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2022年廣西基層農技推廣體系人員培訓班的調查問卷數據,利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了個體基本特征、培養因素、其他影響因素等對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意愿的影響。結果表明:年齡、單位政策支持、對農業生產的幫助等對培養意愿有顯著的影響。提出實施精準培養、加強政策支持、優化培養內容等建議,旨在增強基層農技人員培養意愿和參與積極性,實現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意愿;影響因素;二元Logistic
中圖分類號 C9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08-026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8.061
Analysis on the Willingn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alent Cultivation Based on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U Jia-jia1,2,3,MO Liang-yu2,3,ZHANG You-hong2,3 et al
(1.Agricultural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2.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 530004;3.New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data of the training course of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 personnel in Guangxi in 2022,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s of individual basic characteristics, training factors and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training intention of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alents by using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ge, unit policy support, and assistance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ultivating willingness.Proposed suggestions such as implementing precise training, 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 and optimizing training content, aiming to enhance the willingness and participation of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technicians, and achieve high-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Key words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alents;Developing willingness;Influence factor;Binary Logistic
解決“三農”問題,助推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中共二十大強調“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基層農技人才作為支撐農業發展的關鍵,他們在促進農業發展、改善農村環境、提升農民整體素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基層農技人員肩負著推廣農業技術、防治動植物疫病、監督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業資源合理利用等重要的公益性職責,他們不僅是農業科技成果應用的主要推動力量,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中堅力量[1]。然而,基層農技人才的數量和素質等問題依然突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中提到要培養農業農村科技推廣人才,實施基層農技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如何培養基層農技人才、提高其素質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
國內關于基層農技人才培養的研究在隊伍建設方面,如梁勇[2]從人才隊伍建設入手,分析當前基層農技人才隊伍存在的人員短缺、現有人員難以適應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機構職能弱化等問題。潘昕[3]通過分析人才隊伍的現狀,指出當前農業技術人才培養開發上存在的問題。許建民等[4]以走訪的形式對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基層農技隊伍的現狀進行研究,發現基層農技隊伍在建設中存在隊伍機構不合理、農技人員自身能力不強、機關事業單位對農技的改革效果不理想、農技推廣工具單一等問題。在培養機制、模式方面,何振波等[5]通過分析農科專業定向學生就業意向來探究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機制,提出要在職業發展上加大政策支持、多方聯動為農村基層農技人才的長遠發展營造環境。辛勍[6]以問卷調研的形式研究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培養模式在農業技術推廣人才隊伍當中的評價。王樹平等[7]通過研究揭示了農技人才培養模式的特征,指出農技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有效的系統過程,有明確的培養目標,有具體化的培育內容。在培養問題方面,夏侯維[8]提出農業技術人才培養存在培養覆蓋面不全、培養成效不理想、培養設計供需脫節等問題。李夢瑩等[9]通過問卷調研方式,指出觀念、制度、經濟等因素相互聯系,共同制約著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培養工作。蘇培嬌[10]提出基層農技人才培養存在培養理念沒有與時俱進、頂層設計存在偏差、培養內容不能滿足鄉村振興要求、培訓體系不完善、培訓對象和方式單一等問題。
目前,國內對于基層農技人才培養的研究大多是從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機制、培養模式、培養問題等方面,且多為理論性探討。學術界針對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意愿及影響因素的研究很少,實證分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研究影響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意愿的因素并進行實證分析十分有必要。因此,筆者在借助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利用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意愿調查問卷的數據,對影響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意愿的因素進行實證分析,旨在探討提高農技人才培養意愿的策略和措施,以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數據來源及樣本分析
該研究向2022年廣西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基層農技推廣體系人員培訓班發放問卷,調查對象是來自此次培訓班的甘蔗和食用菌產業基層農技人員,問卷有效回收149份。
調查涉及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意愿、個體基本特征、培養因素及其他影響因素等內容。從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政策了解程度、培養時間、培養經歷、單位政策支持、參加人才培養對農業生產的幫助等8個角度入手,分析這些因素對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意愿的影響,如圖1所示。
表1為樣本描述性統計,由表1中各項變量、頻數可知,在此次問卷調查的149個樣本中,樣本中的男女性別比例接近1∶1。從培養意愿來看,愿意參與培養的人數高達117人,占比78.52%;不愿意培養的人數僅32人,占比21.48%,說明大部分人都是愿意參與培養的。從年齡來看,農技人員年齡主要集中在30歲以下和41~50歲,比例達60.41%。從受教育程度來看,農技人員的文化水平主要集中在大專及大學本科,人數高達123人,占比82.55%;研究生有26人,占比17.45%,說明農技人員普遍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及知識儲備。從政策了解程度來看,了解與不了解比例相當。從培養時間來看,農技人員培養時間主要集中在4~15 d,人數達126人,占比84.56%,說明基層農技人員參與的培養時間大部分是短期的。通過進一步的訪談得知,農技人員的工作任務較多,基本上都不會選擇長期的培養,會根據自身的需求去選擇參加。從培養經歷和單位政策支持來看,參加過培養的人有107人,占比71.81%;單位有政策支持的有115個,占比77.18%,側面說明政府重視農技人員能力的提升,也通過各種措施來激勵農技人員積極參與培養。從對農業生產的幫助來看,認為參與培養對農業生產有幫助的有89人,占比59.73%,側面說明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幫助農技人員提高工作效率。
2 實證分析
問卷調查獲取的數據共包含了8個因素,這些因素有的對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意愿影響顯著,有的不顯著。如果把這些因素全都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中,則會直接影響模型的擬合效果。因此,需要先對問卷數據進行預處理,剔除對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意愿影響不顯著的因素,然后將對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意愿影響顯著的因素放入Logistic回歸模型中進行分析,以達到大幅度提高分析的效率和準確度的目的。
2.1 模型設置
該研究以基層農技人才為研究對象,對其培養意愿進行探討。將培養意愿分為不愿意和愿意,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意愿與個體基本特征、培養因素及其他影響因素變量之間存在以下關系:
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意愿滿意度=G(個體基本特征變量、培養因素變量、其他影響因素變量)+隨機干擾項
在問卷調查中,因變量(即培養意愿)是二元離散型變量,將培養意愿設為Y,影響農技人才培養意愿的因素設為Xi(i=1,2,…,8),其中Xi是Y與獨立相關的自變量,設Pi為愿意參與培養的概率,則1-Pi為不愿意參加培養的概率,回歸模型如下:
式中:B0是回歸常數,B1,B2,…,Bi(i=1,2,…,8)是自變量回歸系數;X1,X2,…,Xi(i=1,2,…,8)是自變量;ε是隨機誤差(即隨機變量)。
2.2 變量賦值
筆者重點研究基層農技人員培養意愿的影響因素,將基層農技人才是否愿意培養作為被解釋變量,定義為Y。如果農技人才選擇“不愿意”,則用“0”表示;如果選擇“愿意”,則用“1”表示。該研究的解釋變量共8個,定義為X,記錄為Xi(i=1,2,…,8)。具體賦值情況見表2。
2.3 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意愿影響因素的卡方檢驗
為了剔除不顯著因素對Logistic回歸模型擬合效果的影響,現使用SPSS 27.0對問卷數據進行預處理,計算所獲各個影響因素與培養意愿之間的卡方值,根據獨立性卡方檢驗統計決斷規則(即Pgt;0.05,不顯著;0.01lt;P≤0.05,顯著;P≤0.01,極顯著)來判定所選因素與培養意愿是否相關,對于不相關的因素,將其剔除,不放入Logistic回歸模型中,所有影響因素的卡方檢驗結果匯總見表3。
由表3可知,性別的卡方檢驗顯著水平Pgt;0.05,表明性別與基層農技人員培養意愿不相關,所以應該剔除性別這個影響因素,將剩下的7個影響因素放入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
2.4 基層農技人才培養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將前面經過卡方檢驗篩選出的數據輸入到SPSS 27.0軟件中進行二元回歸分析,其中培養意愿Y作為因變量,年齡X2、受教育程度X3、政策了解程度X4、培養時間X5、培養經歷X6、單位政策支持X7、參加人才培養對農業生產的幫助X8等7個變量作為自變量。Homsmer-Lemeshow檢驗的卡方值為6.014,自由度df=8,顯著性水平P=0.646gt;0.05,表明該模型的擬合優度較好,具有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模型的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由此可得出該模型的回歸表達式如下:
根據表4數據可得出以下研究結果。
2.4.1 個體基本特征方面。
(1)年齡的回歸系數值為-0.853,并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P=0.006lt;0.01),意味著年齡會對培養意愿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關系;Exp(B)為0.426,意味著基層農技人才年齡越大,越不愿意參與人才培養,年齡每增加1歲,愿意參加培養的意愿減少0.426倍。結合進一步訪談,年齡較大的農技人員通常具有更加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實踐能力,在工作中可能面臨更大的壓力和負擔,時間和精力相對有限,更意愿將時間花在工作中,而不是在學習新知識上。年齡較小的農技人員通常教育背景較好,具有創新性和開拓精神,但缺乏一定的實踐能力和工作經驗,他們更迫切地需要去學習更多的技術和知識來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他們更可能具有學習新知識和技能的意愿和動力。
(2)受教育程度的回歸系數值為0.767,但是并沒有呈現出顯著性(P=0.120gt;0.05),意味著受教育程度并不會對培養意愿產生影響關系。結合表1樣本描述性統計,基層農技人員的受教育程度集中于大專及大學本科,樣本受教育程度的變異度可能不足以驗證與培養意愿相關的顯著性。
(3)政策了解程度的回歸系數值為0.777,但是并沒有呈現出顯著性(P=0.230gt;0.05),意味著政策了解程度并不會對培養意愿產生影響關系。通過訪談得知,基層農技人員需要的是必要的技能和知識來應對當前的工作的需求,無須過多關注政策是否存在或者政策的具體內容,因此政策了解與否并不直接影響基層農技人員培養意愿。
2.4.2 培養因素方面。
(1)培養時間的回歸系數值為-0.446,但是并沒有呈現出顯著性(P=0.345gt;0.05),意味著培養時間并不會對培養意愿產生影響關系。結合表1樣本描述性統計,培養時間集中在4~15 d,基本都是以短期培訓為主,樣本培養時間的變異度可能不足以驗證與培養意愿相關的顯著性。
(2)培養經歷的回歸系數值為-0.149,但是并沒有呈現出顯著性(P=0.857gt;0.05),意味著培養經歷并不會對培養意愿產生影響關系。經過進一步訪談得知:基層農技人員可能會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發展需要,他們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知識水平,以便在未來的職場中取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培養經歷并不一定能滿足他們的發展需要,因此即使有過培養經歷,也愿意參與培養。
2.4.3 其他影響因素方面。
(1)單位政策支持的回歸系數值為1.745,并且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P=0.005lt;0.01),意味著單位支持鼓勵對培養意愿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Exp(B)為5728,意味著單位政策支持越多,基層農技人才越愿意參加培養,單位政策支持每增加1個時,愿意參加培養的意愿增加5.728倍。說明單位越重視人才培養,越能激發農技人才學習新知識、更新知識體系的積極性。
(2)參加人才培養對農業生產的幫助回歸系數為2.421,并且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P=0.004lt;0.01),意味著參加人才培養對農業生產的幫助會對培養意愿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Exp(B)值為11.254,意味著參加人才培養對農業生產的幫助每增加一個單位時,愿意參加培養的意愿增加11.254倍。結合進一步的訪談得知,基層農技人員需經常下鄉指導農戶農業生產工作,面臨著大量的緊張工作,時間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如果培養的知識和技術能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得到農民群眾的認可、更好地為農民提供服務,就更能提高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和工作積極性。因此大部分人會根據自身需求和所培養內容是否能運用到實際農業生產中、是否對自身工作有幫助,才會去抽出時間參與學習,目的是能通過學習,向相關專業老師請教來尋求解決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的辦法。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鄉村振興是事關民生福祉、提高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舉措,而這一切與人才培養息息相關[11]。該研究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探究了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意愿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年齡、單位政策支持、對農業生產的幫助等對培養意愿有顯著的影響。進一步分析表明:①培養目標與農技人員自身需求、職業發展規劃匹配度影響著農技人員的培養意愿;②外在環境的支持能促進基層農技人員培養的積極性;③培養效果是影響農技人員培養意愿的內生動力。
3.2 提高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意愿的建議
3.2.1 因材施教,實施精準培養。
根據農技人員的自身需求及崗位特點,科學制定培養計劃和課程,對其進行分層次培養。
(1)初級培養。這一階段的培養對象為新進農技人員或具有較少工作經驗的農技人員。培養目標是讓其掌握基礎農業知識、技能和實踐方法,培養其職業素養和工作習慣。培養方法包括課堂教學、實踐體驗、現場觀摩、交流學習、“老帶新”“傳幫帶”等,同時將學習的課堂搬到農村農業生產前線,切實做到“從做中學知識”。
(2)中級培養。這一階段的培養對象是已經具備一定工作經驗和能力的農技人員,需要進一步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做好專業服務和技術指導工作。培養目標是培養農技人員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能夠為農民和農業生產提供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服務。培養方法包括短期培訓班、專題研討、案例分析、模擬演練等。
(3)高級培養。這一階段的培養對象是在專業領域取得一定成就和影響力的農技人員,需要在領導力、管理能力、創新思維等方面進行深化和提升,發揮其帶頭作用和輻射作用。培養目標是培養農技人員的領導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夠引領和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培養方法包括研修班、國內外交流學習、專項考察等。
3.2.2 加強農技人才培養工作的政策支持。
政策鼓勵對基層農技人員培養意愿有顯著的影響,因此加強農技人才培養工作的政策支持,為基層農技人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有助于為農技人員參與培養提供動力。具體如下:
(1)加大資金投入。政府可以增加財政撥款、設立專項補貼資金,加大對農技人員培養資金的支持力度,提高農技人員培養活動的質量和效益。
(2)增加激勵措施。政府可以采取評優評先、績效考核、給予獎金激勵等方式,鼓勵農技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鼓勵更多的農技人員參與培養。
(3)建立榮譽制度。政府可以通過建立榮譽制度,鼓勵農技人員積極獲得榮譽稱號和證書,擴大農技人員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提高農技人員的社會地位和榮譽感。
(4)落實優惠政策。政府應當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為基層農技人員提供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優惠待遇,加強他們的生活保障和激發其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3.2.3 優化培養內容,提高培養效果。
(1)針對基層農技人員的培訓需求,修訂培養方案,采用實踐性和操作性強的培訓模式,加強針對性和靈活度,注重實踐操作和技能培養。
(2)注重學習和實踐相結合,推進“雙師型”培養模式。即基層農技人員在學習理論和知識技能時,同時指導其在實踐中運用、鞏固和發展所學知識,提高轉化和創新能力。
(3)強化專業帶教和科技服務,提高基層農技人員的技術水平。通過開展技術咨詢、科技培訓、技術示范、省市縣級農技推廣活動,引導基層農技人員了解前沿技術和新型農業生產方式,如甘蔗病蟲害防治技術、濾泥生產食用菌基料技術、智能化甘蔗生產方式等。推廣新技術和新品種,提高科技注入率和農業效率。
參考文獻
[1] 郭冰,李寅秋,王菲菲.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定向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農技推廣,2022,38(10):3-6.
[2] 梁勇.鄉村振興視域下基層農技人才隊伍建設探討[J].農家參謀,2020(21):58,62.
[3] 潘昕.湖北省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培養開發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3.
[4] 許建民,方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基層農技隊伍現狀及其對策建議[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31):27-28.
[5] 何振波,鐘偉軍,龔蕓.農村基層農技人才培養機制的探析與實踐[J].教育評論,2018(9):39-44.
[6] 辛勍.天津市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8.
[7] 王樹平,史杏芬,許海英,等.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農家參謀,2019(17):28,46.
[8] 夏侯維.鄉村振興目標下江西農業技術人才培養研究[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20.
[9] 李夢瑩,袁君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培養問題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19):182-185.
[10] 蘇培嬌.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培養的要求、問題及建議[J].中南農業科技,2023,44(5):143-146.
[11] 俞洋洋,張潤昊.高職院校依托農技小院培養鄉土人才的內涵、定位與模式[J].教育與職業,2022(18):104-108.
基金項目 廣西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專項(桂科ZL21140018)。
作者簡介 伍嘉嘉(1997—),女,廣西合浦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農村。
*通信作者,副教授,碩士,從事農業產業化、植物營養和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復機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5-04;修回日期 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