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秋蟬 王在霞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care 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knee ligament injury after arthroscopic operation
XIAO Qiuchan,WANG ZaixiaPutian 95 Hospital,Fujian 3511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XIAO Qiuchan,E-mail:xiaoqiuchan180@163.com
Keywords ?knee ligament injury;arthroscopy;self-care ability;pain;anxiety and depression;self-efficacy;nursing
摘要 目的: 探究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自護能力及其影響因素。 方法: 選取2021年8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評估病人關節鏡術后的自護能力,比較不同特征病人關節鏡術后的ESCA評分,分析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術后自護能力的影響因素。 結果: 100例病人關節鏡術后的ESCA評分為(70.25±7.03)分,處于中等水平。不同術后疼痛、焦慮抑郁、自我效能感、家庭關懷度的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ESCA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經線性回歸分析顯示,中重度術后疼痛、焦慮抑郁、自我效能感低下、家庭關懷度低下是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自護能力的危險因素( P <0.05)。 結論: 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自護能力處于中等水平,中重度術后疼痛、焦慮抑郁、自我效能感低下、家庭關懷度低下為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自護能力較低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 ?膝關節韌帶損傷;關節鏡;自護能力;疼痛;焦慮抑郁;自我效能;護理
doi: ?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0.034
膝關節韌帶損傷多因暴力傷害所致,常導致局部腫痛、活動受限,若不及時治療將會導致膝關節功能衰退,嚴重影響病人的正常生活 ?[1] 。關節鏡手術是治療該疾病的有效方式,可減輕病人的關節損傷程度,降低不穩定關節炎的發生率 ?[2] 。但該類病人術后恢復時間較長,如護理不當將會出現膝關節僵硬癥狀,影響病人預后。有研究表明,自護能力與病人康復進度有關,自護能力較高的病人能積極配合相關治療,更利于其身體康復 ?[3] 。積極探究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自護能力的影響因素對于臨床采取措施提高該類病人的自護能力至關重要。目前,有關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自護能力的相關報道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自護能力及其相關影響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8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均經X線、超聲檢查等確診為膝關節韌帶損傷 ?[4] ;2)病人均接受關節鏡手術治療;3)病人術后生命體征均較穩定;4)病人溝通能力正常,有讀寫能力。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關節損傷者;2)合并其他骨科疾病;3)合并惡性腫瘤者;4)心、肝、腎功能障礙者;5)精神疾病者。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統計病人相關資料,包括性別(男、女)、年齡(< 60歲 、≥60歲)、疾病類型(前交叉韌帶損傷、外側副韌帶損傷、內側副韌帶損傷)、費用支付方式(醫保、自費)、術后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5] 評估病人術后1周的疼痛程度,VAS評分為0~10分,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焦慮抑郁[采用醫院焦慮抑郁量表 ?[6] 評估,該量表共14個條目,含焦慮(7個條目)、 抑郁( 7個條 目)2個亞量表,每個條目為0~3分,每個亞量表> 7分為存在焦慮、抑郁情緒,得分越高, 病人的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7] 評估,該量表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為1~ 4分,總分10~40分,總分<24分為低自我效能,24~32分為中等自我效能,>32分為高自我效能。總分≥24分為自我效能感良好]、家庭關懷度(采用家庭關懷指數 ?[8] 評估,共5個條目,每個條目為0~2分,≥ 7分 為家庭關懷度良好,<7分為家庭關懷度低下)。
1.2.2 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
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1個月的自護能力采用ESCA ?[9] 評估,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 0.820 ,重測信度為0.870。ESCA包括自我概念、自護技能、自護責任感、健康水平4個維度,共43個條目。每個條目為0~4分,總分0~172分,得分越高,自護能力越強。低水平為0~57分,中等水平為58~115分,高水平為116~172分。
1.3 調查方法
研究者征得病人及其家屬同意后告知調查的目的、意義、問卷填寫的注意事項。發放相關問卷,由病人獨立填寫,若病人無法自行填寫,可由其家屬按照病人意愿填寫,并當場回收問卷。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 ±s) 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定性資料用例數、百分比(%)表示。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自護能力的影響因素采用線性回歸分析。以 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特征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ESCA評分比較
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ESCA評分為(70.25±7.03)分,處于中等水平。不同術后疼痛、焦慮抑郁、自我效能感、家庭關懷度的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ESCA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不同性別、年齡、疾病類型、費用支付方式的病人關節鏡術后ES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見表1。
2.2 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自護能力影響因素的線性回歸分析
將表1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將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ESCA評分作為因變量。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中重度術后疼痛、焦慮抑郁、自我效能感低下、家庭關懷度低下是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自護能力較低的危險因素( ?P <0.05) 。見表2。
3 討論
自護能力低下的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無法有效遵醫囑完成術后護理及康復訓練要求,不利于其關節功能盡早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100例病人關節鏡術后的ESCA評分為(70.25±7.03)分,說明該類病人關節鏡術后的自護能力處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臨床需積極明確該類病人自護能力較低的影響因素,以便采取措施來提高其自護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重度術后疼痛、有焦慮抑郁、自我效能感低下、家庭關懷度低下是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自護能力較低的危險因素。1)中重度術后疼痛:疼痛為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常見癥狀之一,但部分病人的疼痛較為嚴重,而這不僅會加重其焦慮抑郁情緒,影響其心理健康,還會使其對康復訓練產生抵觸情緒,影響其健康行為,降低其自護能力 ?[10] 。建議護理人員主動評估病人的術后疼痛程度,對于疼痛嚴重的病人及時予以鎮痛藥物、音樂療法干預等,以緩解其疼痛程度,促使其積極進行康復訓練,提高其自護能力。2)焦慮抑郁:有焦慮抑郁情緒的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面對關節鏡術后疼痛、康復訓練困難等極易產生退縮、逃避等行為,消極應對其術后康復護理,自護能力較差 ?[11] 。建議護理人員主動與該類病人溝通,仔細評估病人的焦慮、抑郁水平,對于有焦慮、抑郁情緒的病人及時予以心理疏導,主動告知病人關節鏡手術的效果及安全性,鼓勵病人堅持進行康復訓練,并通過講述治療成功案例來提高病人的康復信心,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3)自我效能感低下:自我效能是機體相信自己在特定條件下成功的能力,自我效能感低下的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對于自身術后康復的信心較低,常會以消極的態度應對術后護理與康復訓練,自護能力較差;而自我效能感較高的病人更愿意相信通過自身努力可完全康復,常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術后康復與護理,康復依從性較高,自護能力較強 ?[12] 。建議護理人員主動評估該類病人的自我效能感,加強其自我效能管理,并為病人制定針對性的康復計劃,鼓勵其積極完成各項康復目標,以提高其自護能力。4)家庭關懷度低下:家庭關懷度低下的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術后無法獲得家庭成員較多的關心與物質支持,病人在長期康復訓練過程中極易因困難、疼痛等產生焦慮、孤獨等負面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會降低其康復訓練依從性,不利于其自護能力的改善 ?[13] 。建議護理人員主動與該類病人的家庭成員溝通,告知其家庭關懷對于病人身心健康的影響,叮囑病人家庭成員多關心、陪伴病人,盡量督促病人完成各項康復訓練,以提高其自護 能力 。
4 小結
綜上所述,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關節鏡術后自護能力處于中等水平,中重度術后疼痛、焦慮抑郁、自我效能感低下、家庭關懷度低下為該類病人自護能力較低的影響因素,臨床可據此采取措施來提高其自護 能力 。
參考文獻:
[1] ??楊雪,周云,丁呈彪,等.跑臺運動結合認知訓練對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膝關節功能和恐動心理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20,28(10):13-16.
[2] ??賈冰冰,張亞攀.護患共同參與康復計劃制定對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康復效果、康復訓練依從性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4):276-277.
[3] ??張立新,孫悅,牛亮.Orem自理模式對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自理能力及心理彈性的影響[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20,43(1):110-114.
[4] ??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M].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666.
[5] ??REED M D,VAN NOSTRAN W.Assessing pain intensity with the Visual Analog Scale:a plea for uniformity[J].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14,54(3):241-244.
[6] ??孫振曉,劉化學,焦林瑛,等.醫院焦慮抑郁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7,11(2):198-201.
[7] ??LUSZCZYNSKA A,SCHOLZ U,SCHWARZER R.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multicultural validation studies[J].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5,139(5):439-457.
[8] ??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106-118.
[9] ??GUO L N,SDERHAMN U,MCCALLUM J, et al .Testing and comparing two self-care-related instruments among older Chinese adults[J].PLoS One,2017,12(8):e0182792.
[10] ??彭芳敏.老年全膝關節置換術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與疼痛程度的相關性[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2):74-76.
[11] ??信鴻杰,李潔,申雅文,等.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與焦慮的相關性調查[J].甘肅醫藥,2021,40(1):79-80;84.
[12] ??陳曉英,任志鵬.膝關節損傷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現狀及護理干預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21,36(17):1586-1589.
[13] ??楊珍,陳曉紅,鄧玉榮,等.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家庭功能與自我護理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16):1219-1223.
(收稿日期:2023-08-03;修回日期:2024-04-22)
(本文編輯 賈小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