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昊
關鍵詞:歷史教學;初高中銜接;教學策略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導者。歷史教師在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中應發揮主導作用,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增強銜接意識,提升自身素養。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自身教育教學素養,研究初高中歷史教學差異,為順利開展銜接教學做好準備。同時注意研究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教師應深入研究初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和要求,確保教學內容銜接有序,為學生搭建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還要準確分析學生學情,制定針對性教學策略。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分析學生在新學段可能面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盡快適應高中歷史學習。
2.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探索適應初高中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的順利銜接奠定基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既能滿足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需求,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通過設定具體的歷史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事件,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例如,在講述全球化的發展過程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們從不同國家的角度出發,探討全球化對各國的影響。
(2)問題驅動教學法:通過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探討歷史問題,培養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例如,在講解全球化的影響時,教師可以提出:“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是機遇還是挑戰?”等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
(3)探究式教學法: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訪問專家等方式,自主探究歷史問題,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1.轉變學習觀念,調整學習心態。初中生進入高中后,面臨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變化,學生應轉變學習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習心態,積極面對新挑戰。同時應強化自主學習,提高自我調節能力。高中歷史學習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通過閱讀、討論、實踐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歷史素養,增強自我調節能力。
2.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學生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如預習、聽課、復習、總結等,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習負擔,為更好地適應高中歷史學習創造條件。同時注重學科交叉,拓寬知識視野。高中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密切相關,學生應注重跨學科學習,了解歷史背景,拓寬知識視野,提高歷史學習的綜合素質。
3.拓展課外知識,豐富歷史素養。學生可通過閱讀歷史書籍、參觀博物館等方式,拓展課外知識,提高歷史素養,為高中歷史學習做好鋪墊。
史料作為歷史學科的基礎元素,在初高中歷史教學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通過為學生提供真實、原始的歷史信息,既能夠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又能夠培養他們深度歷史思維和文獻分析能力。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主要用于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好奇心和興趣。引入簡單而生動的史料,如圖表、地圖和簡短的文本,有助于學生建立基本的歷史概念和時期認知。通過觀察、描述和初步分析,學生在初中階段逐漸培養起對歷史事件的基礎理解。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的作用需要進一步深化。教師可以選擇更為復雜和深度的史料,如原始文件、歷史著作和史料集。通過深度分析這些史料,學生將逐步培養深度歷史思維和高級文獻分析能力。這種深化應用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歷史的多面性,也為他們未來的學術研究奠定基礎。
為了實現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可以嘗試采用漸進性的策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可以從簡單的史料開始,如地圖、圖表、簡短的歷史文本等,以確保學生建立對基礎歷史概念的理解。逐步引入更為復雜的史料,如歷史著作和原始文件,以挑戰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此策略旨在讓學生在初中時建立牢固的歷史基礎,為高中的深度研究奠定基礎。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進行深度研究和獨立分析,使用更為專業和深度的史料。
通過以上提出的相關策略,可以建立一個更具挑戰性和豐富多彩的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框架,有助于培養學生更高層次的歷史思維和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何成剛.史料閱讀與微課設計:史料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劉波.關于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思考[J].歷史教學問題,2014(4).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