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詩蕾
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高三尖杉酯堿(HHT)的誘導方案治療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ML)的臨床安全性與療效。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0月招募并符合納入標準的初治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130例,將患者分為試驗組(63例)和對照組(67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試驗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注射用高三尖杉酯堿治療,比較兩組完全緩解(CR)率、部分緩解(PR)率、未緩解(NR)率、預后、骨髓抑制程度及毒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試驗組預后等級分布優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完全緩解率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骨髓抑制程度低于對照組,毒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以注射用高三尖杉酯堿為主的化療方案治療AML效果顯著,且骨髓抑制程度輕,毒副反應發生率低。
關鍵詞: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高三尖杉酯堿;柔紅霉素;增殖性
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ML)是一種以造血系統的增殖性、克隆性、異常分化、偶爾低分化細胞浸潤骨髓、血液和其他組織為特征的癌癥[1]。以蒽環類藥物為基礎的“3+7”方案是AML的經典誘導治療方案,對于能夠耐受強化治療的年輕患者,以及35%~40%的成年患者實現了早期緩解[2~3],雖然總有效率(ORR)和生存時間有一定改善,但無突破性進展。高三尖杉酯堿(HHT)是從三尖杉屬植物中提取的一種化合物,具有抗腫瘤活性。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高三尖杉酯堿的誘導方案治療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的臨床安全性與療效。
1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0月招募并符合納入標準的初治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130例,將所患者分為試驗組(63例)和對照組(67例)。試驗組男34例,女29例;年齡≥60歲者24例,<60歲者39例;FAB分型:M0型9例,M1型10例,M2型12例,M3型11例,M4型9例,M5型10例,M6型2例。對照組男36例,女31例;年齡≥60歲者30例,<60歲者37例;FAB分型:M0型17例,M1型10例,M2型14例,M3型12例,M4型10例,M5型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張之南主編的《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三版[4]的診斷,初診為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接受以HHT為主的誘導方案治療;近2周以上未接受化療干預;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其他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慢性白血病等轉化來的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雜合性和混合性白血病;合并全身系統、造血系統嚴重疾病;合并嚴重心、腦、肝、腎疾病及精神疾病(包括接受透析的患者)與活動性肝病(包括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和不明原因的持續性肝功能異常);存在認知異常及交流異常等;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階段。脫落標準:未遵囑復查、依從性差;早期死亡:化療后尚未復查骨髓評估療效即死亡。
1.2 治療方案
針對高白細胞患者(WBC≥100×109/L),誘導治療前給予羥基脲,將白細胞降至50×109/L。對照組第1~7天給予阿糖胞苷100~200 mg/m2靜滴,試驗組第1~7天在對照組化療基礎上給予注射用高三尖杉酯堿2.5 mg/m2·d,療程達CR者以同一方案鞏固治療1次,未達CR者可給予原方案治療或給予注射用高三尖杉酯堿再次誘導治療2次,兩組患者持續治療4個療程。誘導治療同時給予保護重要臟器(心、腦、肝、腎)、抗感染、預防出血、輸血等對癥支持治療。化療后骨髓抑制期血紅蛋白<60 g/L,或出現明顯貧血癥狀時,輸注懸浮紅細胞;血小板計數<20×109/L或有出血傾向時,輸注單采血小板。緩解后治療方案:根據患者意愿、經濟能力及預后分層情況,進行標準劑量阿糖胞苷(100~200 mg/m2靜滴,第1~7天)為主的聯合化療4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完全緩解(CR)率、部分緩解(PR)率、未緩解(NR)率及預后。療效評價參考張之南主編的《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三版急性髄系白血病療效標準部分。預后危險度分層見表1。(2)骨髓抑制程度:化療周期(一般28 d)內每周復查血常規2~3次,根據化療后骨髓抑制期中性粒細胞絕對值、血小板計數最低值和恢復時間以及血制品(懸浮紅細胞、單采血小板等)輸注量評估患者骨髓抑制程度。(3)毒副反應發生率:觀察誘導治療期間患者出現感染、皮膚黏膜出血、消化道及顱內出血、惡心嘔吐、肝腎功能異常、心功能不全等化療藥物毒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據,進行卡方檢驗、t檢驗或Wilcoxon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預后等級比較
試驗組預后等級分布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完全緩解率及完全緩解時間比較
試驗組完全緩解率高于對照組,完全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 兩組骨髓抑制程度比較
試驗組NE最低值、PLT最低值高于對照組,NE絕對值低于對照組,PLT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4 兩組中性原始細胞、中性粒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比較
試驗組治療后中性原始細胞少于對照組,中性粒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均高于對照組,兩組相關數值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5 兩組毒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其余毒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6。
3討論
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是正常情況下發育為幾類白細胞的細胞發生惡變,并快速替代骨髓中正常細胞的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是髓系造血干細胞惡性疾病。
常規治療方式首先需誘導緩解治療,含中劑量Ara-C的誘導治療方案為高三尖杉酯堿(HHT),但高三尖杉酯堿在殺滅白血病細胞的同時,會不可避免地損傷正常細胞,導致血象下降即骨髓抑制,主要表現為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及血小板計數的減少。本研究采用常規治療加注射用高三尖杉酯堿,注射用高三尖杉酯堿為無菌粉末劑型,不含丙二醇,在達到治療目的同時還可以降低對肝腎的損害,減少毒副反應的發生及骨髓抑制程度,更適宜肝腎功能不全等人群[5]。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預后等級分布優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完全緩解率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骨髓抑制程度低于對照組,毒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以注射用高三尖杉酯堿為主的化療方案治療AML效果顯著,且骨髓抑制程度輕,毒副反應發生率相對較低。
參考文獻
[1]周世航,王霓,劉銘,等.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ABO基因mRNA表達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23,36(2):112-115.
[2]喬喜楠.靶向HDAC、PI3K和FLT3抗FLT3突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活性及機制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3.
[3]孔繁聰,齊凌,黃文鋒,等.維奈克拉為基礎的方案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療效及生存分析[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23,31(6):1676-1683.
[4]江濱,曹園園.美國NCCN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診療指南及評述[J].繼續醫學教育,2006(4):1-8.
[5]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白血病淋巴瘤學組.中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診療指南(2021年版)[J].中華血液學雜志,2021,42(8):617-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