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能力已成為小學生獲取幸福感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隨著年級的升高,小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教師要引起重視,及時采取措施,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正確交往。
管理情緒。穩定的情緒是學生與他人順利交往的重要前提。期末考試那天,小力起晚了,被爸爸說了兩句,心情很不好。到了學校,他見一個書包沒放齊,就用腳踢了一下,恰好被書包的主人看見,差點引發矛盾。這個案例中,爸爸和小力都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如果爸爸先調整好情緒,盡量幫孩子爭取時間,后面的不快就不會發生。另外,毫無準備的交往情境更考驗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我們要告訴學生:要微笑面對不期而至的不開心。比如,那個書包被踢的學生,教師要告訴他不要糾結于別人的錯誤,要重視眼前的考試。
尊重他人。筆者在調查中發現,70%左右的小學生家長認為“尊重他人”在人際交往中尤為重要。怎樣幫孩子從關注自我感受過渡到學會尊重他人呢?可以鼓勵孩子多做家務,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在切身體驗中學會正確與人交往。
換位思考。班里有個男生比較淘氣,用簽字筆在小瑩的校服上畫了幾條黑道道,她非常難過。教師知道后,先跟這個男生進行了談心:“你想想,如果別的同學在你的衣服上涂涂畫畫,你是什么樣的心情?”這個男生聽后低下了頭,表示很后悔這樣做。之后,教師又跟男生媽媽溝通,媽媽送來洗衣液,并給他倆做了手洗衣服的示范,讓他倆課間一起把校服洗干凈。最終,這兩個學生在合作洗衣中增進了友誼。事后,這個男生說:“以后,我做事也要換位思考,遇事多從別人的角度考慮。”
自己解決。孩子間的摩擦是交際演練的契機。教師、家長要統一戰線,多讓孩子自己解決。上課鈴響,兩位男生在匆忙進教室時發生摩擦,回座后仍耿耿于懷,一下課就動起了手。班主任了解情況后,讓雙方自己解決,于是上演了一分鐘和好的“神仙劇本”。被抓傷的學生開始享受另一方VIP照顧。放學后,雙方家長也一笑而過。兩個學生從這次事件中得到教訓,事后關系變得更親密了,待人也更加友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