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琪軒
摘 要:中國的民族民間舞蹈種類極為豐富,而情感的表達則是它們的核心特征,始終穿攬其間。這種舞蹈形式,作為人類表達和傳達情感的一種途徑,其所表現的情緒和情感與日常生活中所體驗的情感有所不同,需貼合舞蹈角色、場景及民族的精神內涵。本文旨在通過比較分析日常生活與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情感的不同表現形式,探討舞蹈表演中情感與情緒的相互作用及其應用。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情緒與情感;關系;運用
中圖分類號:J7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8-0-03
舞蹈作為一種被廣泛喜愛的藝術形式,借助視覺與情感的傳達,能夠讓觀眾在較短時間內產生共鳴并感受到美。在情感的傳遞和釋放方面,舞蹈展示出了其獨到之處。它擁有悠久的發展史,其中情感與情緒的表達對于舞蹈的表演至關重要。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源于民眾的日常生活,其不僅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還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情感。在藝術的舞臺上,民族民間舞蹈的呈現需依據作品的情感調性和藝術特征來恰當地展現情緒和情感。只有當民族民間舞蹈在表演中,在確立的藝術風格基礎上,深情地表達出真摯的藝術情感,才能觸動人心,有效地傳達作品的主旨意圖,加深作品的中心思想,并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從而提升舞蹈表演的藝術表現力。
一、生活中的情緒與情感
(一)情緒與情感在心理學領域的探討
人類生活中,情緒與情感無處不在,其是人們對世界的反應和表達,分為正面和負面兩大類,它們彼此之間具有顯著的區別。情緒是變化多端的,它會根據環境的變化和個人的思維而發生變化。相對而言,情感則是更為持久的態度,與情緒不同,情感具有更長久的特性。然而,情緒與情感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情緒反映了我們的即時反應,而情感則深植于我們的生活態度中。情緒受到情感的影響,而情緒的變動也會深刻地作用于情感[1]。
(二)表演藝術中情緒與情感的融合
在舞蹈表演藝術中,表演者需要具有將情緒和情感融入表演的能力。一個成功的舞臺表演,其精髓在于能夠將舞蹈所要傳達的情感準確地表達出來,從而觸動觀眾的心弦。為了達到這一效果,表演者必須能夠展現出與舞蹈內容相匹配的情緒和情感,這種情緒雖然是刻意表現出來的,但它需要顯得盡可能真實。因此,表演者的情緒表現并非源自直覺,而是通過持續的練習和專業訓練來精煉的。在表演過程中,表演者如何有效地表達情緒和情感,是決定舞臺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
(三)舞臺表演中的情緒與情感
在舞臺呈現的過程中,舞者需要通過臉部的表情和身體的動作來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以此感染現場的觀眾,讓他們被舞臺上的情緒所吸引,進而產生共鳴。這個過程實際上是情感的呈現,通過在演出中融入藝術的表現手法,使得觀眾能夠更加深入地體驗到表演所傳達的情緒,進而引發觀眾和演員之間情感的共振。為了完美地展示一段舞蹈,必須將音樂的節奏和演員的身體語言相結合進行創作,并確保將演員的情感適當地融合進舞臺展示中,從而真切地觸動在場每一個人的心靈,喚起廣泛的共鳴。因而,在民族舞蹈的表現中,情緒和情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只承載著情感的表達,也象征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2]。
二、中國民族民間舞中的情緒與情感元素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積累的藝術智慧,往往需要通過特定的方式來展現,以便我們能夠領略到那些獨一無二的藝術魅力。舞蹈,作為一種極為關鍵的肢體藝術展現形式,其傳達的藝術感染力與其他藝術形態大相徑庭。特別是在傳遞情感與意境時,舞蹈能夠借助一種難以言表的精神和感官方式,引導觀眾獲得更為深刻的感受,進而促進文化的互鑒與交流。在這一過程中,情緒與感情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要想深入理解舞蹈中的情緒與感情元素,首要的步驟是掌握舞蹈動作背后的深層意義。對表演者來說,深入解讀舞蹈動作中蘊含的意義是掌握藝術的基本功。舞蹈的編排往往源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與總結,或者是基于一段故事情節。只有充分理解編舞的內容,才能真正捕捉到舞蹈旨在表達的主題。例如,中國知名的舞蹈藝術家楊麗萍的孔雀舞,之所以能夠展現出深厚的藝術吸引力,關鍵在于她對作品的深情投入和精湛的演繹,這使得觀眾能夠深刻感受到作品的情感。舞蹈通過肢體動作來呈現藝術之美,肢體語言等手段成為最直接的方式,使人們能夠感受到舞蹈所蘊含的民族情感[3]。
通過各種肢體動作的巧妙運用,喜悅、興奮、悲痛等多種情緒可以慢慢地從演員身上表現出來。正是借助這種手段,我們得以深刻感受到藝術作品中蘊含的情感。這不僅僅是通過演員的外在表現,更通過他們深層的精神生活表達,實現情感與表演的完美融合,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藝術境界。特別是中國的傳統舞蹈,尤其是民間舞蹈,它們深植于豐富的民族情感和強烈的歸屬感中,展現出獨特的表現力。認識到民族舞蹈中蘊含的情緒與情感,對于深入理解和分析舞蹈藝術至關重要。表演者在展現情感的過程中,外在表達與內心體驗的結合尤為關鍵,簡單的肢體語言無法完全傳達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只有當表演者在練習中深刻理解舞蹈的內在意義,才能演繹出最佳的效果。因此,民間舞蹈不僅對表演者,也對觀眾提出了較高的審美要求,成為一種雙向的藝術交流方式[4]。
三、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情緒與情感的關系
(一)對舞蹈演員心理狀態的探討分析
人類情感的展示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主動的情感展示,這類情緒表達通常被稱為情感。在這方面,舞蹈藝術家因對特定的人、物、事件存有深刻的情緒,故在舞蹈表達過程中,他們會想象到那些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情景,從而不自覺地改變舞步的強度,這便是情感在舞蹈中的體現。二是情感的被動展示,這種情緒的流露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當舞蹈藝術家受到特定情況或人的影響時,便會產生特定的情緒反應,這類情緒的展現形式即為常見的情緒表達。與情感展示相似,舞蹈演出中的藝術家也會因情緒的波動而調整其舞蹈動作。從根本上講,這兩種情感展示對舞蹈的影響是相同的。
(二)藝術表達的維度探討分析
舞蹈,被譽為情感的容器,它能夠承載并傳遞出演員豐富的內心世界。當情感深厚且復雜時,它所表達的力量也隨之增強。為了達到更加生動的表現效果,一些舞蹈藝術家會刻意構建特定的情緒氛圍,借助于持續的自我暗示,使得自己進入并維持在一個與特定情感相契合的狀態。這樣的情緒狀態不僅需要在排練中維持,還需貫穿至實際的舞臺演出中。觀眾在觀賞這樣的舞蹈時,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演員的情緒,覺得舞蹈充滿了靈魂和動力,這種感覺遠超過簡單動作的堆砌,從而極大地提升了舞蹈的藝術魅力。
(三)民族與民間舞蹈的視角分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舞蹈藝術形式,如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火把舞等,都極具特色。以傣族孔雀舞為例,演員在表演時要將自己想象為一只雍容華貴的孔雀,每一個動作都體現出孔雀的自然姿態。演員在扮演孔雀的過程中,需要深切地愛著這個角色,傣族人對孔雀有著深厚的情感,因此傣族演員的孔雀舞更顯得生動飽滿。彝族的火把節同樣展現了對特定文化元素的深情演繹,舞蹈中的情感投入使得這些舞蹈形式不僅是文化的展現,也成了情感交流的橋梁。
四、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情緒與情感的運用
(一)從情緒中積淀情感
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演出中,情感與情緒的精妙運用極為關鍵,它們不僅能夠顯著提高舞蹈作品的藝術層次和觀眾的共鳴感,還能提升視覺上的吸引力。情緒和情感在這類舞蹈演出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情緒的平衡是構建深厚情感基礎的首要步驟。能夠妥善處理二者之間的動態互動,將有助于彼此的優點得到充分發揮,進而實現深度融合,促使舞蹈達到其藝術的巔峰。表演者在經歷情感變化時,會伴隨著顯著的情緒波動,這種波動有時候會威脅到情緒的平衡狀態。例如,在演繹激昂的民族民間舞蹈時,演出者往往情緒高昂;而在表達悲傷主題的舞蹈中,演出者則展現出悲傷的情感,相應的情緒也會相對低落。這表明情感在調控情緒方面起著關鍵作用,通過情感的引導能有效地促進情緒的轉換,進而更準確地傳達民族民間舞蹈的情感深度。以《象腳鼓舞》為例,這種舞蹈要求表演者展現出莊重而不失灑脫的舞姿,并緩慢地移動舞步。通過靈巧的鼓擊、堅定的舞步和寬廣的身體語言,不僅展現了舞蹈的英俊和豪邁,還加深了觀眾的情感體驗。在此過程中,演出者需保持高漲的情緒來更好地傳達舞蹈的情感內涵。對演出者而言,深入理解并掌握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如激情、沉郁等,并將其融入自己的表演中,是賦予舞蹈生命力的關鍵。
(二)從情感中迸發情緒
情緒是情感的一種外在表現,情感的累積和調整直接影響情緒的展現。在某些時刻,情緒可能會因為情感的累積達到一個高潮,隨之爆發出更為強烈的反應。這種情緒的波動不僅具有傳染性,還能引起集體的共鳴。特別是在舞蹈表演的后期,舞者往往能因為情感的累積和準備,達到表演的高峰。這一過程得益于早期情緒的積累和深化。一旦情感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迅速釋放,讓舞蹈展現出更深刻、更豐富的層次。舉例來說,《暗香》這支舞蹈旨在表達對梅花之美和純潔的贊賞,以及贊揚它的積極和堅強品質。舞蹈伊始,以快節奏的形式呈現,表達了梅花在風雪中的靜態美,以及它堅韌不拔的生命力。隨著舞蹈的進展,觀眾和舞者會被梅花面對逆境時的勇氣所打動,從而進入一種強烈的情緒體驗中。在表演的中后部分,快節奏的舞蹈依舊是表演的主線,通過前期情緒的累積,舞者逐漸與表演融為一體,進而與梅花的精神同步,形成一種積極的情感反應。這樣的情境讓舞者的情感更加飽滿,他們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生動地展現了梅花那種面對嚴寒的勇敢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如果缺乏這種節奏的驅動,那么舞者和觀眾之間的情緒交流將會出現斷層,影響到舞蹈的整體表現。因此,情感在累積和調節過程中的恰當運用,可以引發情緒的高潮,進而展現出更加完整和細膩的情感體驗,不僅提升了舞蹈的藝術感染力,也為觀眾帶來了精神上的滿足。
(三)借助肢體動作表達舞蹈情緒與情感
中國各民族的民間舞蹈反映了各自的智慧、情緒表達習慣和生活方式,與各民族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各種民族民間舞蹈都蘊含著深厚的情緒和情感內容。身體語言是提升舞蹈表演吸引力、通過身體動作傳達舞蹈的情緒和情感的重要元素。為了在民族民間舞蹈的演出中有效地利用這些情緒和情感元素,從而加深觀眾對舞蹈的感受和理解,我們需要巧妙地使用舞蹈中的身體動作設計,以充分展示不同民族的情感特點,傳遞喜怒哀樂的情感,提升演出的效果。以傣族的《竹林深處》舞蹈為例,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包括手形、手位和常見的手臂動作等,這些都是身體語言的組成部分,用于呈現舞蹈的不同動作。傣族舞蹈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手形,如掌形手、孔雀手、扇形手、魚形手等,通過不同的手指形態配合舞動和音樂節奏,展示傣族女性的柔美與典雅氣質。由此可見,身體語言在表達情緒和感情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現代舞還是民族民間舞蹈,通過身體動作傳達情感和情緒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準確地執行這些身體動作,才能更好地呈現民族民間舞蹈的特色和魅力,使舞蹈演出的效果得到提升。
(四)借用服裝與道具增強舞蹈情感表達
在舞蹈演出中,為了深化情緒與情感的展現,提升民族與民間舞蹈的吸引力和藝術價值,應當恰當利用藝術象征和表現技巧。通過創設場景、配合服飾以及營造氛圍等手段,將舞蹈中的思想和感情呈現出來,從而達到優秀的演出效果。情感和情緒的和諧統一,可以為舞蹈注入活力,使其成為受眾欣賞和認可的藝術種類,充分展現其唯一的魅力。對于民族民間舞蹈,表演者作為舞臺上的核心,不僅需要用身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來傳達情感,還需注意服裝和裝飾的選擇。舞臺裝扮主要是指表演者或藝術活動參與者的著裝,它直觀地反映了角色形象和演出風格。例如,“孔雀舞”是傣族民間舞蹈的典型代表,擁有悠久的歷史背景,是傣族人民極為喜愛的一種民間舞蹈。孔雀在傣族文化中象征著幸福、好運、善良、智慧和美麗,在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等傣族傳統節日中,人們常跳起優雅的孔雀舞。在舞蹈中,女性舞者一般穿著鮮艷、裝飾有孔雀羽毛圖案的露臍上衣和長裙,通過輕巧的肩部動作來展示歡快、活潑和熱情的情緒,體現孔雀的驕傲、優雅、柔和及穩健的特性。通過這種方式,演出能夠完美地傳達作品的情緒與情感,讓觀眾容易理解并被其情感所感染。
五、結束語
在民間舞蹈表現中,情感與情緒的交織關系是緊密且不可拆分的。在這一過程中,情緒通常是先被激發出來的,隨著情緒的累積,情感隨后形成。與情緒的瞬時性和易變性相比,情感表現則更加持久且對人們有著更深遠的影響。在民族民間舞蹈的演繹過程中,演員需要深刻理解情感與情緒之間的聯系,并在演出中巧妙地運用它們,以便向觀眾展示豐富的民族情緒和情感。這不僅為舞蹈動作的演繹增添了動力,而且還加深了舞蹈主題的表達。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民族民間舞蹈的表現才能達到其最佳的藝術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淼.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情緒與情感的關系及其運用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3,39(12):73-75.
[2]趙一鳴.我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情緒與情感的關系及其應用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3(18):76-78.
[3]李曼.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情緒與情感的關系及其運用探析[J].名家名作,2021(11):128-129.
[4]唐鈺婷.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情緒與情感的關系及其運用[J].藝術品鑒,2019(35):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