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基于“識·寫·用”的小學語文漢字教學,一方面能夠帶領學生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能夠鍛煉、提升小學生漢字識字效果,掌握漢字學習規律。本文以《樹之歌》漢字教學為例,通過“識·寫·用”的過程,激活學生的漢字學習熱情,引領學生感悟漢字的內涵,使學生自覺投入對傳統漢字文化的研究中,形成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一、漢字教學:識漢字
認識漢字是漢字教學的第一步,這既需要興趣的驅動,也需要方法的支撐。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快樂識字的同時掌握基本的識字規律。
(一)創設情境,快樂識字
為激活學生的識字興趣,教師可結合識字內容創設情境,將學生置于特定的學習環境中。在《樹之歌》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對標具體內容,出示與“樹”相關的圖片、視頻資源,創設豐富的情境,使學生熱愛識字。
《樹之歌》中出現了楊樹、榕樹、梧桐樹等樹木,為了讓大家對這篇課文感興趣,繼而做到快樂識字,我決定先從情境入手,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文中。于是,我先出示了楊樹、榕樹、梧桐樹等樹木的圖片,并問道:“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見過這些樹?你們覺得這些樹都各有什么特點?”在問題的驅動下,有學生表示:“我見過楊樹,它非常高,非常直!”還有學生說:“老師我見過銀杏樹,葉子非常好看!”盡管這里面還有很多學生沒見過的樹木,但大家也通過觀察這些樹的圖片,知道了榕樹非常壯,楓樹的葉子很紅,木棉的花很大、很漂亮等。經過這樣一個討論樹的過程,教師將學生順利置于相應的情境中,使學生對各種各樣的樹產生了興趣。在帶領學生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我提出識字要求:
1.找一找課文中有哪些不認識的字。
2.猜一猜這些字的讀法。
兩項要求皆指向學生對漢字的學習,我以范讀的形式讓學生仔細聽,通過標音的形式,記住漢字的讀法。顯然,在學生對識字感興趣的基礎上,我則結合學生所提出的漢字以及課后的生字,大屏幕出示“楊、壯、桐、掌、楓、松、柏”等字,進行一一范讀,并邀請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完成初期的識字過程。
(二)尋找規律,掌握方法
漢字具有規律性,把握漢字的規律,便能降低識字的難度。所以,教師教學中要帶領學生觀察漢字的特點,在對比中了解漢字的規律,掌握識字方法。《樹之歌》中有很多形聲字,運用形聲字的特點,可以讓學生掌握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經歷自主識字的過程。
從該課所涉及的重點漢字來看,它們不僅偏旁相同,還都是一些樹木的名字。為了讓學生對漢字的記憶更深刻,我開始帶領學生尋找這些漢字的規律。于是,我先用大屏幕出示了以下漢字:
楊、榕、梧、桐、楓、松、柏、樺
出示漢字后,我接著提出問題:
1.這些漢字有哪些共同點?
2.讀一讀,思考漢字的形和聲有什么規律。
3.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漢字?
以上三個問題中,第一個問題旨在讓學生找出漢字的共同點。學生在觀察后順利得出:這些漢字的偏旁都是“木字旁”;這些漢字都代表著一種樹;這些漢字都是左右結構。在學生得出這些結論后,我及時作出回應,肯定學生的回答。在第二個問題的探索中,便有學生注意到這些漢字“形”與“聲”的聯系,表示:“漢字讀起來都跟偏旁后面的漢字讀音一樣。”于是,我結合學生之前提到的“偏旁都是‘木字旁”的內容,提出“形聲字”的概念,讓學生知道漢字中有很多形聲字,他們通常能夠靠著“形”知道漢字的意義,靠著“聲”知道漢字的讀音。同時,我還告訴學生:“我們今天學到的漢字,是左形右聲的漢字,還有一些漢字是右形左聲、上形下聲、下形上聲、外形內聲、內形外聲等。”我一邊介紹形聲字,一邊給出具體的例子,如功、想、園、悶等,由此使學生了解到漢字的規律。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和漢字記憶效果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漢字教學:寫漢字
小學語文對學生的寫字量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教師示范,耐心指導
寫字教學需要學生注意寫字的姿勢,掌握字的筆順,把字寫工整。為此,教師要做好示范,耐心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寫字技能。《樹之歌》中有很多字形相近的字,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對比中嘗試,循序掌握寫字的技巧,做到熟練寫字。
識字后,便是寫字。為了讓學生學會寫“楊、壯、桐、楓、松、柏、棉、杉、化、桂”這幾個漢字,我首先進行示范寫,并告訴大家:“同學們,在寫字之前,我們要先坐好,頭要正,腰背挺直,兩腳放平,兩眼與生字本保持一尺距離。”在大家跟著我的要求去做之后,我接著說:“大家寫字一定要按照筆畫寫,不能照葫蘆畫瓢,寫了就完事。”以“楊”字為例,我按照筆畫一步步進行寫字示范,讓大家跟著寫。每寫完一個字,我都會觀察學生的情況,還會隨機邀請學生上臺表演寫字的過程,營造出輕松的寫字氛圍。通過寫的過程,學生對漢字的規律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在學生學會寫課文中的重點漢字后,我提出新的寫字任務:
1.默寫漢字。
2.你有哪些漢字默寫不出來?找一找原因。
3.你在寫字中遇到了哪些問題?
三項任務中,前兩項是讓學生默寫漢字,明確對漢字的掌握情況,對漢字進行針對性練習。最后一項作業,旨在讓學生思考并總結自己遇到的問題。這一環節中,我認真傾聽學生所遇到的問題,耐心指導。有學生說:“老師,我的字寫得不好看。”一開始,我以為他只是寫得不夠漂亮,但是真正去看的時候,才發現問題很多,要么就是各個部位不協調,筆畫歪七扭八,要么就是整個字縮在框里,或者直接出框。看到這種問題,我先認真觀察他寫字的過程,之后進行示范,并手把手帶他找到寫字的感覺,帶他分析字形,找準下筆的地方。經過我耐心的指導,他寫的字也越來越工整。
(二)寫字練習,點評修改
寫字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默寫,而不是只能照著寫。所以,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寫字練習的機會,并及時進行點評,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在《樹之歌》的教學中,教師便可安排學生練習重點生字,并結合學生寫字情況進行針對性點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學生掌握基本的寫字方法后,我安排了以下寫字練習活動:
1.在規定時間內抄寫課文。
2.寫字時要注意寫字的姿勢和筆畫的順序。
3.小組內進行展示,并討論自己的寫字感受,或提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
出示活動內容后,我還對學生進行分組,并鼓勵學生多去討論和分享自己的練習情況,遇到問題也可以及時詢問同小組的同學,搭建了合作練習的寫字環境。結合小學生的寫字速度,我安排了大家都能接受的時間,隨之在巡視中了解學生的寫字情況。在寫字練習結束后,我讓小組成員相互點評修改。這一過程中,我也積極參與到各小組中進行引領和調動。有一個小組的學生在互相點評時,一位學生看到自己手里的寫字本出現了很多錯字,少了很多筆畫,于是便把這些錯誤標了出來,并在旁邊修改。這時,我讓她主動給對方說一說這些錯誤的地方,并給出建議。她想了想,指著寫字本上的錯誤,告訴對方:“這個‘桐字寫錯了,因為右邊的框里缺了一橫,不是只有一個口。這里的‘桂也寫錯了,因為后面是‘兩個土,不是‘四個橫加一個豎。”說完后,似乎感覺對方有些不開心,她又補充道:“但是,你寫字很漂亮,比我寫的字好看多啦!”對此行為,我也表達了認可和肯定。在安排學生相互點評修改的基礎上,我也立足小組整體做出點評,并總結大家所遇到的寫字問題,進行統一強調,避免其他學生遇到同樣的問題。
三、漢字教學:用漢字
漢字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靈活應用,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用漢字”的機會,在“用”的過程中寫好漢字。
(一)猜字組詞,活學活用
在“用”漢字的活動中,教師要將重點放在學生對漢字的活學活用上,充分調動學生漢字的知識儲備。為此,教師可以引領學生進行猜字組詞,使學生基于漢字特點進行應用。在《樹之歌》中,我便立足漢字,設置字謎,引領學生在猜字的同時,對所猜出的漢字進行組詞。
為了讓學生體會“用”漢字的過程,我提前根據課文中的漢字設置了一些字謎。
1.林邊泉水流
2.淡淡疏林襯半影
3.卸下半妝入莊內
我告訴學生:“這些都是我們今天學過的字,大家猜一猜,并寫出來。”在猜字謎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很快猜出了“柏”和“壯”,但是一直猜不出第二個字謎。于是,我便告訴學生:“疏林是比較少的林,是不是可以看作是木。半影是不是看作是影子的一半,他們放在一起是哪個字呢?讓我們來找一找。”經過我的提示,大家知道了這個字謎是“杉”。在猜出這幾個字之后,我接著出示了“用”漢字的小任務:
1.用這幾個字分別組兩個詞。
2.用這幾個詞分別寫出一句話。
跟隨以上任務,學生也開始運用漢字。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學生開始將這幾個字看作單獨的整體,在組詞和造句中將他們重新組合。有學生在“壯”的組詞中,給出了“強壯”“壯大”,并且寫出:“老師和媽媽都希望我有一個強壯的身體。”還有學生寫出:“我希望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發展壯大。”面對學生所給出的各種各樣的答案,我鼓掌表揚,并說道:“大家都非常聰明,這就說明我們的漢字非常神奇,一個字既能組出很多詞語,還能造出很多句子。”
(二)看圖寫話,創意表達
通過“識”與“寫”的過程,學生可以順利掌握漢字。為了讓學生能夠用所學漢字進行文字表達,教師可以安排看圖寫話活動,為學生提供“用”字的機會。在《樹之歌》中,我便安排了與“樹”相關的看圖寫話活動,讓大家在用字練習中提升習作能力。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考慮到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處于提升階段,所以為了鍛煉學生的“用”字能力,我嘗試利用看圖寫話的形式,引領學生進行創意表達。于是,我在課前分別為大家準備了兩幅畫。
1.第一幅畫中畫了大家一起植樹的場景,有的學生挖坑,有的學生澆水,有的學生種樹。
2.第二幅畫中畫了銀杏樹,一位小朋友撿了銀杏樹葉,把它做成了書簽。
以上兩個畫面都以漫畫的形式呈現,我要求學生:“大家仔細看一看兩幅畫,更喜歡哪一幅?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表達出句子的意思。”在這里,我給了學生一個選擇的機會,讓學生分別觀察兩幅畫,并進行簡單思考后做出選擇。由于是自己的選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提升。在正式寫話的時候,我一邊巡視大家的情況,一邊鼓勵大家提出問題,并做出解答,確保學生都能夠完成寫話。這一期間,針對第一幅圖,有學生為圖中小朋友各自起了名字,介紹了他們都在做什么。針對第二幅圖,有學生按照順序介紹了圖中的小朋友每一步都做了什么。從結果來看,大家都清晰地表達出了圖中的畫面。此次看圖寫話,不僅使學生用到了自己所學的漢字,還提高了學生的文字組織能力,鍛煉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漢字教學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基于“識·寫·用”的過程,能夠在循序漸進中使學生掌握漢字。因此,在漢字教學中,教師要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將學生置于識字、寫字、用字的主體,不斷提高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掌握漢字的規律,幫助學生有效內化知識。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團結新村小學西校區)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