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摘 要:色彩作為第一視覺要素,也是園林意境、景觀區域特色、游客感受的重要影響因子之一,最易被游客感受和識別。隨著園林研究方向的不斷深入,園林色彩的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更加得到重視。本文在開頭概述了色彩研究基礎即主要包含的色彩定義與特性,以蘇州園林色彩體系作為研究對象,探索蘇州園林色彩的應用特點并分析背后的呈現規律,以期能夠為蘇州園林色彩呈現的地域性認知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蘇州園林;色彩;應用研究;呈現規律
Abstract: As the first visual element, color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arden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ourists feeling, which is easy to be felt and recognized by touris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value of landscape color. At the beginning, the basic of color research, namely,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 is summarized. And the color system of Suzhou Garden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explore the applied characteristics of Suzhou Garden color and to analyze the presentation law behind it.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gional cognition of Suzhou Garden Color Presentation.
Keywords: Suzhou Gardens;color;applied research;presentation law
0 引言
園林色彩在園林景觀中既是直觀的視覺傳達方式,也是抽象的幕后設計原因;我們既能采用科學方法量化表達色彩的具體數值,反過來它又能對我們產生情緒的感性影響;色彩不僅可以促進我們的生理需求,而且可以刺激我們的心理變化。色彩一直擁有直觀且抽象、科學且感性、視覺兼精神的多重身份。總之,園林色彩在刺激人們的視覺感受器官并引導其產生情感聯想的同時,通過周邊景致的氛圍營造,加速促進內心感情的萌生與迸發,進而生成對園林意境的聯想,從而達到身臨其境的感受。
伴隨園林專業以及古典園林方向的不斷深入,多種原因共同刺激著園林色彩研究,有關園林色彩的探討有成為熱點方向之趨勢。園林色彩體系的研究,如同城市色彩體系和建筑色彩體系一樣,屬于區域色彩景觀地理學的研究范疇,涉及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兩方面影響下的區域色彩景觀。但從整體文獻來看,地理與氣候作為地域景觀色彩的主要因素卻常常被忽略;縱向上看,文獻也常常缺乏歷史文化角度的切入分析,當地特有的文化脈絡不能得以重現。總之,目前的色彩規律研究仍然缺乏較有針對性的完整闡述。
因此,本文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采取了文獻研究與實地場景調研以及圖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尊重傳統理念與探究創新相結合的研究手段。文獻研究主要以相關文獻和部分色彩類專業書籍以及蘇州風俗文化類圖書為主;實地調研中作者先后幾次分別去了網師園、虎丘、滄浪亭、藝圃、可園、留園、怡園等。希望可以對蘇州園林的色彩研究或是蘇州的地域性色彩認知有所助益。
1 概述色彩研究基礎
色彩構成是園林景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色彩調和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園林設計的整體審美感受。
1.1 色彩的定義及基本屬性
所謂色彩,是光刺激眼睛時產生的一種視覺感受。此外,人的視覺通常可以區分色彩的色相、明度與純度三種特性,我們通常稱其為色彩的三重屬性。而光、物體色與觀者也是色彩產生的必備三要素。當光產生的光線遇到不透明的顏色或物質時,其中部分被吸引進而反射到瞳孔中,由此便成為了人們所見到的顏色;而當光線攝入并將化學反應發生在視網膜上,從而產生興奮,進而將會形成關于色彩的豐富情感與充分聯想[1]。
1.2 色彩的特性
每種顏色都有不可替代的表情特征。假如一種顏色的純度或明度發生了細微變化,再或是其處于不同顏色的搭配關系中時,顏色的表情特性也會自發地隨之改變。因此,想要精確傳達出每一色彩的固定表情的確有難度,但物象總會呈現相應的共同規律,就像鮮艷的色彩常常象征著強烈的情感,而暗淡的色彩則正好相反一樣。
1.2.1 色彩的溫度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將標準色劃分為冷色、中性色、暖色。在色相環上大致可以分成冷色和暖色兩個半環。波長較長的紅光、橙光和黃光,其本身就有溫暖的感覺;相反,波長較短的藍光、紫光和綠光,有清冷之感。這種感覺不是物理上的實際溫度,而是錯覺與聯想在視覺和心理變化上的某種呈現。
1.2.2 色彩的距離特性
色彩在距離層面的特征通常表現為色彩的進退感,因其明度與純度存在差異,則可直接造成人們在視覺層面的距離錯覺。一般情況下,冷色往往會讓人感到疏遠;暖色則有利于拉近景與人之間的關系與距離,從而更容易激發游客與景點之間的互動。在園林設計的過程中,造園者常應用色彩的此種特性,完成對景與物的層次化與結構性分布。
1.2.3 色彩的空間特性
借助于某種單色或者某組合的色彩集合,致使人們在視覺層面上產生了景觀面積膨脹或收縮的錯覺,此為色彩的空間特征[2]。通常情況下,冷色系及純度較高的顏色往往能使人們產生景觀面積收縮的視覺錯位;反之,暖色系和純度較低的顏色,則能使人們產生景觀面積擴張的錯覺。

2 蘇州園林概述
蘇州園林,人們也稱它為“蘇州古典園林”,其所具有的典型特點如:可居、可賞、可思、可游且通常表現為宅園合一的布局形態。此種布局形態的構成,是處于城市人口密集且缺乏自然風貌的環境背景下,人們眷戀自然、向往自然、于是主動美化自身居所的一種延伸性創造。一提到蘇州園林,它便成為了蘇州地方風俗的濃縮以及江南人文歷史的象征,這個代名詞不僅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粹,還在世界造園史上創造了重要的學術與藝術價值。此外,蘇州古典園林更是“文人寫意山水”的代表。造園者將空間變換在咫尺之間巧妙運用到極致,在色彩上結合其調,并充分運用理論與光影變化,才成就出了一番別有味道的藝術境界。
正所謂“一方風土造就一方景致”,人作為自然環境的要素之一,其審美習慣與色彩認知都會與自然要素之間產生相互的作用與影響。蘇州地區地形平緩,氣候溫潤,青山霧靄環繞,水陸交匯的雙棋盤格局共同形成了以青灰白黑為主基調的莫蘭迪色系區域景觀特色。此外,蘇州的造園者擅長將廣闊的自然景貌微縮模擬于自家的園林小院之中,使得園林的色彩體系多取自自然,從而構成一派和諧景象。
3 蘇州園林的色彩運用
在《色彩地理學》中,作者按照色彩的時間性將城市景觀的色彩分為恒定色彩與非恒定色彩。在造園四要素中,水體與植物會隨著時節與其他因素不斷變化,當屬非恒定色彩;山石與建筑顏色則較為固定,屬于恒定色彩。
3.1 非恒定色彩的運用
3.1.1 水體色彩
水體景觀原本是無色的。然而,一方面因其始終處于一種流動的狀態,能夠依據所處的氣候與環境中的微弱光影變化促使本身顏色發生改變;另一方面又因水體反射作用較為強烈,在視覺上接受顏色變化的同時也相應提高了園林景觀整體色彩的明亮程度,進而呈現給人多樣的審美體驗。
水作為蘇州園林中最為聞名的組成要素之一,其色彩體系構成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蘇州園林采用偏冷的主色調,園林整體的色彩基調體現為雅致天然的風格走向(圖1)。此外,水體在顏色明度上可以柔化冷色帶來的清冷、單調、疏遠之感,起到“園林調色盤”之效。
此外,蘇州園林中的水體設計常常結合園林中的具體景物要素與其不同特征進行綜合型設計。比如利用睡蓮、蘆葦、浮萍等水生植物開展水體設計[3],豐富了水體色彩的多重層次感;結合鄰近區域的草本與地被植物進行設計,提升了園林景觀中綠色野趣的自然韻味;利用周邊的標識小品、午夜燈光等進行園林水體設計,增強了鄰近景物色彩的融合性;水體色彩與天空色彩相互映襯時,明顯映射出了季相與天色變化,朝霞、晚霞、彩虹等都能得到完美顯現。總之,蘇州園林水體色彩的科學搭配有利于構建出更具特色的蘇州園林景觀。
3.1.2 植物色彩
蘇州氣候適宜,土壤條件肥沃,植物種類繁多、色彩搭配豐富,在使用上可以給設計者提供很大的選擇空間。園林種植中常綠植物居多,蘇州園林相應的主色調大致為淺綠、灰綠、黃綠以及深綠的植物本色[4],植物本身色調與自然環境構成一派和諧之景。蘇州園林常用的點綴色及輔助色有紅色、橙色、黃色、紫色、粉色、白色等觀葉或觀果植物,形成了顏色層次豐富并具對比效果的色彩體系(圖2)。蘇州古典園林中,造園者巧妙利用植物色彩的搭配與其象征的文化,在園林中營造多處意境空間,并且這些空間都有各自的色調氛圍與文化內涵。
植物色調通常根據季節性變化而自動調整,擁有較為豐富的季相色彩變化,因此可以伴隨四季產生一種流動的韻律美。不同季節來到蘇州園林總會使游人獲得額外的欣喜之感。正如“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正值春季,園林的整體色調是淡綠色,點綴花色通常以白為主,再者是黃,最后是粉紫色系;夏季,綠葉素充沛,通常是以黃綠色為主色調,葉色飽和度在一年四季中達到峰值,明度較低,點綴花色依舊以白色為首,再者是粉和紅,最后是艷麗的黃、粉和紫色系;秋季主要通過彩葉植物以及果實的色彩加以填充點綴,植物色調主要呈現金碧之色,多以墨綠為主,金黃次之;冬季,植物大部分都落葉,色彩主要體現在松、柏、竹等植物本色,然而常綠植物的綠色飽和度隨氣候與溫度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多呈暗黃綠色,點綴花色則以紅黃色系居多。
3.2 恒定色彩的運用
3.2.1 山石色彩的應用
山石色調常以黑白灰等無彩色為主,明度與飽和度較低。輔助色有暗紅、黃褐等。設計者需要依據所處的地理環境、資源配置、場景需求及氛圍營造選取不同的山石種類和顏色。然而,因其常與水體、植物、周邊建筑群等要素相搭配,山石在色系選擇上所受到的限制性較大。從色調之間的距離來看,山水景觀通常屬于園林中的遠景,其作為園林色彩構圖中的背景,為了實現園林整體景色清晰與色彩和諧,背景顏色則多選用偏暗的顏色(圖3)。而園林中的花街鋪地,通常是利用園林設計剩余的不規則廢料,將其進行巧妙地組織與拼接,進而構成多種圖案的形狀。由此不僅可以傳達出圖案背后蘊含的文化,其做法更是符合當今的能源節約思想。從遠處看,其往往呈現出低調素雅的暗灰褐色[5],而近看常常會因其材質與形狀表現得不同,以及色彩和色彩比例的巧妙搭配而彰顯地愈加精致。
蘇州地理位置優越,地質資源豐富,石種繁多,色澤清麗秀雅,皆為園林設計中的上佳原料。其中較為典型的如多呈中高明度,中純度橙色的蘇州花崗巖,其顏色還常伴有淺灰、淺黃、淺橙等;其次還有多為灰色、灰色系偏些許橙色或藍紫色的太湖石,其鮮見白色、青黑色;再者還有為中生代紅黃色砂,多以橙色為主的蘇州黃石[6]。此外,蘇州園林中的山石顏色飽和度更低,多與植物的原有色彩相類似。因此它不如石材本身特點那樣厚重,總是表現得虛幻空靈,更加契合江南水鄉這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情景氛圍,可以更好地詮釋蘇州園林的朦朧意境美。
3.2.2 建筑色彩
建筑是園林成景的重要一環,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亭、臺、樓、閣、廳、堂、館、廊等多種類型的園林建筑不僅可以滿足園林主人的生活需求,還具有園林布局中點景、對景、框景、借景、障景的功效。作為造園四要素之一,建筑與山石、水體、植物互相配合,色彩相互協調映襯才能營造出和諧的境界。而色彩屬性、特征、規律在園林建筑上的科學運用也有助于園林意境的氛圍升華。從園林整體上看,園內的水體、植物、山石色彩表現得最為明顯直接,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有效還原山水畫中的色彩效果。但建筑作為非自然景觀要素的補充,其顏色與上面三要素和諧搭配,才可在色彩方面實現疏朗簡遠的整體意境。
蘇州園林建筑的整體色調以黑、白、灰色系為主[7],色彩總體純度較低(圖4)。黑、白、灰在繪畫色彩理論中屬于“無”色系,也是傳統山水畫的主色調,黑白灰三色則分別對應了有無以及兩者間的過渡。蘇州園林建筑中的粉墻黛瓦亦是塑造園林意境的“無”色元素。而園林中灰黑色調的組合具有后退及收縮的視覺感受[8],造園者利用色彩的這種特性在有限的環境中營造出開闊的空間效果,恰好體現了蘇州造園思想中的“小中見大”。
建筑色調以冷色系為主,比如外立面以及梁枋柱的素冷色、栗色、原木色;暖色系則大部分集中在結構裝飾上,比如結構面磚的淡黃色以及木制結構裝飾所點綴的紅褐色。此外,蘇州園林建筑的色彩配置也采取了對比的方式,如粉墻黛瓦,褐色門窗與青色磚石。與此同時,建筑中的青磚黛瓦、臺基與飾面、青磚與建筑線腳等色相相近,屬于類似色對比,是蘇州園林中另一種常用的色彩配置方式。
4 蘇州園林的色彩規律分析
色彩明度的強弱與自然光亮度的高低通常成正相關。顏色明度低時,周邊的色彩對比較弱,此時則需要外界明凈色彩的援助調節,景物遇見光影才得以形成絢爛的色彩效果;反之,顏色明度高時,卻可以強化整個場景的色彩對比。
從整體上看,蘇州園林多偏冷色調,明度范圍廣且純度低,色彩多呈現調和的中性。此種色調通常與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中庸之道”頗有淵源。一池綠水,閑閑花草,寂寂小亭,幾組山石,幕天席地,招風際雨,園林間的多種要素在此色調下更能體現空間中有無、顯隱、虛實、陰陽的對立統一以及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此外,依據蘇州氣象統計,蘇州當屬陰影中的城市。在陰雨或是多云天氣下,低飽和的色彩才更加契合當地的水鄉分布境況;在晴天中,明度范圍較廣的色彩分布則會顯得格外清新明麗。
4.1 蘇州園林的色相分布規律
蘇州園林在整體色彩的搭配上,多以青灰色調、低甚至無彩度的冷色調為主[9]。它通常由鄰近色、類似色組成,這與江南文人寧靜、雅致、閑適的審美情趣特征相吻合。客觀上,其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古時被規約的等級色彩觀;主觀上,它也體現了江南文人騷客對高雅品格的極致追求。蘇州園林色彩含而不露的婉約風格,整體上追求色彩的和諧統一,個別中映襯具有微妙反差的輔助色與點綴色。
4.2 蘇州園林的冷暖色運用規律
蘇州園林通常以冷色系為主。在面積規模方面,當地園林通常表現為寸土寸金,精致小巧。而依據色彩的特性,冷色調在空間分布上會營造出一種收縮與退遠的距離感,所以冷色常給人空間更大的錯覺。在風俗文化方面,蘇州園林為典型的文人園林,它常寄托園林主人的退隱出世之意,因此需要為園林主人營造一種清幽淡泊的意境氛圍[10]。同時也反映了以黑白灰青等冷色調來契合江南文人含蓄內斂的心理特征以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高傲氣節。
4.3 蘇州園林色彩低純度的呈現規律
中國傳統哲學觀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下致使蘇州園林更加追求景物的詩情與畫意[11]。蘇州園林在整體色調上極致展現江南文人高雅的生活品性。色彩飽和度低與明度范圍廣的特性賦予了園林環境秀麗、雅致且低調的場景氛圍,常與歸隱文化契合。比如蘇州園林中,最常見到的小橋流水與翠竹疊石,色彩不會因明度太高而張揚突兀,通常可以帶來渾然天成的感受。此外,造園者和園林主人也常以松、竹、梅等植物含蓄地寄托自己的心之所向。總之,低純度的色彩與園林主人的心態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高度一致。
5 結語
在蘇州園林中,造園者對色彩理論進行了較為科學、藝術地運用,一方面表現為:充分考慮蘇州的地理環境、地質資源、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另一方面體現在:將傳統文化與山水自然融入園林及色彩之間,進而使江南傳統文人的歸隱文化、中庸思想完成從紙面躍然于空間的跳轉,形成了獨具地域特征與文化特色的蘇州園林色彩風格,值得當代園林設計者學習和借鑒。
總之,園林設計的狀況如何,無論是對游客的視覺審美還是對其生理心理的影響都不容忽視。基于此,相關設計者應重視前期色彩研究的理論基礎,從造園要素出發,不斷提升園林中色彩搭配的實用與審美價值,融入地方文化特色,進而形成一套更具地域風格的園林色彩體系。
6 參考文獻
[1]張小娜.色彩對人心理的影響[J].大眾文藝,2022(04):38-40.
[2]鄭博洋,陳秋紅.淺論景觀園林設計中的色彩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8(14):38-39.
[3]羅營生.色彩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2(10):145-147.
[4]劉媛,李旭,許思成.蘇州古典園林色彩體系及其應用研究[J].福建建筑,2017(07):53-55.
[5]祝海煜.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中國傳統色彩研究——以郭莊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2(10):65-68.
[6][7]劉毅娟.蘇州古典園林色彩體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4.
[8]馬衛華.中國南北傳統園林色彩差異及其對現代園林色彩的影響和借鑒[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7.
[9]劉毅娟,劉曉明,袁琨.蘇州古典園林色彩元素的采集與數據化分析[J].中國園林,2016,32(06):46-51.
[10]江牧,賈佳.蘇州園林空間的色彩敘事研究[J].創意與設計,2020(06):45-51.
[11]馬圣超.當代中國山水畫對傳統色彩的繼承與轉換[J].色彩, 2023(07):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