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燊 崔旭東
摘 要 近年來,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圍繞培優油菜品種、提升油菜品質、打造油菜品牌,探索“種源鏈、生產鏈、加工鏈、收益鏈”發展壯大油菜產業,推動油菜產業從種子研發、推廣種植到加工銷售的全鏈條發展。基于此,為促進長順縣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總結了長順縣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舉措,分析了當前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存在的灌溉能力不足、機械化水平不高、部分產區病蟲害頻發等問題,并提出了提升灌溉能力、提高機械化水平、加強病蟲害防治等對策。
關鍵詞 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
中圖分類號:S565.4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6.036
長順縣位于貴州省黔南州,屬于黔中經濟區、黔中核心城市群、貴安新區重要拓展區和黔南“貴惠長龍”環貴陽城市經濟帶,地理位置優越。近年來,長順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關于“大力實施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貴州省農業現代化推進大會關于“大力發展長順油菜種業”的具體要求,高質量推進油菜產業發展。2020年,長順縣成為全國雜交油菜制種大縣。2022年,長順縣長寨街道等油菜“三品一標”基地被授予第一批全國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
1 發展現狀
1.1 產業規模逐漸擴大
2023年,長順縣油菜種植面積8 000 hm2,較2019年提升40%,實現種植面積逐年遞增。2020年,長順縣油菜籽出油率僅為33%,到2023年長順縣油菜籽出油率提升至46%,油菜籽介酸、硫苷含量顯著降低,實現面積、總產、單產、含油量和雙低品質“五齊升”。
1.2 經營主體不斷壯大
長順縣現有油菜產業省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3家,家庭農場及種植大戶4 340戶。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多種經營模式,形成了訂單收購、入股分紅、社會化服務等利益聯結模式,經營主體不斷壯大,促進了長順縣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1.3 科技支撐持續增強
長順縣成功建立了國家級油菜良種繁育基地,成功選育寶油150、寶油289和油研2020等油菜新品種,創新育成的DJMR1號、DJTMR1、R3號等23個育種材料獲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保護,油菜良種覆蓋率從2019年的86%提升至2023年的100%。
2 工作舉措
2.1 建好“種源鏈”,提升良種覆蓋率
2.1.1 專家集中研發
長順縣立足當地氣候、土地等資源優勢,將雜交油菜種子繁育列為重點發展產業,借助貴州省油菜研究所技術力量,采取“科研單位+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現代農技推廣模式,引入其下屬企業貴州禾睦福種子有限公司在長寨街道青龍山壩區建立了國家級油菜良種繁育基地,30名農業制種專家蹲點研發,成功選育出油研2020等高含油量的優質“雙低高產”雜交油菜新品種,油菜籽平均出油率較傳統油菜籽出油率高10%左右。
2.1.2 基地集中育種
長順縣依據地域特點,全面摸清縣域適宜油菜雜交制種的連片地塊,以貴州禾睦福種子有限公司牽頭,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在7個鎮(鄉、街道)建立9個油菜雜交制種基地,進行集中連片種植,投入項目資金298.63萬元,在制種基地建設機耕道、排洪渠、圍欄網等基礎設施,公司和基地負責提供種子、技術、農資及銷售渠道,合作社負責發動農戶種植。2022年,長順縣油菜制種面積達1 233.33 hm2,種子產量達1 200 t。
2.1.3 推廣訂單式生產
長順縣以貴州長順八妹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為引領,優選貴州禾睦福種子有限公司研制適合在長順縣種植的油研2020等“高油”“雙低”優良油菜品種,大力發展訂單式油菜種植,采取統一種植品種、統一種植計劃、統一收購價格、統一種子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的“五統一”方式推廣種植,率先建立了油菜育、繁、推一體化模式。
2.2 抓好“生產鏈”,擴大油菜種植面
2.2.1 項目扶持推動
長順縣申報獲得貴州省2022年9萬畝稻油輪作良種油菜種植補貼政策項目,按“縣定計劃、鄉鎮申報、村級動員、農戶領種”方式推動稻油輪作,充分調動農戶種植積極性,有效降低冬季土地閑置率。同時,長順縣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成宜耕宜收的高標準農田2.07萬hm2;建立“1+7+N”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即縣成立總社,在7個鄉鎮分別成立分社,在各村成立農機服務聯絡站,總社負責農機具的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統一分配,分社負責統計需求量或與總社合作分成),做強做大農機專業合作社,全力推進油菜全程機械化示范推廣,有效降低油菜生產成本,有力保障油菜推廣種植。
2.2.2 龍頭企業帶動
長順縣以貴州禾睦福種子有限公司和貴州長順八妹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雙龍頭”為引領,大力發展油菜種和油菜籽訂單農業,細化各環節收益分配,強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帶動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2.2.3 集體組織發動
長順縣由村級合作社對農戶油菜種植意愿進行摸底,根據實際可承擔的任務面積、油菜種植情況合理確定油菜種植區域、面積,主動搭建農戶和“雙龍頭公司”、農機合作社的橋梁紐帶,協調提供種植技術、農機耕收等服務,按照“收購提成+績效激勵”的方式,充分激發農戶種植油菜的積極性,擴大油菜種植面積。
2.3 做好“加工鏈”,創建品牌拓市場
2.3.1 培育油菜企業
長順縣通過政府建設、企業以租代購的基礎設施建設模式,實行標準化廠房租金減免政策,減輕企業基礎設施投入負擔,積極協助申報省級綠色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等方式,將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貴州長順八妹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培育為省級龍頭企業,支持其擴建一條年產量達1.5萬t的綠色無添加菜籽油加工生產線,可支撐油菜種植80萬hm2。
2.3.2 創建油菜品牌
長順縣按照“生產有標準、產品有標志、質量有檢測、認證有程序、市場有監管”的五有監管標準,取得無公害產地認證證書,成功打造“熊八妹”綠色健康菜籽油品牌,獲得黔南州“十大優質特色糧油產品”和“貴州好糧油”稱號,油菜品牌建設取得一定成效。
2.3.3 拓展油菜市場
長順縣油菜龍頭企業用好對口幫扶機遇,深化完善農超、農校、農醫、農監等產銷對接體系,建立了成熟的市場和穩定的營銷體系,依托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154家惠民生鮮超市、扎佐農產品物流園等平臺,打通直供貴陽市的銷售渠道,使長順縣油菜籽油順利進入貴陽市市場。
2.4 算好“收益鏈”,促進農戶穩增收
2.4.1 制種助農增收
2021年,長順縣油菜制種龍頭企業免費為農戶提供油菜種子、肥料等農資,油菜制種面積達1 200 hm2,覆蓋農戶4 180余戶,每戶增收約4 736元。
2.4.2 種植助農增收
2022年,長順縣發展“兩低雙高”油菜種植8 000 hm2,共覆蓋農戶2.1萬戶,每戶增收3 000元左右。
2.4.3 務工助農增收
長順縣油菜籽加工龍頭企業帶動50余名農戶就近務工,每戶年均增收42 000元;油菜制種龍頭企業帶動4 180名農戶從事油菜制種及種子加工、包裝等工作,每戶年均增收5 000元;青龍山雜交油菜繁育基地每年帶動60余名農戶長期務工,每戶年均增收26 000元。
2.4.4 旅游助農增收
長順縣依托油菜產業,挖掘當地民族文化、民風民俗等特色資源,推出地方特色農產品,不斷完善周邊農家樂和民宿等基礎設施,因勢利導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興業態,通過組織開展“油菜花節”活動,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促進地方居民增收。2023年,松港、上洪兩個油菜種植基地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0余萬元。
3 存在的問題
3.1 灌溉能力不足
近年來,由于長順縣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投入不足,引發灌溉工程缺乏、渠道老化、泵站損壞、機井失修等問題,使區域灌溉能力下降,農業灌溉水資源利用效率較低,對油菜生長造成不利影響,部分油菜長勢較差、產量較低。
3.2 機械化水平不高
長順縣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57%,但在部分油菜產區,無論是品種特性、栽培技術還是施肥習慣等尚難以與農業機械相匹配;而且用于油菜種植的農業機械較少,播種、田間管理、收獲等工作仍由人工完成,機械化水平較低。
3.3 部分產區病蟲害頻發
長順縣部分油菜產區蚜蟲、霜霉病、病毒病、菌核病等病蟲害高發,長順縣油菜病蟲害發生調查顯示,霜霉病病田率達17.3%,病毒病病田率達21.0%,菌核病病田率達8.0%,對油菜的豐產和穩產提出了嚴峻挑戰[1-2]。
4 對策
4.1 提升灌溉能力
長順縣應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和管理,如增加對水庫建設的投資,并確保水庫的規劃和建設符合農田灌溉的需求。同時,加強對渠道的管理和維護,更新和改進農田灌溉的引水設備,如水泵、水管等,以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資源利用效率。
4.2 提高機械化水平
長順縣應優化提升“1+7+N”社會化服務能力,逐步建成縣、鄉、村三級聯動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大育秧機、插秧機、聯合收割機等新型農機具推廣應用力度,優化油菜耕、種、收、管等環節農機裝備結構,提高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3-4]。
4.3 加強病蟲害防治
長順縣要針對油菜主要病蟲害種類及危害狀況,堅持“突出重點、分區治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原則,采取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結合的防控策略,以有效預防和控制油菜病蟲害發生。例如,防治霜霉病,可通過清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在發病初期可用霜霉威鹽酸鹽或氟菌·霜霉威等藥劑噴霧;防治蚜蟲,要特別重視和加強對油菜苗期的防治,可用150%滅蚜凈4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菌核病,可以通過選育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等措施提高油菜抗病能力,發病時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等藥劑噴霧。
4.4 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長順縣應持續統籌農田基礎設施一體規劃、一體建設,充分挖掘新增耕地潛力,整合涉農項目和資金,撬動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投入,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充分應用“三區三線”劃定成果,逐步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實現油菜良田、良種種植,提高油菜產量和品質[2]。
4.5 全面提升油料生產能力
長順縣應持續落實油菜種植補貼政策,實現年均種植油菜8 000 hm2以上,推動油菜自給率提升;搶抓貴州省油菜“換種”機遇,推廣“兩高雙低”優良品種和育苗移栽、機器精量直播等技術,力爭油菜制種面積在2 000 hm2以上,從源頭把控油菜產量和品質,著力提升油料生產能力。
4.6 持續推進訂單式油菜種植
長順縣應鞏固“龍頭企業+基地+村級合作社+農戶”等經營模式,政府部門負責搭建組織化生產平臺,充分發揮貴州長順八妹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貴州禾睦福種子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的牽引帶動作用,推動加工企業定品種、下訂單,村級合作社負責技術指導,農戶負責生產,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動油菜生產組織化、訂單化、規模化發展,實現種植品種統一、物資供應統一、生產標準統一、銷售加工統一。
4.7 強化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長順縣應加大水網、小山塘的建設力度,積極推廣節水灌溉種植技術,提升澇旱防御能力。同時,應充分發揮農業氣象信息聯合預警機制作用,及時發布農業氣象預報預警信息,重點以干旱、洪澇、低溫冷害、連陰雨、風雹等5類自然災害為主,強化防災減災能力[5]。
4.8 強化農業科技隊伍建設
長順縣應扎實開展農技人員“創新創業行動”,加大業務培訓力度,推動農技人員服務能力提升和技術服務全覆蓋。同時,持續深入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行動,大力開展糧油高產高效技術培訓,培育高素質種糧、種油農民隊伍。此外,加大對“土專家”“田秀才”的培育力度,建立人才庫,進行系統化、規范化管理。
4.9 持續做好田間綜合管理
長順縣應持續開展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行動,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管理、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輪作休耕等體系[5]。同時,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進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發展,加強苗情調度、墑情監測,針對漬害、凍害及植株長勢不平衡等情況,突出分類指導,組織落實各項關鍵田間管理措施,為油菜豐產打好基礎。
5 結語
長順縣應持續深耕油菜產業,通過多方力量助力產業振興,推動油菜產業從種子研發、推廣種植到加工銷售的全鏈條發展。下一步,長順縣將持續做大做強油菜產業,推動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陳家莊,吳彥利,秦信蓉.長順縣冬油菜品種引種試驗[J].耕作與栽培,2022,42(6):102-104.
[2] 楊艷,谷樹忠.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挑戰與建議[J].發展研究,2023,40(12):27-31.
[3] 穆易.貴州:突出三堅持實現油菜機械化移栽新突破[J].中國農機監理,2023(5):13.
[4] 李曦,吳傳云,吳俊.貴州油菜機械化移栽示范調研報告[J].農機科技推廣,2023(5):53-54.
[5] 江兵,趙繼獻,戴祥來,等.貴州冬閑田油菜大面積種植栽培技術[J].耕作與栽培,2022,42(2):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