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峰
[摘 要]“享學課堂”是“有溫度的課堂”。教師要致力于讓學生站在體育“課中央”,賦予學生體育學練主動權。在體育學練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想學”“享學”“向學”,不斷提升學生體育課堂學習的“幸福指數”。在體育“享學課堂”上,學生悅己悅人,成己成人,在促進自我體育素養提升的同時,要促進他人的體育素養的發展,從而助推學生體育學練共同體的發展、提升。
[關鍵詞]小學體育;享學;體育“課中央”;核心素養
第八輪課程改革至今已有二十多年,這段時間的課程改革給基礎教育帶來了很多收獲,也為一線教師建立了許多基本的教學理念,以生為本就是其中之一。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積累,以生為本這一理念已經在日常的課堂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且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有著更為豐富的解讀。一個從事的是小學體育教學,相對于文化學科而言,體育學科的學習既有著認知發展的任務,同時也有著技能培養的任務,同時還有著生理與心理健康教學的任務。要在日常的教學當中將這些任務落到實處,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堅持以生為本,且要結合體育學科的特點、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來對以生為本進行更多的演繹。帶著這樣的思考,筆者嘗試在小學體育教學當中提出“享學”的概念,以讓學生真正站到體育課的中央。
所謂“享學”,是指“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最科學的教學應當是能夠讓學生享受學習過程的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一種愉快、積極、向上的學練姿態,這樣學生就容易進入享受學習的狀態。與此同時,“享學課堂”還是一種“有溫度的課堂”,作為教師,要致力于讓學生站在體育“課中央”,賦予學生體育學練主動權,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玩中創,從而提升學生體育課堂學習的“幸福指數”。事實證明,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讓學生“享學”,可以培育學生體育學練情感,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力,發展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讓學生在體育學練過程中悅享生命。
一、想學:讓學生在體育學練中快樂啟航
建構“享學課堂”,首先要激發學生體育學練內在需求,讓學生產生強烈的體育學練動機,讓學生“想學”。正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沒有學習興趣,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淪落為沉重的負擔?!敝挥挟攲W生真正地“想學”,學生才會展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體育學習,從而煥發出一種“主體性的力量”。讓學生想學,要優化體育教學內容、優化體育教學方式,讓學生“智趣并收”。
在學生體育學練的過程中,教師要以“體驗”為徑,以“情感”為依托,不僅引導學生認識體育學練技能、技巧,更要讓學生以強烈的積極性投入其中。比如,“耐久跑”的學練內容,歷來讓學生的學練感覺比較枯燥,并且學生對于這部分內容的學練情緒比較低迷。很多學生懼怕耐久跑,甚至在體育課堂上逃避耐久跑。為了讓學生建構“享學課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耐久跑的興趣,讓學生從懼怕耐久跑轉向喜歡耐久跑。為此,一方面,要引導學生認識耐久跑的意義、價值、作用等;另一方面,要培育學生耐久跑的興趣,提升學生耐久跑的能力,讓學生的耐久跑成為一種習慣、一種需要、一種訴求。教學中,一方面,要讓學生在課后積極參加耐久跑,引導學生逐步克服耐久跑中的“高原效應”,掙脫“極點現象”;另一方面,要在課堂上圍繞耐久跑展開豐富多彩的活動,將耐久跑作為一種游戲活動。只有引導學生將耐久跑與游戲對接,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融入、到耐久跑體育學練之中。筆者在教學中,開展了諸如“你搬過來我運過去”“攜手向前”等游戲活動。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耐久跑的體育學練比賽。游戲與比賽,一方面,激發了學生體育學練的外在興趣;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體育學練的內在興趣。當學生產生了體育學練興趣,耐久跑活動之于學生就不僅僅是一種體育學練任務,而更是一種內在的體育學練需求。
學生的體育學練不應該是一種機械的、被動的學習過程,而應當是積極、主動地行為。只有這樣,體育學練才是積極的、有效的。教師要秉持學生視角,站在學生立場上,將學生的體育學練建基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要促發學生找到自主學習的“泵”和創造性學習的“源”。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創新、延伸,將內心世界和日常生活融入課堂?;谙雽W建構“享學課堂”,技能鍛煉學生品質,又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還能促進學生合作意識、分享意識的形成。在體育學練過程中,教師要求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創新、延伸,將內心世界和日常生活融入課堂。從而不斷引導學生的體育學練從低階邁向高階。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當小學生在體育學習中處于快樂的狀態時,學生就變得更加想學,想學既是一種學習動機,也是一種學習動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想讓學生在體育情境中能夠更好地學習體育內容,能夠更好地讓學生進入體育學習的狀態。其實所謂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有想學的心理,就是激活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動機。這一點對于學習者而言至關重要,因為有這樣的小學體育教師通常都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談到上體育課,學生就會興高采烈,但是到了體育課堂上讓學生進行體育訓練的時候,相當一部分學生就會表現出畏懼和回避的心理。這就說明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動機并沒有被真正激活,這也說明在小學體育課堂上要想讓學生真正想學,才是建構享學課堂的堅實基礎。
對想學的認識,還可以從認知與情感角度來進行。筆者以為這對于小學體育教師而言也是非常必要的,體育教師一定要擺脫傳統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形象,一定要能夠從理論角度來認識體育教學。比如,從認知與情感兩個角度來認識體育教學就是非常必要的,想學其實就對應著學生的動機,其屬于認知領域,而享學和更多的帶有情感體驗,影響著學生體育學習的內在動力。如果說體育學習離不開必要的學和練的話,那么要讓學生在體育學練中快樂啟航,就必須讓學生從想學出發,用想學來奠定享學的基礎。
二、享學:讓學生在體育學練中快樂成長
學生的體育學練不僅有助于身體的成長,更有助于學生心理的成長。享學,就是要讓學生在體育學練的過程中成人、成材。在學生體育學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傾聽許多的聲音,把握學生體育學練的動態,對學生的體育學練及時跟進、適度介入,助推學生的體育學練發展。要始終將學生放置于體育課堂的“正中央”。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在學生體育學練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相互合作,分享經驗、分享知識、分享成功、分享美好,從而讓學生的體育學練過程成為一種享學的過程。
“享學”不是個體性的享受,更包括群體之間的對話、交往。在學生的體育學練過程中,教師要營造一種合作的氛圍,讓學生形成彼此和諧交融的“我與你”的關系。由于每一個學生的體育學練必然存在著差異,因而教師更要對體育學練后進生予以一定的鼓勵,要讓體育學練先進生帶動后進生,從而讓學生能夠抱團發展。對于學生來說,體育學練是一個“共同體”的學練。比如,教學“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這部分內容時,許多學生在學練中出現了系列問題,為此,筆者讓學生組成“一對一”的互幫對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在學練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能學人所長,補己之短。對于學練中發生的錯誤,讓學生彼此之間善意提醒,公正評判。學生對于如何持球、如何傳球、如何接球等細微的動作進行細膩的指導。合作性的學練,讓學生在學練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友好的關系,學生彼此之間相互提醒、相互促進,共同提升體育學練技能技巧。在“享學”的過程中,當學生遇到相應的問題之后,就會積極主動地向他人請教,去主動地學習沒有學到位的動作?!靶≌n堂,大舞臺”“小合作,大改變”,“享學”課堂成為學生交換知識、智慧的課堂,成為學生彼此分享思想、知識、情感的課堂。學生共同解決問題、共同發展。
美國著名非指導性學習專家羅杰斯曾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痹隗w育課堂上,教師同樣要創設一種“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圍,讓學生在體育學練過程中彼此建構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實踐中,教師還要融入相關的體育文化,從而豐富學生的體育認知,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同時讓學生置身于“享學課堂”上,學生能舒展自己的身體、解放自我的生命,能夠展開自由的呼吸。這樣的學習狀態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種理想的學習狀態,這是一種安全的學習狀態,指向學生的心理安全,當學生的心理感覺安全時,他們就會主動地將學習的內容與收獲與他人分享,分享的學習狀態則更加能夠促進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認識與體能、技能的把握。
站在學生的角度看體育學習過程中的享學,則更多的應當理解學生的學習體驗。這種體驗既包括體育技能習得之后的成就感,同時也包括建立在體育技能學習成就感基礎上的情感滿足。這兩者疊加起來可以成為學生體育學習的內在動力,而這種內在動力又可以反過來促進學生的享學體驗。這種體驗應當與學生的直覺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是面向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必要之舉。因為只有學生在直覺體驗中獲得快樂感,才會有真正的享受感。這就是表現在小學生身上的認知特點,這一特點同樣會體現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當教師在追求學生享學的時候,就必須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要讓學生真正有享學的體驗,而不是用自己一廂情愿的猜想去代替學生體育學習的事實。
三、向學:讓學生在體育學練過程中攜手前行
“向學”可以理解為享學的更高境界?!跋雽W”是學生體育學練前的一種樣態,“享學”是學生體育學練中的一種樣態,而“向學”則是學生在體育學練后的一種樣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體育學練的內容進行適度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在體育學練過程中不斷進階,從而讓學生不斷“向學”。向學,讓學生在體育學練過程中攜手前行。
向學,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不僅要制定近景性的學練目標,更要制定遠景性的學練目標,要將學生的學練目標定位于學生的學習力發展,將學生的學練目標定位于核心素養的發展。要將學生的學練的基本價值取向、旨歸定位于學生的生命成長。尤其對于體育學練的核心技術,教師更要引導學生慢慢感受、體驗、認知,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進行架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充分發掘學生的體育學練潛質,讓學生通過體育學練解放、舒展自我的本質力量,讓體育學練的過程成為學生本質力量確證與表征的過程。比如,教學“跳繩”,筆者在引導學生學會了“單搖”“雙搖”之后,對學生提出了花樣跳繩的要求。相比較于單搖、雙搖,花樣跳繩的步法動作稍微復雜一些,但更有趣味性。因而,學生普遍地投入探索花樣跳繩的學練中來。從“左右跳”到“前后跳”,從“交叉步”到“十字步”,從“跑步跳”到“行進間跳”,從“開合跳”到“繩中繩”等,學生逐步地學會了各種花樣跳繩的動作。在學會的基礎上,學生還積極、主動地追求快。向學,讓學生的主體性增強,讓學生的學練能動性、創造性增強,進而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能。通過向學,學生的體育學練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單一走向多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展學生的體育學練能力。
向學是學生內在心理愉悅體驗的基礎上,用更強的動機來表達目的性更強的體育學習期待。當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有著較強的向學心理的時候,就可以形成體育學習的可持續動力。多年的小學體育教學讓筆者形成了一個認識,那就是一定要讓學生的體育學習過程保持可持續性。這種可持續性不是體現在體育知識或技能上,而是體現在學生的心理上,要讓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用想學來激活自己的體育學習動機,用享學來放大自己的成就體驗,用向學來激活更高水平的體育學習期待心理。這樣的體育學習樣態在筆者看來就是可持續的,就是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的。
“享學課堂”順應學生的天性,著眼于學生需要,立足于開發學生的體育學練潛質、潛能,從而真正讓學生站立在“課中央”。在學生體育學練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交流,從而經歷自享、分享、共享的過程。在體育學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創新的機會、空間賦予學生,促進學生在體育學練過程中不斷發掘自我潛質,讓學生的體育學練變得富有深度、趣味。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有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任務,根據課程標準的描述,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要素,這些要素的落地離不開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努力,自然也離不開學生在體育課學習過程中的良好體驗與心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讓學生經歷想學、享學和想學,也能夠鋪設通往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康莊大道。所以總體而言,在小學體育“享學課堂”上,要讓學生做到悅己悅人,成己成人。要讓學生在促進自我體育素養的同時,還能夠促進他人的體育素養的發展,從而助推學生體育學練共同體的發展、提升,進而推進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高效養成。
參考文獻:
[1]于素梅.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J].中國學校體育,2016 (07) :29-33.
[2]廖勇娟, 曹慶榮.如何在教學中落實體育核心素養[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7, 25 (12) :120-121.
[3]陳愛國,殷恒嬋,顏軍.讓孩子贏在體育課:腦科學研究對體育的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02):93-99.
[4]顏軍,王源,陳愛國,馬冬靜.短時中等強度不同類型運動對小學生執行功能的影響[J].體育與科學,2014,35(06):94-100.
[5]于素梅.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應把握的關鍵與有效策略[J].體育學刊, 2017, 24 (06) :84-88.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