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鵬



摘要:目的 觀察原位保護甲狀旁腺技術在甲狀腺癌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甲狀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使用傳統方式進行甲狀腺癌手術,觀察組使用原位保護甲狀旁腺技術進行甲狀腺癌手術,比較兩組生活質量、并發癥發生率、血PTH、血Ca2+水平及甲狀旁腺誤切率。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生理職能評分、軀體疼痛評分)、社會功能評分、情感職能評分、活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PTH、血Ca2+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甲狀旁腺誤切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甲狀腺癌術中應用原位保護甲狀旁腺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改善患者血PTH、血Ca2+水平,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甲狀旁腺誤切率。
關鍵詞:原位保護甲狀旁腺技術;甲狀腺癌術;應用效果
甲狀腺癌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疾病,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大部分都無痛性腫塊或結節。隨著疾病的進展,腫瘤變大,可能對鄰近器官或組織造成壓迫和侵犯,進而導致患者出現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等。現階段,臨床中治療該疾病主要是利用甲狀腺全切術,這種治療方法能夠徹底切除腫瘤,術后很少復發,轉移風險較小[1]。但手術中容易損傷或者誤切甲狀旁腺,影響患者術后甲狀旁腺功能,甚至出現低血鈣,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近幾年,原位保護甲狀旁腺技術逐漸被應用到甲狀腺癌術中,獲得了不錯的效果,可以有效降低甲狀旁腺的損傷率,安全性較高。本研究旨在進一步探討原位保護甲狀旁腺技術在甲狀腺癌術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甲狀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男2例,女38例;年齡18~64歲。觀察組男1例,女39例;年齡19~6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均滿足甲狀腺癌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依從性較高。
排除標準:有手術禁忌;存在溝通障礙或精神障礙;慢性疾病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
1.2 方法
術前兩組均接受相關檢查,其中包括影像學、血常規等,針對血鈣明顯上升的患者,需要把血鈣降低到正常范圍內。
對照組使用傳統方式進行甲狀腺癌手術:利用甲狀腺全切術或單側腺葉加峽部切除術,幫助患者取仰臥位,給予患者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在甲狀腺表面取順皮紋小的橫行切口,對皮瓣和頸前組織進行分離,對中靜脈進行結扎或超聲刀止血,對腺體下級進行游離,在腺體內外筋膜間游離整個腺體,然后把病灶腺體進行切除[2]。在該過程中,需要注意不要誤傷喉返神經,完全對止血、電凝、縫合進行切除,對引流管進行留置。
觀察組使用原位保護甲狀旁腺技術進行甲狀腺癌手術:麻醉方式和對照組相同,幫助患者取仰臥位,作一弧形切口,上下分離固定皮瓣,依次對頸白線進行切開,把甲狀腺充分暴露出來,對腫塊位置進行明確。尋找到疑似甲狀旁腺組織,利用1 mL注射器對疑似甲狀旁腺腺體進行穿刺抽吸少許組織,并進行稀釋至0.5 mL后,用Bioda檢測試劑進行檢測,通過所測數值證明為甲狀旁腺。然后利用精細化甲狀腺被膜解剖法,給予患者甲狀腺單側腺葉切除或甲狀腺全切術,切除過程中需要緊緊貼合甲狀腺固有被膜離斷血管終末分支[3]。先將甲狀腺峽部進行切開,處理甲狀腺上極,然后對上級內側間隙進行分離,把甲狀旁腺顯露出來,接近腺體,靜脈結扎甲狀腺上動脈前支和伴行靜脈,緊接著需要分離出后支,且進行結扎。在處理甲狀腺下極時,分離時要盡可能避免對緊貼在下極的真被膜造成損傷,然后在下方纖維脂肪組織中對甲狀旁腺組織進行分離;處理外側甲狀腺,利用電刀對外側纖維組織進行分離,對甲狀腺中靜脈進行結扎,把喉返神經顯露出來,對真被膜進行剝離[4]。順著喉返神經,對全部甲狀腺進行游離。在操作期間,需要注意不要讓電刀灼傷到甲狀旁腺組織,病完整保留甲狀旁腺血供血管,切除后對引流管進行留置,依次進行縫合,完成手術[5]。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生活質量、并發癥發生率、血PTH、血Ca2+水平和甲狀旁腺誤切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生理職能評分、軀體疼痛評分、社會功能評分、情感職能評分、活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2.50%,對照組為25.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血PTH、血Ca2+水平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血PTH、血Ca2+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甲狀旁腺誤切率比較
觀察組甲狀旁腺誤切率為2.50%,對照組為22.50%(P<0.05)。見表4。
3討論
甲狀腺癌,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早期缺乏典型癥狀,常常在體檢中通過觸診甲狀腺、頸部超聲檢查時發現[6~7]。現階段,臨床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法是甲狀腺全切術,術式以保護喉返神經、探查為主,可以有效清除原發病灶,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改善,但是不常規的探查和暴露甲狀旁腺,容易導致甲狀旁腺誤切,最終導致患者出現甲狀旁腺損傷、術后甲旁減等情況,影響到治療安全性[8~9]。甲狀腺解剖結構較為復雜,手術期間容易對甲狀腺周圍組織造成損傷,特別是對喉返神經、甲狀旁腺、喉上神經等,任何組織損傷都會對手術的開展、術后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影響。相關研究顯示,原位保護甲狀旁腺技術應用到甲狀腺癌術中,可以有效降低甲狀旁腺的損傷率,安全性較高[10~11]。
原位保護甲狀旁腺技術是術中尋找到疑似甲狀旁腺組織,利用1 mL注射器對疑似甲狀旁腺腺體進行穿刺抽吸少許組織,并進行稀釋至0.5 mL后,用Biod檢測試劑進行檢測,通過所測數值證明為甲狀旁腺,將甲狀旁腺與脂肪組織、淋巴結鑒別。在甲狀腺切除時,利用精細化甲狀腺被膜解剖法,順著喉返神經對下極真被膜進行剝離,直到甲狀腺全部游離,進而有效保護甲狀旁腺[12~13]。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生理職能評分、軀體疼痛評分、社會功能評分、情感職能評分、活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PTH是甲狀旁腺主細胞分泌的一種堿性單鏈多肽類激素,可以對機體內鈣和磷的代謝進行調節,保持平衡,在甲狀旁腺被損害時,患者體內會出現鈣、磷代謝紊亂,進而影響到甲狀旁腺功能[14~15]。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血PTH、血Ca2+水平要明顯優于對照組,甲狀旁腺誤切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原位保護甲狀旁腺技術對甲狀腺癌術患者具有較為積極的影響,可有效保護甲狀腺功能。
綜上所述,在甲狀腺癌術中應用原位保護甲狀旁腺技術,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血PTH、血Ca2+水平,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甲狀旁腺誤切率。
參考文獻
[1]馮巍,婁耀.原位保護甲狀旁腺技術在甲狀腺癌術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22,6(19):138-141.
[2]夏恒,劉釗,黃河,方孫陽.甲狀腺癌手術中不同手術入路方式對甲狀旁腺辨識及功能保護的影響[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22,20(3):267-269.
[3]羅登榜.甲狀旁腺保護技術在甲狀腺癌手術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1,34(21):3740-3742.
[4]吳立旋.甲狀旁腺原位保護技術和傳統手術方案在甲狀腺全切除術中的效果對比[J].臨床醫學,2018,38(2):55-56.
[5]劉家鋒.甲狀旁腺原位保護技術在甲狀腺全切除術中的應用[J].現代醫院,2017,17(6):852-854.
[6]王丹鳳,馬毅,鄒賢,朱國華,梁秀清,李秀龍.甲狀旁腺原位保護技術在甲狀腺全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5,18(2):118-122.
[7]許立生,王水,趙志泓,王坤.甲狀腺全切及近全切術中甲狀旁腺原位保護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療,2020,39(10):69-72.
[8]趙燁,趙菁,張俐娜,等.顯影技術在甲狀腺癌術中對甲狀旁腺的保護作用[J].新醫學,2018,49(12):847-852.
[9]施杲旸.術中保護甲狀旁腺對甲狀腺手術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世界復合醫學,2019,5(2):41-43.
[10]路承,楊襯,劉攀,等.顯微鏡對甲狀腺全切術甲狀旁腺的原位保護作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0(22):2427-2431.
[11]周林榮,姚清深,陳寧,等.甲狀腺癌外科治療中甲狀旁腺功能保護的研究進展[J].中外醫療,2020,39(10):193-195.
[12]龔勤儉.甲狀腺外科手術中保護甲狀旁腺功能的臨床研究[J].系統醫學,2020,5(2):65-67.
[13]支宏海,韓洋波,黃玲玲,等.納米碳負顯影技術在甲狀腺癌切除術中甲狀旁腺保護作用及其對頸部淋巴結清掃的影響[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9,17(11):1028-1030.
[14]劉祝,孟祥朝.甲狀腺手術中甲狀旁腺顯露及功能保護的臨床研究[J].醫學信息,2019,32(13):102-103.
[15]唐樂輝,陳浪,朱之坤.甲狀旁腺及其血供原位保護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學,2019,48(6):1032-1033,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