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化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至社會各個領域,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鄉村振興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就業能力和收入水平,為農村地區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逐漸受到關注。因此,文章通過分析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現狀,分析“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的特點、對鄉村振興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期推動信息化技術在職業技能培訓中的應用,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關鍵詞:互聯網+;供應鏈;人才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5-0237-03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7 文章標識碼:A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2023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鄉村振興支持政策二十條的通知》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持續挖掘“三農”潛力,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高水平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建設高效生態農業強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省和鄉村振興示范省提供了堅強支撐[1]。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優秀的人才能夠帶來新的思想和理念,推動農業現代化、鄉村旅游、文化創新等的發展。因此,要想實現鄉村人才振興,就需要全面提升農民的職業技能水平,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提升鄉村人才的綜合素質[2]。
1 農民就業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受教育水平整體偏低,很多農民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職業技能培訓,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識,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力不足,難以找到穩定的工作。盡管政府和社會已提供了大量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會,但這些培訓往往針對特定人群,與農民的訴求不匹配,難以提升他們的技能水平。隨著產業升級和科技進步,許多傳統意義上的崗位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對技術技能要求更高的崗位,而技能水平和知識儲備尚有待提升的農民難以勝任這些工作[3]。
2 職業技能培訓現狀
通過對不同群體進行調查,筆者深入了解了各類群體對線下職業技能培訓的認知、參與情況、滿意度以及對培訓的需求和期望,發現當前的職業技能培訓存在一系列問題,具體如下。首先,培訓內容與市場需求不匹配。一些培訓機構未能及時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導致培訓內容與實際需求存在偏差,這使得參訓者培訓后仍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其次,培訓質量參差不齊。不同培訓機構的教學質量存在差異,部分機構管理不規范,教學質量不高,影響了參訓者的學習效果和職業發展。再次,對職業技能培訓的投入不足。一些企業雖然為員工提供了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但卻并未對職業技能培訓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投入的資源和資金不足,導致員工技能水平的提升有限,難以達到企業預期的效果。最后,參訓者的學習動力和參與度不高。部分參訓者對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習動力不足,參與度不高,未能充分利用培訓資源提升自身技能[4]。
3 “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的特點
“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技術已滲透至各個領域,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5]。“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的特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資源共享
借助互聯網平臺,優質的教育資源得以實現跨地域共享。通過在線課程、網絡講座等形式,農民可以學習到最新的職業技能和知識,還可以通過平臺進行在線咨詢與交流,以及時獲得想要的信息及資源。
3.2培訓方式多樣化
信息化技術改變了傳統的培訓模式,使得培訓方式更加靈活多樣。例如,農民可以通過培訓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進行學習。
3.3培訓效率高,針對性強
通過大數據分析,培訓機構可以更準確地了解農民的學習需求,進而制訂更加符合其實際需求的培訓計劃,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效率。
3.4移動學習
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農民可以利用手機隨時隨地學習職業技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4 “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對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
4.1提升農民職業技能和素質
通過“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農民可以學習到實用的職業技能和知識,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為鄉村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例如,農民通過學習農業生產技術、電子商務等方面知識,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進而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再如,地方可以結合當地特色農業、特色產業,與企業合作,在互聯網上舉辦更有針對性的培訓活動,這樣不僅能為企業輸送人才,還能有效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
4.2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轉型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傳統農業已逐漸失去了競爭優勢,而“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可以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通過“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農民可以掌握電商運營、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推動農村經濟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4.3優化農業產業鏈和供應鏈
應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標準化,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通過“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農民可以掌握現代化的農業理念和方法,進而優化農業產業鏈和供應鏈,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和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4.4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鄉村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提高鄉村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同時,“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也可以為鄉村治理提供人才支持,培養一批具有現代治理理念和能力的鄉村治理人才。
總之,“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對鄉村振興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可以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和發展,優化農業產業鏈和供應鏈,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因此,應大力推廣“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職業素質和能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
5 “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
“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在推進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其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具體如下。
一是基礎設施不完善。部分農村,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網絡基礎設施不完善、硬件設施有待更新、網絡覆蓋率較低、信號不穩定,這些因素都影響了信息化培訓的普及。二是農民數字素養及技能水平較低。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對數字化技能的掌握程度有限,不熟悉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工具,這限制了他們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職業技能學習。這也是推行“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面臨的一大難題。三是農民參與信息化培訓的意識薄弱。許多農民對信息化培訓的認知有限,參與信息化培訓的意識薄弱,對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和應用前景缺乏清晰的認知,因此缺乏主動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四是優質教育資源有限。雖然互聯網上的教育平臺眾多、培訓資源豐富,但質量參差不齊。此外,部分職業技能培訓的內容過于理論化,缺乏實際操作和具體的案例分析,難以滿足農民的實際需求。五是教學效果難以保證。部分線上教育和培訓只注重知識技能的教授,并未設計專門的評估及檢測環節來把控學員的學習效果,導致線上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及效果難以把控。六是經費和資源不足。在推進“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的過程中,鄉村地區可能會受經濟條件的限制,缺乏足夠經費、資源來運行和維護信息化培訓項目的進行。
針對上述“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面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對策。一是政府和企業應加大對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完善農村網絡基礎設施,提高農村網絡覆蓋率和硬件設施水平,為信息化培訓提供基礎保障。二是提升農民數字化技能水平,開展面向農民的電腦及互聯網基礎使用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數字化素養,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職業技能學習和提升。三是加強宣傳和引導,提高農民對信息化培訓的認知水平和學習意愿,簡化學習內容,并結合當地產業特色和農民需求,為農民提供信息化技能的應用場景和機會,如通過建立信息化示范基地、推廣信息化農業技術等方式,讓農民在實踐中學習并掌握信息化技能,實現技能提升和增收致富。三是政府和社會各界可以設立信息化職業技能培訓獎勵基金,對于在信息化技能學習和應用中表現突出的農民給予一定獎勵,這樣可以激發農民的學習熱情,促進信息化職業技能培訓的普及和推廣。四是動員社會各界,包括政府、企業、教育機構等共同參與農村信息化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加強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及運用,仔細篩選和評估培訓平臺和資源,為農民篩選出優質的學習材料及資源,提高培訓質量。五是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模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提高農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六是及時調整并優化培訓策略,對職業技能培訓的效果進行檢測,并根據檢測結果有針對性地優化培訓內容。同時,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等的合作,共同推動培訓內容的創新和優化。
6 結束語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職業技能培訓是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也是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技術為鄉村職業技能培訓提供了新的機遇。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水平,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鄉村振興支持政策二十條的通知[EB/OL].(2023-06-15)[2024-02-05].https://www.hangzhou.gov.cn/art/2023/6/15/art_1228974815_59082613.html.
[2]李強.“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分析[J].人力資源,2020(22):64-65.
[3]劉衛民.教育生態視域下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聯動機制研究[J].科技風,2022(20):158-160.
[4]趙歡.線上職業技能培訓發展現狀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22(02):22-23.
[5]丁曉華.農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研究[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32(0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