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錦玲
摘? 要:在素質教育改革、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微課是高中語文學科的新興教學資源。文章分析了微課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優勢,詳細闡述了微課在語文學科領域的應用現狀和問題,從高中語文教師的角度,深入闡述了微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運用策略,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微課;教學模式
在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想要優化教學模式,其所選用的微課資源均需要以學生的真實學情為基礎。教師通過視頻、動畫、互動式平臺、圖文PPT等多種方式完成微課的設計制作任務,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微課可將語文課堂中的重難點內容可視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則需要與學生探討微課中的教學目標。
一、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有助于提升教師專業技能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所運用的微課資源,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但是這需要教師從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情出發,設計制作原創的微課作品。在高中語文課堂的信息化教學模式中,微課有利于提升語文教師的專業技能,并能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認知差異立體地展現在微課教學平臺中。高中語文教師在設計制作微課的過程中,需要以單元主題或者知識板塊為中心,立足實際學情,將視頻動畫、圖像文字音頻等多媒體資源創新地融入微課作品中。高中生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則能夠及時轉變對語文教師的固有印象,并從微課中感知語文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影響自身的認知建構行為。
高中語文教師在參與信息技術培訓的過程中,可學習優秀的微課作品和教學案例,并將微課的多種設計制作方法在課堂中進行實踐。微課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形式比較多樣化,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提升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
(二)有助于豐富語文教學資源
在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所選用的教學資源會對學生的認知建構和思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微課是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教師豐富語文課堂中的教學資源,同時可有效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根據學生學情設計制作的微課作品,能夠呈現以學定教的教育原則,同時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之下,能夠對語文學科的各類知識板塊進行深層次理解。
微課通過生動直觀的形式,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使教師能夠在課堂中指導學生快速篩選和應用微課資源。微課作品能夠濃縮語文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并從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知識技能等層面影響學生的主觀學習行為。大部分微課均可以在交互式教學平臺中播放,并引導學生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積極分享學習成果。語文微課中的知識結構更加清晰直觀,能助力學生形成短期記憶,并使學生在重復觀看的過程中,鞏固和復習重、難知識點。
(三)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學生對固定刻板的內容結構、互動形式比較抵觸,因此微課短小精悍的優勢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快速活躍課堂氣氛。高中生需要在微課的引導下,對閱讀、寫作等實踐性較強的任務進行分層解析,才能實現遷移運用的目標。微課能夠根據學生的真實學情,篩選出難度適中的任務和目標,有助于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語文教師會根據學生在微課觀看過程中所反饋的真實學情,在線上教學平臺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這能夠影響學生的認知建構過程。高中生對語文課堂中的教學內容普遍具有刻板印象,容易形成被動的學習習慣。而教師利用微課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制訂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將微課與導學案中的任務目標進行融合,能夠協助不同層次學生重構語文課堂中的知識結構。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微課的應用現狀
(一)對微課制作方法缺乏了解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部分教師對微課的設計制作方法缺乏了解,只能應用PPT或者單純圖文的設計制作模式,無法為學生呈現出高質量的微課作品。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壓力比較大,需要在短時間內濃縮大量的課程知識點,并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層次篩選出微課中的圖文素材和多媒體資源,這非常考驗語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然而,高中語文教師在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和優秀微課作品展示交流會議的過程中,并未結合學科教學的特點對課堂中的微課實踐成果進行全面總結,因此難以發揮出微課的應用優勢。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對微課這一類信息化教學資源的認知存在偏差,只能夠從單一的角度制作微課,對學生所反饋的學情信息并不重視,因此浪費了多媒體資源。由于語文教師對微課制作方法缺乏了解,導致其無法通過教育實踐總結出微課的最佳利用方式,難以提高語文課堂的實際教學質量。
(二)未結合實際生活設計微課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部分教師在圍繞教材內容設計制作微課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認知建構規律,因此未結合實際生活設計微課中的圖文內容,對音視頻資源的利用形式也比較單一。在眾多語文微課作品中,視頻動畫以及圖文等數字媒體資源的利用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均需要以具體的案例場景、教學情境為中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部分語文教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對內容的組織形式毫無新意,這難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實際應用效果未達到預期目標。教師未結合實際生活設計微課中的教學內容,還會讓高中生難以持續學習語文知識和應用語言的技能。某些教師在搜集素材的過程中,會忽略生活化資源的融入價值,因此語文知識呈現得過于抽象,這不利于學生聯想到實際的生活場景和經驗。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才能提高微課的應用效率。
(三)未能挖掘互聯網教學資源
在高中語文課堂的信息化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微課的利用方式比較固定,例如會在課前導入和預習環節中應用微課,這并不利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效率。高中語文教師在挖掘互聯網教學資源的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的實際學情為導向,才能篩選出微課作品的原創設計素材。但是部分教師會陷入資源配置的誤區,使最終的課堂教育實踐效果并不理想。
某些高中語文教師在搜集教學資源的過程中,對互聯網平臺中雜亂的信息諱莫如深,難以篩選出與學情相匹配的微課素材。高中生在語文課堂上的行為表現比較復雜,教師在遵循認知規律的過程中,容易被結構化的組織形式所限制,因此無法發揮出微課的應用優勢。在培養高中生學科核心素養和思維能力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會運用微課協助學生鞏固基礎,但是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普遍選用標準化的互聯網教學資源,難以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優勢。
三、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提高微課質量,運用多種制作方法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多種設計制作方法,提高微課在教學活動中的實際應用質量。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上冊教材為例。在第三單元的古詩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需要以借物抒情的單元主題為導向,合理制作微課作品。針對高中生在語文課堂中展現出的不同學習風格,語文教師需要在微課設計制作的過程中,合理運用視頻動畫、音頻、圖像和文字等多媒體素材,教師還可以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彈幕功能融入微課中。在融合運用多種微課制作方法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將濃縮的重難點知識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例如對天下歸心的渴望、面對貶謫的不同人生狀態、田園生活的淡泊心態等內容。教師只有運用多種微課設計制作方法,將趣味化、短平快的效果展現在學生面前,才能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二)注重師生協作,靈活運用微課資源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引入師生協作的微課教學模式,并結合學情靈活運用微課資源。
以人教版必修上冊教材為例。在第七單元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激勵不同小組的學生運用微課制作軟件,篩選出與課文內容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需要突出本組微課作品的獨特性和知識結構。在師生協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線上教學平臺和社交媒體作為溝通渠道,激發學生的創作欲,將寫景抒情的散文立體化地呈現在微課作品中。在靈活運用微課資源的層面上,師生協作的重點各有不同,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將自然景物描寫、人生哲理等知識點梳理成知識結構。師生協作的過程能夠促進雙方的思維發展,在該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主導能力維度上存在的不足。靈活運用微課資源能夠讓不同組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對散文等文學作品中的人文內涵進行創新理解,從而提高課堂質量。
(三)突出學生主體,運用微課創設情境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運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下冊教材為例。在第三單元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要以知識性讀物為核心,運用微課資源創設具有科技感的教學情境。多角度地展現科技的重要性,并從科技說明文等文體中篩選出具有一定思維深度的語句段落,與學生共同完成研讀任務。在語文課堂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激發學生的思維優勢,生動直觀地展現學生在觀看微課過程中的所見所得。部分高中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中積極分享與說明方法、邏輯推理方法有關的語句,并結合生活實際,將讀寫結合的思維模式與基礎知識進行精準鏈接。教師運用微課創設單元主題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明確閱讀任務和目標,并深入體會科技說明文中各項問題的探究分析方法。
(四)全面搜集素材,實施生活化教學
在高中語文課堂的微課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全面搜集相關的多媒體素材,并在實施生活化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下冊教材為例。在第六單元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關注人類在文學作品創作過程中做出的突出貢獻,并以此激勵學生賞析文學作品,從文章中感悟人生哲理。在全面搜集微課素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挖掘資源,并在生活化情境中感知文學作品的創作價值。以生為本的高中語文課堂需要引導學生豐富人生體驗,并對未來生活充滿向往和期許。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微課學習的過程中,梳理出文章的閱讀理解思路,對風格類型和人文內涵進行深層次理解,并將閱讀心得分享到線上教學平臺。在語文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其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取材,并將知識技能運用在實際的生活場景中。
(五)突出教學重點,運用微課鞏固復習
在構建高中語文課堂的微課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需要在微課中突出教學重點,并運用微課指導學生鞏固復習單元知識結構。
以人教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下冊教材為例。在第二單元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需要設定文學作品的社會歷史背景,引入微課資源,引領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并在單元學習任務完成后,將所學內容總結上傳到線上教學平臺。教師需要在微課中突出教學重點,在指導學生運用微課鞏固復習的過程中,需要以清晰的知識脈絡為主線,將學生感興趣的文學作品進行分類整合,從多個角度探究作品中的文學意蘊和思想情感等。教師只有運用微課拓寬高中生的語文學習視野,并將學生所理解的基礎知識遷移運用在閱讀寫作等環節中,才能突出學生對教學重點的實際認知,多角度探究學生的認知思維發展情況,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復習效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微課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實際學情為基礎,創新設計微課資源。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將微課運用在新課導入、重難點梳理、拓展和鞏固復習等教學環節中,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王正. 信息化視域下高中語文教學的創新路徑研究[J]. 中國新通信,2022,24(12):176-178.
[2]潘曉云. 高中語文微任務教學例談[J]. 教師教育論壇,2022,35(04):39-40.
[3]王香菽. 現代化網絡教育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運用中的反思[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01):130-132.
[4]張倩倩,謝濤. 基于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微課設計與應用[J]. 學語文,2022(06):37-39.
[5]徐廣平. 高中語文教學中微課教學的有效途徑[J]. 語文教學與研究,2022(20):90-91.
[6]袁士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轉變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3(41):64-67.
[7]謝致欣. 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語文智慧課堂:以高中語文群文閱讀鑒賞課為例[J]. 教育信息技術,2023(Z2):30-33.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