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
摘 要:中國畫是我國的一種優秀傳統藝術,中國畫不僅有著意境之美,也有著色彩的和諧之美。目前,在小學素質教育中美術教學是提升學生素質涵養的重要課程,尤其是在中國畫的學習中學生不僅可以展開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的學習,還可更好地了解我國傳統優秀文化,增加文化自豪感,可以通過多彩的中國畫學習展開燦爛的人生發展。因此,本文就以用色彩點綴人生——小學中國畫色彩教學策略為關鍵點展開相關分析。
關鍵詞:小學;中國畫;色彩教學
Abstract: Chinese painting is an excellent traditional art in China, Chinese painting not only has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but also has the beauty of color harmony. At present, art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course i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s to improve students quality and self-cultivation. Especially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paint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an not only learn art knowledge and art skills, but als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traditional excellent culture, increase cultural pride, and develop a brilliant life through the study of colorful Chinese paint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use color to embellish life -- primary school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eaching strategy as the key point to carry out a correlation analysi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Chinese painting;color teaching
科研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十四五(2021年度)立項(重點)課題“小學中國畫欣賞教學中學生審美評價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T - b/2021/42)研究成果。
0 引言
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的人生發展。因此,在中國畫色彩教學中,教師應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色彩教學,充分挖掘教學資源,聯系生活實際,提升學生的色彩認知能力,加強其色彩技能水平,鍛煉學生的色彩運用能力,切實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為學生今后的美術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的同時,也讓學生通過色彩學習創建多彩人生。
1 色彩教學的意義
色彩在人的生長和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色彩不僅可以促進感情豐富,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可以更好地得到理性和感性雙向發展。色彩可以給學生更多想象空間,減少他們的負面情緒,為此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對于其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發展都有好的促進效果。在小學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不僅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色彩運用能力外,還能通過色彩教學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緒發展。在美術學習中,不管在哪種繪畫類型的學習,色彩知識都是必不可少的,色彩教學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環節。因此,在小學美術教育中開展色彩教學,能夠為學生今后的美術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可有利于學生的多方面發展,讓他們的人生更為燦爛[1]。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美術課程中的色彩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要通過美術課程讓學生能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進而展開美好的人生,實現素質教育的相關目標。美術課程中色彩教育雖然只是美術教育的一個部分,但其所發揮的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色彩教學對于學生的美術能力和其自身能力以及思想行為等有著重要影響,是他們人生教育階段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并且通過色彩教學為契機,可讓學生更好地在基礎階段對美有深度理解,可以具備好的審美能力,進而在生活中塑造“美”的思想和“美”的行為,構建美好社會。
2 中國畫色彩教學的重要性
中國畫是將詩書畫印融為一體的畫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有魅力的軟實力載體,它呈現出國家、民族的深厚文化內涵。色彩是中國畫傳遞情感、展現意境的重要工具,同時也體現了中國文化和哲學思想的獨特魅力,讓我國的傳統藝術文化有了更為“多彩”的展示。中國畫的色彩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獨特之處,展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通過運用細膩的色調和豐富的色彩層次體現形象的深度和變化,使得中國畫作品具有恬靜而又靈動的特質。中國畫的學習、體驗和創作是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傳承和教育的最有效方式,為此中國畫色彩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同時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好的傳統文化的熏陶,提升學生的文化自豪感,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2]。
3 小學中國畫色彩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
其一,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國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中國畫藝術已經成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蘊含深遠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中國畫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和藝術性,并且中國畫有著獨有的意境之美,這是其它繪畫藝術所不能比擬的。小學生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為此在小學階段展開中國畫色彩教學,可很好地引導他們更多地了解優秀的傳統中國畫作品,可通過中國畫色彩的和諧運用,深度理解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讓其可以樹立正確品德思想,做好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
其二,增加小學生的繪畫興趣。中國畫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并且有著一套完整的迥異于西洋繪畫獨特的理論和實踐體系,為此展開中國畫色彩教學本身就是對學生繪畫興趣的促進。同時,中國畫的色彩在運用和搭配方面有著其獨特的韻味和意境,因此中國畫的色彩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中國畫色彩的各種變化對中國繪畫更為喜愛,更有探究興趣,可積極主動地進行各種色彩變化的嘗試,進而開發自身的繪畫潛力,展開藝術生涯的長遠發展。
其三,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潛能。隨著信息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的提高,教育改革已經成為各地學校的重要任務,從而讓知識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創造力的培養,中國畫色彩教學在學生創造力培養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畫的主觀性創作方法比西方的寫實性繪畫方式更適宜小學階段的學生,可讓學生在這一階段通過中國畫展開自我表達,讓其創造力得到促進。與西洋繪畫的注重寫實所不同中國畫更講究寫“意”,在表現時多為意象造型,而在色彩中也更多是為這種“意”進行服務,為此色彩的和諧度和襯托意境之感更足。為此在小學生素質教育中,展開中國畫色彩教學,可以很好地開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其創造潛能,讓學生可以在小學階段就能奠定好各項基礎,進而展開燦爛的人生發展[3]。
4 小學中國畫色彩具體教學策略分析
4.1 以水墨游戲展開色彩教學
中國畫多為水墨畫為主,而其中“墨”是其關鍵所在,為此教師在展開中國畫色彩教學中可以以“墨”為切入點展開對學生的教學,如可以通過“墨”的不同處理表現色彩的濃淡、暈染、漸變等變化,進而讓學生展開深度學習,讓學生通過“墨色”的不同變化發現中國畫色彩的趣味性、藝術性,進而讓其對中國畫色彩學習更為喜愛。
中國畫對于單一色彩的濃淡、暈染等效果的實現多是通過“水”對其進行調節,進而滿足一些畫作色彩清薄透明、層層疊疊的要求(圖1)。為此在《水墨情趣》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此為游戲主題,讓學生展開趣味的中國畫調色游戲,例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展開色彩的暈染、濃淡變化等處理,如紅色、微紅、淺紅等,進而對色彩的暈染等變化和表現形態有更為準確的了解,讓學生通過調色游戲更好地掌握中國畫的一些色彩技法,進而提升美術學習質量,展開好的素質增強。同時,為讓教學的趣味性更強,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毛筆形態的變化改變色彩的濃淡等,創造出趣味的色彩畫面,讓他們進行不斷探索,通過毛筆的輕重和角度變化等更好地對中國水墨畫進行多方面了解,讓他們不僅可以對中國畫的色彩有好的認識,也能通過切實掌握色彩的實際應用,從而促進其國畫藝術方面的長遠發展。
4.2 以傳統文化情境展開色彩教學
情境式美術教育相對于常規美術教育形式具有很強的靈活性、開放性,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中國畫色彩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在豐富的文化情境中感悟美術的魅力,使學生了解中國畫色彩表現形式的多樣性的同時,也要能通過中國畫更好地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欣賞,讓他們可以喜愛我國的傳統優秀文化,可以更有文化自豪感,進而熱愛自己的祖國[4]。
在具體開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度體驗我國傳統文化的深遠內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主動展開傳統藝術的探索,推動素質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讓學生成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一員,讓其文化素養不斷提升。例如在《詩配畫》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中國畫色彩為切入點展開畫作的分析,如在“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首詩的詩配畫繪畫中教師可讓學生先將詩中的景物尋找出來,如泉眼、水、樹、小荷、蜻蜓等,之后可讓他們根據這些景物想象其色彩,并且根據詩的內容思考這些景物色彩空間的大小,進而構建色彩空間,之后通過色彩空間感受建立詩的具象景色。通過這樣的情境塑造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在繪畫前就能以色彩大小為基礎展開相關景物的趣味繪畫,讓其合理安排繪畫空間,讓整個空間更為和諧、舒適,滿足中國畫和諧布局的要求。
4.3 通過自然寫生開展中國畫色彩教學
美術新課程標準對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要讓學生可以得到多方面發展,培養其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意識。為此在中國畫色彩教學中教師也應通過設置多種社會實踐式美術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自然和社會環境,讓學生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社會人。大自然的色彩是豐富多樣的,因此在中國畫色彩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通過自然界中的各種色彩,讓學生展開中國畫色彩的探索和學習,讓他們可以提升美術學習效果,用色彩點綴人生。例如在《水墨畫樹》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到公園中,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愛的樹木觀察其色彩變化,如新舊葉子的顏色變化、在陽光下葉子顏色的變化等,之后可讓他們根據實際的顏色進行色彩調配,最后展開“樹”的水墨畫練習[5]。
同時,教師可以針對顏色的變化等讓學生來討論和思考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讓學生的美術學習不僅是一種美術知識學習,也是一種自然生態和客觀事物的學習,促進他們思想和思維的良好發展,讓其可以對現實世界和客觀規律有更清晰的認識,為其今后的人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4 通過日常生活開展中國畫色彩教學
生活中處處充滿靈感,教師應讓學生積極體驗“多彩”世界,在生活中發現“色彩之美”,首先,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出發,挖掘生活中的色彩資源,展開中國畫色彩教學,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色彩進行觀察,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對生活中的色彩要素進行應用和創新。例如教師可提前為學生設置一些顏色,之后讓學生根據顏色展開生活圖景的中國畫繪制,例如以“紅色”為題讓學生思考自己生活中常見的紅色事物是什么,之后展開相應生活場景繪畫,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力增強,也可以很好地讓學生了解色彩的一些特性,使其對中國畫色彩有更深地認識。
其次,在色彩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實際生活為參照展開中國畫練習,例如在《水墨畫人物》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最有色彩的人”展開水墨繪畫,針對“最有色彩的人”教師可不設限制,可讓學生從多個方面定義“最有色彩的人”,發現生活中“最有色彩的人”,進而畫出自己心目中“最有色彩的人”,讓學生不僅可以對色彩有實際層面的認識,也讓他們可以通過色彩看到色彩背后所展現的一種藝術美、思想美、人格美,讓學生在今后可以很好地用色彩表現內在感受,表達自我,表現自己燦爛的人生。
4.5 展開信息化中國畫色彩教學
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中,校園教育也需要能借助信息化技術展開高質量教學工作,通過信息化手段創新教學模式,展現新的教學面貌。在中國畫色彩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現更為豐富的中國畫資源,讓學生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中國畫對其色彩運用等有更多面的了解,擴展學生學習的角度和視野。例如在《水墨畫動物》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各大名家水墨動物繪畫作品,讓學生可以對各種色彩運用技巧和色彩搭配技巧等有更多了解和學習。同時,教學資源的豐富也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靈感,讓他們可以展開中國畫色彩的探索和創新,提升其學習興趣。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展開現代化的中國畫色彩教學,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一段無色中國水墨動畫,之后讓學生進行“著色”,讓其根據中國畫的色彩應用手法等展開中國水墨動畫的完成,可以將視頻分段,讓學生分組,以小組形式進行補色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可以根據動畫中水墨畫色彩應用技巧對水墨畫實際的色彩應用進行深度理解,還可以以更為現代的方式展開中國畫色彩學習,可使其中國畫色彩技巧更為嫻熟的同時,也提升學生的信息化能力和協作能力等,讓其可以更好地滿足現代人才發展需求。
5 結語
總而言之,中國畫色彩教學對學生有著多方面促進意義,有助于他們的能力發展和人生發展,可讓他們在小學階段就能構建好的發展基礎和發展條件。為此,在小學中國畫色彩教學中教師要能從實際情況出發,融入理論要素,展開豐富多彩的色彩教學,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中國畫色彩元素的認識和理解,并展開好的色彩運用,提升學生審美水平,加強他們發現美的能力,讓學生用色彩點綴人生的同時,也可以讓其通過色彩教學展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6 參考文獻
[1]王珊珊.探究中職美術教學中色彩對比教學策略分析[J].科幻畫報,2023(01):52-54.
[2]王曉靜.用色彩點綴人生——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策略分析[J].流行色,2022(10):130-132.
[3]郭建明.探究中職美術教學中色彩對比教學策略分析[J].學周刊,2022(27):15-17.
[4]沈怡婷.當代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優化策略分析[J].大觀(論壇),2021(10):148-149.
[5]陳慧慧.當代中職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優化策略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16):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