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生
(甘肅省金昌市第七中學,甘肅金昌 737100)
測試場地:在堅實、平整場地或足球場上進行,測試區域長25米、寬10米,起點線至第一桿的距離為5米,各標志桿之間間距5米,共設4根標志桿(桿高1.2米以上),標志桿距兩側邊界線各5米。
測試方法:受試者站在起點線后準備,聽到出發口令后,按規定方向運球,以S形繞4根標志桿依次而過。受試者和球均越過終點線即為考試結束。發令員發令后開表計時,受試者與球均到達終點線時停表。如圖1:

圖1 測試場地示意圖
足球繞桿項目的身體素質儲備包含:30米加速跑練習、不同距離的往返跑練習、左右變向跑練習、“S”型繞桿跑練習腳尖縱跳練習、雙腳臺階交換跳練習。其中,左右變向跑練習技術動作為:跑動中最后一步用右腳下前腳掌制動,同時腳下內側蹬地、屈膝、腳尖稍向內扣、腰部隨之左轉、重心左移,上體稍前傾,左腳向左前方跨出一小步,右腳再迅速向左腿的側前方跨出一大步。雙腳臺階交換跳練習技術動作為:一只腳作為起跳腳用前腳掌踩在30cm高的臺階上,另一只腳作為支撐腳踩在地上,上體稍前傾,兩臂向后伸。起跳時,起跳腳用力蹬離臺階向上跳起,同時兩臂用力向前上方擺起,伸膝,展髖,向上充分伸展身體,保持身體平穩正直。下落時,支撐腳變為起跳腳,用前腳掌踩在臺階上,起跳腳變為支撐腳用前腳掌落地,踝、膝微屈做緩沖,左右腳連續交替進行。
基礎的足球運球技術包括:足球腳背正面運球技術、足球腳背外側運球技術、足球腳背內側運球技術、足球腳內側運球技術等。對于一個專業的足球運動員或者一個足球愛好者來說,可以左右腳交替熟練地運用以上任何一項運球技術,如運用腳背內側、腳內側、腳背正面運球技術,高質量地完成足球繞桿項目測試,或者以單腳的形式,運用腳背內側和腳背外側運球技術,高質量地完成足球繞桿項目測試。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以上技術儲備中,足球腳內側運球技術具有以下優勢:運球時腳與球的接觸面積最大,更容易控制球、更穩定,而且相對于其它運球技術來講,腳內側運球技術更加簡單易學,所以腳內側運球對于一個零基礎學生來說,是一項比較容易掌握的運球技術。
具體來說,足球腳內側運球技術的練習方法有以下幾種:
可以通過腳底揉球練習、腳底前撥后拉球練習、腳底左右側橫向拉球練習、雙腳交替點踏球練習、腳內側左右碰球練習等方式來完成。
腳底揉球技術動作要領:兩腳左右開立,一只腳作為支撐腳,支撐腳膝關節微屈,重心落在支撐腳上,稍下降,另一只腳輕輕踩在球上。以膝關節為軸,腳腕適當用力,用腳底揉球,做逆時針或者順時針的畫圈運動。
腳底前撥、后拉球技術動作要領:兩腳左右開立,一只腳作為支撐腳,支撐腳膝關節微屈,重心落在支撐腳上,稍下降,另一只腳輕輕踩在球上。以膝關節為軸,腳腕適當用力,用腳底連續做前撥后拉球運動。
腳底左右側橫向拉球技術動作要領:兩腳左右開立,一只腳作為支撐腳,支撐腳膝關節微屈,重心落在支撐腳上,稍下降,另一只腳輕輕踩在球上。踩球腳用前腳掌向支撐腳方向橫向拉球,當將球拉過支撐腳腳尖位置時,支撐腳用腳底停球,拉球腳變為支撐腳,連續交替做腳底左右側橫向拉球練習。
雙腳交替點踏球技術動作要領:兩腳左右開立,一只腳作為支撐腳,支撐腳膝關節微屈,重心落在支撐腳上,稍下降,另一只腳輕輕踩在球上。支撐腳蹬地輕輕跳起,用前腳掌輕輕踩在球上,瞬時另一只腳下落變為支撐腳,連續交替進行。
腳內側左右碰球技術動作要領:兩腳用腳內側夾球,兩膝關節微屈,一只腳作為支撐腳輕輕跳起,另一只腳用腳內側輕輕碰觸球側面中間的位置,瞬時碰球腳變為支撐腳,支撐腳變為碰球腳,連續交替進行,使球在兩腳的腳內側之間做地滾球運動。碰球時腳腕緊張,腳尖略微翹起,腳底保持與地面平行。
腳內側踢地滾球技術動作要領:支撐腳踏在球的側后方約15cm左右處,腳尖朝向球運動的方向,膝蓋稍彎曲,重心下降。踢球腳向后提起,以髖關節為軸由后向前擺動,膝、踝關節外展,當膝關節擺至球體上方時,小腿前擺加速,踢球的剎那,腳尖稍翹起,腳掌與地面平行,腳跟有意識地前跟,腳腕用力,用腳內側踢球的后中部,將球向正前方踢出,踢球后人隨球向前跑出。左、右腳交替做腳內側運球練習。
無限制區域的左、右腳交替腳內側運球練習:場地無限制區域。運球時,雙膝微屈,一只腳作為支撐腳,支撐腳腳尖朝向球運動的方向,運球腳用腳內側輕踢球的后中部,踢球后人做加速跑運動,人與球相距在50cm范圍之內。右腳將球踢向左側前方,左腳將球踢向右側前方,連續做無限制區域的左、右腳交替腳內側斜線運球練習。
有限制區域的左、右腳交替腳內側運球練習:練習場地區域長25米,寬2米。練習方法:從場地中軸線起球,運球時,雙膝微屈,一只腳作為支撐腳,支撐腳腳尖朝向球運動的方向,運球腳用腳內側輕踢球的后中部,踢球后人做加速跑運動,人與球相距在50cm范圍之內。右腳將球踢向左側前方5米處,左腳將球踢向右側前方5米處,連續做有限制區域的左、右腳交替腳內側斜線運球練習,人、球不能出邊界。如圖2:

圖2 練習示意圖

圖3
第一,四腳球練習。技術動作:以右腳踢第一腳球為例,右腳向左側踢球,左腳向右側踢球,共計4腳球,右腳2次,左腳2次,左右腳交替運用腳內側斜線運球技術完成足球繞桿練習。四腳球技術動作的優勢在于用腳次數少,用時少,不足為最后一腳容易將球踢出邊界。
第二,五腳球練習。技術動作:以右腳踢第一腳球為例,右腳向左側踢球,左腳向右側踢球,共計5腳球,右腳3次,左腳2次,左右腳交替運用腳內側斜線運球技術完成足球繞桿練習。
五腳球技術動作的優勢在于穩定,最后一腳球不容易將球踢出邊界。五腳球技術動作的不足為用腳次數多,用時多。運用足球腳內側運球技術完成足球繞桿練習技術動作中的用腳有利性原則。作為一個零基礎的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生總是覺得左腳踢球的感覺弱,右腳踢球的感覺好,所以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右腳踢球感覺好的這一優勢,在完成足球繞桿練習時,有意識地多用一次右腳,少用一次左腳,這樣會更穩定、更流暢,更容易取得好成績。
運用腳內側運球技術完成足球繞桿練習的技術動作要領:第一,從起點出發開始,要開好第一腳球。支撐腳的方向始終朝向球運動的方向,力度是關鍵,人不能等球,同時球不能離人太遠。第二,運球過程中,球在前,人在后,小步快頻率地跟隨球,為了更好地控制球,球不能脫離腳的控制,人與球的距離不超過50cm。第三,繞桿時,身體重心盡量下降,這樣更加有利于變向。第四,繞桿過程中人與球的位置:對于初學者,在繞桿變向過程中,人要盡可能地處于球的外前側,這樣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球,防止漏球。第五,繞桿過程中球與桿的距離。在繞桿時,球與標志桿側方的距離約為一肩寬(50~60cm)的距離。當球和標志桿側方距離小于一肩寬的距離時,在繞桿的過程中,人容易碰倒將通過的標志桿,造成撞桿失敗。當球和標志桿側方距離大于一肩寬的距離時會增加運球路線的距離,同時在繞桿變向時會增加身體的傾斜角度,造成身體向心力的增加,從而使身體容易失去重心摔倒,而且球容易碰到下一個將要通過的標志桿,從而增加了繞桿難度。根據勾股定理a2+b2=c2,標志桿之間的距離a一定,隨著球與標志桿側方距離b的增加,導致的結果是繞桿時間的增加,成績不理想;同時,球與標志桿的距離b越遠,則越容易碰倒下一個將要通過的標志桿,造成撞桿失敗。第六,把握繞桿過程中踢球的時機。在繞桿時,當球和標志桿平行時踢球,踢得過早,球容易碰倒將要通過的標志桿;踢得過晚,球則容易碰倒下一個將要通過的標志桿。第七,最后一腳球盡量踢直線,避免球出界。第八,踢球后,人做加速跑沖過終點線。
第一,要充分認識通過足球繞桿項目進行體育鍛煉的價值,通過中考目標引領,激發學生的內在需要和自覺行動,不斷提高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
第二,從身體素質基礎訓練和熟悉球性的練習開始,逐步過渡到無限制區域的左、右腳交替腳內側斜線運球練習—有限制區域的左、右腳交替腳內側斜線運球練習—運用足球腳內側運球技術完成足球繞桿練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展開訓練,避免學生產生畏難情緒。
第三,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綜合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基礎和足球運動的技術水平,有側重地選擇合適的訓練方法,因材施教。
第四,合理安排訓練量和訓練強度,根據個體差異合理安排訓練時間、訓練組數和訓練次數,因人而異,區別對待。
第五,做好熱身活動和放松活動,注意訓練安全。訓練過程中避免因為熱身活動不充分受傷或者踩在球上摔傷等運動損傷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