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鳳梅?汪卓俊?滕明君
[摘 要]伴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以其便捷、高效等特性,成為基層黨建的重要抓手。本研究以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作為切入點,深度解析其以人民需求為核、以政治建設為基的全方位系統整合的理論框架。發現:應以定位清晰、技術增能、信息源流和機制整合四個維度來踐行數字黨建,堅守數字賦能基層黨建的原則,加強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的力度,加強黨員干部的數字素養,健全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的制度。
[關鍵詞]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理論設計;實踐圖景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黨和人民的不斷努力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入了嶄新的階段 ①。21世紀以來,尤其是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網絡空間中聚集著大量的群眾,大家相聚云端,從網絡上提出各種想法,建言獻策,網絡已成為黨情民意的重要場域 ②。當前,數字技術正逐漸成為基層黨建的重要載體,以其便捷和高效等特性推進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本研究以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作為切入點,剖析其理論根源與底層設計,探尋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的實踐進路與未來圖景。
一、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的理論邏輯
以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是一個理性的架構,不僅是黨組織適應時代的彰顯,更是提升黨員戰斗力的堅實堡壘 ③。以數字技術嵌入基層黨建并發揮賦能作用,需要厘清其理論邏輯。
(一)以人民需求為核:數字賦能基層黨建的根本指向
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是新時代黨治理國家的核心基石,人民主體思想充分體現了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從革命戰爭時期開始,帶領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重要法寶。基層黨組織的架構從最開始的支部逐步走向支部委員會,現代化的黨建體系逐漸形成,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黨建到智慧黨建逐漸豐富了形式,伴隨著數字技術的嵌入,智慧黨建的技術賦能效果更為顯著。
得益于數字技術的靈活多樣性的特征,作為新的平臺,以線上網絡化增強黨建工作的實效,增強黨組織的活力和創造力,利于構建滿足人民實際需求的現代化基層黨組織。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在凸顯價值尺度的背景下,將技術與理念相結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使黨建工作從單一走向多元,逐漸走向精準的現代化黨建。增強基層黨組織的聯動性,打造多元互動的活動場域,使數字技術賦能群眾滿意的基層黨建的理性架構。
(二)以政治建設為基:數字賦能基層黨建重要基石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不忘初心,帶領著人民進行革命與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這個進程中,對基層事業進行整體性安排。黨的制度和原則要求全黨自覺服從黨中央領導,整齊劃一地聽從中央的部署,將工作更好延伸到基層。由此,在新時代的黨建課題中,剖析基層黨組織的核心紐帶作用,增強其整合鏈接的能力是實現黨建現代化的重要路徑。當前我國的數字技術發展迅猛,以數字技術有機融入基層黨建勢在必行。
黨的重要政治優勢體現于基層黨組織的健全和完備,并以此為依托,引導社會力量的支持。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的網格化思維逐漸凸顯,以技術為導向成為新時代黨建的重要思維模式。這種新模式也為基層黨建帶來了重要機遇,包括但不僅限于黨建過程的透明性、形式的多樣性以及參與主體的廣泛性。這些無不昭示著新時代的黨建在嚴肅的基礎上,呈現生動活潑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應進一步砥礪黨員的政治覺悟以及發揮黨員的數字能力,打破技術壁壘形成的信息壁障。要注意找準基層黨組織的定位,依托新興技術貫徹政治引領,把握黨的政治建設全覆蓋的全局,以數字技術為軸,擴展黨建工作的場域,提升新時代治理體系的效用。
(三)全方位系統整合:數字賦能基層黨建的理論框架
在系統性整合思維的視域下,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應進一步圍繞智慧黨建下功夫,以系統性的頂層設計與全系統的管理模式作為基本框架進行模塊設置,并根據黨建現代化程度的不同而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性思考。把握好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工作的定位,處理好技術與理念的關系,在堅實黨建引領的核心框架下,通過系統性的思維整合內部資源 ④。
一是要堅持重點與全局的統籌。基層黨建的系統性思維主要表現在整合性的思路中,雖然數字技術為基層黨建帶來了實施方面的便利,但是也要警惕技術反噬的現象,從全局出發,構建大黨建格局。嚴守黨建的基層底線,抓住主要矛盾,將傳統黨建與數字技術相融合,而不是反客為主,要注意重點與全局的整合,實現基層黨建的事半功倍。
二是要堅持管理與整合資源的協調。資源整合是貫穿黨建主體多個層次中的,在有機融合相關資源的基礎上,柔性共融形成的一種動態機制。在這個環節中,黨組織要充分運用數字技術構建系統性的信息紐帶,覆蓋整個工作中的與上下級的互動,銜接前后的工作主線,內外信息相聯動,實現自助式信息互助與匹配,解決基層黨建兩張皮的問題,實現大黨建系統的信息內外整合與統一。每一級黨組織都可以使用數字技術作為媒介,進行軌跡整理,把基層黨建的內容深化、細化并精準化傳達,層層遞進,形成信息共享與萬物互聯的大格局,實現立體化黨建 ⑤。在整個過程中要注重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完善黨建引領多元共建的局面,形成整合態的復合體。
三是要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考核相結合。在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的過程中會存在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要考評并行。部分平臺表現出形式主義,讓數字黨建成為擺設,并且過度的軌跡管理要求導致信息過載,受限于基層黨員的數字能力不足導致推進能力較弱,難以統籌數字黨建的發展。除此之外在考核中還存在量化指標不足的問題。由此,在數字賦能基層黨建中,要堅持問題意識和目標導向,工作質量與數量兩手抓,保持工作的持續性和有效性,并在整個過程中落實監督,推進黨建工作的科學化與合理化。
二、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的風險與挑戰
(一)數據風險:黨建數據濫用導致的隱私安全風險
數字技術在黨建領域中不斷發揮作用,龐大的數據量成為數字技術賦能黨建的基礎,數字技術與黨建的關系主要表現為一種賦能關系。數字賦能的初衷是為了發揮數字技術在黨建高質量發展中的正向驅動,數據紅利也使人們積累的數據判斷更為科學精確,但是黨建數據的濫用會造成隱私侵犯等風險,并且過量的數據會造成數據過載等問題。數據過載主要表現為黨建數據的井噴式增長,并且在數據中會混入大量的無效信息,數據污染等問題也造成數據存儲和分析方面的困難。數據侵犯隱私主要體現在受眾主體的個人隱私問題未經同意就被打包匯總,形成了隱私侵犯。黨建數據一旦被泄露或竊取,將威脅國家安全,尤其是這些內容涉及意識形態領域,更應重視。
(二)技術風險:技術主義陷阱與黨建自主性風險
把握數字技術賦能黨建的尺度,是數字技術產生效果的關鍵要素。數字技術賦能黨建的張力要保持,如果出現偏差,則會產生數字懸浮、路徑依賴等錯位問題,從而落入形式主義與技術主義等陷阱。數字懸浮具體表現為數字技術與黨建內容的脫嵌,是一種深度的炫技而非有機融合,技術懸浮于形式之上。具體表現為把數字技術的嵌入作為一種創新性進行表達,認為只要有數字技術手段內嵌于黨建,就能體現數字技術的能力,由此導致數字技術成為新時代黨建的點綴物和裝飾品。在數字技術賦能黨建的過程中,也存在路徑依賴的問題,過于追求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導致技術的喧賓奪主,忽略了黨建的本色價值。
(三)算法風險:意識形態的引領力削弱的風險
算法是一種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編程技術,通過對用戶特質的分析實現精準定制等。但是算法的不當使用會產生算法偏好、數據黑洞等問題。在黨建內容的推送中,以數據算法為主導往往會產生信息黑箱的問題,算法背后蘊藏著人的主觀意識,這種主觀意識是通過大數據算法的抓取,并在數據空間中被無限放大,甚至超過了其原本的范疇,其推送會有一定程度的失真。
三、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的實踐進路
(一)定位清晰:踐行數字賦能基層黨建的原則
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要把握好變與不變的關系,清楚知道哪些在變,哪些是不變的,在此基礎上要主動求變。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基層黨建的平臺廣為擴展,話語與表達都有了很大提升,適應著新技術的發展。走好了主動求變的第一步之后,要進一步學會科學應變,守住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不因環境變化而改變基層黨建的方向路徑。把握好基層黨建黨員主體的定位,以提升基層黨建的高質量發展維度為前提,在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黨建創新活力,同時要特別注意防止技術異化引發的負面影響,保障數字黨建的定位明晰。
(二)技術增能:加強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的力度
在堅持基本的立場原則的前提下,應進一步強化技術賦能,以數字化技術增能智慧平臺的核心技術開發力度,加強平臺建設,推動協調整合。基層黨組織要搭建或升級智慧黨建系統,形成智能化的學習平臺,在過程中持續推進黨員群眾一體化的服務路線,推進高效運作,整合多平臺形成綜合性的公眾共享的黨建云平臺。基層黨組織要充分運用數字技術以多種形式和靈活多樣的模式來呈現內容,使數字黨建更具活力和影響力。
(三)信息源流:加強黨員干部的數字素養
在數字化時代,公民的基本數字素養是保障數字賦能基層黨建的重要前提,能夠理解人工智能的運作方式,正確看待數字技術發展的利弊,由此才能讓數字黨建走得長遠。要強化數字技術人才培養,提高黨員干部的數字素養,要內外結合做好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工作,雙向聯動做好人才儲備。基層黨組織在進行理論培訓的同時,要進行多圖景的實踐調研,提升干部關于數字技術的系統運作相關原理和實踐應用。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的同時,要正確引導網絡群眾的行為,增強其信息篩選能力,規避算法的固有弊端,對于文化程度不高的黨員群眾要專人對接,提升其數字素養,發揮黨的溫暖關懷屬性。
(四)機制整合:健全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的制度
建立和健全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的制度機制是保障數字技術賦能這條路長期走下去的必要手段,在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的實踐中,要注重制度本身功能的發揮,建立相關安全機制和運用制度。首先,強化法律保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要進一步進行信息化、數字化的相關法規完善,出臺以“數字黨建”為主題的法律法規,由此為數字賦能基層黨建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其次,要注意監管機制的成立,致力黨建數據的保密,在全流程中都要加強監管,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數字平臺的開發和運營機構都要建立相關的行業規范機制,用區塊鏈技術等對數據進行保護,確保數據的安全可控,并且要注重保密教育培訓,杜絕數據泄露。最后,要建立相關的考核機制,以此推進工作實效。在運用數字技術的過程中,要聚焦數字黨建的發展動態,嚴格剖析其投入產出比,進行差異化評價,對數字平臺進行全面評估,確保數字技術賦能基層黨建的可持續性的高質量發展。
基金項目:2022年度上海高校市級重點課程“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2023年度上海高校市級一流本科課程“思想道德與法治”;浙江安吉通用電力發展有限公司委托項目“以‘光明云學堂為載體的新時代黨員教育管理創新研究”
注釋:
①王同昌:《新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的實踐路徑》,《學習論壇》2023年第1期。
②洪向華、解超:《智能技術賦能基層黨建的頂層設計、底層邏輯與發展前景》,《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22年第5期。
③李鋒:《政治引領與技術賦能:以數字黨建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貴州社會科學》2022年第7期。
④米華全:《智能技術賦能基層黨建質量提升的優勢、障礙和策略》,《領導科學》2022年第3期。
⑤米華全:《人工智能賦能高校黨建的邏輯理路與實踐策略》,《思想理論教育》2021年第9期。
焦鳳梅系上海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汪卓俊系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安吉縣供電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滕明君系上海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 周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