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平
〔摘? ? 要〕? 合作學習是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能引導學生針對語文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從而深化理解重點語句和段落,增加對課文主旨的理解深度,提高學生的語文悟性。在合作學習中采用信息化手段,能將科技手段融入教學,展示具有科技含量的語文授課體驗。借助互聯網技術可實現對知識的豐富和深化,激發學生研究語文知識的興趣,促使語文教學做出質的變革。本文針對開展合作學習的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應用意義和具體措施展開討論。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合作學習;思考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5? ? 136-138
科學技術對教育創新和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融入信息技術手段,將提高語文課堂的生動性、豐富性,借助互聯網技術和廣泛的知識體系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語文教學活動,并感知信息技術的科技力量。利用信息技術的聲音、圖像、視頻等功能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引導,能促使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思考、分析,從而將片面的思考方向轉變為結合背景、時代的全面分析模式。并借助合作進行探討,讓學生在各抒己見的同時深化認知、擴大知識面,深度還原勤思考、善分析、充分交流的語文課堂體驗。
一、依托信息化教學助力合作學習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深刻理解知識
小學語文內容有語言、讀寫、文學、文化和藝術五個學習模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研究這些內容時,由于資料的缺乏,會導致學生的理解比較片面和膚淺。尤其在文學方面,學生對于課文或古詩只能理解字面意思,不能深刻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表達的思想情感,導致其對語文的研究處于淺層階段。借助合作學習的信息化教學方式,在合作中進行語言交流,利用信息化方式進行課文背景的檢索,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寫作時代背景和作者處境,從而能站在作者角度看問題,這樣就能加深學生對語句和段落的深刻感知。同時,可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促使學生獲得更多語文研究素材。
(二)激發學生學習樂趣
合作學習是讓學生處于同伴交流的平等地位,這里沒有教師的干預,學生的思想和見解能更充分地進行表達和探討,通過思想的相互傳遞引發討論熱情,從而對問題本身進行分析、研究,獲得語文學習的交流體驗。在合作中加入信息化教學方式,能讓合作學習的效果擴大,借助信息技術的圖片、視頻、聲效、信息檢索等功能,能引導學生立體感知語文問題的思考維度和空間,從而細化問題,延伸思考途徑,將合作學習的深度進行挖掘。學生在充滿科技感的語文合作中進行交流,會增加表達建議的欲望,從而在語言的交流中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和深度分析,激發研究語文的主動性和樂趣。
(三)提高教師授課效果
信息化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能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檢索與本課有關的學習內容,豐富備課資源,促使教師能更充分地把握課文內涵和主旨,提高授課質量。同時,利用合作學習和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細化語文問題,對課文進行全面解讀,簡化理解過程,提高理解程度,從而提高學習效果。這樣,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所提升,則語文課堂授課的質量和效果就會增強。
(四)提升學生合作探究意識
合作學習是集體學習活動,其優勢是學生圍繞同一問題進行思想交流和建議互換,能實現思想的觸碰,激發創新思維的萌生,能對問題進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思考。而學生自己研究是個體研究模式,容易讓學生進入死胡同,產生思想的束縛。因此,合作學習模式是比較科學的動態學習方式,在此基礎上融入信息技術,能將這種合作的效果放大。通過知識面的拓展,能激發學生更多的思路和思考方向,促使合作學習的效果更明顯,從而引發學生主動采取合作學習的動態研究模式。
二、依托信息化教學助力合作學習的方法
(一)引導學生全面思考
教師是學生研究語文課文的引導者和問題制造者,學生是研究的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全面思考和深度剖析,就要挖掘文章的寫作背景,借助背景知識的普及,讓學生獲得更加立體的知識感知,從文章表層含義中挖掘主旨思想和情感。從而讓學生站在作者角度學文章、看問題,針對問題獲得更多思考路徑和研究方向,簡化語文研究難度,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古詩詞三首時,教師為加深學生對古詩含義的理解,可借助信息技術檢索《山居秋暝》的時代背景。當時唐玄宗將張九齡罷官后,促使王維對政治局面產生了消極逃避的思想,他看不到政治的光明前途,于是開始了半官半隱的生活,在初秋時節寫下此詩,借秋天的景象抒發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政治的期盼。這樣,學生就能理解詩的最后兩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的含義。之后,學生再通過合作學習,深入分析古詩的意境,感知詩人的無奈和清高,增加對古詩和詩人的深層次理解,從而感知到詩人此時對前途和未來的期望、對政治清明的渴望。
(二)創設教學情境
語文研究是對文章的深度分析,是從語句、段落中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和邏輯性,從字里行間感知故事的曲折委婉,從對話中感知人物情感,從文章整體把握基本思路和情感思想。但是由于課本內容有限,往往不能完整地展現文章的全部內容。為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需要利用互聯網檢索出文章背景或電影、電視劇片段,通過觀看這些內容,將扁平的人物形象變得生動立體,讓學生能更清楚地感受人物性格和品質,并可以理解人物內心思想和情感變化。同時,教師可以借助電影片段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角色演繹和對話,感知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情感的升級,增加學生對文章的全面感知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摔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讀文章,感知小胖墩兒和小嘎子的不同性格和動作,然后利用信息技術播放有關摔跤的場面,促使學生能對正規摔跤有正確的認知。然后,教師選兩名學生演繹小胖墩兒和小嘎子的摔跤場面,一個學生飾演小胖墩兒,將其憨厚、老實的一面展現出來,一名學生飾演小嘎子,表現出他的古靈精怪。通過學生對課文的演繹和詮釋,引發學生對課文動作的理解,在對比中明確人物形象,感知動作描寫的精妙之處。這樣,學生就能對文章中的動作詞語理解得更貼切、真實,從而掌握該寫作方式,同時,學生借助表演與課文對照,能在實踐演繹和課文描述中發現表演的有趣,提高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三)增強合作學習效果
信息技術的優勢是知識面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能為學生帶來更多、更有意思的知識種類,從而拓寬學生研究問題的渠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知識的豐富下能發揮主動思考能力,積極研究問題,增強合作學習的效果。同時,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還會隨之打開,思考的方向和方式也會發生變化,這更有利于學生文學素養的升級和文學知識的積累。另外,學生之間的邏輯思維不同,思考方向不同,導致學生的觀點也不同。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根據補充的知識材料進行推理分析,能將問題變得更細化,從而分解問題本身,達到最終的解決效果,從而提高合作效率,促使學生獲得更多語文感悟。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桂花雨》時,學生可能沒有見過桂花開滿花枝的樣子,也沒有見過桂花飄落仿佛下雨一般的熱鬧景象,因此對課文中作者說的“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不能深度理解。于是,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播放桂花盛開的視頻,在微風吹過桂花紛紛飄落時,那種輕盈、香氣仿佛飄進了學生的鼻孔。在視頻的引導下,教師講解課文,并引導學生思考“母親”說的話“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感知其中的情感。然后引導學生討論課文所表達的情感,重點理解母親的話。這樣,學生在視頻的引導下體會到欣賞“桂花雨”的快樂,理解作者小時候的童年趣事,并通過思考母親的話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外面的桂花再香、再美,也不是故鄉的桂花,表達的是母親的思鄉之情和對家鄉的懷念。這樣,學生通過觀看感知到作者的樂趣,通過討論理解母親的情感,對文章的感知就會豐滿、富有情感。
(四)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小學語文閱讀的很多文章,選取的都是精彩片段或部分文章內容,學生通過分析課文內容對作者和人物思想進行理解。由于文章本身的局限性,需要教師在背景、人物介紹方面花費很多時間,但由于時間關系可能會講得比較粗糙,造成學生理解有難度。為改變這種尷尬的授課局面,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與文章有關的內容播放,讓學生根據補充的內容閱讀理解問題和課文,這樣學生的思考就會更全面,理解也會更透徹。同時,他們在合作學習時也能更深入地探討和分析,增強合作學習的研究成果,激發對文學的興趣,并促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其解決課本問題和語文問題。
以學習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草船借箭》為例,課文講述了諸葛亮不費一兵一卒就輕松取回10萬支箭的故事,表現了其聰敏、智慧、有才華的可貴一面。為加深學生對諸葛亮聰明才智的認知,教師將《三顧茅廬》《南征之七擒孟獲》等片段加以播放,讓學生感知諸葛亮的智慧和謀略,體會劉備三顧茅廬的原因,明白其在家里待了很多年仍然能知曉國家大事的原因,懂得知識、智慧的重要性。同時,引導學生理解諸葛亮之所以能清楚天下大勢,是由于其善于分析局勢,能借助知識的力量解決實踐問題,引導學生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并在生活實踐中應用,從而鞏固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實踐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思考分析,建立立體化的知識網絡。同時,在合作學習中發展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思考研究能力和知識掌握能力,借助信息技術實現課文教學的全面性、生動性、趣味性,引發學生研究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語文學習信心。另外,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拓展學生的語文閱讀和文學積累,為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奠定文學和語言基礎,通過合作學習和信息技術的應用,促使學生能直面語文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引弟.探究基于合作學習的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2(17):161-163.
[2]陳風枝.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中閱讀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98):28-30.
[3]薛妹.探究基于合作學習的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1(16):193-194.
[4]王春梅.信息化環境下小學語文學生合作學習能力提升路徑[J].試題與研究,2021(3):142-143.
[5]程相玲.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求知導刊,2020(2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