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摘要: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我國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相對迅速。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為教育事業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嶄新的機遇。文章以智慧教育的角度為切入點,分析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事業中的應用,同時也對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現代化、數字化教育與智慧教育的改革做出了討論。
關鍵詞:人工智能;新時代;教育改革;智慧教育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4.04.053
中圖分類號:G 43,TP 18?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碼:1672-7274(2024)04-0-03
Research on Risk Assessment and Response of Financial
ZHANG Yanhong
(Yuncheng Advanced Normal College, Yuncheng 04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has been relatively mature.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lso provides a brand-new opportunity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igent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nd also discusses the reform of modernization, digital education and intelligent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new era; education reform; smart education
我國于2017年便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提出了要積極推進智慧校園的建設,促進人工智能在教育行業中的應用。現階段,我國的教育信息化事業已經邁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計算機信息技術與教育事業的深度融合,是智慧教育、智慧校園建設的基礎。在人工智能的有效利用之下,現代化教育正逐漸朝向智能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因此,人工智能技術正是智慧教育時代中信息化教育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
1? ?人工智能與智慧教育概述
人工智能是一種集結了生物學、語言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電子學等多個學科的應用技術。嚴格來說,人工智能技術屬于計算機科技的一個分支領域。目前,相對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包括圖像識別、指紋識別、語音識別、智能機器人、專家系統等。上述研究成果均已應用于各行業,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簡單來說,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是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模擬人的思維,并執行相應的指令,最后實現超越人類智慧或人類行為能力的目標。而智慧教育是一個以信息技術為核心構建的龐大教育系統。在智慧教育之下,又囊括了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和智慧服務等要素。從定義上講,智慧教育是一種依托于計算機信息技術構建的一種全新的教育形態,是以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及大數據技術等現代化科技為核心,對其進行統籌規劃后,構建的一種有著高度智能化、個性化、可感知化和泛在化特征的教育信息系統[1]。
智慧教育是數字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的高級階段,也是現代化教育改革事業的最終追求。在構建智慧教育體系時,應以具有高度智能化的數字教育系統為核心手段,促進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在教育行業中的深度融合,提高整個教育過程的智能化水平。整體來看,人工智能技術是新時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發展的必要舉措,也是實現智慧教育,完善現代化,信息化教育體系建設的有力幫手。
2? ?人工智能應用對教育事業的影響
作為一種全新的科學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作用優勢極其鮮明,它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信息處理服務,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模擬人的行為操作,執行相應指令,或做出部分簡單決策。人工智能技術有著高度的擬人化特征、信息化特征及智能化特征,將其應用于教育領域,可以彌補傳統教育及互聯網+教育的局限性,提高教育質量,而這種優勢體現在教育的“教”和“學”這兩方面。
2.1 在“教”方面的影響
大數據賦予了打造“智慧教育”平臺的技術支持。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全新的教育生態環境應運而生,以智慧教育體系的建設為導向,打造全新的教育模式,能夠在原有的教育體系上,構建出新型的認知體系及學習方法,以全新的智慧學校及區域教育體系完善智慧教育平臺,這是現代教育改革進程中的一次革命性的創新。
在“教”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可以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案設計、教學評價策略,可以使教師使用信息化系統,自動采集課堂數據并深度分析學情,制定出個性化教學的方案。教師可以合理利用此前在教學評價中得到重要信息及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其進行深度挖掘后,能夠得出更加詳細、更加清晰的學情診斷,再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輔助教師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便可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2]。
此外,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教師的課堂互動模式也發生了改變,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協同教師完善課堂的引導工作,可以有效處理部分教師未注意到的細節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構建以“問”“學”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聚焦知識技能的學習以及問題的提煉與解決,讓課堂教學回歸本質,實現學習與問題的聯動機制,以問促學,助力學生的綜合思維發展及核心素養生成。人工智能課堂還可以構建跨學科融合式教育,在備考階段,教師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整合多學科、多渠道的優質教育資源,并設置出跨學科課堂教育方案。隨后,立足于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學習能力培養,構建課堂教學模塊,將核心素養的培育與知識技能的教授有機結合起來,讓課堂教學更新穎、更靈動。同時,人工智能技術也可服務于課堂教學,幫助教師設計出更優質的教學方案,或在課堂教學中執行復雜指令,輔助教師完成課堂教學,可以有效減少教師在教學中的工作量,能在提高教師備課效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備課質量。值得注意的是,備課環節中的人工智能應用,可以借助其強大的模擬能力,預估學生的表現,還能夠在大數據算法下,還能夠對模擬結果做出系統分析,為教師教學方案的設計提供建議。
教師需要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完成教學前準備,包括課堂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學素材的剪切與重構、教學流程及方案的預設及對學生課堂表現的預估。例如,教師可以在預習階段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在線上學習平臺完成自主學習并參與預習考核或檢測。教師便能及時得到學生的預習成果反饋,了解每一名學生預習作業的完成情況。而在課后鞏固練習時,教師可以基于本課的主要教育內容及重要考點,為學生布置線上平臺的學習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后積極完成作業,并將作業逐一上傳,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學生的作業完成度、作業完成質量做出系統診斷[3]。
簡而言之,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為現代化教育改革事業賦能,能在明確現代化教育目標、教育導向、教育需求的基礎上,構建人工智能型課堂,真正實現從教學理念到教學過程、學習方式全線改革,讓教育回歸本真、回歸育人,以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標。
2.2 在“學”方面的影響
在學習方面,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也發生了變化。在教師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完善課堂教學的同時,學生也可借助人工智能分析自己目前的情況,詳細了解個人的能力及水平,并使用人工智能,為自己量身定制更適用于現階段發展及學習能力提升的學習計劃、學習方案,真正量身打造出更具個性化的學習模式,以此提高個人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水平。
人工智能技術在現代化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能夠使學生逐步認清自己,不斷完善個人的學習方式,并逐步發展為一種自適應學習模式。自適應學習模式中的“自適應”是圍繞著學生的學習行為的,包括但不限于目前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所處的學習環境等的適應,確保其滿足學生個人發展的核心需求。在高度智能化的算法加持下,人工智能可以對學生目前的綜合能力做出深度分析,從中汲取有價值的信息內容,并加以整合,挖掘這類信息背后的深層含義,在充分了解學生現階段學習目標的基礎上,便可以為學生量身定制出更符合其個人發展的學習方案。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在制定學習方案的基礎上,聯動其他智能化設備,為學生打造更加優越的學習環境、學習氛圍,能充分滿足學生當前的學習需求。人工智能技術能始終以更具針對性、更加人性化的模式幫助學生學習,并分析學生目前的智力發育情況。思維發展情況,為學生甄選最適合現階段學習的內容或應完成的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使學生慢慢接近預設的學習目標,最終達到學習目標。這種自適應學習模式在教育中的優勢,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能體現在課前預習、課后鞏固及考前復習等多個環節中。例如,學生按照教師要求,在線上平臺參與了考核、測驗后,人工智能系統能夠直接出具判卷結果,可以使學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在人工智能系統的輔助下,重新編制一個更適合個人學習發展的學習計劃。
3? ?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為現代化教學工作的改革提供幫助,但人工智能技術并不能取代人的操作。教育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更是人格的塑造與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人工智能始終只能以輔助工具存在于教育領域之中,絕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從這一角度來看,人工智能技術固然無法取代教師的工作,但卻可以在課前備課、課上教學、課后總結等環節為教師提供助力,能有效降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工作量,減少教師的重復性勞動,使教師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提升自己,思考應如何提升教學質量[4]。
在人工智能技術接入現代化教育體系后,教師可在其高效的運算能力、極強的數據采集分析與處理功能的幫助下,完成作業批改或學情診斷,設計出因人而異的教學計劃,并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同時,這也對“教師”這一職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所要做的不僅僅是課堂上的講,除了對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立的引導,還要求教師對課程的設計、開發、使用、管理和評價方面付出更多時間精力,這時教師可能會以“團隊”的形式存在于教學過程中。此外,近些年,我國正積極推進雙減政策,而雙減的核心目的在于降低學生的課后作業壓力及課外輔導壓力,要構建精簡化的作業模式,以少而精的作業,引導學生實現自我提升、這需要教師針對學生實況設計分層作業、開放性作業、精簡化作業等,此時,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快速在互聯網平臺中檢索出優質練習題、趣味性、實踐性作業的設計流程。教師還可以利用ChatGPT等高度智慧化的人工智能,在原有的作業設計方案上進行修正,將學生目前的學情信息錄入到ChatGPT系統中。并要求系統在分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適當調整,設計出更符合學生發展教師教學的作業內容。
4? ?結束語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為各個行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在人工智能時代,智慧教育體系的建設得到了更深層次的發展。教師應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目前的教育體系及教學策略,發揮出人工智能技術的最大應用價值,助力傳統教育事業的創新與改革,加快智慧教育的建設模式,使我國的教育事業朝向高度智能化的方向邁進,讓信息化智能化與智慧化課堂不再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景。在政府相關政策及文件的支持下,我國的教育事業應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在實踐中,持續優化、改良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方式,發揮出該技術的核心優勢,構建社會教育體系,以實現教育強國之夢[5]。■
參考文獻
[1] 蓋君芳,黃寶忠.教育人工智能:新的革命[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06):53-65.
[2] 宋歡.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我國教育智能化策略研究——基于文獻計量視角的中外人工智能教育科研現狀分析[J].數字通信世界,2022(04):110-112.
[3] 劉荷花,王曉燕.AI對教育改革的影響研究[J].山西警察學院學報,2022(01):121-124.
[4] 劉堅,劉啟蒙,胡學亮.人工智能時代如何發展高質量教育——全球教育改革的六點啟示[J].人民教育,2021(19):73-76.
[5] 董婷婷.智慧教育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如何推動教學變革[J].中國成人教育,2018(10):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