議程中將“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作為首個目標[4],文化越來越被視為可持續性的一個獨特組成部分或“第四支柱”[5]??梢?,圖書館作為重要的社會信息和文化教育機構,充分發揮信息服務、文化教育和智力支持的作用,推動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進而實現共同富裕成為時代亟需。
我國已經如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消除了絕對貧困,這也意味著進入后扶貧時代[6],如何鞏固脫貧成果、防范返貧風險成為當下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重要課題。實現脫貧地區可持續、有實效的致富與發展,是一項復雜且艱巨的系統工程,面對當下存在的遇困戶[7]、“邊緣戶”[8],以及抗拒脫貧[9]、自生能力差[10]的脫貧群體,除了要發揮好政府的主導作用,還要依靠全社會、特別是各類社會組織的支持和參與[11]。繼續做好扶智、扶志工作,通過信息服務、文化教育等形式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是高校圖書館社會文化服務職能的必要延伸和拓展,也是其義不容辭的時代責任。
1 文獻綜述
高校圖書館文化扶貧旨在提升服務多樣性與效能、促進優質均衡發展。對高校圖書館文化扶貧事業發展規律進行總結研究,可豐富高校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意蘊,進一步明確實踐發展的方向。自我國進入后扶貧時代,高校圖書館界對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的認識逐漸深化,研究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1 高校圖書館助力可持續發展研究
在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指引下,全球高校圖書館界進行了觀念更新和制度優化,對資源、空間、管理和服務等核心要素進行了更新,以推動實現整體轉型發展。相關研究關注到了高校圖書館在實現與社會、環境發展良性互動上的作用,如:高校圖書館可采取多元策略,服務可持續發展的具體目標,積極采取措施,提高公眾的衛生和健康知識,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特別是第三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確保良好健康生活,促進所有人福祉”做出貢獻[12];圖書館應當以無障礙的方式向公眾提供信息服務,以期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上發揮應有作用[13];通過向用戶提供有利的學習空間和信息資源,推動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14];明確評估框架和關鍵績效指標,以促進高校圖書館的服務、項目和行動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聯[15]。
1.2 高校圖書館文化扶貧研究
高校圖書館作為區域性文化信息服務機構和高校重要部門[16],在消除貧困及助力可持續發展中具有重要功能和作用[17]。在我國,隨著全面小康社會戰略決策的部署和推進,高校圖書館積極投入到扶貧的大潮中,相關研究圍繞文化扶貧的模式、機制和策略三個方面展開:①文化扶貧模式研究。周秋菊等以5所高校圖書館通過閱讀推廣助力文化精準扶貧為例,提出了“一方式(閱讀推廣保障機制)+五維度(文化扶貧對象、項目、活動、監督保障機制、評價反饋機制精準)”一體化的創新模式[18]。郭利偉等總結了高校圖書館文化扶貧的智力支持、拓展服務、合作共贏三種模式[19]。②文化扶貧機制研究。胡銘焓從扶貧對象需求和幫扶主體特點出發,構建了高校圖書館文化扶貧的組織、管理、監督和評估機制[20]。化秀玲認為高校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要利用好扶貧網絡體系,和地方圖書館做好對接,精準識別扶貧對象,創新扶貧內容與優化扶貧模式[21]。王秀紅強調以整體性、聯系性、開放性和動態性思維優化文化扶貧機制,構建“館—校—人”三位一體文化扶貧新格局[22]。③文化扶貧策略研究。劉玉璽等在分析高校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進策略,包括合作教育、數字信息服務、“真人圖書”、嵌入式學科館員服務、區域整體文化產業挖掘[23]。劉波主張從思想宣傳、形式創新、機制管理等方面優化文化扶貧工作,推動理論與實踐創新[24]。
1.3 圖書館扶貧的影響因素研究
對圖書館扶貧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圖書館行業。從圖書館發展的核心要素維度,公共圖書館開展文化精準扶貧的影響因素包括政策、資源、服務、專業人員、績效評估等,需要從系統化館員的學科領域專業知識、加大社會宣傳力度、重視對象識別環節、落實館內規章制度和提高資源精準匹配度等方面強化薄弱之處[25];從系統論的維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進行歸納,公共圖書館開展文化扶貧的影響因素包括物質、制度、技術、實踐、學術、意識等,需要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不斷地完善自身的各項條件[26]。
通過文獻分析發現,后扶貧時代高校圖書館如何持續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尚未有學者從高校圖書館內部系統及其所處環境(包括其所在高校及更廣泛的社會環境)分析其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作用機制與效果。同時,作為文化扶貧工作主要參與者的高校圖書館員,他們的服務意愿及對文化扶貧工作的看法、態度或建議等因素,會直接影響扶貧工作的開展和推進,這方面的研究也尚不夠深入。
2 基于推拉理論的高校圖書館文化扶貧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本質上是一種從高校圖書館到脫貧地區的“遷移”行為,將高校圖書館的人力、物力等資源遷移到脫貧地區,從而幫助脫貧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過程必然會受到來自高校圖書館自身內部系統、所處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推力”和“拉力”的共同影響。因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論,在對高校圖書館相關人員進行訪談的基礎上,把影響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歸納為推力與拉力,分析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構建分析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推力、拉力模型,以期為進一步提升我國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能效提供參考。
針對創建模型所涉及的因素,本文通過訪談法收集原始數據,借助扎根理論方法對原始數據進行三級編碼分析,提煉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
2.1 開放式編碼
在開放式編碼階段,將收集到的原始資料進行逐句編碼,得出能夠概括原始語句的初始概念,再將得到的初始概念進一步抽象,得到基本范疇。共提取到532條原始語句,通過貼標簽,提煉出基本認知、幫扶形式、政府政策保障等初始概念,最終形成服務動力有限、服務模式制約等12個基本范疇。限于篇幅,表1展示得到的部分語句、初始概念和范疇。
2.2 主軸式編碼
在主軸式編碼階段,要理清開放式編碼所產生的范疇之間以及范疇和概念之間的關系,并進一步整合出抽象層次更高的主范疇,對主范疇進行深度分析,得出不同范疇之間的相互關系。如表2所示,通過對12個基本范疇的歸納整合,可以提煉出4個主范疇,與推拉理論的四個維度相符。為了更好地區分內外部的推力和拉力,將這4個主范疇描述為內部推力、內部阻力、外部拉力、外部斥力??梢园l現,基本范疇與主范疇之間存在“部分-整體”的關聯關系,推拉理論能夠適配和整合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之間的作用關系。
2.3 選擇式編碼及因素確定
在選擇式編碼階段,進一步提煉和精簡主軸編碼階段形成的主范疇,歸納出更核心的范疇,并解釋各核心范疇之間的關系。通過對4個主范疇進行反復比較和深度分析,梳理出的主要關系如表3所示。為了判斷模型中的“基本范疇”和“主范疇”是否已經飽和,通過對預留的6份原始訪談記錄進行同樣的三級編碼分析和理論飽和度檢驗,觀察剩余的原始資料中是否會產生新的資料和概念。在對6份預留訪談資料進行三級編碼分析之后發現,內部推力、內部阻力、外部拉力、外部斥力4個“主范疇”已趨飽和,沒有出現新的資料、范疇和關系,4個“主范疇”內部也沒有發現新的構成要素。由此可知,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模型中各構成要素及相互關系在理論上是飽和的。
3 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模型
依據推拉理論,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來自于內部推力、內部阻力、外部拉力、外部斥力(如圖1所示)。
3.1 內部推力
從內部推力來看,既包括圖書館內部資源優勢的有力支撐,也包括內部激勵機制的持續推動,還包括高校圖書館自身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擔當。
在資源優勢上,高校圖書館具有信息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及服務優勢,為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數據表明,全國高校圖書館2008年總藏量為169 205.03萬冊/件[27],2014年總藏量為234 848.42萬冊/件[28],館藏年均增長量在1.1~1.3億冊/件左右,推算2022年全國高校圖書館總藏量超過30億冊/件,約為公共圖書館行業的三倍;同時,高校圖書館的人力資源結構正向高學歷、多學科與專業化發展[29]??梢姡瑪盗靠捎^的紙本資源和電子化資源、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及長期積累的服務經驗,形成了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優勢。利用這些優勢,面向脫貧地區開展文化幫扶活動,不僅可以滿足脫貧地區群眾的文化和精神生活需求,為其發展致富提供精神文化動力,還可以為脫貧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知識、信息和技能服務。因此,高校圖書館本身的資源優勢為其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是其開展服務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
在內部激勵上,高校圖書館內部的激勵機制直接影響其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行為。適當的榮譽、認可、獎勵能提高館員開展幫扶工作的積極性,進而提高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成效。例如,天津大學圖書館通過組織學習天大扶貧干部冮皓等身邊榜樣的先進事跡,教育和激勵黨員教師,提高思想認識,營造全員助力文化幫扶工作的氛圍,成功調動了館員、老師們參與文化幫扶工作的熱情[30]。有被訪者表示,圖書館受到表彰會提高扶貧館員持續參與文化幫扶的積極性,而圖書館內部對扶貧館員的認可和嘉獎也會增強其參與文化幫扶工作的熱情。
在危機意識上,高校圖書館內部的危機意識也會推動其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行為。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轉變,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受到了極大的威脅[31]。高校圖書館之間、高校圖書館與其他社會組織或機構之間要通過競爭來爭奪資源、服務和社會地位。吳建中指出圖書館只有在變革中重塑自己,增加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聯度,才能凸顯自身的職業價值[32]。因而,高校圖書館需要抓住機會,為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提高社會參與度和貢獻度,拓展服務領域,獲得社會認同。
3.2 內部阻力
內部阻力涉及到高校圖書館自身的運行壓力、服務動力有限及服務模式制約。
運行壓力主要體現為資金壓力和人員壓力兩個方面。①資金壓力。資金是發展文化扶貧事業的重要基礎,高校圖書館的資金充足與否,是否有專項資金支持其面向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開展服務,是其是否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缺經費是高校圖書館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如我國高校圖書館總經費在全??偨涃M中占比平均在0.5%左右,且普遍呈下降趨勢,與世界一流大學圖書館經費的一般水平(2%左右)相差甚遠[33]。有訪談者表示,大部分高校圖書館的資金都用于維持自身運營與發展,主要用于面向校內師生的教學與科研服務,以致于文化扶貧在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中處境尷尬,當前面向脫貧地區的文化幫扶舉措主要依賴于學校的扶貧項目。這與吳漢華等關于高校圖書館“87.46%以上的經費皆用于文獻資源購置”[29]的研究結果相一致。②人員壓力。隨著高校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智慧圖書館轉型,圖書館員工數量持續減少,工作量卻不斷增加,難以抽出專門人員開展文化幫扶工作。有研究指出,高校圖書館館長的非專業化趨勢越來越嚴重,在職員工數量偏低且呈下降趨勢[33]。綜上,高校圖書館的運行壓力直接影響到其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服務動機。
高校圖書館對文化幫扶工作的服務動力有限,其認知與態度直接影響其是否面向脫貧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①社會刻板印象阻礙了高校圖書館服務動力。盡管《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將社會服務列為高校圖書館的職能之一,但由于社會對高校圖書館這一職能的認可度較低,導致高校圖書館即使開展相關工作,也難以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與鼓勵,會極大打擊高校圖書館面向脫貧地區開展服務的積極性。②高校圖書館自身認知與服務意識較弱。高校圖書館文化幫扶的服務意識直接影響其服務行為,服務意識不強、觀念滯后是主要困境[34]。例如,有被訪者認為,“高校圖書館的首要任務是為校內師生服務,不是文化扶貧的主要力量,參不參與文化扶貧工作影響不大”,導致在文化幫扶過程中,部分高校圖書館舉棋不定持觀望態度,影響了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進程。高校圖書館應當轉變自身固有的職能與服務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和功能定位,自覺將自身投入到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工作中,擴展其服務領域和范圍,彰顯自身在社會建設與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關于服務模式,高校圖書館的幫扶形式和幫扶流程直接影響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行為選擇,在一定上制約著扶貧的服務效能。①幫扶形式需改進。高校圖書館以怎樣的形式、內容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應根據各館自身情況和幫扶對象需求而定。目前,東西部高校圖書館館際幫扶主要形成了捐贈文獻、設備和平臺,實施文獻資源共享,為圖書館相關建設方案提供參考,組織人員以培養培訓交流等多種形式,但未實現由輸血式幫扶轉變為造血式幫扶、單向的支援豐富為雙向的合作[35]。如何形成既能發揮圖書館自身優勢,又契合脫貧地區、脫貧群眾需求的參與形式和內容,是影響其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成效的重要切入點。②幫扶流程待優化。高校圖書館文化幫扶的完整流程應該包括前期調研、中期實施,以及后期評估。前期調研能夠確定幫扶對象需求和特點,利于開展精準幫扶;后期評估能衡量幫扶效果,也影響幫扶效果的可持續性。如湖南大學成立扶貧領導小組,定期開展專題研究和實地調研,在做好扶貧頂層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精準幫扶,是全國扶貧示范點。但部分高校圖書館忽略了前期調研和后期評估工作,影響文化幫扶的效果和可持續性。
3.3 外部拉力
外部拉力包括政府重視、學校支持、幫扶對象反饋三個方面。
長期以來,我國的扶貧工作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以政府為核心展開,實行政府主導的扶貧模式[36]。政府在扶貧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當前各級政府仍是促進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責任主體和重要推動者。一方面,政府部門應完善政策規范,為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法規保障。例如,以《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為基礎,制定“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政策,為高校圖書館開展服務提供政策指引、社會支持和標準規范,引導、鼓勵、支持和規范其面向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服務;另一方面,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對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態度和重視程度,引導著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行為,其指示、政策直接影響著高校圖書館幫扶工作的推進方向和執行效力,政府支持力度越大,高校圖書館積極性越高,反之亦然。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一個部門單位,首要的就是在發展上要與高校發展大局相協調,所開展的活動需要得到學校支持[37]。因而,圖書館所在學校對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高校圖書館能否順利開展該項工作。多數高校圖書館由于資金、人才的限制,不能獨立開展文化幫扶工作,因而參與學校的相關項目是其參與文化幫扶的主要途徑。有訪談者表示,圖書館開展的文化幫扶活動依賴于學校的扶貧項目。還有訪談者建議,在國家越來越強調高校為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背景下,學校應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和支持措施,鼓勵高校圖書館開展幫扶工作,并為高校圖書館開展相關工作提供支持保障、規范引導措施與機制,保障文化幫扶工作效果。
隨著脫貧程度的變化,脫貧群體的實際需求也會不斷變化。因此,圖書館及其館員應與幫扶對象保持持續溝通,及時了解脫貧地區群眾不斷變化的階段性發展需求與文化訴求,從而采取精準幫扶措施。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不同社會群體的需求維度差異性較大[38],因此在實地幫扶過程中,需要扶貧館員根據幫扶對象的現狀與需求、獲益反饋、情感表達來不斷調整優化服務內容與方式,以提升其持續開展幫扶服務的水平。幫扶對象接受高校圖書館扶貧之后受益越多,對高校圖書館扶貧人員的情感反饋越正面,扶貧館員參與扶貧工作的驅動力就越大。
3.4 外部斥力
外部斥力包括幫扶體制障礙、幫扶難度限制和環境條件制約。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大多未將高校圖書館作為扶貧工作的主體。因此,高校圖書館參與這一偉大進程時,存在幫扶體制上的障礙,既沒有相關專項經費支持,也沒有考核標準或要求,甚至沒有發言權,這種狀況到現在依然沒有明顯的改善。這使得高校圖書館在面向脫貧地區開展幫扶過程中面臨諸多阻礙,抑制了館員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熱情,導致服務成效不明顯,不利于文化幫扶工作推進。同時,由于缺少國家和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在面向脫貧地區開展文化幫扶過程中,高校圖書館資源和權限有限,阻礙了其為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服務的深度與力度。
高校圖書館的幫扶難度還主要體現在幫扶對象的自身基礎條件上。作為高校圖書館文化幫扶的對象,其知識水平、身體素質、貧困程度都會影響高校圖書館文化幫扶的進度和成效。其中幫扶對象的知識水平影響服務的開展,幫扶對象的知識水平越高,服務進程越順利。幫扶對象的身體素質和貧困程度影響服務成效,幫扶對象身體素質越好,服務成效越明顯;幫扶對象的貧困程度越低,服務成效越明顯。有被訪者表示,“因病致貧”是最具風險性的致貧返貧因素,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幫扶往往無法發揮有效作用。在以往的脫貧攻堅中,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在遏制因病致貧、返貧中效果顯著。因此,各地地方政府應加大大病保險政策的落實力度,逐步擴寬大病保險覆蓋范圍[39],將減貧效應最大化。
在開展實地幫扶過程中,幫扶地區的自然條件、基礎設施會影響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實施。自然條件、基礎設施等環境條件依然是脫貧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民生與發展的制約性因素[40]。部分脫貧地區山高路險、交通閉塞,導致扶貧館員、物資難以進入,嚴重影響高校圖書館館實地幫扶的開展。同時,部分高校圖書館所幫扶的脫貧地區,由于電力、交通和互聯網發展的不成熟,限制了幫扶工作的開展。因此,后扶貧時代應盡力改善脫貧地區的環境條件,為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以及幫扶工作的順利開展掃除阻礙;同時,將數字扶貧納入制度設計和實施規劃,通過構建高效互聯互通數字資源與服務共建共享機制進一步實現體系化布局和均衡發展,能夠延伸到物理圖書館無法到達的地方,如“網絡書香基層圖書館幫扶計劃”等在實現數字精準服務上有良好效益[41],值得高校圖書館業界參考。
4 高校圖書館對扶貧影響因素之間作用關系的轉化策略
本研究采用扎根方法,結合推拉理論,對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索性研究。研究發現,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既面臨內部的推力和阻力因素,也面臨外部的拉力和斥力因素,這些影響因素之間存在密切聯系、相互轉化的關系。如當外部拉力(政府、高校的支持激勵措施)足夠強,對高校圖書館面向脫貧地區開展服務有較大激勵或支持效應時,就有助于調動高校圖書館的積極性,克服不利因素,創造條件主動開展扶貧工作。
4.1 重視內部推力與內部阻力間的轉化
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42]將引起人們工作動機的因素歸納為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認為激勵因素能夠給員工帶來滿意感,而保健因素能夠消除員工的不滿。一旦保健因素不能夠被滿足,員工便會產生不滿情緒,從而影響工作積極性和效率。因此,在內部推力可轉化為內部阻力時,需要重視扶貧館員的福利待遇、工作條件和環境、人身安全與健康保障等保健因素,避免這些保健因素不能被滿足時,會大幅降低館員參與幫扶工作的積極性,甚至抗拒參與,導致內部推力轉化為內部阻力的發生。因此,高?;蛳嚓P部門為館員參與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服務時,要重視提供有力的支持與保障,給予適當的激勵措施,盡可能消除其服務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障礙與危險因素,將內部阻力轉化為內部推力,增強館員服務意愿。
4.2 注重將外部斥力轉化為外部拉力
當外部拉力足夠強,對高校圖書館有較大激勵效應,或者通過政策、政府、社會的協同共促,為其提供有效的支持與幫助時,就有助于調動高校圖書館的積極性,克服不利因素,創造條件主動開展服務工作。例如,當政府或學校大力支持高校圖書館為脫貧地區發展致富服務時,外部斥力的阻礙作用就微乎其微了。反之,當外部拉力不夠強時,外部斥力的阻礙作用就會更加顯著,不能使高校圖書館文化扶貧得到順利實施。
4.3 提升將外部拉力轉化內部推力的能力
外部拉力向內部推力轉化的關鍵在于圖書館所在的高校。高校圖書館一般都屬于學校直屬機構,統一受學校管理,學校對高校圖書館服務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支持力度,直接影響其服務意愿。當高校支持力度足夠大時,就會增強高校圖書館服務意愿,推動其面向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開展服務,即外部拉力轉化為內部推力。例如地處武陵山片區的吉首大學,根據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和需求,提煉出“平民大學”的辦學理念,將把高校辦成一所服務和引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學作為價值取向,將文化扶貧提升到學校高度,因而吉首大學圖書館可在服務地方和造福百姓方面大顯身手。反之,當高校對圖書館的社會服務支持力度不足時,就會降低高校圖書館服務意愿,則外部拉力可能會轉化為內部阻力。
參考文獻:
胡守勇.面向鄉村振興:文化扶貧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圖書館,2021(12):60-67.
郭涵,鄭逸芳.基于SEM的文化扶貧公眾滿意
度研究[J].東南學術,2020(1):125-134.
賀延輝.圖書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責任擔當:基于政策法律視角的解讀[J].圖書與情報,
2020(3):104-112.
所有人的渠道和機遇:圖書館如何促進聯合國2030年議程(國際圖聯報告)[EB/OL].[2020-03-21].https://www.ifla.org/files/assets/hq/topics/libraries-development/documents/access-and-opportunityfor-all-zh.pdf.
MATHIASSON M H, JOCHUMSEN H. Libraries, sustain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22,78(6):1278-1304.
張銜,楊莉,吳世艷.自生能力與鞏固脫貧成果:后扶貧時代的思考[J].政治經濟學評論,2022,
13(1):104-120.
呂培亮,牟成文.2020年后中國農村貧困“邊緣戶”可持續治理:基于馬克思主義整體觀的視角[J].貴州社會科學,2021(6):162-168.
張娟娟.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J].宏觀經濟管理,2022(3):38-43,69.
丁志剛,李航.精準扶貧中的“精神貧困”及其紓解:基于認知失調理論的視角[J].新疆社會科學,2019(5):136-144,154.
沈權平.“后扶貧時代”東北邊疆民族地區返
貧預警機制研究[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2020
(6):41-48.
馮永財.挑戰與創新:高校圖書館文化扶貧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9):29-33.
POPOOLA B O. Involving libraries in improving health literac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3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a literature review[J].
Health Information & Libraries Journal,2019,36(2):
111-120.
ABATA-EBIRE B D, ADEBOWALE J A, OJOKUKU B Y.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in Nigeria: the roles of librar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Technologie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8,4(2):89-95.
OKUONGHAE O, IGBINOVIA M O. The role of
academic libraries towards the attain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e nigerian perspective[J]. Covenant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9,2(2):51-68.
THORPE C, GUNTON L. Assessing 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in academic
libraries[J].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22,54(2):208-215.
邱翠云.高校圖書館文化扶貧偏差與對策[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2):93-97.
NYANTAKYI-BAAH L, LYAKA M, KIWELU J E, et al.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wo and three: role of academic libraries[EB/OL].[2021-10-31]. https://repository.gij.edu.gh/xmlui/handle/123456789/83.
周秋菊,王月娥.閱讀推廣閱讀推廣助力文化
精準扶貧的創新模式探析:以武陵山民族聚居區5所高校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2021(7):58-63.
郭利偉,馮永財.中外高校圖書館的文化扶貧模式[J].圖書館論壇,2016,36(9):44-51.
胡銘焓.基于社會協同的圖書館文化扶貧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5):32-37.
化秀玲.高校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路徑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5):104-107.
王秀紅.鄉村振興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文化扶貧機制優化:基于多理論視角的探討[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2(6):94-100,108.
劉玉璽,吳鵬,張瑞瓊,等.高校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
(1):31-35.
劉波.高校圖書館文化扶貧工作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9):33-36.
嚴貝妮,劉青青,于淑妹.公共圖書館開展文化精準扶貧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9,63(13):34-42.
王舒可,胡翠紅,楊茂青.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公共圖書館文化扶貧影響因素的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9(13):64-70,63.
中國圖書館學會,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報告2009[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
何奇典.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水平提升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8.
吳漢華,王波.2020年中國高校圖書館基本統計數據報告[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1,39(4):5-11.
讓每位師生員工感受到投身扶貧工作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天津大學圖書館檔案館黨委深入開展扶貧工作[EB/OL].[2022-10-31].http://tju.edu.cn/info/1026/3109.htm.
李嘉璐.大數據環境下行業高校圖書館面向企
業情報服務模式研究[J].現代情報,2016,36(4):
44-47,69.
吳建中.再議圖書館發展的十個熱門話題[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7,43(4):4-17.
程煥文,劉佳親.挑戰與回應:中國高校圖書館
的發展方向[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46(4):39-59.
劉玉璽,吳鵬,張瑞瓊,等.高校圖書館文化精
準扶貧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1):
31-35.
楊麗,張興.我國東西部高校圖書館館際幫扶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9):96-102.
彭小霞.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中村民參與的困境及其突破[J].理論導刊,2019(3):52-58.
田麗梅.基于環境掃描的“十四五”時期高校圖書館智慧轉型探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10):30-37.
錢力,倪修鳳.貧困人口扶貧政策獲得感評價與提升路徑研究: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視角[J].人文地理,2020,35(6):106-114.
陳中南,孫圣民.大病保險的減貧效果研究:基于CFPS數據的實證分析[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4(3):24-39.
王卓,徐杰.面向共同富裕的相對貧困治理研究:基于積極社會政策視角[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59(3):20-29.
秦順.轉向與進路: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中的圖書館使命[J].圖書館論壇,2022,42(9):35-43.
HERZBERG F. One more time: how do you motivate
employees[M].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68.
邢文明 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湖南湘潭,411105。
鄧孝慶 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湖南湘潭,411105。
秦 順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湖北武漢,430072。
(收稿日期:2023-02-09 編校:謝艷秋,陳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