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今年4月以來,亞洲多國貨幣兌美元深陷“貶值風暴”。
今年4月以來,亞洲多國貨幣兌美元深陷“貶值風暴”。隨著美元指數從104重新站上106關口,印尼盾、韓元、泰銖兌美元匯率紛紛下跌,于4月底跌破16000、1400、37關口。其中以日元貶值最大——4月27日,日元對美元匯率已跌至158.35日元兌1美元,刷新自1990年5月以來的低位。
為此,亞洲多國紛紛打響“貨幣保衛戰”。
“五一假期疊加日本匯率超跌,旅游費用相當于四年前的七五折?!?一位旅行社人士表示,因為日元兌美元匯率跌至34年來新低,因此在今年的五一假期,大量中國游客趕赴日本,開啟“爆買”模式,因為游客出示護照還可以抵扣10%的消費稅。
與早些年中國游客從日本購回智能馬桶蓋、電飯煲相比,現在大牌奢侈品、平價藥妝、海水珍珠都成了“日本土特產新三樣”。不過“掃貨”熱潮持續下,款式售罄、店門口排長隊……不少游客反映,“店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sold out(賣完了)”。奢侈品價格高,匯率差價也更明顯。例如,2萬元以上的LV包,能便宜三四千元;寶格麗玫瑰金戒指比國內專柜便宜4000元……
與外國游客大量涌入日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民眾更多選擇“宅家”度假。每年的5月3日至6日是日本傳統的黃金周加上4月27日開始的三連休,如果在4月30日到5月2日使用年假或調休,今年日本民眾能湊齊整整10天的小長假。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46.8%受訪者選擇“在家度過”,12.1%的人選擇國內旅行,出國旅游僅占0.7%。
五一假期的冰火兩重天表現,只是日元貶值現象的冰山一角。日元貶值加重了很多中小企業的負擔。
據央視新聞報道,在距離東京約三個小時車程的山梨縣甲府市,有一家已有50多年歷史的咖啡店,店主米山肇今年已經82歲了。米山肇說,日元貶值導致進口原材料價格上漲,店內使用的咖啡豆主要來自巴西、越南和哥倫比亞。“咖啡豆的進貨價格上漲了20%,我感覺蔬菜、油的價格也至少上漲了20%。現在這些東西的價格還在繼續上漲,沒有停下來的跡象,接下來店里的開支情況可能會變得更加嚴峻?!泵咨秸乇硎?,為了咖啡店能勉強維持運營,他不得不提高商品的價格。之前1杯咖啡是500日元(約合人民幣23.2元),現在漲到了600日元(約合人民幣27.8元),不漲價的話已經維持不下去了。
此外,為了節省支出,年逾八旬的米山肇從早到晚親力親為,僅雇了一名員工。盡管如此,店鋪的運營依然艱難。米山肇表示,每個月領取的養老金幾乎都用來貼補店內的各項支出以及支付員工工資。
事實上,受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日元貶值增加進口成本等因素影響,今年有接近三成的日本主要食品廠商提高了商品價格。分析指出,如果日元疲軟態勢仍未改善,民眾生活壓力將會進一步增加。
三菱商事社長中西勝認為,日元貶值體現出日本國力的衰退。實際上,日本國力衰落也體現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日本內務省數據顯示,今年3月,日本家庭支出同比減少了1.2%,為連續第13個月下滑,日本居民實際工資也出現24個月連降,創下1991年有可比統計以來工資持續下降的最長時間紀錄。雪上加霜的是,據日本帝國數據庫公司的最新調查結果,5月份日本有包括飲料和加工食品等417種商品漲價,平均價格漲幅為31%,是202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由于物價上漲,日本民眾希望節省開支,從百元店購買生活必需品的現象日漸突出。但百元店的許多商品都是海外生產的,由于日元貶值,百元店利潤下降,有些商品已無法以100日元的價格出售。因此,“300日元店”數量不斷增加,在2023財年約有1100家,約為2019財年的2.8倍。帝國數據銀行的一名負責人表示,“各企業不得不作出艱難決定,是繼續專注于100日元的商品,還是選擇‘去100日元戰略”。
在日元大幅貶值的背景下,日本央行卻一度選擇“躺平”,4月26日,日本央行仍宣布,維持現有利率不變。
但到了5月8日,日本央行終于有所行動——行長植田和男在出席國會會議時一改此前對“弱日元”放任的態度,他表示,隨著企業越來越傾向于將漲價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日元疲軟對通脹產生影響的可能性比以前更大,日本央行將視匯率和通脹的波動程度采取應對措施。
一同出席國會會議的財務大臣鈴木俊一也表示,當局已經準備好應對貨幣市場的過度波動。在他看來,與地緣沖突風險相比,日元貶值導致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產生的影響要大得多。一旦物價漲幅抵消今年3月勞資雙方所達成的大幅漲薪效果,就會打亂日本政府追求的工資—物價良性循環的局面。
5月13日,日本央行更是罕見地“棄債保匯”——宣布將購買4250億日元(約合27億美元)的5—10年期國債,這是自2023年12月底以來首次減少購買規模。這被市場解讀為日本央行開始出手挽救日元。受此影響,日元匯率一度直線拉升超40點。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小幅波動,對一籃子貨幣穩中有升,3月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較上年末上漲2.4%。

5月份日本有包括飲料和加工食品等417種商品漲價,平均價格漲幅為31%,是202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韓國的情況也與日本相似。今年以來韓元兌美元匯率已下跌超過5.5%,成為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4月中旬韓元兌美元匯率下跌達到最低谷,在4月16日,韓元匯率跌破1400大關當天,韓元兌美元匯率年內跌幅達7.3%。由于韓國干預外匯市場以抑制韓元的疲軟,韓國4月份的外匯儲備創下19個月以來最大降幅。韓國央行5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韓國外匯儲備規模為4132.6億美元,比上月的4192.5億美元減少59.9億美元。
作為全球重要的出口國以及科技產業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韓國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原材料進口,但隨著韓元不斷走弱,原材料進口的成本越來越高,這讓不少沒有進行匯率套期保值且過度依賴外部原材料的中小企業頗為頭疼?!耙环N恐懼感正在襲來。”總部位于首爾的Daeil Special Stee公司首席執行官李義鉉表示,由于當前韓元匯率走弱,公司需要為價格更高的進口原材料買單,同時還面臨著來自競爭對手的降價壓力。
在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就匯率波動發出了警告后,韓元近期表現有所回暖。
當韓國保衛本國貨幣還停留在口頭上時,印尼央行已經打響保衛匯率第一槍。今年初至今,印尼盾對美元持續貶值,貶值幅度超過4%。印尼大米等食品價格大幅升高,3月CPI同比上漲3.05%,創7個月以來新高;4月CPI同比漲幅則為3%。
為此,印尼央行4月24日超預期加息25個基點,將基準利率上調至6.25%,為今年首次加息。印尼央行行長佩里·瓦爾吉約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加息的決定是“先發制人、具有前瞻性的舉措”,旨在穩定印尼盾的匯率,稱將繼續動用所有可用工具保持印尼盾穩定。
除了印尼盾外,泰銖、馬來西亞林吉特、菲律賓比索自今年初至今均出現程度不同的貶值。

韓元不斷走弱。
泰銖今年以來對美元已貶值約8%。為此,泰國總理賽塔呼吁降息,但泰國央行仍繼續將其關鍵利率維持在2.5%的水平。被泰國央行“拒絕”后,賽塔要求泰國主要金融機構降低利率。4月25日,四家泰國主要銀行的首席執行官(CEO)在會見賽塔后同意暫時降低借款成本。但市場預計,泰國央行仍未有降息可能,因為這會導致泰銖進一步貶值。
菲律賓比索跌至2022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3月該國CPI同比上漲3.7%,漲幅連續2個月擴大。菲律賓央行在4月舉行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將政策利率維持在6.5%,這是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菲律賓央行行長伊萊-雷莫洛納在記者會上談及下調利率的時間時說,這“有可能推遲到2025年第一季度”。他正在想方設法控制通貨膨脹。
“按兵不動”的還有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國家銀行5月9日宣布暫不加息,將隔夜政策利率(Overnight Policy Rate)繼續維持在3%。國家銀行解釋說,這一利率水平仍可繼續支持馬來西亞經濟增長,并與該國通脹預期相吻合。國家銀行同時稱,其將“保持警惕”,隨時根據該國經濟增長表現和通脹水平做出評估。這是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去年5月將隔夜政策利率調升25個基點至3%以來,連續第6次宣布不加息。馬來西亞肯納格投資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在未來6個月到12個月內,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將繼續維持現有利率。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教授李楠告訴《新民周刊》,目前,亞洲各國貨幣的基本定價多與美元掛鉤。當美元不符合實體經濟中定價邏輯,以短期高利率政策維持美元高估值時,沒有采取對應的高利率政策的亞洲各國,就會短期內面臨著本國貨幣對美元嚴重貶值。對于亞洲各國而言,其貨幣并非世界貨幣,其貨幣幣值取決于實體經濟中能夠買到什么,及金融市場上能否采取對應措施。對于亞洲各國而言,韓國、日本等實體經濟均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出口不如以往,且各國都是弱財政,財政能力不強,也缺乏在金融市場上采取對應貨幣政策的手段,最終形成了本國貨幣貶值。

2024年4月15日,菲律賓馬尼拉大都會,民眾購買食物和零食。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實踐教授胡捷對《新民周刊》表示,本輪亞洲貨幣貶值的原因有三:“首先,過去兩年時間美元利率提升,而亞洲國家基本上沒有通脹壓力,都沒有提息,美元與亞洲貨幣的利率差是此次亞洲貨幣貶值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全世界的經濟都在走弱,唯有美國經濟在過去兩年相對表現最好,導致了其它貨幣相對美元貶值。再者,一些國家對于本幣適當貶值的接納度較高,因為有利于出口,特別是抵消美國增加關稅的負面效應。”
以日元為例,截至目前,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為0.93%,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4.66%,兩者之間的利差依然處于較大的水平。美聯儲降息落空,會導致日美利差持續擴大,較大的利差空間也會產生出較大的套利需求。
在美聯儲降息預期降溫的影響下,美元指數再次走強,并重返106上方的位置。在強美元的影響下,全球資產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沖擊影響。其中,匯率市場成為全球資本博弈的重點對象,日元并非被單一針對的對象,東南亞市場的匯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波動表現。
在李楠看來,對于中國而言,美元偏離合理估值的情況不會對人民幣造成嚴重影響。
一方面,中國是外匯管理國家,中國對美元的使用依舊限于與實體經濟高度相關的進出口,以及直接投資項目。另一方面,中國實體經濟穩健,財政實力強大,且應對手段眾多。
央行5月10日發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小幅波動,對一籃子貨幣穩中有升,3月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較上年末上漲2.4%。該報告還提出,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發揮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堅決對順周期行為予以糾偏,防止市場形成單邊預期并自我強化,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事實上,5月以來,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現升值趨勢。

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工作。 美國4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漲幅整體回落。受此影響,紐約股市三大股指5月15日高開,收盤時三大股指顯著上漲并均創下歷史新高。
對于本輪亞洲貨幣貶值的持續時間,分析師認為,這將受各國經濟基本面、央行貨幣政策,以及美聯儲政策的影響。對于新一輪金融危機是否已經出現,他們認為,本次亞洲貨幣雖然集體貶值,但幅度小于1997年金融危機的程度,短期內尚未達到危機的程度。
胡捷也持有相同觀點,他表示:“美元提息觸發某一個國家的金融危機,有個前提,就是該國的杠桿率比較高,特別是外債杠桿高?!钡壳安⒉皇沁@樣,所以大家不用過分擔憂。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熊愛宗指出,相比1997年,目前的亞洲各國金融系統更為穩健。一方面,亞洲各國普遍積累了足夠的外匯儲備應對外部風險;另一方面,區域金融救援機制更加完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東亞(主要是“東盟+3”)構建了一系列的地區金融機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清邁倡議”(CMI),并進一步發展為“清邁倡議多邊化”(CMIM)。目前,CMIM的規模為2400億美元,成為東亞地區最重要的危機解決和危機預防機制,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東亞地區的金融穩定。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獨立經濟學家譚雅玲則表示,“貶值潮”會帶來沖擊,但出現危機的可能性在減小。因為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后,各國防范危機的意識越來越強,也建立了防御措施和預警系統。“如果外匯儲備比較充足,那么完全能抵御此類風險?!弊T雅玲說,但對于像越南那樣急速消耗外匯、外資開始撤離、經濟實力有限的國家,需要防范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強勢美元除了讓亞洲貨幣貶值,歐洲貨幣也未能幸免——歐元對美元貶值0.86%,英鎊貶值0.82%;3月降息后瑞士法郎月貶值幅度縮小,今年首次收至2%以內,對美元貶值1.07%;經濟萎縮和降息影響下,瑞典克朗對美元貶值2.78%,繼續墊底歐洲貨幣。
為此,繼瑞士央行3月拉開歐美發達經濟體“降息大幕”后,瑞典央行也在近期開啟了8年來的首次降息,將政策利率降低25個基點至3.75%。瑞典在聲明中表示,貨幣政策和供應沖擊減弱導致通脹下降,目前已接近2%目標。瑞典3月份的通脹率為2.2%,剔除能源價格的通脹率為2.9%,均低于瑞典央行的最新預測。由于經濟活動疲軟,因此瑞典央行可以放松貨幣政策。此外,如果通脹前景仍然保持不變,預計在下半年將再次降息兩次。這是瑞典央行自2016年以來首次降息,先于歐元區采取行動,為受衰退困擾的瑞典經濟提供支持。
與此同時,歐洲央行、英國央行也釋放降息信號,6月啟動降息或“箭在弦上”。
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菲利普·雷(Philip Lane)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隨著服務業通脹終于開始緩解,6月降息的理由正在日益增強。歐洲央行于2022年7月結束了長達八年的負利率時代,開啟了有史以來最快的加息周期,一度連續10次加息,累計加息450個基點。歐洲央行上一次加息是在去年9月,自那以來一直保持按兵不動的狀態。三大關鍵利率——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貸利率和存款機制利率分別為4.50%、4.75%和4.00%。
但歐元區通脹正在逐漸走出泥潭。據5月初發布的統計數字,今年前三個月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季增長率達0.3%。這是2022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快增長速度,好于去年最后一個季度的萎縮0.1%。經濟學家在路透社的一項民調中曾預測增長率為0.1%。德國經濟第一季度增長0.2%,與上一季度萎縮0.5%相比已明顯反彈。數據還表明,4月份,歐元區整體通脹仍穩定在2.4%,此前17個月幾乎在持續下降。
歐洲央行管委維勒魯瓦也表示,歐洲央行越來越有信心贏得抗通脹的斗爭,“如果沒有意外,我們應該會在6月的會議上決定首次降息。我們確實對通脹下降的路徑越來越有信心”。
美元是2024年全球表現最佳的貨幣。一來美聯儲降息預期大幅回撤,更高的長期利率使得支付利息的美國債券對外國投資者更具吸引力,資金流入持續推高美元。二來,地緣政治沖突令風險情緒曼延也凸顯了美元的“避險”屬性。
強勢美元除了讓亞洲貨幣貶值,歐洲貨幣也未能幸免——歐元對美元貶值0.86%,英鎊貶值0.82%
此輪貨幣“貶值潮”何時才能結束,主要看美聯儲何時決定降息。而今年以來,美國經濟有所放緩,但通脹指標接連超預期,令美聯儲對降息前景猶豫不決。
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追蹤聯邦基金利率期貨的美聯儲觀察工具統計,交易商預測: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6月份召開下次會議之后,美國降息概率為8.5%;7月份召開下下次會議之后,降息概率為33%左右。
5月3日,美國勞動部公布的4月非農就業人數大幅低于預期,消息發布后,市場預測的美聯儲年內降息次數從4月末的1次增加到2次。投資者普遍預計美聯儲9月降息至少25個基點,12月再次降息至少25個基點。
胡捷預測,美聯儲可能在今年9月后考慮降息。
而在李楠看來,美國何時改變高利率政策,取決于美國政治?!敖衲晔敲绹x舉年,是否將美元回歸正常定價或何時將美元回歸正常,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分析人士預計,受制于貨幣貶值壓力,亞洲各國央行可能跟隨美聯儲同步推遲降息。摩根士丹利此前表示,若亞洲各國央行先美聯儲一步降息,貨幣將進一步承受貶值壓力,可能給通脹造成上行壓力。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警告,亞洲地區各央行不應過多依賴美聯儲政策動向。IMF亞太部主任克里希納·斯里尼瓦桑表示,亞洲地區多樣化的通脹格局意味著各國需要差異化的政策。各國央行應堅定關注國內形勢,避免過度依賴美國利率預期路徑作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