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要】 目的 探討協同護理模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自我護理、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選擇南通市老年康復醫院收治的196例MHD患者,將2020年1—12月接受常規護理的98例MHD患者設為常規模式組,將2021年1—12月接受協同護理的98例MHD患者設為協同模式組,比較2組護理前后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評分、依從性、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前,2組MHD患者ES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協同模式組患者ESCA評分高于常規模式組(P<0.05);協同模式組依從性(飲水、用藥、飲食及運動)、滿意度(服務態度、護理行為、健康教育、專業能力)評分高于常規模式組(P<0.05)。結論? 針對MHD患者進行協同護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依從性,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 協同護理;維持性血液透析;自我護理;依從性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14-0125-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5
MHD是治療終末期腎病的重要手段,然而臨床中發現長期接受MHD治療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普遍較低,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及效果,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因此需要對MHD患者實施更加有效專業的護理手段提高患者治療的有效性。協同護理模式是一種以醫護人員為主導,帶領患者及其家屬共同開展護理工作的方法,可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護理資源改善患者身心狀況[2]。本研究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南通市老年康復醫院接受治療的196例MHD患者作為對象進行分組對照研究,并分析協同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南通市老年康復醫院收治的196例MHD患者,將2020年1—12月接受常規護理的98例MHD患者設為常規模式組,將2021年1—12月接受協同護理的98例MHD患者設為協同模式組。常規模式組男性50例,女性48例;年齡43~76歲,平均(56.29±10.28)歲;透析齡6個月~13年,平均(7.13±2.76)年。協同模式組男性51例,女性47例;年齡42~77歲,平均(56.77±10.31)歲;透析齡6個月~14年,平均(7.70±2.38)年。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均符合慢性腎衰竭診斷標準并需實施MHD治療。
排除標準:合并認知障礙或意識障礙、惡性腫瘤、其他嚴重疾病患者。
1.2 方法
2組患者均接受規律性MHD治療。常規模式組治療期間予以常規護理,主要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并且給予飲食、環境和運動指導等常規護理干預。
協同模式組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實施協同護理。(1)建立協同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主治醫師、護士長和責任護士。保證成員臨床理論知識扎實、工作經驗豐富,有良好的學習、理解、合作和溝通能力。成員開展協同護理相關知識培訓和考核,考核通過后進入組內工作。(2)建立患者健康檔案。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在護理之前完善患者的臨床資料,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身體狀況、文化程度和家庭情況等,以便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與患者家屬聯合,創建群聊,為患者開展針對性干預。引導家屬和患者共同參與護理過程,協助完成日常護理。(3)實施協同護理。醫患協同,患者在接受MHD治療階段對醫生信賴度和依賴度較高,為了提高護理效果,實施醫護一體化查房;在巡視查房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理論指導,詳細講解MHD治療方法、原理、預期成效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幫助患者了解醫師治療方案實施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嚴格禁止服用有損腎臟健康的藥物;告知患者MHD治療可能會造成營養物質的流失,應多食高維生素、優質蛋白、易消化的食物;與主治醫師經常溝通患者病情及身體狀況,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制定相關方案。護患協同,護士在協同護理中肩負著健康教育和護理指導的重任,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獲得患者信任,使患者主動傾訴心聲,及時發現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進行有效開導;對患者進行技能指導,測量患者的體質量、尿量、生命體征和腹圍,將測量方法告訴患者,讓患者進行自我檢測,并將常規的護理措施和動靜脈內瘺的自檢方案告訴患者,告知患者對造瘺的注意事項,如避免提重物、受壓等,教會患者日常觸及內瘺震顫、聞及血管雜音、穿刺處護理方法,一旦出現震顫搏動異常、感染等情況需立即就診;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運動,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宜的運動,注意運動強度依機體狀況調節,建議患者多散步、慢跑、打太極、練瑜伽等。護家協同,針對病患家屬展開健康教育和護理指導,指導患者家屬護理患者,包括飲食方案和應急處理方案等;與患者的家屬及時溝通,詳細講解患者的病況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讓家屬給患者更多的關心與愛護,抽更多時間陪伴患者,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多關注患者的生活和情緒變化,引導患者適當調整心情,使患者積極地面對病情與生活;告知患者家屬體征監測方法并進行現場演示,演示一些簡單的自我護理技巧,例如檢查內瘺是否存在震顫、是否暢通及內瘺穿刺處護理等,告知透析治療后松解壓脈帶和處理出血癥狀的方法。
1.3 觀察指標
(1)比較2組ESCA評分。ESCA共有4個維度,包括自我責任感(8個條目)、自我技能(11個條目)、自我健康知識(16個條目)和自我概念(8個條目),共43個條目,各條目計分0~4分,總分172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好[3]。(2)比較2組依從性。依從性主要包括飲水依從、用藥依從、飲食依從、運動依從4個方面。(3)比較2組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患者進行調研,調研內容包括服務態度、護理行為、健康教育、專業能力,每項25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ESCA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ES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協同模式組自我概念、自我責任、護理技能、健康知識評分高于常規模式組(P<0.05),見表1。
2.2 2組依從性比較
協同模式組飲水、用藥、飲食和運動依從性高于常規模式組(P<0.05),見表2。
2.3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協同模式組服務態度、護理行為、健康教育、專業能力護評分高于常規模式組(P<0.05),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急慢性腎衰竭患者越來越多。MHD為臨床常見治療手段。腎臟疾病終末期患者接受MHD替代治療,將患者體內血液經過彌散、對流、吸附、超濾,清除血液中的代謝毒素、多余水分等,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4],延長其生存時間,治療效果明顯。該治療方式需要長期進行,并且伴隨高昂的治療費用。結合臨床經驗發現,急慢性腎衰竭患者普遍缺少依從性與自護能力,生活質量降低,影響著治療效果[5],故患者需要得到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
協同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且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該護理模式主要指的是在臨床護理中使醫護人員、患者、家屬一同參與到護理干預工作中,借助人員在各護理工作方面的協同配合以最大程度滿足患者的治療及康復需求,提高護理效果[6]。協同護理模式可以打破傳統護理模式的弊端,結合個人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法,把醫生、患者、家屬協同起來進行共同服務,可以促使患者從被動強制治療轉變為主動積極治療,提高依從性。這不僅能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還可以節約醫療資源[7]。協同護理模式的運用,能夠對傳統護理模式進行改變和優化,可調動患者積極參與到自我護理的活動中,有助于提升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自我護理能力以及生活質量水平[8]。本次研究中,針對協同模式組患者開展協同護理,通過建立協同護理小組,成員開展協同護理相關知識培訓和考核,提高協同護理質量,進而提高護理效果,滿足當前患者對個性化診療服務的需求。建立患者健康檔案,嚴格按照患者病情和生活習慣等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重點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實施醫護一體化查房,協同醫生干預,及時解答患者的疑慮,提高患者對疾病和自我護理知識的認知,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9]。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2組MHD患者ES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協同模式組MHD患者自我概念、責任、護理技能、健康知識評分高于常規模式組(P<0.05)。在心理護理方面,協同家屬和親朋好友一同為患者提供社會支持,這樣可以更好地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讓患者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治療,提高患者透析治療的依從性[10]。協同模式組MHD患者飲水、用藥、飲食和運動依從性全部高于常規模式組(P<0.05)。協同護理模式突出護士、家屬和患者的密切配合以及協同作用,通過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及時了解患者病情發展狀況和心理狀態,保證護理方案的可行性和針對性,提高護理滿意度。協同模式組服務態度、護理行為、健康教育、專業能力后評分高于常規模式組(P<0.05)。
綜上所述,MHD為臨床治療腎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因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差、依從性差,會嚴重降低MHD治療效果,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影響。實施協同護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依從性,護理滿意度上升,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碧芬,歐娟娟,王洪穎,等.協同護理模式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及并發癥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2):1817-1820.
[2] 尤曉玲,胡淑芬,孫凌,等.協同護理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7,24(14):52-55.
[3] 程建萍,梁煥蘭,陳麗斐,等.不同階段心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20):2840-2844.
[4] HALL R K,CARY JR M P ,WASHINGTON T R,et al.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dults receiving hemodialysis:a qualitative study[J].Qual Life Res,2020,29(3):655-663.
[5] 張焱.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1):214.
[6] 鄧亞楠,苗金紅,岳曉紅,等.分階段延續護理模式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自我護理能力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21):2715-2718.
[7] 嚴曉英,鄭麟,周金妹,等.授權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8,34(5):452-455.
[8] 欒少雪,徐凌忠.自我護理能力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1):38-40.
[9] 田瑞杰,李星,袁媛,等.協同護理模式在老年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血液凈化,2018,17(3):213-216.
[10] 賀銀春.協同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及其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20):2808-2810.
(編輯:許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