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娟
(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素質教育學院,云南昆明 652501)
在全球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各個行業對人才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高職外語教學也面臨諸多新挑戰。一方面,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注重語言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對實踐技能的培養,學生學到的知識難以應用到實際工作中,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不足,課程教學內容與其職業需求及生活實際相距甚遠,學生難以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成就感。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外語教學應積極圍繞社會崗位和職業發展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在此背景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得到快速發展,教師通過設置貼近實際工作和生活場景的語言類學習任務,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實踐的興趣,在多元化的語言實踐中持續提高外語學習的實際效果,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因此,深入研究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高職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一種以任務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過設計符合實際生活場景且有教育意義的學習任務來促進學生在各學科領域的能力發展。實踐中,這種模式突破了傳統教育的框架,將教學焦點從理論知識的單向傳授轉向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實踐操作。在任務驅動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將參與到各種貼近現實生活或職業場景的任務中,如編寫項目報告、解決實際問題等,這些任務不僅模擬了真實世界的復雜情境,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機會[1]。同時,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特別強調知識學習與實際應用的結合。在該教學框架下,學生在完成各種具體任務的過程中能夠自然而然地學習和應用所學的學科知識,主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境相融合,在真實任務的執行中加深對學科知識的理解,且能在實踐中發展其他重要的技能,如溝通能力、社交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2]。因此,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通過其獨特的設計和實踐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外語教育的實用性和綜合效果,不僅能提高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水平,也能極大地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下,外語課程教學從知識教授轉變為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教師將通過引入各類實際任務,如模擬商務談判、客戶溝通、報告撰寫等,將語言學習從傳統的課堂教學轉移到實際應用場景中,從而讓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工作環境中使用外語,不斷增強他們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同時,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外語中的專業術語和實際交流技巧,這對于他們將來在國際化職場中的溝通具有重要價值[3]。
例如,教師設計一個語言類實踐任務,需要學生使用外語詳細介紹他們的“產品”(可以是學生自己設計的或者是現有的產品),并接受觀眾(由其他同學扮演)的提問。比如產品是一種新型環保科技設備,學生就需要用外語詳盡地解釋其工作原理、環保特性以及市場優勢,并且要準備好回答關于產品技術細節、應用場景、成本和可持續性等方面的問題。這個任務不僅讓學生在實際的語言使用場景中練習口語表達和聽力理解,還能提高他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同時鍛煉了快速思考和應變能力。
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下,外語課程不只聚焦于語言知識的傳授,更重視對學生必備職業技能和行為規范的培養。例如,通過團隊合作完成項目任務的方式,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習團隊協作、時間管理、項目規劃等職場核心技能。同時,模擬真實工作環境的任務還能讓學生體會到職業道德、職業責任感等職業素養的重要性,使他們未來能夠更加適應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提高其職業競爭力[4]。
例如,在一項團隊合作項目中,學生需要以小組形式策劃一次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不僅需要他們運用外語進行溝通,還要求他們考慮活動的預算管理、時間規劃、宣傳策略等多個方面。在這個項目中,每個小組需要選擇一個特定的國家文化作為主題,設計一系列與該文化相關的活動和展示,不僅要使用外語進行團隊內部溝通和對外宣傳,還要深入考慮項目的多個實際層面。具體來說,學生需要確定活動的主題和內容,如選擇展示中國的傳統節日、法國的美食文化或者巴西的狂歡節等。隨后,他們要規劃活動的具體安排,包括活動的時間、地點、持續時長以及參與人員。在預算管理方面,學生要估算活動所需的資金,并規劃如何在有限的預算內最大化地呈現活動效果。此外,還需考慮宣傳策略,如制作宣傳海報、社交媒體推廣等,以吸引更多人參與[5]。通過這樣的項目,學生不僅能提升外語溝通能力,還能學習如何有效地管理項目、協調團隊和制訂實際可行的計劃,且能增強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培養國際視野。此類任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財務管理能力和項目規劃能力,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職業綜合素養。
在高職院校的外語教學中,任務驅動模式能夠將學習內容與實際任務相結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習和應用外語知識。這種學習方式比起傳統的課堂講授更具吸引力,可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對外語學習的興趣,進而增強學習行為的主動性[6]。
例如,學生參與設計國際旅游宣傳手冊或者策劃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等任務時,他們能在實際操作中學習語言,同時也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主動探索和實踐的過程能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例如,教師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外國文化主題進行深入研究,有學習小組選擇了“巴西的嘉年華”作為研究主題,他們通過網絡資源、圖書和紀錄片等方式收集關于巴西嘉年華的信息,深入了解其歷史背景、文化意義以及典型的慶祝活動和服飾。接著,這個小組用外語制作了一份PPT 展示,詳細介紹嘉年華的起源、發展以及它在巴西文化中的地位,甚至包括了一些精彩的活動瞬間和服飾展示。在課堂上,他們用外語對這一文化盛事進行了生動的介紹,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外語溝通能力和文化理解力。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還能極大地促進學生創新創造思維的發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鼓勵學生從多個維度、多個層面展開思考,結合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策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傳達信息、如何創造性地展示內容、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進行有效溝通等,進而激發創新思維,主動跳出傳統思路,探索新的可能性和解決方案[7]。
例如,學生在設計一場針對外國游客的文化展示活動時,他們需要考慮如何創新地展現本國文化,同時還要確保信息的準確傳遞,考慮不同文化的差異性等。這種實踐性活動不僅提升了他們的語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使其在實踐中鍛煉創造能力。因此,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不僅是一種語言教學的方法,更是一種培養未來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
在高職院校外語課程改革中,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學首先需要教師將實際任務與學生所學的專業緊密結合,設計出與專業相關的、實際應用性強的語言學習任務。為此,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專業領域有深入的了解,包括專業術語、行業特點以及常見的工作場景。然后,根據這些信息設計與專業相關的任務,這些任務應模擬學生將來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實際情境。例如對于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模擬酒店前臺接待、客房服務溝通或處理客戶投訴的任務,要求學生使用外語與客戶交流,同時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對于機械工程專業的學生,教師則可設計介紹機械設備的功能、操作過程或安全指南等任務,需要學生用外語準確表達技術細節。教師在設計任務時,可以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和學習進度適當調整任務的難度和復雜度,確保學生既能夠挑戰自己,又不至于感到過度壓力。同時,教師也應考慮到任務的多樣性和創新性,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不僅提高學生的外語能力,還能夠增強他們將語言知識應用于專業實踐的能力。
例如,在酒店管理專業的外語課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模擬任務,要求學生扮演酒店員工的角色,并用英語處理國際客戶的咨詢和投訴。任務的具體設置包括:學生需要用英語回答客戶關于酒店設施、服務和預訂流程的問題,如“Could you please inform me about your room amenities?”或“How can I make a reservation for a suite?”同時,學生需要模擬解決客戶投訴的情境,如“I'm sorry to hear about the issue with your room service.I assure you we will address this immediately.”這樣的模擬任務不僅要求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還要求他們運用專業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如解釋酒店的預訂政策或處理客房服務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將英語學習與酒店管理專業知識結合起來,進而為他們未來在國際化酒店行業中的就業和發展做好準備。
在高職院校外語課程革新中,教師還可嘗試將多元文化融入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教學內容的設計不再局限于語言本身,還包括各種文化背景下的習俗、歷史、藝術、商業等方面的知識。為此,教師在設計課程內容和教學活動時應引入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元素,如討論不同文化中的商業禮儀、節日慶祝方式或藝術形式等,讓學生通過這些主題研究了解并比較不同文化的特點。同時,教師可以采用跨文化溝通的場景模擬,比如模擬國際會議、文化交流活動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使用外語進行有效溝通。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不同國家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以增強學生對全球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通過這些方式,學生不僅能提升語言能力,還能培養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例如,教師設計一個文化研究類任務,要求學生研究并展示一個國家的文化特點。假設有小組選定的主題是“法國的美食文化”,學生則需要深入研究法國的飲食習慣、著名菜肴以及美食在法國文化中的地位。在這個任務中,學生需要用英語匯報他們的發現,比如介紹法國的傳統菜肴“Coq au vin”(紅酒燉雞)或“Crème br?ée”(焦糖烤奶油),并解釋這些菜肴的歷史背景和制作方法。同時,學生也可以討論如何將法國美食文化與當地的節日或習俗聯系起來,例如解釋在法國慶祝“美食節”(Fête de la Gastronomie)的傳統方式。通過這樣的任務,學生不僅能提高外語水平,還能深入了解和欣賞不同的文化傳統和習俗,培養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國際視野。這樣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探索世界的多樣性,同時也能夠增強他們對全球文化多元性的理解和尊重。
在外語課程的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還應積極利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增強教學效果,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在線學習平臺發布課程材料、任務指南,同時設置互動討論區,使學生能夠隨時獲取學習資源,并在網絡環境中進行交流和合作。其次,教師應當引入多媒體工具,如視頻、音頻和互動軟件制作生動、直觀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識。例如使用語言學習軟件進行發音練習,或者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模擬不同的語言使用環境,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的語言學習體驗。此外,教師還可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難點,進而調整教學策略和內容。這些方法不僅為外語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靈活性,也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高效。
例如,在一個要求學生通過視頻演講介紹某個英語國家文化的任務中,學生需要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研究,并準備一段用英語口述的介紹,如“Today,I am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接著,學生通過視頻會議軟件進行在線演講,其他同學和教師則在平臺上提供實時反饋和討論。此外,教師還利用多媒體工具,如嵌入式視頻、互動式課件等方式增強學生對特定文化主題的理解。最后,教師可通過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來跟蹤學生的進展和參與度,以便及時調整教學方法,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從任務中受益。通過這樣的信息化技術手段,教學活動不僅更加生動,還能更有效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學習需求。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估與反思。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置階段性的評估點,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進行定期的自我檢查。首先,教師需要明確設定可量化的學習目標和評估標準,確保學生對評估的內容和標準有清晰的認識。接著,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完成每一個任務后主動進行自我評價,反思自己的表現,識別自己的優勢和改進的領域。具體來講,學生可以通過日記、學習報告或自我反思問卷的形式來實現。為了促進深度反思,教師還可提供引導性的問題或反思框架,幫助學生系統地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成果。此外,教師也應為學生提供定期的反饋,幫助學生校準自我評估的準確性,并指導他們如何根據反思結果調整學習策略。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和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周期性的評估系統。在每個月的最后一周,學生需要完成一份自我評估報告,包括對自己在各項任務中表現的反思。如學生在報告中寫道:“In this month’s project,I realized my strengths in oral presentation,especially when explaining concepts lik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nglish.However,I need to improve my vocabulary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issues.”通過這種方式評估自己的語言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除此之外,教師還可要求學生制定下個月的學習目標和改進計劃,如“For the next month,I plan to enhance my vocabulary by reading more articles on environmental topics and practicing with language learning apps.”通過這樣的自我評估和反思過程,學生能夠持續跟蹤自己的學習進步,發現自己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地制定改進策略。教師則根據學生的自評報告提供個性化的反饋和建議,幫助學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語言技能和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職業教育背景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不僅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有效補充,更是一種創新和革新,尤其適合于以應用為導向的高職院校外語教學環境。在高職外語教學中基于任務驅動革新教學模式,能夠讓課程教學活動與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緊密相連,使得課程教學活動不僅關注學生的語言技能提升,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創新思維和職業素養。為此,教師應當著力將實際任務與專業結合,充分結合多元文化和信息化技術手段開展實踐教學,并積極引導學生自我評估與反思,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培養出既具備扎實外語能力又能適應國際化職場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