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明 張正紅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 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日前正式發布。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錨定農業強省建設目標,聚焦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科學謀劃了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的“路線圖”,強調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站位高遠,系統全面,重點突出,方法明晰,既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一以貫之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的鮮明態度,又為全省上下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提供了行動指南。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有3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是糧食安全生產,這是重中之重;二是農業科技創新,這是動力引擎;三是工作推進機制,這是方法路徑。
一、抓實“三個聚焦”,守牢糧食安全生產底線
聚焦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耕地數量守不住,質量提不上去,糧食安全底線也就無法守牢。今年省委一號文件就糧食安全生產問題作出了明確部署。一方面,持續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守牢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底線,堅持“以補定占”原則,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持續整治“大棚房”,因地制宜推進撂荒地利用,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另一方面,積極推廣運用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融建運管”一體化市場化推進機制,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提質改造,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過程監管,確保建一塊、成一塊,使高標準農田內糧食產能穩定提升。
聚焦社會化服務平臺構建。加快構建公益性與市場性相結合、全域性與區域性相配套的高效便捷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大平臺,是解決家庭分散經營、土地細碎化和未來“誰來種地”的重要抓手。今年省委一號文件就健全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問題作出了明確安排。一方面,加快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不斷提升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生產經營水平,持續增強服務帶動小農戶能力。另一方面,加快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和標準體系建設,培育一批綜合服務能力強的區域性農事服務中心,聚焦農業生產關鍵薄弱環節,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和創新服務模式,有效解決小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問題。
聚焦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在耕地資源受限的大前提下,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生產更多的糧食,需要多措并舉有效推動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今年省委一號文件就糧食單產提升問題指明了操作路徑。一方面,以提高糧食單產為主攻方向,推動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融合發展,推進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另一方面,以高標準農田建成區和示范區為重點,提升耕地地力水平,打造一批“噸糧田”高產核心區。另外,加快推廣高產穩產小麥、耐密抗倒玉米、高產耐密大豆等新品種,強化成熟技術集成配套和本地化應用,建設一批平急兩用的農業綜合應急服務中心,確保糧食產量既能提得上,糧食生產風險還要防得住。
二、做好“三篇文章”,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做好加快推進種業振興文章。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今年省委一號文件強調,一方面,大力推進中原農谷建設,加快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中國農科院中原研究中心、河南現代農業研究開發基地、現代農業氣象科技園等重大科研平臺建設,完善政策體系和運作模式,推動形成全鏈條科技創新生態圈,打造以種業為核心的國家級、國際化農業創新高地,推動現代種業科技迭代升級,夯實種業支撐基礎。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種業科技創新聯合研發和應用協作機制,以主要糧油作物、畜禽、水產、果蔬、食用菌、花木等為重點開展集中核心技術攻關,培育一批高產優質綠色高效的突破性品種,加快建設全國一流制種基地、育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
做好補齊農機裝備短板文章。發展現代化、規模化、高效化、綠色化的現代農業離不開農機裝備科技創新,現代化的農機裝備是建設農業強省的重要支撐。今年省委一號文件要求,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持續推進產品升級、結構升級、品牌升級,建設農機裝備制造強省。一方面,加快建設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國家糧食加工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航空植保重點實驗室,研制推廣一批大馬力智能拖拉機和丘陵山區適用的設施農業等先進農機裝備。另一方面,鼓勵農機生產龍頭企業牽頭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培育壯大糧食機械制造產業,打造區域性糧食裝備制造中心。同時,推動北斗導航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機裝備深度融合,加快研制推廣新型智慧農機。
做好設施農業智慧農業文章。突破土地、水等資源條件的硬約束,把農業發展成現代化的大產業,構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給體系,都離不開傳統設施農業的轉型升級和現代智慧農業的廣泛應用。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加快推進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一方面,制訂實施現代設施蔬菜、畜牧、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方案,以城市周邊為重點發展設施瓜菜立體種植,以蔬菜生產大縣為重點開展老舊棚室改造升級,以畜禽水產為重點發展集約化養殖,拓展農業生產新空間。另一方面,加快推動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5G等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大力培育智慧農業新產業新業態,積極開發應用智慧農業系統,促進種、肥、藥、機、技等生產要素精準管理,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迭代升級。
三、細化“三個明確”,厘清工作推進方法路徑
明確責任機制,解決好誰來抓問題。鄉村全面振興是一項系統性、全局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時間跨度長,工作任務重,各級各部門要同向發力,齊抓共管,合力推進。施工藍圖已經繪就,需要盯住不放、一抓到底,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要壓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各級黨政“一把手”要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一竿子插到底抓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分管領導要具體抓、抓具體,定期調度、推動工作、解決問題。各級黨委農辦要發揮好牽頭抓總、參謀助手、統籌協調、督促落實的作用。各級農業農村部門作為抓“三農”工作的主責部門,要強化職能意識,加強工作力量,切實把黨領導“三農”工作的要求落實到位。
明確工作辦法,解決好怎么抓問題。新時代新征程上“三農”工作面臨的發展環境和工作內容發生了變化,抓好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強省建設,既要有決心和態度,更要有正確的工作策略和有效的工作辦法。要站位農民立場抓,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首先從農民的立場出發,代入角色、換位思考、以下看上,實打實幫農民算好賬。要立足自身實際抓,根據各地資源稟賦、發展條件,因地制宜找準適合本地的發展路徑,結合實際探索更多發展的好路子,切忌生搬硬套、盲目跟風。要創新方式方法抓,主動思變謀變求變,遇到困難主動想辦法去解決,以改革創新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各項工作,不能故步自封,要祛除“老套路”“老做法”。
明確重點方向,解決好抓什么問題。新形勢下“三農”工作千頭萬緒,抓好“綱舉”才能“目張”。聚焦組織化抓運作,變革農業生產方式,把農村土地、資金、人才、技術、勞動力等要素組織起來、整合起來、聯動起來,以組織化融入市場化,以市場化促進產業化。聚焦專業化抓經營,聚焦鄉村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干,實現精細化、專業化分工,不斷提升鄉村產業經營效益。聚焦品牌化抓銷售,下功夫抓好土特產產品的品牌策劃、打造、營銷、宣傳等工作,把“豫農優品”這一公用品牌叫響擦亮,配套發展農村電商、農村物流業,完善農村冷鏈倉儲設施,讓更多的豫字號農產品“觸電”上網,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責任編輯: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