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孫丑姑(1986~),女,漢族,甘肅天水人,甘肅省天水市田家炳中學,研究方向:化學教學。
摘 要:文章主要分析了信息技術在當前化學教學過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并且研究了當前化學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問題,最終提出了信息化環境下化學教學模式的改革策略,提出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合理采用信息化技術,以此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化;化學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0-0142-04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一定要打好基礎,同時教師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來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結合現階段實際教學情況,教師要在信息化教學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才能實現高質量的課堂教學。
一、 信息化環境下初中化學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通過信息化教學,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有更加直觀的感受,采用音頻、視頻以及圖片等多種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調動了課堂的積極性,同時經過教師有效的引導使得學生更加重視對知識的探索。在課堂外,采用信息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及時復習,夯實基礎。此外,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進行初中化學教學,充分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開展教學活動,增強了學生將化學和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意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在課堂中實現高效學習,進而實現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目的。與此同時,教師在信息化背景下開展化學教學,可以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建立友愛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化學思維,引導學生建立化學知識體系。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會成為學習的主人,全身心投入學習中。但是,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憑借課本教學,課堂內容單一、枯燥,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影響課堂效率。利用信息技術教學,以圖片、視頻、文字、聲音等形式呈現課堂內容,能夠有效解決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枯燥等問題,進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愉快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大多數教師進行“填鴨式”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跟著教師的思維學習,抑制了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化技術與課堂完美結合,使課程內容更加形象、直觀,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度,培養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創新和發展。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大多數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為欠缺,學生難以理解掌握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將一些抽象的知識以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與此同時,豐富的教學資源給教師提供了便利,節省了備課、板書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 充分發揮多媒體作用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化學教材經歷了多次改版,在教材中插入了一些精美的圖片,加強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悟,激發了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在信息化環境下,初中化學教師可以通過采用信息技術來將教材內容動態地向學生進行展示,建立更加真實的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教學過程實現優化,有助于學生加深所學內容的印象。使用多媒體展開教學,能夠將化學知識更加有感染性和直觀性地向學生展示,引起學生對于教學重點的關注,確保教學質量。在多媒體教學模式背景下,很多優秀的學習資源可以進入學生的視野中,學生可以深刻地體會到化學的魅力,對化學知識的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大部分學生都沒有意識到化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學習化學課程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存在學習熱情低下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初中化學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意識到化學課程的重要意義,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介紹化學發明對社會的推動作用,實時關注化學發展成果,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在傳統的化學實驗中,學生只能看見一些肉眼可以看見的宏觀現象,而對于一些微觀的分子結構只能是依靠想象,這不利于學生的理解,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不能真正地把握住相應的知識。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解決以上這些問題,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到實驗的細節內容。比如說在進行銅鋅原電池的實驗時,采用的是常規的教學方法,因此學生只能通過觀察了解實驗現象,他們只會發現銅片會慢慢地變小,并且在周圍會出現一些氣泡。然而學生們卻不可能理解這些實際現象,如果只是聽教師的解釋,很難與整個實驗的過程聯系在一起。多媒體技術可以顯示出原電池中電子的傳遞方向,即電子從鋅極到銅極,同時還可以清楚地顯示出鹽橋中的離子運動,通過將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可以全面地理解原電池的本質,在理解的前提下還可以舉一反三,積累更多的知識儲備。
除此之外,利用多媒體技術還可以展開毒性和侵蝕性實驗。在化學教學中,會使用氯氣、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質進行實驗,因為它們本身具有很強的毒性,很可能會引起中毒,在課堂上不方便進行示范,因此,在傳統的課堂上通常都是教師用語言來描述實驗現象、實驗步驟以及實驗中應該注意的問題。而利用多媒體技術,比如使用Flash動畫進行仿真,既能將實驗過程中的多種現象表現出來,又能保證師生的身體健康,防止他們受傷。
同時,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來模擬危險以及錯誤的實驗操作。諸如爆炸等一些危險的實驗,不方便在教室中進行示范的時候,教師通常只能對其錯誤的原因以及可能會造成的危害進行解釋,這種情況下,學生經常會認為是教師在嚇唬他們,對化學學習一直持著一種懷疑的態度。比如在使用濃硫酸配制稀硫酸的時候,如果不小心把水直接倒進濃硫酸里會有多大的影響,這些都不能在教室里通過實驗告訴學生。利用多媒體技術,在一定的保護條件下,可以將這種錯誤操作記錄下來,并利用放像技術對這個實驗進行再現。這樣一來,學生在看到了這些內容后,就可以了解到不規范操作所造成的危害,從而會更多地關注化學實驗中實驗步驟的正確性,從而在今后的實驗中,就會避免或者可以減少相應的錯誤操作。
三、 建立正確的信息化融合課堂理念
在信息化環境下,采用信息技術實現化學教學資源的整合,促進教學的不斷發展。首先,教師要采用科學的教學觀念,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整合學習目標以及教學目標,加強課堂和實際生活的聯系,為化學課堂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在化學教學實踐過程中結合信息技術,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信息技術和化學課程教學的有效結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以及化學素養,提高教學效率。信息技術在實際課堂中的優勢體現在課堂結構合理、學習環境良好以及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等方面,學生不再拘泥于教學環境,可以對知識內容進行不同方面的思考,確保了教學質量。
(一)采用慕課教學模式
在信息化環境下,初中化學教學活動課堂以慕課教學方式進行,提高教學問題解決效率,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問題探索,教師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從而主動地投入學習當中。慕課教學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學生通過結合教材針對性地對知識難點進行專項突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激發學生思維活躍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意識,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開展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課堂采用學生擔任課堂教師的形式,幫助學生進行深入探究,主動對教學資料進行收集,再采用慕課的方式基本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及時總結學生的想法,為后續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基礎,確保教學效率。
(二)建立智慧課堂
初中化學在信息化環境下要想充分發揮其優勢需要一定的教學條件,將信息技術作為基本的教學工具,但是部分初中化學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同時自身教學能力存在不足等現實問題,這部分化學教師還不能夠熟練地掌握住目前信息領域的一些先進技術,在這樣的現實情況面前,為了促進初中化學教師能夠盡快地融入教學環境當中,要增強教師終身學習的意識,及時地開展教學反思活動,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初中化學教師要合理地利用實踐不斷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備,學習信息技術充分發揮智慧課堂的優勢。對于一些操作難度較大的化學實驗,學校的教學條件無法支持學生開展自主實驗活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采用智慧課堂的方式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實驗操作流程,確保教學質量,將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地向學生展現,幫助學生理解實驗內容,確保學習效率。
(三)重視信息化教學反饋
初中化學信息化教學改革的發展離不開教學反饋,在初中化學課堂當中不斷融合信息技術,要確保教師能夠合理地控制教學進度,在學生能夠接受的范圍內進行教學活動,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反饋。信息化教學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其更加生動和具有表現力,經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夠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如果信息技術表述準確度不夠時,教師要及時進行科學引導對教學節奏進行調整,確保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力。此外,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重點關注教師語言表現,更好地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保證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課堂節奏。教師在教學時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關注,如果學生出現走神等現象表明課堂的有趣程度有待提高,教師要及時優化自身的教學方案。在課堂教學以外,教師要和學生保持有效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感受以及課下學習困難,確保教學效果。
(四)采用信息化技術合理備課
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促進教學信息化進程具有重要作用,為了奠定化學課堂教學基礎,要確保信息技術和化學教學能夠實現有效整合,充分發揮教學軟件的作用,為建立化學信息化課堂提供平臺。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課件當中可以采用信息技術來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根據課堂教學內容以及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開展備課,從而更好地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通過創設良好的網絡課堂教學,采取直播軟件制作相關課件,同時還可以準備教學材料,確保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初中化學課堂包含課堂預習、課堂學習以及課堂總結等階段,結合現階段教學實際情況,很多學生忽視了課堂預習,導致在實際課堂學習當中知識吸收較慢。教師在課堂上采用信息化技術教學來進一步提高課堂預習質量,經過預習來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推動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將事先準備好的教學資源以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播放,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會更加集中,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加高漲,有利于整個課堂教學的開展。此外,學生在觀看教師準備的教學視頻資料時會提出自身的疑問,教師要積極地解決學生的問題,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生在經過課前預期以后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化學知識的有趣性,對化學課程也發生改觀,有助于學生后續的自主學習,在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推動學生全面進步。
(五)采用翻轉課堂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一些教師認為課堂就是講解知識,而學生對于知識的消化、吸收和理解則需要學生自己在課后進行,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大量問題,教學質量不高,也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不利于現代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發展。基于此,初中化學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時轉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流程,將翻轉課堂引入課堂教學當中,促使學生在課前主動預習,實現知識的內化,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初中化學教師在具體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制作微視頻,針對化學知識內容以及化學素養等方面確定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同時,要對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學習情況等進行全面分析,引導學生觀看微視頻來預習所學知識內容,學生在此過程中可能受到自身知識基礎和能力的限制經常會存在一些問題,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平臺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答疑和解決。此外,學生可以向教師及時反饋學習情況。最后,初中化學教師要對翻轉課堂中學生的反饋進行總結,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消化吸收,有效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六)采用信息技術開展化學實驗
首先,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開展一些實驗來實現化學學科的實踐,初中化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同時還要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在學習化學實驗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然而在實際化學實驗活動當中,難免會涉及一些有毒的化學試劑,導致化學實驗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以及一些化學實驗對實驗器材有著較高的要求,學校資源難以滿足化學實驗活動的開展,部分實驗還會產生污染環境的物質以及部分實驗反應迅速學生觀察較為困難。這些問題可以通過采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對化學實驗進行模擬,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從而更好地完成化學實驗,確保實驗有效性的同時完成了教學目的。
其次,可以進行虛擬實驗來增強學生對于化學實踐的體驗。通過使用虛擬實驗技術,學生能夠在電腦或手機上進行實驗,從而對化學實驗中所出現的多種物理過程和現象進行觀測,使其條理清晰、實驗結果準確,并且更為安全和方便,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驗體驗。在教學中,利用交互方式,在各種操作方式下,掌握具體的操作步驟、操作方法以及基本的實驗原理。可以利用無線投影儀將課件投影到大屏幕上,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到實驗的步驟和結果,還可以在任何時候,對其進行實時講解和補充說明,這樣可以確保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對實驗的每一步都可以進行及時的引導,還可以利用直觀的反饋,增強學生的探索精神。
最后,還可以在教室中使用無線投射技術來進行化學實驗的數據分析。利用數字化裝置,能夠將實驗數據進行數字化,并對實驗數據進行實時記錄,這樣就可以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節約了很多的時間和人力成本,還可以保證數據的精度和可重復性。另外,該系統還能在實際應用中迅速地調節各種參數,從而大大地提高了系統的運行效率和試驗結果的精確度。
四、 結論
在信息化環境下開展初中化學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化學思維。初中化學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合理地采用信息化技術來提高教學質量,開展課前預習、課堂學習以及課后復習等工作,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端正學習態度,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充了信息量,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有重要的意義。但是信息化教學具有雙面性,教師應該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努力探索創新更科學的教育模式,提高初中化學的整體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冰玉,陳尚寶.信息化環境下初中化學教學模式探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3(5):74-75.
[2]麻泰泉.信息化環境下初中化學精準復習教學模式研究[J].求知導刊,2019(24):93-94.
[3]胡家峰,陸漢鋒.信息化環境下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模式構建[J].學園,2015(23):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