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李萍 朱秀珍
[摘 要]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基于大數據信息技術建立與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相適應、與商業銀行金融業務發展相匹配、與商業銀行內部機制創新相同步的管理會計體系,是商業銀行應對新形勢、找準新定位、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業務。文章圍繞財務會計數字化轉型,運用調研、數據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搭建機構、條線、產品和客戶四個維度的數據看板,通過深度挖掘管理會計數據分析,融合行內實際業務場景案例,探索四個維度畫像的管理會計數據分析應用,為未來全面深化管理會計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管理會計;數據看板;數字化轉型
中圖分類號:F234;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4)10-0088-03
管理會計主要服務于單位內部管理需要,是指通過利用相關信息,運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以推動單位實現戰略目標。《財政部關于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管理會計作為會計的重要分支,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是推動企業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激發企業管理活力、增強企業價值創造力的重要手段[ 1 ]。對商業銀行來說,面對世界經濟全球化、國內經濟新常態和金融改革持續化發展等巨大的外部壓力和嚴峻的內部挑戰,如何有效運用金融科技等先進技術手段,構建與銀行內部綜合化等發展戰略相適配的管理會計框架體系,有效實現管理會計價值創造功能,為商業銀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成為一道必答題。
(一)管理會計的發展進程
為順應精細化管理和財務轉型需要,A銀行自2017年探索研究管理會計工作,并開發線上管理會計系統,通過多期建設優化,目前已實現四大管理會計維度構建、賬戶顆粒度數據庫建立、機構間業績分成、成本費用歸集分攤和逐一賬戶盈利計量五個方面功能,持續探索管理會計數據在全行經營管理中的多場景應用。
(二)管理會計發展存在的問題
1.價值管理理念不深入
一是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價值理念不凸顯,內部部門、員工的績效考核仍以收入、業務、管理等單一的指標為主導。
二是傳導機制有所欠缺,考慮經濟增加值不夠直觀,對支行、網點的考核往往撇開價值創造管理指標,從總行到網點由上至下價值管理理念層層弱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總行、一級分行積極推廣應用與基層行和前臺營銷人員對管理會計的認同感較低形成較大反差。
2.管理會計數據基礎薄弱,數據挖掘深度有限
一是管理會計是實現業務和財務融合的有效載體,其數據來源于財務會計、信貸系統、客戶信息、風險管理等多個系統,需要綜合內部各條線數據,但由于管理會計缺乏統一的規范性,冗繁的數據在一定層面對管理會計造成負擔。
二是對管理會計數據分析挖掘深度有限。從使用人員看,以財務人員使用為主;從使用模塊看,以盈利性報表使用為主。管理會計工作未進入“各層級、角色應用—多維度發現和解決問題—提出整改和完善意見—成為成熟的生產經營需要的系統—再進一步推廣應用”的良性循環[ 2 ]。
(一)管理會計系統建設邏輯
A銀行管理會計依托業務系統、FTP系統、會計平臺、大總賬、管理會計系統等系統平臺,建立賬戶顆粒度的數據庫,逐級取數加工,實現對多維面板數據的整合展示。
(二)管理會計數據看板架構
目前,A銀行管理會計系統通過維度管理、系統間的映射管理、參數配置、業績分成、成本分攤等系統工具,完成業務和財務數據的整合勾稽,對每一賬戶主體的規模、產品、條線、客戶、收入、成本、減值及利潤等要素進行關聯,形成了統一的多字段數據集合,在此基礎上匯總生成機構、條線、產品和客戶的多維度管理會計報告。
從指標體系架構來看,管理會計系統主要分為收入、支出和利潤三大指標,包含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稅金及附加、業務及管理費(人工成本、市場發展費用、機構運行費用、折舊及攤銷費用等)、資產減值損失與營業利潤等,對應管理會計系統各類盈利性報表與成本報表[ 3 ]。
從管理會計維度來看,管理會計系統主要分為機構、條線、產品和客戶四大維度。管理會計數據覆蓋轄內一級分行、二級分行、一級支行、網點;收入支出下細分一級條線、二級條線;產品劃分為五級體系;客戶維度覆蓋零售、公司單一客戶及客群,對客戶實現按等級、規模、行業等標簽分類。
(三)建立管理會計數據看板
文章從網點這一最小經營單元出發,融合機構、條線和產品三個維度,通過整合分析網點模塊數據,建立數據看板,實現業務數據動態展示,提高管理會計數據的實用性和普及度,在及時跟進經營情況的同時,推動機構責任人樹立效益意識和成本意識,加強網點精細管理,促進基層業務發展。
1.網點損益報表數據展示
基于網點效益機構、條線、成本報表,經有效整合得到網點損益情況表[ 4 ]。報表數據維度包括期間、機構及條線,損益指標如下。
收入:營業收入、條線收入(個人金融、信用卡、“三農”金融、消費信貸、公司金融、小企業金融、金融同業、交易銀行、網絡金融、其他業務)、中間業務凈收入、營業收入排名等。
支出:營業支出、業務及管理費(人工成本、市場發展費用、機構運行費用、折舊及攤銷費用、保險及規費、專業服務費用、其他費用)、資產減值損失等。
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撥備前利潤、利潤總額排名等。
2.網點損益情況可視化
通過網點損益報表,將多維度數據動態轉化為截面數據;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運用可視化技術,通過多表關聯、多重篩選、自定義公式及數據重排等智能化操作,建立數據看板,使用者通過點擊式操作即可查看。
一是機構維度。通過下拉框選定某一機構,可直觀查看該機構各項損益指標的歷史數據情況,通過縱向比較,進一步分析各階段業務發展的重點和薄弱點[5]。
二是時間維度。通過下拉框選定某一月度期間,選擇機構層級,可直觀查看該期間各層級機構損益指標的情況,通過橫向比較,分析不同地區機構業務發展特點。
(一)以XX支行為樣本,基于機構畫像,利用管理會計系統探索低效網點治理工作
1.低效網點分析
轄內XX支行某年有6家低效網點,低效網點占比高達30%,居全省第一高。其中XX支行所在的XX鎮是該縣消防器材產業的重點鎮,消防企業和在外做消防器材生意的個體戶較多,公司存款及儲蓄存款市場潛力大,且當地僅有兩家金融機構,一是農商行,二是A銀行,競爭相對較小。但從存款結余看,XX支行不足2億元,而距離其284米的農商行余額已突破10億元,業務發展存在很大差距。
一是利用網點效益條線盈利性報表進行產品貢獻分析,發現該網點存在信貸粉飾盈利水平、剝離后收不抵支等問題[6]。XX支行101.22%的利潤由信貸產品貢獻,其他產品盈利能力弱,剔除信貸業務后虧損6萬元。
二是利用單一客戶盈利查詢報表進行客戶貢獻分析,結合業務系統數據,發現該網點存在異地營銷占比較大、當地市場挖掘不深等問題。
三是取條線直接成本明細表進行成本結構分析,發現個人客戶資產結構過于單一,成本投入相對較高。
2.低效網點治理
一是建議調整信貸管理模式,除房貸客戶外,其他零售信貸客戶以網點為中心做劃片管理。一方面讓客戶經理真正下沉到網點,深入挖掘市場潛力,提高市場影響力;另一方面增強網點信貸客戶黏性,通過聯動營銷提升盈利能力。
二是建議加快業務結構調整,推進公司存款、重點基金和票據業務發展,提升大公司條線的貢獻。
三是建議優化網點布局,考慮遷址并縮減面積。
(二)以條線經濟資本回報率分析為契機,基于條線畫像,利用管理數據分析條線價值創造驅動因素
管理會計數據在經濟資本回報率上的應用,在資源投入產出評估上有更全面的數字說明。以XX市分行信用卡條線為例,因其對中收貢獻突出,近年來,市場發展費用配置和實際使用標準均大幅超過省分行標桿。某上半年,除分期指標外,信用卡業務其他指標完成均列全省前三;但從管理會計產品盈利性分析報表看,信用卡產品出現虧損,利潤虧損197萬元,EVA為-279萬元。次年,XX市分行信用卡條線市場發展費用配置下降,與省分行標桿基本一致。考核指標設置以后,分行運用管理會計系統,剔除條線各項成本,計算凈利潤和經濟資本回報率并應用于部門績效考核,加深了條線投入產出意識。
在數據精準性上,數據的應用推動業務部門主動參與管理會計系統使用,提升數據準確性。如信用卡條線,自引入“條線經濟資本回報率”考核以來,人工成本核算從以往的被動接受到現在的主動參與,考核指標的設置有效指導下轄各機構細化人員分工,準確核算條線人工成本,提升管理會計系統數據準確性[7]。
(三)以XX老客戶為例,基于產品畫像,引用管理會計數據應用客戶利率審批環節,減少資源錯配問題
XX電子有限公司和XX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兩個老客戶,2020年定價一致,但2021年利率定價,根據上年管理會計系統中客戶經濟資本回報率,對于綜合回報相對較高的XX電子有限公司定價在上年基礎上降低15BP,對于綜合回報相對較低的XX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定價在上年基礎上提高15BP,實現利率可上可下。
(四)以XX公司客戶為例,基于客戶畫像,引用管理會計數據開展客戶后評估,從價值創造全流程探索價值提升動能
XX分行在不考慮風險成本的前提下,對分行公司貸款客戶開展了后評估工作,分析發現分行有5家公司貸款客戶經濟資本回報率均低于10%的最低要求,其中3個鐵路項目經濟資本回報率均在6%以下。
通過對價值創造中規模、利率、聯動營銷等驅動因素的分析發現,鐵路類公司貸款客戶經濟資本回報率處于較低水平的原因一是貸款利差處于較低水平,二是因為銀團參加行相應的資金監管銀行均為牽頭行,分行可聯動的業務少。例如,X鐵路3受貸款利率水平偏低被加收40BP資金成本影響,利差率僅0.26%,且因是行內參加行,無其他業務聯動,故相應的經濟資本回報率僅為1.11%。
綜上所述,在信貸規模緊張的情況下,一定要做好客戶選擇,優先向經濟資本回報率高的客戶放款,優先選擇利率水平高、風險成本低和易聯動業務的客戶。
(一)加快財務管理轉型,推進業財深度融合
隨著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財務運營領域的不斷滲透,商業銀行財務將更側重于提供商業洞察和服務性的工作。這就要求財務要探求業務本質、業務流程、業務系統和企業數據,深入了解企業價值創造的各個驅動因素和貢獻動能,實現業務和財務的深度融合,為企業各層級戰略規劃、戰略決策提供全面支撐。
(二)深植管理會計理念,完善管理會計提升工程
全面推進、大力發展管理會計工作是企業順時應勢的必然行為,管理會計需要銀行全員自上而下認同管理會計理念,理解價值創造管理的中心內涵。需持續重視專業化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融合大數據系統提升和相關制度體系完善的全面提升工程,為全行提質增效提供全面支持。
(三)融合銀行業務場景,拓展管理會計應用領域
管理會計的應用需以價值創造的全流程為切入點,分析定位創造價值、損耗價值的關鍵,拓展其在經營分析、產品定價、資源配置、績效考核、客戶營銷等領域的應用。同時要融合銀行業務場景,挖深管理會計應用領域。要著眼于銀行更加豐富化的個性化業務場景進行關注分析,如“專精特新”客群、分類客群綜合價值、聯動營銷業績分成、客戶經理績效考核等,以期通過運用管理會計分析結果,精準描述總結更加多樣化的畫像,為精細化的戰略發展提供全面支撐。
[1]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EB/OL]中國政府網,2014-11-14.
[2]財政部關于印發《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的通知[EB/OL]中國政府網,2016-06-25.
[3]潘飛,魏春燕.管理會計實地研究述評:比較與借鑒[J].會計研究,2021(01):132-144.
[4]廖敏霞.大數據技術對管理會計的影響及應對[J].企業經濟,2018(01):103-108.
[5]劉亞干,王鳳玲,陳新躍,等.大數據環境下商業銀行管理會計體系研究[J].金融會計,2015(09):16-23.
[6]王滿,曹曉昱,于浩洋,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思考與展望[J].財務與會計,2019(22):4-7.
[7]劉亞干.金融科技賦能管理會計數字化轉型——基于工商銀行管理會計應用創新探索[J].管理會計研究,2022(02):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