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芮
摘 要:書法的形式美主要是通過觀察人以及自然等和美學相關的活動所形成的。大多數情況下,形式美在書法中的應用具備層次性特征。將形式美應用于創作實踐中,可以讓書法的呈現形式更具美觀性,深化人們對書法藝術的認知,使他們更好地領悟傳統文化的精髓。對書法藝術的形式美原則展開論述,并就其形式美的內涵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書法形式美在創作實踐中的應用,希望能夠促進書法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書法;形式美;創作實踐
文字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可以傳遞相關語言內容,無論是探索民族文化的起源,還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走向,都離不開對文字的研究。漢字具有表意性,是千百年來先人智慧的結晶,使用毛筆來書寫文字,不僅能讓人直觀地感受到文字的優美,還能展現出文字的形式美特征。多數人會受到漢字形象和實物之間趨同性的影響,借助毛筆書寫文字,讓字體的呈現形式更加飄逸,在書寫過程中展現其形式美。對書法的形式美原則展開分析,深度挖掘其在創作實踐中的應用,以期促進書法藝術的發展。
一、書法藝術的形式美原則
(一)筆畫原則
形式美的表現形式復雜多樣,并且由多個要素構成。不同要素之間會在融匯中產生一定的規律,從而形成形式美的原則。書法藝術的主要載體是文字,形式美也是文字創作時強調的原則,要緊緊圍繞這一核心創作,深度彰顯書法藝術的特性,從而創作出獨具特色的書法藝術作品。其中筆畫是書法創作的重要構成,在書寫時,文字的線條是不可或缺的創作元素。將書法比作建筑物,筆畫則是建筑物的地基,也是其充分發揮藝術特性的基石。筆畫的構成呈現多元特性,書法創作人員使用橫、豎、撇、捺等書寫形式,將筆畫按照不同的順序排列組合,從而構成精美的藝術作品,使其蘊含別致的藝術美。
(二)結體原則
不同筆畫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幅較為完整的藝術作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結體主要指的是不同筆畫之間的排列組合。在實際書寫過程中,要想將不同筆畫排列得更為合理且美觀,需要書法創作人員在書法結體方面做出努力。此外,文字之間的書寫密度以及長遠距離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這一書寫作品的結體。對書法創作的結體部分進行控制,會使書寫內容更加完美,便于書法創作人員更好地掌握不同形式的書寫技巧,并在寫作過程中融入個人理解,進而呈現別樣的展現形式,創作出更具特性的書法藝術作品。
(三)墨色原則
墨色體現了人們在書法創作過程中,對于水墨的把控??梢赃x取不同的墨色,使用多元的文字書寫技巧,從而表現出作者不同的思想情感,有助于豐富文字創作的底蘊。結合不同類型的書法字體,針對其墨色的選用,要進行適當的構造調整。比如:在書寫楷書、小篆等字體時要更加謹慎,對于墨色的選擇也尤為注意,并在書寫過程中盡量放緩下筆的速度,使墨汁可以保持適度干燥,這時創作的作品更容易取得預期效果;對于草書字體的書寫,因為其不拘一格的表現形式,要在創作過程中使用淺色墨汁,進而發揮書法創作人員的主觀性,創作出更為不羈且順暢的作品。墨色的更迭可以使書法作品更具層次性,進一步深化創作的表現力,書法家在創作過程中使用墨色可以展現出文字獨有的形式美。
二、書法形式美的深刻內涵
(一)藝術形式美
形式美是美學形態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v觀中西方美學史,有關形式美的內容是美術學家和藝術流派共同關注的焦點。從古希臘時期開始,畢達哥拉斯學派就對此有所研究,后來的新柏拉圖派系、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流派、17—18世紀的經驗主義學家以及后現代主義派系等等,都在研究美的定義。要想使這一研究方向獲得突破性成果,需要圍繞歷史唯物主義的內涵加以指導。此時的審美對象主要是社會歷史的產物,而對于藝術層面的形式美,需要結合人類社會的實踐完成補充。《美學概論》中對形式美的定義是:“簡單來說,形式美建立在一定的自然屬性,如色彩、聲音和線條等元素的基礎上,圍繞自然界規律,均衡對稱、和諧統一,也會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其獨有的現象,構建文字和生活之間的聯系,使人們對于社會發展有更深層次的領悟,而并非為了展現形式美而形式美,同時也是對形式美本質的描述?!痹陂_始文字創作之前,書法創作人員要了解形式美的主要特性,明確其歷史性和時代性特征,這也是深究書法形式美的意義所在。
(二)點畫美
點畫不僅能夠呈現漢字的結體部分,還能夠展現漢字局部的美感。傳統書法將點畫視為一個整體,過于追求“屋漏痕”“印印泥”“錐畫沙”等極致的呈現形式。對于形式的組成,可以將這一內容視為局部,其應用價值取決于整體效果,并沒有設定嚴格的標準。從書法線條來看,中鋒、偏鋒、側筆、散鋒等都可以是美觀的,美產生于整體關系。形式構成書法和傳統書法在點畫方面存在差異性。傳統書法的論點如同張仃所言:“人們可以完全獨立地品味線條的筆性,也就是黃賓虹說的內美,他們從這里得到的審美享受可能比題材形象甚至意境中得到的更過癮?!毙问綐嫵蓵ǖ挠^點類似于吳冠中所言:“孤立的色無所謂優劣,品評孤立的筆墨同樣是沒有意義的,價值源于手法運用中之整體效益?!?/p>
(三)結體美
結體是對點畫內容的整合,是書寫章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將其認為是局部。傳統書法抄寫詩文,都具備相應的實用性功能,對于其賞析的形式大多為閱讀,給人更直觀的感受就是文字,因此更加重視結體。將結體視為一個整體,著重關注其平衡性和協調性,可以匯總出不同的結構方法,比如歐陽詢的“三十六法”、李淳的“八十四法”、黃自元的“九十二法”等等。形式結構會將結體部分視作章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強調不同文字之間的組合,結合正側大小、疏密虛實等辯證統一的關系進行排列組合,在差異中融匯,在沖突中整合,進而形成一種獨特的書寫氛圍,讓人“唯觀神采,不見字形”。在分析每個文字時,一般不會查看其出處或是否符合法度,而是更關注形狀的大小、墨色的深淺、書寫節奏的快慢以及其產生的精神效應。印象流派畫家莫奈在教學過程中闡明,在寫生時,要忘記自己眼前的東西,所看到的各類事物只是色彩,也是不同色彩之間的關系。這種觀察物體的眼光更多強調的是形式構成書法學者對文字的審視。
(四)章法美
傳統書法將章法視為一個整體,結合文字的書寫走勢,將作品內容和筆墨元素緊密結合。相較而言,字帖學更加強調筆勢,上下連貫、回環往復,盡可能一氣呵成地完成書法創作,借助輕重緩急、抑揚頓挫、長短粗細、收放開合的用筆節奏,使觀察者能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不論觀察書法作品的哪個部分,人們的注意力都會不由自主地跟隨線條的走勢。碑學則注重體勢,左右傾側、上下相形,盡可能地讓每個文字造型不穩,左右欹側,通過上下左右的呼應性配合,逐步建立起平衡協調的關系,使不同的文字在筆墨元素的貫穿下,產生上下左右的視讀順序,創造出繪畫的奇效。
三、書法形式美在創作實踐中的應用
(一)了解文字的組合情況
書法形式美講究陰陽協調。書法創作人員在進行書法作品創作時,需要對筆畫的主次關系進行合理設定,了解不同筆畫之間的書寫順序。很多情況下,下筆時要展現文字的舒展性,使文字創作更為氣勢磅礴,次筆則要注重文字的緊湊性。在書法創作開始之前,書法創作人員要選取較好的作品進行臨摹,分析書寫過程中存在的一般規律,使文字創作獲得更佳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創作過程中過于強調文字的主次關系,可能導致創作內容框架化,從而失去書寫的美感。因此,在書寫過程中必須分清筆畫的主次,從而體現落筆的美感。
(二)讓書寫更具重心
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對于文字的排版要詳略得當。比如,針對橫畫的書寫,需要在作品中體現出傾斜性,這也是展現文字重心的關鍵。此外,對于書法的寫作,人們更加傾向于向右展開,所以很多文字的重心過于偏向右側。針對這一點,人們在完成文字書寫創作時,需要借助左高右低的橫畫,使文字左側的重心得到強調,確保文字整體保持在均衡狀態。此外,如果在書寫中過于強調文字的均衡,會導致文字書寫過于范式化,無法彰顯書法的藝術性。
(三)領悟書法的對稱美
第一,要對書法的對稱美進行深度探究,明確這一美感的自然屬性和變化規律。對稱美主要呈現出平衡性,并為人們的創作提供相應的靈感,使書法創作人員能夠展開深度思考。對稱美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見,能夠對秩序做出展示,是大自然所創造的奇跡,可以使世界萬物的發展更具秩序性。第二,逐步認識到非對稱美也是一種形態美,并非所有時刻都要展現對稱性。在書法作品創作過程中,不僅要正確展現對稱美,還要勇于打破傳統禁錮,創作出部分非對稱的作品,使書法可以深深根植于不同領域,獲得創新性發展,為人們提供更好的視覺體驗。
(四)把握書法力度
對從古至今廣為流傳的書法作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書法的藝術形態會受到書法力度的影響,并且書法力度充足會使書法更為成功。對此,在進行書法創作時,需要重視對書法力度的把握。在實際書寫階段,要對毛筆加以控制,使寫作過程更加沉著、靈活。毛筆的書寫力度不能過大,也不能過輕,要以合適的力度完成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可以了解優秀的書法作品,對柔美感和陽剛感進行劃分。此外,也要明確不同書寫格式的構造,以展現其在落筆時的區別。
(五)使書法更具意境
風格多變會帶給人更加多元的感受。在感知變化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把握好字體整體的協調性,就會導致字體看起來較為散漫,沒有框架;但是如果過于關注字體的協調性,忽視其在書寫過程中的變化,就會導致書寫風格比較呆板,沒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此,在書法創作過程中,需要正確處理變化和協調之間的關系。在進一步創作時,需要對傳承至今的藝術作品進行賞析,使觀察的人更能領悟環境變化過程中展現的自由精神。書法的創作形態離不開實際生活,由此可以發現不同書法之間的差異性。不同書法的個性化特征十分明顯,也和人類社會有著一定的關聯性。對此,要想將書法的形態美展現在作品之中,就需要正確把握其基礎特性,并在實際書寫的過程中,關注筆畫的走勢和運用,從而使書法作品整體呈現出自由的特性,同時更好地滿足書寫的有關需求。對于不同類型的書法,需要取長補短,進而形成獨屬于自己的書法審美。
(六)展現恰到好處的姿態
在書法創作的過程中,人們一開始并沒有深入了解書法的內容,所以只能對書法字形進行練習,不能理解其中蘊含的形式美。對于自然界中不同姿態的展現,是體現書法形式美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創作的過程中,書法創作人員要盡量達成動靜結合的書寫目標。簡單來說,動態美需要借助文字的變化和筆畫的走勢進行呈現,而靜態美需要以更為精細的形式進行呈現。在實際書寫過程中,可以使用相應的案例展開深度分析,旨在探究不同字體之間的差異,引導書法創作人員形成正確的認知。
四、結語
書法是一種較為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完成書法創作的過程中,形式美也是一種重要的書寫原則。我國書法歷經幾千年的演變,在歷史進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在不同時期展現出不同的形式美。在進行書法內容創作時,書法創作人員要遵循書法的創作原則,對于展現形式則集中于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以及草書等,注重在不同字體的創作過程中展現出不同的意境,將形式美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劉立士.自然觀念與隋唐書法理論的建構[J].中國書法,2019(22):99-101.
[2]楊文.書法語言傳播的審美取向和文化精神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81-84.
[3]王振.試談書法的形式美法則:以王鐸的行、草書作品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20):30-31.
[4]郝宇.漫談漢畫題記的內容及其書法形式美[J].藝術教育,2019(10):169-170.
[5]李泊潭.形式·力·情感:書法形式與情感表現論[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9.
[6]王瀟.中國當代書法審美范式現代性轉向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9.
作者單位:
曲阜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