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楊思懿
摘 要:將壯錦元素融入中國畫創作是一種錦上添花的行為,能夠賦予中國畫深刻的內涵及意義。壯錦圖案在構思與構圖上精妙絕倫,活潑生動,運用的色彩樸實而不失活潑,將其融入中國畫創作可以更好地展現壯錦元素別具一格的魅力,讓更多的人看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帶來的視覺盛宴。壯錦是一種裝飾元素,將其融入中國畫創作,有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類似于壯錦這樣的傳統民族文化不應該只拘于本土,而應該面向世界,所以創作者需要努力尋找壯錦民族文化與中國畫的最佳結合點,促進二者之間的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相互轉化。
關鍵詞:壯錦元素;裝飾性;中國畫
注:本文系廣西藝術學院2023年度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壯錦文化元素融入中國畫創作的創新研究”(S202310607085)研究成果。
壯錦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藝品之一,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壯錦元素作為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在保護、傳承和推廣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將壯錦元素融入中國畫可以更好地進行地域表達,體現出中國畫與傳統民族特色文化所碰撞出來的火花。壯錦元素的裝飾性運用給中國畫增添了不一樣的色調和情懷,賦予了中國畫作品更加深刻的內涵。壯錦元素在中國畫中的裝飾性完美地展現了自己的美麗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氣,體現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簡樸的少數民族特色。
一、壯錦元素的裝飾性簡介
壯錦,毋庸置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種傳統民族特色文化,它承載了壯族人民從宋代開始對于美好生活的一種記錄和向往,承載了太多的民族情懷和民族特色,具有很強的地域色彩和獨特的人文風格。壯錦是一種用棉線或者絲線編織而成,具有強烈民族風格和獨特色彩圖案的精美工藝品。
壯錦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據傳起源于宋代,與云錦、蜀錦、宋錦并稱“中國四大名錦”,具有各個地方的民族特色及鮮明的風格特點。在清朝《廣西通志》中記載:“壯錦,各州縣出。壯人愛彩,凡衣裙巾被之屬莫不取五色絨,雜以織布為花鳥狀,遠觀頗工巧炫麗,近視而粗,壯人貴之。”壯錦的圖案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推動下不斷創新,也與本地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當然,作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工藝,壯錦始終保留著最原始的民族精神象征和民族文化內涵[2]。
廣西壯錦圖案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本身就是一個繼續創造的過程,壯錦讓設計的理念表達得更為清晰,但在圖案設計中,這些具有標志性的符號被去掉以后,設計的主題就會變得抽象,同時會模糊了主題原有的意義。為此,在圖案傳承的過程中,應該謹慎小心地判斷。壯錦的圖案源于壯族人民對自然生活的感悟,強調了紋案形狀的意象簡潔[3],藝術審美則是從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進而再次進行升華,最后回到了日常生活,所以壯錦元素民族文化符號也經常被應用在廣西壯族文化產物的視覺裝飾中。將壯錦元素融入中國畫創作裝飾設計,能夠非常巧妙地將民族與藝術相結合,豐富中國畫的文化含義,也能突出中國畫創作與民族文化的精妙融合,并體現在中國畫對于壯錦的傳承和創新發展,對壯錦元素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壯錦元素的價值體現
一是工藝美術價值。壯錦是一種精美的紡織工藝品,它以棉線或絲線為原料,圖案生動、結構嚴謹、色彩豐富,展現了壯族人民的民族風格和高超的技藝。壯錦不僅是壯族人民的藝術創造,還是他們的文化瑰寶。
二是歷史文化價值。壯錦不僅是一個物質產品,還蘊含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信息。它是壯族人民長期實踐勞動的結晶,反映了壯族人民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如風俗習慣、信仰、禮儀、情感和價值觀。
三是藝術審美價值。壯錦以其獨特的美學特質,如圖案的多樣性和色彩的協調性,成為壯族審美的生動詮釋。它不僅是一件物品,還是一種情感和理想的表達方式,通過服飾的圖案和色彩,傳達出人們對大自然的喜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是文化遺產保護的價值。壯錦是中國四大名錦之一,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身份使壯錦成了一個具有重要文化價值的符號,對于壯族文化乃至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都具有重要意義。
五是壯錦對現代文化的價值。在全球化和新媒體的背景下,壯錦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來文化的沖擊和新媒體技術的革命性變化。因此,新一代有責任和義務承擔起傳承和發展壯錦的責任。
三、壯錦元素的裝飾性在中國畫創作中的體現
(一)壯錦元素作為描繪對象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壯錦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也在與時俱進,其配色變得更為和諧、素雅,紋樣也變得更加多樣、精美,逐漸貼近當代年輕人的審美和喜好。壯錦文化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而且做工技藝精湛,蘊含了鮮明的民族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
壯錦圖案在構思與構圖上精妙絕倫,活潑生動,運用的色彩樸實而不失活潑,表現了該民族人們的熱情與爽朗,體現了該民族自古以來對古老文化的敬畏和愛惜之情。圖案設計精美多樣、色彩富麗多彩,體現了壯族人民獨特的審美文化,其蘊含的吉祥寓意體現了壯族人民樸實的民間信仰。壯錦圖案色彩鮮明、大膽張揚,與中國畫這一傳統藝術文化極為相似,壯錦和中國畫在色彩使用上多采用重彩,其中主要以紅、黃、藍、綠為基本色調。此外,壯錦圖案還采用了暖色系,以紅、黃、橙為主基調,色彩搭配上運用冷暖對比進行調和,使圖案產生強烈的視覺對比效果,背景上更多運用了紅色,不僅提升了畫面的美感,還使畫面更具活潑、歡樂的氛圍。如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藏品“壯族八角星紋錦”,織錦的主體縱向形成菱形架構,中心為彩色的幾何紋樣,留白處為八角星的紋樣,紋樣在對稱的構圖中富有生動的變化節奏。其經線是麻或苧麻,緯線是棉和絲,絲線光潔亮澤。色彩以大紅、桃紅、橙黃等暖色調為主,間以藍、白、紫色,配色清新明朗,整體風格古樸莊重,精美富麗。還有“壯族幾何萬字紋錦”,此錦用色階排列的對比手法,交替使用紫色、橘黃、淺藍色,使整個色調協調而又豐富,呈現出新穎、獨特、渾厚、穩重的效果。織錦構圖巧妙,主體紋樣為菱形幾何紋,由不同色塊構成菱形框,中心又分為九個小的菱形紋,體現出生態環境中自然的色相,清新明朗,沉著大方。壯錦圖案以紅、黃、藍、綠為基本的色調,采用補色進行巧妙搭配,使其具有色彩對比的互補之美。壯錦紋樣的題材很多,圖案也豐富多彩。例如廣西工藝美術研究院在廣西工藝美術作品展上獲得金獎的壯錦織造作品《錦繡廣西》《萬象更新》,展現出了壯族人民載歌載舞的生活氛圍和對生活的熱愛。
壯錦紋樣基本上取自自然中的動植物,雖抽象但意韻生動,若把這些花紋和顏色運用在中國畫的裝飾中,一定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增加畫面的豐富性和層次感,提高整幅畫的藝術性。鳳紋是壯錦中最常見的紋樣,“十件壯錦九件鳳,活似鳳從錦中出”。壯族人民喜愛鳳凰,視之為吉祥的象征。壯錦中鳳的造型獨具特色,既有鳳凰的氣韻,又有雞和鳥的姿態,刻畫出壯族人民豐富的精神文化世界。壯族先民生活在山水秀美、叢林密布的南方,這里是鳥類和雞類的天堂。在紡織過程中,壯族先民很自然地以日常所見的鳥類、雞類為參照來塑造鳳鳥形象。這些源于壯族古代傳統文化并傳承下來的歷史印記,蘊含著壯族人民對天地自然的崇拜,對生活四季的熱愛。源于忻城壯族莫氏土司家傳的壯錦圖案“雙獅滾球紋”不僅表現出地方和民族特色,還體現出各民族間的交往和文化上的融合。其以玫紅色的水波紋為底,主體紋樣為雙獅滾球。每對獅子上下由兩組四朵聯藤花卉間隔,整體布局對稱,畫面生動活潑。壯族聚居區并沒有獅子,壯錦的獅子形象也與常見的獅子形象差別很大,既有狗的造型,又凸顯老虎的“王”字符號,而表達的卻是漢族吉祥圖案“獅子滾球”的美好寓意——驅除災難,好事降臨,三種動物形象的融合體現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鑒融通,這樣的紋案和寓意出現在中國畫的畫面里,把傳統民族文化與傳統藝術文化相結合,會產生獨特的效果和更加深遠的歷史意義。
壯錦紋樣往往通過色彩來突出和彰顯,其用色大膽,自然濃郁,既有斑斕絢麗的強烈對比色,又有素雅大方的調和色。正是這種簡練的用色方法,使圖案中的龍、鳳、獅、花卉等主紋樣色調強烈亮眼,而整體配色又顯得古樸莊重,給人以華而不俗、素而不簡的藝術魅力。如今,除了壯錦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壯錦元素也被廣泛應用,成為廣西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每年的三月三歌圩節,都隨處可見帶有壯錦圖案的戲臺背景和標志性景觀,蘆笙吹起,銅鼓擂響,壯、漢、苗、瑤、侗等各族人民載歌載舞,向世界展示新時代的大美壯鄉。
(二)壯錦元素作為裝飾元素
以黑色為底,再配上明艷的紅色、黃色、藍色等圖案,色彩搭配艷麗又粗獷,這便是壯錦和壯族服飾最初的驚艷之作。然而現在,壯族民族服飾飾品正在不知不覺中向現代人的審美靠近,更加貼近人們的日常需求,但依舊不變的還是那份最初驚艷時光的精致樣式。
2019年4月,經創新設計的壯錦服飾亮相中國民族服飾設計展演,十多件壯錦作品被中國民族服飾展示館館藏,展演舞臺不僅給了壯錦向國內外市場展示的機會,還拓寬了壯錦體現價值的渠道。2022年7月,星巴克友成基金會全國遴選50個優秀非遺合作社,連山壯瑤風采錦繡專業合作社成為“星繡未來”非遺合作社,這是對連山壯錦的認可,也是壯錦帶著民族文化色彩走向世界的見證。
壯錦元素大多數以幾何紋樣為框架進行演變,例如從中填入字紋、植物紋、動物紋等各種不同的花紋來裝飾,從而構成各種具有不同吉祥寓意的主題。將壯錦元素運用于中國畫裝飾中,可以給中國畫作品增加色彩,給人一場視覺上的盛宴。將壯錦元素的裝飾性融入中國畫創作,可以讓觀看畫作的人獲得壯族人民的祝福,更好地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解讀壯錦元素文化藝術,人們可以深切體會到壯族人民在生活中的熱情和魅力[4]。近幾年來,中國風特別受歡迎,人們偏愛中式風格,尤其是少數民族文化得到了重視。壯錦圖案別致、紋樣豐富、色彩精美,圖案上的每個圖形都源于他們民族的生活,具備各種不同的含義,凝聚著壯族人民的智慧[5]。
將壯錦元素的裝飾性與中國畫創作相結合,可以營造出新時代與傳統民族文化相結合的藝術風格,展現出一種具有地域性的民族文化藝術風情。壯錦元素與中國畫創作的結合,不僅能給人們帶來視覺享受,還可以體現出其中的藝術文化價值。這些內容也可以通過加工來融入中國畫創作,運用壯錦元素為中國畫創作增添光彩,賦予其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歷史意義。例如,在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研究生畢業作品《錦織侗情》中,侗族姑娘衣服上的花紋便是壯錦元素,在其他中國畫人物,特別是民族姑娘身上,民族服飾的處理也可以利用壯錦元素中的顏色和花紋,從而展現出濃墨重彩的絢麗效果。
綜上所述,壯錦元素的裝飾性對于中國畫創作而言是一種錦上添花的存在,它可以賦予中國畫創作更加令人動容的深刻內涵及意義。運用中國畫創作可以更好地呈現出壯錦元素別具一格的魅力,讓更多的人看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帶給人們的視覺盛宴,同時有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類似于壯錦這樣的傳統民族文化不應該只拘于本土,而應該面向世界。將壯錦元素的裝飾性與中國畫相結合,使傳統民族文化元素與傳統藝術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可以產生不一樣的色彩和藝術美感。因此,當代創作者要努力尋找壯錦民族文化與中國畫的最佳結合點,不能單一地進行抄襲與復制,而是要讓二者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相互轉化,從而更好地展現壯錦元素獨特的、具有表現力的藝術裝飾風格,促進少數民族文化內涵的傳承。
參考文獻:
[1]袁豐年.鄉村振興戰略下非遺旅游資源產業化發展路徑研究:以廣西壯錦織錦技藝為例[J].西部旅游,2023(19):25-27.
[2]康鎮.廣西壯族織錦圖案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17.
[3]王文瑩,許曉婷.淺析壯錦幾何紋樣構成在視覺形象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8(7):57-58,60.
[4]樊苗苗.壯錦“文字”紋樣的工藝特征與文化內涵[J].歌海,2023(4):21-31.
[5]趙志偉,徐云,孫阿強.淺析壯錦圖案元素在現代軟裝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8(10):40.
作者單位:
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