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過程育人”的“三全育人”形式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實施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與接班人的基本方向,也是現代化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思政教師與輔導員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是提高大學生思想品行、道德情操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逐漸成為現階段高職院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文章通過思考高職院校思政教師與輔導員開展協同育人工作的重要意義與影響,針對性提出高職院校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的工作路徑,提高思政教學效果,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應用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政教師|輔導員|協同育人|工作思考
高職院校是當前我國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徑,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養基礎,但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對于學生思政教育更多以思政教師和輔導員分類教育的形式進行,很難有融合機會和嘗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性教學內容,思政課教師更多傾向于理論知識教學,輔導員更多關注學生日常生活,在生活方面進行正確引導促進學生建立積極正向的價值觀念,提高思政教育。兩支教學隊伍的思想一致,形式互補,有很大協同與融合基礎,在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引領下,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應積極完成溝通交流,整合培養思維,通過合理的協同育人機制構建,提高二者教育關聯性,達成更加優化的人才培養效果。
一、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確立大思政教育格局
思政教育培養是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教學,提高學生道德品質培養的重要形式,技能應用人才的培養教育需要關注學生素質教育,加強高職學生思政教育,提升其綜合素質,對學生成長以及社會建設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意義與影響。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是現代化教育教學的重要基礎與根本任務,單純依靠學校、思政教師或輔導員難以實現更深層次的思政培養。通過思政教師與輔導員的協同整合,構建全面的思政育人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加科學有效全面的培養內容,以更加完善的育人形式構建良好育人氛圍,形成大思政教育新格局。
(二)推動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
高職階段思政教學內容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思政課堂的理論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很難讓學生有更多學習興趣。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標下,加強思政教師與輔導員的協同育人形式,全方位構建思政課堂教學,促進理論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也在生活中找到思政理論的有效佐證。協同育人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行為指導,讓學生學會借助思政知識內容解決生活中遇到的觀念和行為問題,以更加正確的方式處理日常生活,實現社會責任感培養,樹立積極正確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念,在實際的學習與生活中以正確價值引領,參與到社會建設中。
二、高職院校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工作路徑
(一)制定協同育人機制,保障協同育人效果
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完成協同育人教育需要系統化制度構建,首先高職院校應不斷提高立德樹人教育認知,關注協同育人的教學形式,在制度管理的統一領導下,將思政教師與輔導員放入同一管理系統中,通過制定明確的協調機制與協同流程,以章程的制定實現明確的分工,通過建立完善的制度流程形成較為統一的道德培養要求。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教育進程中,思政教師以及輔導員也要參與到協同育人機制建設中,通過良好的溝通交流,達成明確的教育機制,形成完善的協同育人制度。立德樹人教育培養體系構建不僅需要思政學科理論內容,還應立足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整合專業教學知識,制定出系統性育人綱領。通過基本制度的明確建立為思政教師與輔導員提供思政工作正確引導,促進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在育人方面統一思想、達成共識,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幫助學生從思政課堂與日常生活中實現思政與德育教育建設,完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建立,推進愛國主義情懷建立,提高學生品德素養。
(二)搭建溝通平臺,提升協同效果
思政教學在建立協同育人機制的基礎上,學校還應協調各部門工作,構建多種溝通交流渠道,為思政教師與輔導員提供良好互動平臺,為協同育人工作創造優化基礎,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形式落到實際,提高協同育人效果。思政教育過程中思政教師具備較高理論基礎,更加關注學術知識教育,但與學生關聯性較弱,教學效果一般。輔導員與學生聯系緊密,思政教育更多以生活作為切入口,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更多系統化的指導。協同育人的教育機制可以通過連接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將理論與實際應用全面融合,促進思政理論在學生生活中的實踐應用,也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探尋思政理論的更多展現。
思政教師可以在每堂課教學前與輔導員進行溝通,尋找真實案例,融入理論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思政課堂的參與興趣。輔導員可以與思政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學習更多理論內容,為日常教育學生提供理論基礎。思政教師和輔導員可以通過搭建第二課堂完成溝通平臺建立,從各自擅長的領域完成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保證思政教育內容的豐富性與高效性。學校定期開展溝通交流會,針對思政教育讓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進行充分溝通,幫助思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日常情況,也幫助輔導員及時掌握新的思政教育知識,通過良好的溝通平臺,提升協同育人效果。
(三)結合雙向力量,落實思政實踐活動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不僅需要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定期開展工作交流和學術研討會,完成工作經驗的相互溝通,學校還應組織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參與思政實踐活動,通過協同育人理念開展各種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動。學校可以定期開展師生交流會,讓學生與思政教師以及輔導員坐在一起,了解學生對思政知識的理解難點,生活中的思想困惑等,讓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共同參與指導培養,提高學生思政理論學習以及日常行為素養。
學校可以組織開展豐富的思政活動,例如走進抗日紀念館參觀,開展紅色專題教育,組織思政類演講或歌唱比賽等,在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共同參與活動指導,在實踐過程中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提升,落實思政理論培養,為思政教師和輔導員提供更加優化有效的協同育人機會。
高職院校教育培養以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重要目標,學生畢業就面臨就業,應對實際工作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情操。職業素養是高職階段思政課堂的教學重點,也是促進思政教師與輔導員達成溝通合作的重要途徑。輔導員在進行職業素養培養過程中可以與思政教師進行密切溝通,將工作崗位的職業素養與思政教學內容進行融合,提高學生對未來工作的基本認知,提高職業技能與道德水平,在全面的專業技能培養中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思政課堂為職業人才提供道德品質提升理論,輔導員在日常生活中為學生提供更多行為準則指導,通過思政教師與輔導員的全面融合,構建良好的協同育人培養機制,有效提升思政教師與輔導員教育水平,提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格局,全面落實“三全育人”教學實踐,培養更多擁有高技能、高素質、高道德的應用人才。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羅華香.新時代高校教師協同育人:內涵、困境與路徑——基于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的視角[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2,37(05):20-24.
[2]張家華.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協同育人現狀及其路徑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3(05):83-86.
[3]李德龍,李林哲.高校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的實踐維度考究[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4(03):144-149,156.
[4]季丹丹,郝樂祥,劉寧.高校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路徑探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02):62-63,66.
[5]周鋒.“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的實踐與思考[J].大學,2022,(15):41-44.
【基金項目:2022年度安康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院校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路徑研究”(項目編號:AZJKY2022009)】
(作者單位:安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