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嵐哲 陳梓沐 嚴海龍



摘 要:數字經濟是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并帶來全新的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的一種全新經濟形態。文章選取2013—2022年貴州省9個地級市的平衡面板數據,測度貴州省各地級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并且通過實證檢驗驅動貴州省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結果表明,貴州省9個地級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差別不大;而金融發展水平、科技水平、產業升級水平則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據此,本文提出相應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貴州省;數字經濟;區域發展;大數據;協調發展
本文索引:羅嵐哲,陳梓沐,嚴海龍.<變量 2>[J].中國商論,2024(08):-040.
中圖分類號:F27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4(b)--04
1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地方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引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指出“數字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大局”,為了確保創新現代數字關鍵核心技術,需要充分發揮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新型舉國體制和龐大市場的優勢。
習近平主席在2021年2月的貴州考察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指導思想,強調了中國要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以及加速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這一思想指導了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在西部地區的發展方向和重點。隨后,國務院在2022年初發布了《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創新路的意見》,對貴州西部大開發做出了明確的戰略定位。其中,強調了將貴州打造成綜合改革示范區,致力于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樣板區,努力建設成為內陸開放型經濟的新高地,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創新區,以及引領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區。這一系列定位為貴州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并將為實現區域經濟繁榮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持。貴州省在中國的西南部,由于歷史因素、地理因素、政策因素等客觀條件,貴州經濟發展水平與全國相比仍較為落后,2022年,貴州省GDP總量20164.58億元,在全國31省市中排名第22位。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均處在全國下游,負債率位居全國前列。2016年3月,貴州獲批中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因此,本文旨在探討貴州省數字經濟的發展狀況,分析其區域數字經濟測度與影響數字經濟發展的驅動因素,以期為貴州省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2 文獻綜述
當前,學術界對數字經濟發展的研究較多,主要圍繞營商環境、產業結構、綠色創新、人力資源、企業轉型、網絡安全等方面展開研究。現有文獻認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活力逐漸增強,但呈現出“東高、中及東北次之、西低”的空間格局,各區域內部的活力差異則表現出“中高、東北及西次之,東低”的分布特點(李妍,2024)。從區域位置來看,曹建飛等(2024)也指出東部和中部地區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都存在顯著的促進作用, 但西部地區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不明顯。李曉燕(2024)通過空間效應分析發現長江經濟帶地區流通業數字化轉型具有顯著的空間自相關性,但這種空間溢出效應是單向的。還有學者專門對習近平主席關于數字經濟的思想進行研究總結,例如王勝利(2024)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的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了習近平數字經濟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是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創新發展。何蘇燕、武志勇(2024)認為習近平主席圍繞數字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指明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奮斗目標和依靠力量;戰略部署觀展示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應從產業體系、市場體系、支撐體系、治理體系進行全方位布局。從城市發展來看,黃細嘉(2024)研究發現數字經濟發展可以顯著提高城市旅游績效,具體表現為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則該城市的人均旅游總收入和人均旅游接待總人次越多。劉軍、朱可等(2023)認為數字經濟對低資源稟賦城市、低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城市以及智慧城市的全要素生產率具有促進作用。與此同時,還有學者對數字經濟與企業發展進行研究。鄔麗萍、龍志軍等(2024)研究發現企業整體數字化轉型、底層技術應用數字化轉型都顯著促進了企業的開放式創新。鄭志強、何佳俐(2024)認為數字技術創新顯著提升了企業勞動收入份額,并且主要通過產品創新激勵效應和公司治理賦能效應來實現。吳香锜、劉艷龍(2024)從行業角度發現我國各省份的制造業收入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顯著的空間正相關性,且具有顯著的區域異質性。
綜合來看,現有文獻更多從數字經濟發展的總體層面展開研究,如政策、戰略、特征等,學者們的研究為本文的開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但作者通過對文獻的梳理發現關于區域化數字經濟發展的理論成果相對較少,因此本文將以貴州省為分析對象,按九個地級市劃分綜合衡量貴州省的區域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驅動貴州省區域數字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3 實證研究
3.1 數據來源和變量選取
為更好地剖析貴州省區域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以及可能影響的因素,本文利用面板數據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面板回歸模型是通過分析面板數據來研究各變量對貴州省經濟發展的影響,它考慮了個體間的異質性和時間上的連續性,從而能夠在控制這些異質性和趨勢之后進行分析。數據來源包括國家統計局、貴州省統計局官網,以及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這些權威機構提供的數據可靠性高。研究對象涵蓋了貴州省的9個地級市,包括貴陽市、六盤水市、遵義市、安順市、畢節市、銅仁市、黔西南州、黔東南州和黔南州。時間跨度從2013—2022年,這一長時間序列的數據能夠幫助我們深入了解貴州省經濟發展的演變過程,從而更好地把握其發展趨勢和特點,為未來的發展規劃和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本文選取的數據項目及單位如表1所示。
3.2 模型構建
本文所涉及的面板數據回歸模型如下所示:
變量符號如表1所示,其中i代表貴州省的9個地級市,t代表研究的時間跨度,時間為2013—2022年。在方程中,Yit代表被解釋變量在地級市i和時間t的具體數值。方程中的α是常數項,β代表解釋變量對應的回歸系數,而ε表示隨機誤差項,其影響需要在分析中予以考慮。這些符號和變量的使用有助于建立貴州省經濟發展的數學模型,從而深入理解其發展趨勢和特點。
3.3 數據分析
表2展示了貴州省各地級市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該數據來源于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的數字化程度指標衡量,該數據覆蓋廣度、使用深度和數字化程度3個二級指標,能夠較好地體現各地的數字經濟水平。從總體趨勢來看,9個地級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在2015年有明顯提升,2015—2022年呈穩步上升趨勢。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2015年貴陽市委、市政府在貴陽舉辦了首屆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這次會議以大數據為主題,吸引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來自全球的380多家大數據領域的領軍企業,包括惠普、京東、谷歌、華為等,齊聚貴陽,展示各種大數據相關項目和應用。在會議期間,發布了《大數據貴陽宣言》,并簽署了總投資200多億元的大數據及相關項目。這些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顯著提升。從各地級市來說,貴陽市、安順市和六盤水市的總體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為貴州省前三,相對數分別為259.84、259.71、256.4,同時可以看到位于末三位的黔東南州、黔西南州和黔南州相對數為252.68、251.56、246.66,與前三位的經濟水平指標相比差距并不大。同時,從表3可以看出,各地級市數字經濟平均增速按從高到低排序為黔南州、貴陽市、黔東南州、銅仁市、畢節市、遵義市、六盤水市、黔西南州、安順市,平均增速分別為12.74%、8.66%、7.86%、7.69%、7.61%、7.56%、7.16%、6.76%、5.6%。其中貴陽市絕對值位處第一,其增速也相比除黔南州其他地級市較快,未來仍能保持第一發展的趨勢;黔南州絕對值處于末位,但其增速遠高于其他地級市,未來有望能縮小與其他地級市的差距;其他地級市的數字經濟平均增速與絕對值大同小異。因此,貴州省各地級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相差不大。
為了使數據能更好地反映各變量的影響,本文將變量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將被解釋變量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數化。從表4可以看出,金融發展水平、產業升級水平等變量的標準差較大,有助于了解數據集內部的變化范圍和分布形狀以及識別可能的異常值或離群點。
本文通過面板數據回歸分析,對貴州省的數字經濟發展及其驅動因素進行了研究。模型(1)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作為被解釋變量,而金融發展、教育水平、科技水平、消費水平和產業升級水平作為解釋變量。使用StataCorp軟件對模型進行估計,并通過Hausman檢驗選擇了固定效應模型。檢驗結果顯示p值為0.0000,小于0.01,在99%的置信水平下拒絕了原假設,表明結果具有顯著性,因此應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表5 是檢驗結果。
在面板數據回歸分析中,本文發現金融發展、科技水平和產業升級水平的回歸系數均為正,分別為0.0033、0.1189、0.0032,并且通過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它們是主要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因素。教育水平的回歸系數也為正,為0.0218,并通過10%的顯著性檢驗,表明提升教育水平有助于數字經濟的發展。消費水平的回歸系數為負,為-0.0007,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消費水平與數字經濟發展之間沒有顯著關系。
4 結語
本文通過貴州省2013—2022年各地級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利用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得出以下結論:一是貴州省九個地級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差別不大,其中發展最好的是貴陽市和安順市,末兩位是黔西南州和黔南州。二是貴州省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在2015年有較明顯的提升,原因是2015年在省會城市貴陽開展了數博會,促進了大量項目簽約以及吸收了較多投資。三是產業升級水平、科技水平、金融發展水平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教育水平的回歸系數為正且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表明可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而消費水平的回歸系數為負,表明與數字經濟發展沒有顯著關系。
針對上述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建議:一是貴州省因為地理位置等條件工業發展相對較緩,應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路線,揚長避短,從數字經濟的配套設施、技術手段入手,如加快華為云、中國電信等智算中心的建設,做大智算中心集群。推動龍頭行業改造升級,如醬酒、煤礦、化工、新材料、鋼鐵、有色、電力、建材8個重點行業,深入推進數智賦能。二是貴州省各區域的數字化經濟發展均衡,整體來說仍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在保證整體平均增速高速增長的同時,可以重點將貴陽市實力較雄厚的地級市培育成數字經濟發展領先城市。三是加強對數字化人才的培養,數字經濟不斷發展,對數字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不斷提高數字化人才的能力和專業素養,不僅為貴州省的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人才輸出,也為貴州省的就業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李研.數字經濟發展活力的動態演變及提升路徑[J].地理研究,2024,43(2):322-339.
曹建飛,李凱,翟元慧.省域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影響研究: 基于要素流動視角的空間計量檢驗[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24,44(1):42-56.
李曉燕.流通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測度及空間溢出效應研究: 以長江經濟帶11省市為例[J].商業經濟研究,2024(3): 180-183.
王勝利.習近平關于數字經濟重要論述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創新發展[J].湖南社會科學,2024(1):61-68.
何蘇燕,武志勇.習近平關于數字經濟的重要論述及創新性貢獻[J].企業經濟,2024(2):101-110.
黃細嘉.數字經濟與城市旅游績效研究: 基于城市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企業經濟,2024,(02):5-16+2.
劉軍,朱可,錢宇.數字經濟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研究: 來自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證據[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24,21 (1):101-111.
鄔麗萍,龍志軍,張藝.數字化轉型與企業開放式創新: 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企業經濟,2024(2):17-29.
鄭志強,何佳俐.數字技術創新的收入分配效應研究: 基于產品創新和公司治理的視角[J].華東經濟管理,2024(2): 1-15.
吳香锜,劉艷龍.數字經濟對制造業收入分配的影響: 基于空間面板模型的實證研究[J].中國商論,2024(2):63-66.
歐陽日輝.數字經濟中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與新范式[J].廣東社會科學,2024(1):15-26+284.
朱麗萌,何玉娟.數字經濟賦能欠發達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21,14(6):130-136.
丁煌,馬小成.數據要素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治理邏輯與創新進路: 以貴州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為例[J].理論與改革,2021(6):128-139.
楊廬峰,張會平.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著力向度與治理創新: 以貴州省的融合發展實踐為例[J].理論與改革,2021(6):140-150.
周曙東,董倩.區域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測度方法及應用研究[J].調研世界,2022(12):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