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云紅
玉米種子催芽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
秦云紅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尹珍街道辦事處貴州遵義563500)
玉米是道真縣主要的旱糧作物之一,其年產量對當地的糧食產業發展影響重大。文章結合筆者近年來在道真縣種植玉米的經驗,總結了玉米的種子催芽、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要點,旨在促進道真縣玉米高產、穩產。
玉米;種子催芽;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道真縣
近年來,道真縣積極開展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的旱糧生產計劃,2023年春玉米種植面積達0.83萬hm2,為當地糧食安全生產奠定了基礎。為促進道真縣玉米種植高產穩產,本文將對玉米種子催芽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1.1.1 提升保苗率
在玉米種子催芽期間,種子內部的淀粉酶在水解下形成糖,在種子晾曬后,外表會形成一層糖化保護膜。在道真縣春季玉米播種后,當出現倒春寒或春季氣溫較低的情況時,土壤中水分含量會增多,種子內部反應停止。但是由于糖的冰點較低,種子外層的糖化保護膜增強了種子的抗寒性,阻斷種子持續吸收水分,避免出現粉種,提升保苗率[1]。
1.1.2 提前出苗
玉米在經過催芽后,已經具備種子萌動發芽時所需的基本水分、溫度條件。在種子播種后,在土壤水分、溫度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種子內部反應將繼續,種子快速進入生長發育、出苗期。對比近年來道真縣春季玉米催芽播種及常規播種方式,催芽后的玉米種子出苗期較早,會提前5~7 d。
1.1.3 促進早播
玉米種子催芽后,抗寒性會有所提升,可在適宜播期內早播。首先,早播后玉米植株營養生長期變長,可提升植株內營養物質積累量,以滿足雌穗分化及籽粒灌漿需求。其次,早播后的玉米植株早熟性強,籽粒進入灌漿期積溫充足,籽粒飽滿。最后,早播可以做到防旱搶墑,以減少玉米苗期地下蟲害、絲黑穗病的危害。
1.1.4 增加積溫
玉米催芽技術的應用,可以達到增加積溫100~150 ℃的效果,促進玉米種子發育。
1.1.5 增產
近年來,在道真縣種植玉米過程中,可以發現催芽后玉米種子比未催芽玉米種子增產達10%左右,每666.7 m2增產量超過50 kg,顯著提升了玉米種植產量。
1.2.1 選種
在玉米種子催芽前,需對種子進行篩選,去除雜粒、癟粒、小粒、機械損傷及帶病蟲粒,保留飽滿、大小一致的優質種子。
1.2.2 浸種
浸種可以顯著提升玉米種子活力,促進玉米種子吸水萌發效果,提高發芽率。浸種時,使用40 ℃溫水,將選種后的種子倒入溫水中,邊倒入種子邊攪拌,同時將上方漂浮的種子撈出。水面覆蓋種子15 cm左右,在容器上方覆蓋麻袋以保溫,每間隔1 h攪拌一次種子。同時監測水溫,當水溫下降至28 ℃左右時,沿容器邊緣加入溫水,邊加水邊攪拌,直至水溫升至40 ℃。浸種時間通常為6~7 h,結束后撈出種子以進行催芽。
1.2.3 催芽
將撈出后的玉米種子裝入溫水浸濕的麻袋中,裝入量為麻袋容量的1/3,將麻袋平放在恒溫20~30 ℃的環境中,每間隔1 h翻動1次;每間隔12 h使用40 ℃溫水澆透1次,澆水均勻,可提升發芽效果。通常在催芽處理14~17 h,大部分的玉米種子開始進入萌動期。觀察種子狀態,當大部分種子胚根伸出,即可停止催芽。
1.2.4 晾曬
將催芽后的種子攤放在席面,充分晾曬2~4 h,期間需要翻動種子,將未發芽的種子挑出,待種子表面完全干燥后,可進行播種。
播種條件:當田間土壤耕作層5~10 cm處的地溫穩定在6 ℃以上時,即可進行播種。播種前土壤墑情低于16%時,需要造墑播種。
催芽時間:應當根據玉米種子播種進度,合理規劃催芽時間。在種子完成催芽但無法及時播種的情況下,可將其置于5~8 ℃的環境下存放5~7 d,避免種子燒芽。
催芽程度:玉米種子催芽以小芽為主,當催芽后種子胚根伸出過長時,可進行斷根處理。使用篩子篩動種子,促使胚根斷根,并清理殘余根系,避免胚根過長,影響播種效果[2]。
玉米種植應當首選耕作層深厚、肥力水平高、排灌便利、土壤疏松、有機質含量≥1%、pH值中性的優質田塊。
在秋季整地滅茬前每666.7 m2施入底肥1 000~1 250 kg、氮磷鉀復合肥50 kg,要求將肥料均勻撒施在土壤表面。施肥后翻耕,深度約30 cm,同時清除田間雜草、石塊、雜物等。在翻耕時,可使用拖拉機,作業速度(5±1) km/h。先淺旋滅茬,滅茬深度4~8 cm,前茬作物根茬粉碎長度小于5 cm最佳。滅茬后鎮壓土壤,提升保水保肥效果。翌年在春季玉米播種前,將土壤耙平,依照三犁成壟的標準進行起壟,壟高18 cm,壟面寬50 cm,兩壟間寬25~30 cm。
播種時,可采取半機械化或機械化精量播種技術。在播種前做好機械的調試與試播。確保播種時相鄰植株間的間距為25 cm,單個播種穴放入1粒種子,避免出現漏播、多播等現象。播種行間距50~60 cm,播種密度為45 000~52 500株/hm2[3]。
在玉米種子播種過程中,可使用機械附帶的施肥工具施入種肥,施氮磷鉀復合肥10~15 kg/666.7 m2。種肥施入深度為種子斜下方5~8 cm,種肥不可與種子直接接觸,否則易造成燒苗。
在完成玉米種子播種后,進行田間封閉除草,可使用廣譜、低毒除草劑除草,例如乙草胺、莠去津等。依照說明書推薦劑量與清水稀釋混合,均勻噴施到土壤表面,以達到封閉除草的效果。
2.3.1 土壤追肥
土壤肥力水平是促進玉米植株健壯生長、高產穩產的重要基礎。對于道真縣玉米播種,在施入底肥、種肥的基礎上,還需要在苗期追施氮肥,以提升幼苗長勢。底肥施入方式以穴施為主,施入深度為20 cm左右,畝追施氮肥量10 kg/666.7 m2。進入玉米生長拔節期,可在土壤中直接追施中微復混肥料15 kg/666.7 m2,其中含量為鋅25%、錳7.5%、硼7.5%、鎂25%、硫35%,以提升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時追施氮肥10 kg/666.7 m2。玉米進入抽雄期前,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5 kg/666.7 m2,促進玉米籽粒灌漿。玉米進入生長后期,可通過根外追肥的方式補充營養,使用磷酸二氫鉀500倍液、蕓苔素1 500倍液噴施莖葉,以延長葉片光合作用,起到增產效果。
2.3.2 水分管理
玉米在不同的生長發育期,對土壤的相對濕度條件要求有一定的差異性。其中,出苗期適宜土壤相對濕度為60%,苗期適宜土壤相對濕度為65%,拔節期適宜土壤相對濕度為65%,抽穗期適宜土壤相對濕度為75%,大喇叭口期、灌漿期適宜土壤相對濕度為75%,成熟期適宜土壤相對濕度為65%[4]。在對玉米進行水分管理時,可根據當地的降水情況、植株生長需求進行酌情灌溉。
在道真縣玉米種植期間,常見玉米病蟲害有大斑病、紋枯病、玉米螟、蚜蟲等。
3.1.1 發生特征
玉米大斑病是道真縣玉米種植期間一種常見的病害,主要危害玉米葉片、苞葉、葉鞘等部位。大斑病發病時,玉米葉片上會出現灰褐色斑點,而隨著感病時間的延長,斑點會逐漸擴大,變為黃褐色,最終蔓延至整個葉片,致使葉片受害枯死,嚴重影響玉米植株光合作用。道真縣玉米大斑病發病多為夏季,當周邊環境高溫高濕時,大斑病發生概率會顯著增加。
3.1.2 防治措施
(1)首選抗病性強的玉米品種,例如畢單14、貴卓玉808、黔玉665等,特別是在大斑病發生較多的地塊種植玉米,尤其要重視這一點。
(2)在春季進行玉米播種前,采取深松土壤、翻耕晾曬的方式,借助光照進行土壤晾曬殺菌,可以有效減少田間致病菌的基數水平。
(3)當田間出現大斑病時,種植戶可人工清除田間中的病株、清理帶病葉片,避免大斑病蔓延危害,同時噴施化學藥劑防治。在玉米發病初期或抽雄期,使用質量分數為8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質量分數為50%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質量分數為25%的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或質量分數為25%的嘧菌酯乳油2 500倍液,進行莖葉噴霧防治,每間隔7~10 d噴施1次,連續使用2~3次即可。
3.2.1 發生特征
玉米紋枯病屬于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玉米葉片、葉鞘等部位。受害植株葉鞘有黑色、不規則云紋分布,并且隨著病情的發展,云紋會不斷擴大直至危害整個植株,導致玉米植株黃化、枯萎,影響產量[5]。
3.2.2 防治措施
(1)合理密植。在玉米種子播種時,需根據不同種子生長特征、地勢、土壤肥力基礎等信息,合理規劃種植密度,保障玉米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效果。
(2)做好排水工作。在高濕條件下,紋枯病容易多發,因此在玉米種植期間,應當做好田間排水工作。在雨前清理田間溝渠,做到雨停田間無明水,以降低田間濕度水平。
(3)做好藥物防治。當田間出現紋枯病時,可使用質量分數為40%的苯醚甲環唑乳油2 500倍液、質量分數為22.5%的戊唑醇乳油3 000倍液進行莖葉噴霧防治,每間隔7~10 d噴施1次,連續使用2~3次即可。
3.3.1 發生特征
玉米螟是玉米植株生長期間較為常見的一種蟲害,以幼蟲危害啃食玉米莖稈、嫩葉為主,受害莖稈在風吹時易折斷,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與品質。
3.3.2 防治措施
(1)可在田間釋放赤眼蜂進行生物天敵防治,放蜂時設置放蜂點75~150個/hm2,單次放蜂量為15萬~30萬頭/hm2,于玉米螟產卵初期、初盛、盛期分別釋放3次即可。放蜂點為玉米植株下方第5、6葉的葉腋處即可。
(2)藥劑防治。玉米生長進入心葉期,使用質量分數為0.3%的辛硫磷顆粒劑或質量分數為3%的呋喃丹顆粒劑灌至玉米大喇叭口內,進行防治;玉米穗期,可使用質量分數為50%的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灌注玉米雌穗花絲心,可有效防治。
3.4.1 發生特征
蚜蟲在玉米種植期間主要危害嫩莖、新葉、葉片等部位,受害葉片畸形、卷縮、脫落。蚜蟲繁殖生長能力較強,常聚集在葉片背部刺吸汁液為害,世代重疊,受害植株新葉展開不良,影響植株光合作用。
3.4.2 防治措施
當田間出現玉米蚜蟲危害時,可使用質量分數為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或質量分數為2.5%的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進行莖葉噴霧,每間隔10~15 d防治1次,連續使用2~3次即可。
玉米作為道真縣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種植廣泛。在玉米種植期間,玉米種子催芽技術的應用,可以顯著提升玉米植株發芽率與發芽勢,增強植株長勢,促進玉米高產穩產。除此之外,種植戶在玉米生長期間,還可結合選地整地、播種處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式,靈活應用高產種植管理技術,增強玉米植株長勢,以促進道真縣玉米種植產業良好可持續健康發展。
[1]劉占柱. 玉米種子催芽包衣處理的芽長及播種時期的研究[J]. 吉林農業科學,1998(3):49-51.
[2]黃中常. 探究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4):5-6.
[3]王冰,勾千冬,李成軍,等. 現代農業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探究[J]. 新農業,2022(24):7-8.
[4]馬藝文,孫盼盼,張艷輝,等. 我國玉米制種現狀及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 園藝與種苗,2022,42(12):79-81.
[5]魏海燕. 玉米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探析[J]. 種子科技,2023,41(2):24-26.
10.3969/j.issn.2095-1205.2024.03.22
S435.13;S513
C
2095-1205(2024)03-71-03
秦云紅(1983—),女,土家族,貴州遵義人,本科,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