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根據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對企業投資情況進行全面全程動態監控和管理的要求,河南投資集團按照“標準化、信息化、自動化、智慧化”的總體思路,開發省管企業首個投資管理信息系統。本文主要分析了傳統投資管理模式的主要問題,總結了投資數字化轉型的做法,介紹了投資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效果。
關鍵詞:智慧集團;投資管理系統;全生命周期;管控
一、投資管理數字化轉型的背景
1.國家政策要求建立投資管理系統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于2017年1月7日發布《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國務院國資委令第34號)、《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國務院國資委令第35號),提出要建立健全投資管理制度、優化投資管理信息系統、實施投資項目負面清單、強化投資監管聯動等,實現對企業投資活動全方位監管;強調事前加強規范、事中注重監控、事后強化問責,實現對投資全過程監管。2020年1月23日,為貫徹河南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河南省政府國資委印發《省政府國資委關于加強省管企業投資監管切實防范化解風險的通知》,明確要求將企業投資監管納入省政府國資委智能化監管體系,各企業要充分利用智能化監管平臺,利用信息化技術實施投資項目動態化、智能化管理。
2.數字化發展成為國企轉型必由之路
數字技術成為當今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傳統投資管理模式帶來全方位、多維度、全過程的深刻變革。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國有企業管理體系,打通企業投資前、中、后臺線上流程,打造全流程貫通、全要素覆蓋的全周期數字化管理系統,可以進一步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和結構調整,充分發揮在中高端領域布局整合上的龍頭帶動和戰略先導作用。國有企業應緊抓時代轉變風帆,構建投資全周期數字化管理系統,夯實自身數字化能力建設。
3.國企改革對管理體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國企改革行動開展以來,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效,并對國有資產運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國企自身發展而言,也需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支撐投資管理的全過程,加快建設投資管理制度系統,全面提高企業投資管理水平和風險管理水平,實現全級次信息共享,從而實現縮減業務流程工作周期、降本增效以及提高風險管理能力的效果。
二、傳統投資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1.業務痛點
(1) 欠標準,缺數據
投資項目信息、材料、流程無法實時掌控,對集團整體投資情況“兩眼一抹黑”。決策標準不統一,缺乏科學工具支撐;決策意見、決策過程等追溯困難。項目投資后的事務處理、定期跟蹤、資產評估等無法有效開展,不能動態聯動獲取項目數據。投資計劃、月報、臺賬等數據無法及時匯總,手工統計工作量大,且信息滯后、準確性差。
(2) 業務分散,層次不清晰
投資管理涵蓋“募投管退”投資全周期,而在集團職能上,這四個環節分別對應不同部門的職責。計劃部負責資金募集,戰略部負責投資決策,企劃部負責投后管理,資本部負責項目退出。由于投資業務分散在不同部門導致業務割裂,未能實現集團層面的統籌管理,交互慢且無法互通。各板塊公司投資業務也是由不同的業務人員負責投前和投后階段,出現多人對接多部門的情況,對接分散交叉導致投資業務銜接不順暢。
(3) 投向不明,風險難控
集團投資占比和投資趨勢沒有明確的數據支持。投資項目風險依靠主觀意識去識別,缺少科學工具和方法支持,不能形成投后的風險控制。項目評價上缺少規范、科學、系統的評價方法與指標,難以總結經驗教訓及對策建議,并形成良性項目決策機制。
2.數據痛點
(1) 投資項目數據分散
缺少集團統一項目庫,信息分散在集團各部門及各子公司,未形成統一的標準,缺少強制性監測保障措施,投資業務周邊數據未實現自動化貫通。向國資委申報立項時缺乏項目關鍵信息;國資監管平臺數據提取困難,項目決策時缺少充分依據。
(2) 存在數據孤島
面臨內部系統林立、數據孤島的問題,各個部門互相看不見彼此的數據,上級公司也看不見自己的全部數據,投資部門乃至風險部門看不見研究的數據,內部管理數據也相對孤立,導致數據價值沉淀和全流程風控難以有效實現。同時,集團與外部機構和市場之間的數據與信息也往往無法高效互通。
(3) 數據資產利用不足
集團投資項目很多,投資的行業遍布金融、能源、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多個行業,積累了大量的投資數據。集團積累的數據要素利用不足,缺乏統籌,投資數據未能形成集團核心數據資產,數據有效價值未能充分釋放,仍需進一步挖掘內部數據資產的價值。
三、投資管理數字化轉型的主要做法
本集團成立智慧化投資管理系統建設專項工作組,按照“整體規劃、分步推進、試點先行、全局管控”的思路,統籌推進智慧化投資管理體系建設,力爭實現集團投資業務全覆蓋、業務流程全線上、過程文檔全留痕的戰略目標,使系統成為集團的智慧“投資管家”、投資人的“私人助理”。
(一)建設思路
1.定標準,匯數據
一是投管系統結合投資管理制度制定標準化的投資管理流程,建立統一化的項目檔案管理機制,對投資項目從發掘入庫、立項、盡調、預審、投決、實施到投后、退出管理等流程中上傳的關鍵指標數據、文檔材料進行分散采集、集中管理,實現“一數一源”,保證數據采集的統一入口,提高數據采集的準確性、規范性、及時性,避免項目管理人員流動帶來的交接不全、文件遺失等問題。二是項目數據線上化的存儲使項目信息可追溯、歷史信息可對比、所有操作有跡可循。三是運用大數據統計分析手段,自動形成行業、區域、板塊等多維度數據視圖,實現數據實時統計,報表在線導出應用,以集團的高層級視角形成投資一盤棋的管理模式。通過建立投管系統,能使各業務環節之間緊密銜接,做到減環節、優流程,實現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單化、表單數據化,規范線上審核流程,從而提高效率,推動集團高效運作,真正做到“人不動,數據跑”。
2.分層次,攬全局
投管系統運用信息化手段為集團本部、專業化平臺公司、經營單元三個層級單位提供統一的投資項目管理全過程和投資計劃管理全流程技術支撐,為風險預警和進度監控等提供數據支持,有效監控、解決企業在投資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大大提升投資項目管理的效率。于集團管理者而言,實時掌握項目整體運營、健康狀況,輔助進行科學管理;于板塊管理者而言,便于分析項目執行情況,實時項目監控;于控股企業工作人員而言,提供了協同工作平臺,提高工作效率。
3.管投向,控風險
集團系統內企業在開展項目投資前應首先把項目相關信息錄入投管系統,確保集團領導及各部門提前了解項目信息,投資管理制度嚴格要求未錄入系統的投資項目不能開展立項、盡調、可研等后續流程,避免盲目投資,有效降低投資風險,保障投資的安全,實現投資收益的最大化。投資管理信息實現了集團所有投資項目實施動態監控、穿透性管理、投前投后指標對比以及風險預警等功能。在投資項目出庫后,納入全生命周期進行風險監管,設定不同維度的風險指標,構建風險預警模型,對超過風險閾值的項目自動亮燈提示,實現全自動風險識別和預警提醒。
(二)主要做法
1.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管控,滿足內控要求
目前,集團投資管理系統覆蓋集團11種投資類型的全部流程,包含項目投資的儲備、立項、可研/盡調、投決、實施、投后/運營、退出七大階段和30多個環節,涵蓋“募、投、管、退”投資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全面實現了流程全線上、文檔全在線、資產全覆蓋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圖1)。
2.建立項目儲備庫,挖掘投資機會
投資集團按照“寬進嚴出”的原則建立了項目儲備庫,對于在庫項目,建立分級動態管理機制,根據項目的產業發展前景、與集團的戰略匹配度、項目的收益情況等將庫內項目分為A類(優先投資類)、B類(一般投資類)、C類(跟蹤培育類),并定期更新項目等級和信息。對于培育成熟的項目可以出庫,進入立項階段。
3.投前輔助決策,加強投資研究能力建設
(1) 輔助盡調。為股權一級、二級投資項目提供各類數據標簽,涵蓋工商、司法、知識產權、風險、經營、行業分析等內容,輸出企業線上盡職調查報告,輔助投資管理人員比對線下盡職調查報告,提高項目決策科學性。
(2) 產業鏈圖譜。投資管理系統集成涵蓋新能源汽車、光伏玻璃、芯片、生物制藥等142個行業的產業鏈圖譜,匯總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商品、原料、地區等各維度的數據,抓住產業鏈、創新鏈重構中的機遇,做好強鏈、補鏈、延鏈工作,把好項目投資的第一道關。
4.實現投中自動監控,提高項目管理效率
(1) 項目進度計劃制訂。項目從儲備庫出庫開始,填寫制訂項目整體階段計劃,項目每推進到下一階段,制訂下階段內部各個環節的計劃,實現總、分計劃全覆蓋。
(2) 單個項目進度實時預警。對即將到期的項目進行黃燈預警提醒,進度超期的項目通過紅燈報警提醒,預警和報警消息都以手機釘釘方式實時推送至項目維護人及負責人。
(3) 整體項目進度監控。提供總覽式項目總體監控,涵蓋各板塊項目進度情況,包括正常推進項目數、延誤項目數、嚴重延誤項目數,提供所有項目進度詳情和進度紅黃燈明細,并定期生成進度分析報告,提高項目推進效率。
5.實現投后全面風險管理
(1) 項目過程評價。針對工期及進度、凈利潤、工商登記情況、經營性凈現金流等主要指標進行評價,通過對比項目決策指標和現實內容的差異度,將項目依次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待處理四個評級,并將對比結果自動生成評價報告,輔助集團及時掌握和跟進。
(2) 項目后評價。根據集團一級強、二級專、三級活的定位和管控模式,集團統籌、分級負責,按照“1+M+N”的工作格局開展工作。后評價模塊按照從后評價工作計劃到后評價報告及整改措施的全鏈條管理,實現后評價計劃下達、項目單位自評價、集團和子公司后評價、項目單位整改落實和信息反饋五個工作程序,提升后評價工作的規范性、準確性和工作質量。
(3) 風險預警。從項目信息完備風險、項目進度風險、財務風險、企業信用風險等維度,梳理出近千個量化指標,進行系統規則定義,自動從財務系統、工程管理等內部系統以及外部工商信用系統中獲取數據,經過預警模型加工實現系統全自動識別投資風險。每個維度都有相應的指標和分值,最終結合權重計算出預警分值,并按照評分等級顯示“紅黃綠”三色提示燈。紅黃燈項目將進行自動預警,提醒消息推送至項目維護人及項目負責人。
四、投資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效果
1.重構投資管理模式
數字化技術應用重構了傳統投資管理模式,為集團帶來了更多機遇。傳統投資管理模式通常存在大量人工溝通、線下操作和復雜的決策過程,普遍存在低效率、高成本、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管理者經常無法全面了解項目執行情況,也無法及時做出決策,這直接影響了投資管理效率和投資執行質量。投資管理系統的構建通過打通系統流程環節,實現數據共享并提升業務運轉效率,保證整個業務過程中各部門、各系統之間的信息一致、互相關聯、互相支持,避免出現信息斷層和流程瓶頸,實現了全機構、全資產的投資決策線上化、規范化管理。通過融入系統內部的工作流程和業務模板,能進一步實現項目的分類、分級、標準化管理,引導和規范項目管理行為(表1)。
投資管理人員也能夠更好地跟蹤項目執行情況,在投資管理系統平臺上進行投資項目的一體化管理,線上實現資源的合理調配,發揮集團經營的規模效益,提高整體投資運營效率和管理質量。數字化技術還能夠為投資決策提供更全面、準確的數據,提高決策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實現數據驅動、智能分析、精準決策。集團本部、子公司及控股企業能夠在一個綜合信息平臺下進行投資項目的一體化管理,實現資源的合理調配,發揮集團經營上的規模效益,提高整體投資運作效率。
2.提升投資管理效能
集團總部管理了超萬億元規模的資產,取得了顯著的業績,多方面提高了投資集團的整體管理水平。投資管理信息系統以集團投資管理辦法為導向,堅持自主研發,融入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思路,結合投資業務實際需求,實現了“投、融、管、退”全流程全方位統籌管控。此外,該系統還完成了與釘釘的對接,實現了查詢、待辦、審批、消息通知等重要功能,為移動辦公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智慧化投資管理系統全生命周期管控,既有利于掌握投資資金去向,方便為對外投資項目提供精準服務和保障,又能固化業務流程,對項目管理進行統一整合,從而建立起投資項目全流程閉環式管理體系,實現對集團投資業務的全流程監管。線上閉環式管理還能使各類投資數據相互驗證,提高數據的準確性與實效性,實現對國資投資監管的快速報送。
3.搭建標準化數據平臺
投資項目通常歷時較長,在項目后期跟蹤管理過程中,需要系統智能、及時、有效地提醒業務人員諸如項目信息披露、收益分配方案等事項。通過智慧化投資管控體系實現投資關鍵數據和投資文檔全收集,提升集團對投資業務的指導及管控能力。系統對投資項目基礎信息集中管理,并且按項目類型、區域等多個維度進行展示,通過投資管理系統平臺,建立統一的數據架構體系、數據資源應用體系、標準化數據管理體系,以及統一的數據資源管理平臺,每個項目形成“一本賬”,提升數據管理和檔案管理的標準化程度,實現對投資項目全程跟蹤,過程留痕可追溯、質效可評價,多方位規范投資管理業務。
參考文獻:
[1]劉知豪.以“數”賦能國有產業投資管理" 國有產業投資全周期數字化管理系統建設探索[J].信息化建設,2023(5): 50-52.
[2]孫彤,施清白.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系統建設[J].中國有線電視,2018(11):1313-1316.
[3]李大鵬,陳超,邢雪.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初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16):54-56.
[4]沈藝超.企業投資項目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7):252.
[5]賈鋒江.山東海化集團投資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濟南:山東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