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葉



摘要:目的 探討抗菌藥物序貫療法在小兒肺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醫院收治的215例小兒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組(107例)和B組(108例)。A組予以頭孢他啶連續靜脈滴注,B組予以抗菌藥物序貫療法,比較兩組咳嗽、發熱、氣促、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炎癥介質水平、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B組咳嗽、發熱、氣促、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A組(P<0.05);治療前,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B組CRP、TNF-α、和IL-6水平均顯著低于A組(P<0.05);B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A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抗菌藥物序貫療法可以改善小兒肺炎治療效果,促進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抑制機體炎癥反應,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關鍵詞:小兒肺炎;抗菌藥物序貫療法;炎癥介質;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
小兒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在春冬季較為高發,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寒戰、惡心、呼吸急促等癥狀,病情發展迅速,可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1]。臨床主要予以其祛痰、止咳、吸氧等對癥治療,但治療效果較為局限,起效較慢,因此還應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控制患兒病情發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2]。
抗菌藥物序貫療法是指在經過相對短療程靜脈給藥治療,臨床癥狀基本穩定或改善后,改為口服藥物治療,其可以減輕患者注射用藥時的痛苦,提高治療安全性、有效性[3]。本研究簡要探討抗菌藥物序貫療法在小兒肺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醫院收治的215例小兒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組(107例)和B組(108例)。A組男57例,女50例;年齡2~9歲,平均(6.32±1.45)歲;病程5~14 d,平均(9.84±2.03) d。B組男59例,女49例,年齡2~10歲,平均(6.51±1.67)歲;病程4~13 d,平均(9.22±2.05) 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入院后經胸部X線片、血液檢查、痰培養等確診為小兒肺炎;患兒病歷資料完整;患兒監護人認知正常,對治療認可、支持、配合;在知情基礎上自愿參與,并簽寫同意書。
排除標準:對阿奇霉素、紅霉素等藥物有過敏史;治療依從性較差;合并免疫功能缺損;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障礙;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A組予以頭孢他啶靜脈滴注治療。注射用頭孢他啶2 g和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混合后靜脈滴入,2次/d。
B組予以抗菌藥物序貫療法。首先給予患兒靜脈滴注頭孢他啶,用藥劑量和頻率與對照組一致,用藥3~5 d后,依據患兒具體情況給予口服頭孢克肟顆粒,每次服用1.5~3.0 mg/kg,2次/d。兩組均持續用藥2周,同時給予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規治療,密切觀察患兒血壓、心率、體溫等生命體征變化,囑患兒注意休息,保持清淡、高營養飲食,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住院相關指標:主要觀察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包括咳嗽、發熱、氣促、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2)比較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抽取患兒空腹狀態下肘靜脈血3 mL,予以離心處理,轉速為3 000 r/min,離心10 min,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腫瘤細胞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3)比較兩組治療效果:顯效,經過藥物治療患兒病情平穩,臨床癥狀消失,運用胸部X線檢查顯示肺部炎癥消失;有效,藥物治療干預后患兒臨床癥狀較入院時明顯好轉,運用胸部X線檢查顯示肺部存在輕微陰影,肺炎征象吸收良好;無效,患兒治療后和入院時相對比癥狀和肺部X線檢查結果均無明顯變化。總有效=顯效+有效。(4)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住院相關指標比較
B組咳嗽、發熱、氣促、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A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B組CRP、TNF-α、和IL-6水平均顯著低于A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B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30%,顯著高于A組的79.44%,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A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41%,B組為4.6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肺炎患兒可出現發熱、咳嗽、氣促、肺部固定性濕啰音等癥狀,為了改善其癥狀,需進行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規治療[4~5]。林嵩嵐[6]研究發現,在布地奈德基礎上對肺炎患兒采用頭孢他啶靜滴治療,可以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改善患兒血清學指標和實驗室指標,有效控制病情發展,促進患兒早日恢復身體健康。頭孢他啶屬于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其抗菌譜較廣,對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都有較好的抗菌活性,主要通過抑制轉肽酶,阻礙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從而起到殺滅細菌的效果[7-8]。
抗菌藥物序貫療法又被稱為轉換療法、下行療法、后續療法等,是指在抗感染過程中,將經靜脈途徑給藥的抗生素轉換為半衰期長且生物利用度接近注射劑的口服藥物,以繼續治療。該療法一般是同一級抗生素不同藥物之間的轉換,其可以在保障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藥物不良反應,避免機體出現耐藥性問題,且可有效降低因靜脈注射而導致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如靜脈炎、發熱反應等),縮短臨床治療時間[9]。
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咳嗽、發熱、氣促、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A組(P<0.05);治療前,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B組CRP、TNF-α、和IL-6水平均顯著低于A組(P<0.05);B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30%,顯著高于A組的79.44%(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小兒肺炎予以頭孢他啶-頭孢克肟顆粒序貫療法可以更為有效地抑制患兒機體炎癥反應,促使患兒臨床癥狀得以快速消失,縮短患兒住院時間,且不良反應少。
頭孢克肟顆粒是一種口服的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主要適用于治療細菌性感染性疾病,針對大腸桿菌、鏈球菌、肺炎球菌等效果明確,適用于急性中耳炎、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等,能夠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穩定細菌產生的內酰胺酶,對炎性因子的釋放與合成產生較大的抑制作用。此外,還可降低氣道阻力,修復氣道能力。將其同頭孢他啶聯合應用可起到協同作用,長時間保持相對平穩的血藥濃度,且治療安全性高[10]。
綜上所述,抗菌藥物序貫療法可以改善小兒肺炎治療效果,促進患兒臨床癥狀好轉,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孫強.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序貫療法治療肺炎患兒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2,17(4):120-123.
[2]楊艷茹.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2023,16(25):33-36.
[3]孫洪亮.抗菌藥物序貫治療對改善小兒肺炎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2021,13(18):41-42.
[4]何茹,涂丹娜,王麗,等.羚貝止咳糖漿聯合紅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J].中國臨床研究,2019,32(11):1568-1570.
[5]武玲媚,鄧當.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序貫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30):73-76.
[6]林嵩嵐.頭孢他啶聯合布地奈德治療肺炎患兒的效果及對血清指標變化的影響[J].醫學信息,2022,35(22):127-129.
[7]馬若晨,崔一翔,趙冰新.頭孢他啶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3,23(11):35-38.
[8]劉思君.抗菌藥物序貫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3,17(1):94-96.
[9]劉巍.痰熱清注射液聯合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8):122-123.
[10]薄紅曉.鹽酸氨溴索聯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對支原體肺炎患兒免疫功能及心肌酶譜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4):44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