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蟬
【摘要】 目的 探究個性化護理模式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廈門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接受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治療的10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和個性組,每組50例。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干預,個性組則在常規組基礎上增加個性化護理模式干預。對比2組患兒干預后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肺功能指標、患兒依從性、不良反應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個性組患兒的咳嗽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肺部病灶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比常規組短(P<0.05);護理后,個性組患兒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氣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均高于常規組(P<0.05);個性組患兒治療依從率80.00%高于常規組6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個性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明顯低于常規組的16.00%(P<0.05);個性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為98.00%,明顯高于常規組的86.00%(P<0.05)。結論為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實施個性化護理模式干預,不僅有助于改善患兒臨床癥狀,促使肺功能恢復,還能有效降低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個性化護理模式;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14-0121-04?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72
肺炎支原體是支原體肺炎感染中較為常見的病原體之一。學齡前期和學齡期兒童機體的免疫系統和呼吸系統并未完全發育,肺炎支原體感染在兒童群體中的發病率明顯較高。近年來,隨著環境的改變,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數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肺炎支原體感染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和季節性,常見的臨床癥狀有濃痰性、咳嗽、發燒、肺部感染等,極易導致牽連機體系統受到損傷,嚴重者還會造成死亡,對患兒的健康成長帶來嚴重的影響[1-2]。因此,臨床上需及時給予患兒科學有效的治療與護理。目前臨床多采用藥物治療該病,并同時實施常規護理,但由于護理簡單化、患兒年齡較小、自我管理能力差、治療過程中配合度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治療效果。個性化護理主要是針對不同患兒情況開展的護理措施,能夠結合患兒特點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3]。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個性化護理模式對小兒支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展開干預,并選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開展對比探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的對象為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廈門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接受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治療的100例患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和個性組,每組50例。常規組中男性患兒28例,女性患兒22例;年齡8個月~10歲,平均年齡(5.37±2.77)歲;病程7 d~3個月,平均病程(1.89±0.56)個月。個性組中男性患兒29例,女性患兒21例;年齡9個月~11歲,平均年齡(5.67±2.45)歲;病程8 d~3個月,平均病程(1.73±0.55)個月。2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兒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經胸部X射線檢查,肺部均顯現有斑點或雙肺紋理增多;斷續發熱時間為1~3周;患兒咳嗽的表現酷似百日咳,且帶有黏稠痰聲。
排除標準:對本次研究藥物過敏的患兒;肝、腎等器臟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2組患兒入院后均進行有針對性藥物治療。
常規組患兒使用常規護理方法干預,比如用藥指導、給予家長健康知識宣教、飲食指導等。
個性組患兒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增加個性化護理模式干預。(1)患兒體征護理。護理人員需時刻注意觀察患兒的心率、呼吸頻率、體溫、心率等體征變化,以便更好地掌握患兒病情;在患兒剛入院階段,需每隔2 h測量1次體溫,待病情穩定,可每隔7 h測量1次;若患兒的體溫超過38.5 ℃,則給予酒精擦洗頸部、冰敷頭部等措施輔助體溫緩慢下降。(2)患兒心理輔導護理。護理人員需與患兒建立較好的交流關系,交流時要溫柔、面帶微笑,減少患兒害怕心理,從而更好地配合護理與治療等相關操作;根據患兒的年齡給予相應的玩具調節情緒,還可以采用看動畫片、講小故事、涂鴉卡通圖片等方式緩解患兒的緊張感,并保持放松狀態,增加依從性。(3)患兒呼吸道護理。不同年齡段患兒使用不同護理方法,針對3歲以下的患兒,每次飲食后均用溫水清理口腔,3歲以上的患兒則需耐心指導漱口清理;觀察發現患兒呼吸道有分泌物,則指導患兒假咳嗽將痰液咳出,若患兒無法自行咳出,則可調整其體位,并輕拍背部協助痰液排出,若痰液過多且影響患兒呼吸功能,可采用化痰藥物化痰;部分患兒鼻子或嘴巴有分泌物,需及時清理;病房溫度要適宜,并保持60%的濕度,確保分泌物得到有效稀釋。(4)患兒的運動及飲食護理。針對8歲以上的患兒,若其病情較為穩定,可指導進行有氧運動,比如跳繩、慢跑、健身舞等,以改善機體免疫力;治療期間,需叮囑患兒多喝水,可適當飲用板藍根,保持體溫并清熱解毒;叮囑患兒家屬避免讓患兒吃辛辣、煎炒等重口味食物,多鼓勵吃高蛋白質食物,以保證營養,抵抗疾病;患兒出現低氧、呼吸困難等癥狀時,需停止食物攝入,待病情減輕或穩定后再進食。(5)預防患兒感染護理。保持病房通風透氣,空氣清新;每天為患兒更換衣物、被褥,及時清除患兒日常排泄物;每天利用紫外線或者消毒噴霧對病房進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3 觀察指標
(1)比較2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其中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主要包括咳嗽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肺部病灶消失時間。(2)比較2組患兒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采用肺功能儀對2組所有患兒治療前、治療1周后肺功能指標進行檢測,指標主要包括FEV1、FVC、PEF。(3)評估患兒治療依從性。患兒能夠主動配合治療或相關護理操作,無哭鬧為完全依從;患兒存在哭鬧,但經家屬或護理人員安撫后能夠較好地配合為部分依從;患兒哭鬧且經安撫后仍存在較大的抵觸情緒,治療時需采取制動為不依從。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4)比較2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皮疹、靜脈刺激、胃腸道反應等。(5)比較2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患兒家屬需填寫科室自擬滿意度調查問卷,主要包括護理技術、護理態度、護理舒適度、溝通有效性4項內容,護理滿意度按照評分高低劃分等級,滿分為100分,≥85分為非常滿意,76~84分為滿意,61~75分為一般,≤6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個性組患兒的咳嗽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肺部病灶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比常規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兒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護理前,2組患兒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個性組患兒的FEV1、FVC、PEF均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患兒治療依從性比較
經評估,個性組患兒依從率為80.00%,常規組患兒依從率為62.00%,個性組患兒依從率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3。
2.4 2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個性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2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個性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兒童正處在發育階段,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較差,極易發生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若不及時干預,會對兒童免疫系統造成損害,影響其發育[4]。臨床上單純使用抗感染、祛痰等藥物治療,恢復效果較慢,需要給予一定的護理干預輔助治療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個性化護理是目前醫學上大力提倡的新型護理方式之一,可以有效彌補常規護理的不足之處,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和病情發展情況提供個性化、全方位、連續性的護理服務,幫助患者更高效地解決各種問題,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
本研究結果顯示,個性組采用個性化護理模式護理后,咳嗽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肺部病灶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相比使用常規護理方法的常規組短。本次研究與牟宗娜[5]研究相似。研究結果表明,個性化護理模式有助于快速改善患兒臨床癥狀,促進病情恢復。分析其原因,給予患兒體征護理,針對體溫過高的患兒給予冰敷頭部、酒精擦洗頸部的護理措施,能使患兒體溫快速恢復正常;給予呼吸道護理,發現部分患兒呼吸道有分泌物時,可采用不同方法幫助排出,如拍背、使用藥物等,以加快咳嗽及肺部病灶消失;給予心理輔導護理,根據患兒的不同年齡采取看動畫片、涂鴉圖片等方式調節其情緒,增加其依從性,配合臨床治療,有助于促進病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6]。在本次研究中,護理后個性組患兒依從率高于常規組,由此說明個性化護理在提高患兒配合度中具有積極作用。患兒治療配合度的提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保臨床治療效益最大化。本研究結果顯示,個性組采用個性化護理模式護理后,其肺功能指標顯著優于常規組,與楊虹[7]研究結果相似。由此提示,個性化護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兒肺功能指標。個性化護理模式護理中護理人員對患兒實施了周密的呼吸道護理,如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患兒采用不同方法清理口腔;痰液無法自行排出的患兒,予以拍背輔助排出;痰液過多的患兒,及時采用藥物化痰;患兒鼻子或者嘴巴的分泌物要及時清理等措施,均能有效保證患兒呼吸道通暢,減少了肺部并發癥發生。針對8歲以上患兒,給予運動指導,提高身體免疫力,使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8]。本研究結果顯示,個性組患兒采用個性化護理模式后,其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說明該護理模式有利于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分析原因,個性化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定期測量患兒的體溫,以便護理人員監測患兒的病情發展情況,減少患兒出現皮疹、持續發熱、病情反復等不良情況;針對患兒的年齡使用不同的方式對呼吸道進行護理,在保證患兒呼吸道通暢、保障呼吸功能的基礎上,提高患兒對護理干預的配合度,從而減少靜脈刺激等不良反應發生;針對患兒的病情發展情況,提供科學的運動和飲食護理,既能保證患兒的營養均衡,推動患兒各項身體機能盡快恢復,又能提高患兒的機體免疫力,減少胃腸道反應發生,這與于建華[9]的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個性化護理模式后,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該護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與李衛洪[10]的研究結果一致。個性化護理注重對患兒的心理護理,根據患兒的實際年齡給予不同的調節負性情緒的方式,以提高患兒對護理人員的親切感,提升患兒的依從性,消除家屬對患兒過度擔憂的情緒,讓家屬真切感受到護理人員的專業性以及護理工作的人性化,從而提高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個性化護理注重加強護理人員與患兒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通過構建良好交流機制的方式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從而達到減少護患矛盾、改善護患關系的目的。
綜上所述,給予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個性化護理模式干預,有助于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促使患兒肺功能恢復,在降低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上均有顯著作用,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聞琦.綜合性護理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19,31(15):148-150.
[2] 盧夢遠,韓增菊,王勝男.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對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癥狀改善及不良反應發生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17):118.
[3] 王春燕,金鑫,劉金苗,等.個體化護理在氧氣驅動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療小兒肺炎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16):237-239.
[4] 史小蕊.互動健康教育模式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應用效果體會[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0,31(8):1015-1016.
[5] 牟宗娜.個性化護理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1):171-172.
[6] 趙紅.小兒肺炎護理中實施細節管理聯合常規護理的效果及價值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1):85-86.
[7] 楊虹.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應用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患兒肺功能指標護理價值評價[J].國際臨床醫學,2020,2(1):68.
[8] 朱佳佳.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臨床實施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24):4077-4078.
[9] 于建華.個性化護理干預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6):166-167.
[10] 李衛洪.個性化護理干預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8):143-144.
(編輯:許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