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龔真杰,新疆維吾爾醫學專科學校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分管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要從事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研究。
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是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對于彰顯中國大學社會主義底色,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維吾爾醫學專科學校貫徹落實黨中央要求,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
一、加強學科建設
(一)強化思政課建設學科支撐
學校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工作,將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重點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重點學科、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重點課程加強建設。制定校級科研課題立項時思政類不得低于20%的制度規定,深入實施高校思政課教師能力提升攻堅行動,用好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經典照耀青春講堂”“周末理論大講堂”等教學平臺,確保及時學習好黨的創新理論,講準黨的創新理論。
(二)開齊開好思政課
堅持在強化思政課程建設上下大功夫,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全校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著眼講深、講透、講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要義、基本精神。學校2023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六門思政課程全部按規定學分開足開齊,在保持思政課必修課程設置相對穩定的基礎上,開設“勞動教育”通識課程及“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程。
(三)規范教學管理
加強日常教學運行與管理,建立實施《新疆維吾爾醫學專科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研室管理制度》,結合課程實際制訂聽評課活動計劃、聽課評課標準,于每學期期中、期末通過集中討論商議,進行聽評課總結,交流教學經驗。建立實施《新疆維吾爾醫學專科學校集體備課制度》,結合學校實際,選任教研室主任擔任集體備課組長,組織專兼職教師堅持每周四為集體備課活動日,黨委班子成員以兼職教師身份積極參與并指導開展說課及備課活動。
二、建強師資隊伍
(一)選優配齊思政教師隊伍
學院高度重視,嚴格按照教育部專職思政教師不得低于1:350的要求,及時梳理思政課教師專兼職隊伍,建立專兼職教師隊伍信息庫,通過校內轉崗、學科專業歸隊、招聘引進等途徑,對標對表要求,配齊建強隊伍。
(二)著力構建準入退出機制
嚴把思政課教師政治關、師德關、業務關,按照中共黨員、具有思政相關背景的要求梳理思政課兼職教師隊伍,提升兼職思政課教師隊伍質量,建立思政課專兼職教師準入、退出機制,強化思政課教師隊伍管理。
(三)加強學習培訓,開展結對共建
加強與其他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互學互建,擴大思政課教師視野。近年來分別到新疆工程學院、新疆大學、新疆職業大學、新疆財經大學、新疆醫科大學等具有代表性院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展開調研。鼓勵思政課教師參與相關理論培訓和學術論壇交流,提升教師素質,錘煉教師本領。與疆內各地院校結對共建,凝聚合力,共話發展,2023年上半年與新疆工程學院、新疆職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簽訂協議,建立結對幫扶共建機制。
(四)“請進來”助推教師成長
利用援疆力量,引進“津石榴”支教老師、“西部計劃”志愿者,攜手拓寬合作領域、深化思政理論課改革的創新嘗試。邀請西南大學吳艷東等專家學者開展專題講座,指導學院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專業水平,提升教師職業素養。
三、豐富教育資源
(一)建立思政教學資源庫
組織教師分類跟進建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抗疫精神、醫德醫風、名醫專家等22個方面的教學資源,將紅色文化、醫學特色等納入教學設計,用鮮活案例引導醫學師生感悟百年黨史,弘揚醫者精神,深刻領悟作為醫者的使命擔當和人生價值。統籌建立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紅色文化實踐教育基地等共享空間,進一步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活力與效能,把紅色文化用起來,讓紅色資源“活”起來。
(二)深入挖掘和田地區紅色文化資源
將和田紅色故事作為“大思政課”教材,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鼓勵引導學生通過“紅色故事我來講”“講好新疆故事”等,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潛移默化引導學生切身領悟紅色文化精髓,加強學生對紅色資源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四、創新教育教學
(一)建設校內外思政課實踐基地
從2022年起和田地區博物館、老兵精神展示館、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簽約掛牌,打造校外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紅色影院、VR實訓室等校內思政課實踐基地,保障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常態化開展。
(二)強化思政課實踐教學建設
構建課內實踐、校內實踐和社會實踐三位一體實踐教學形態。近年來常態化組織學生前往和田地區博物館、老兵精神展示館、和田約特干故城、王蔚同志紀念館、和田烈士陵園、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等場所開展社會實踐教學。在“津石榴”援疆教師的帶領指導下開展“行走的思政課”活動,組織學生赴和田地區博物館上“紀念館里的思政課”,赴老兵精神展示館開展“紀念場所中的思政課”。
(三)推進大思政課智慧空間和資源平臺項目建設
2023年協同“超星”打造“智慧+”思政課堂。借助學習通App,完善師生課堂互動機制,為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撐。運用“智慧”教室制作包括微課、示范課、互動研討等在內的特色數字化教學資源,有效拓展課堂教學渠道,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延展性和實效性。
回溯既往,總結梳理發展經驗。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馬克思主義學院凝心聚力,團結一致,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教育資源、教育教學等方面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發生了質的提升,為南疆地區輸送了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畢業生。馬克思主義學院將繼續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