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波
森林防火技術探析
吳思波
(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埌南鎮林業工作站廣西梧州543304)
森林防火管理是我國林業建設的關鍵環節,其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林業工程的有序建設以及生態環境保護效果。因此,改進森林防火技術和完善森林防火管理體系,可以有效預防森林火災,并降低火災發生頻率以減少社會經濟損失。文章簡述了森林防火的重要意義,分析了森林防火技術應用要點以及存在的典型問題,并對此提出了優化策略,以期為同行業工作者提供有益參考。
林業;森林防火技術;防火管理
在林業生產和經營管理過程中,森林資源會受到各種各樣客觀因素的威脅,如病蟲害、風災、冰災及火災等。我國始終將對抗可能危害公民生活安全、威脅私有財產以及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森林大火視為重中之重,特別是森林火災預防工作備受關注。森林火災不僅對森林資源安全構成威脅,也會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造成極大挑戰,嚴重影響當地社會穩定發展。因此,總結森林防火技術要點,可助力防火工作的現代化進程,從而為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森林防火在維護生態平衡和保護森林資源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有效實施防火措施不僅保障了木材資源的穩定供給,還顯著降低了森林火災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保護了生物多樣性[1]。此外,減少森林火災可減輕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緩解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效應。其次,有效的防火策略能減少火災引起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保障了地區經濟穩定發展。因此,森林防火不僅是林業資源管理的關鍵環節,也是維護社會穩定與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采用科學的防火策略和技術,可以有效提高火災預防與控制能力,為長期保護與利用林業資源奠定堅實基礎[2]。
通過“數據采集→數據處理→預警生成→警報確認→響應流程”這一系統性火災預警技術實現火災預警。當傳感器檢測到異常,將數據通過網絡傳輸至中央控制系統進行分析數據,判斷是否發生火災;若確認火情發生,系統觸發警報,通知相關人員確認并執行疏散計劃,啟動滅火設備。早期預警能及時發現火災隱患,為相關人員提供更多的時間來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以及時疏散、減少人員傷亡、降低財產損失[3]。火災預警技術能及時發現并有效預警火災,且成本更低。總體而言,火災預警技術的應用顯著提高了火災預防和控制的能力,保障了公共安全。
在開展森林防火的過程中常用到防火阻隔技術。首先,評估地形和植被,確定最佳阻隔帶位置;其次,使用挖掘機清除預定阻隔帶上的灌木、枯枝和雜草,確保阻隔帶寬度為1~2 m;再次,對阻隔帶進行加固處理,可覆蓋非燃性材料或施用防火化學劑;最后,保持阻隔帶的有效性,定期檢查、清除新生的可燃植被,確保阻隔帶在高火險季節內正常發揮作用。通過運用上述防火阻隔技術,可有效地減少森林火災的風險,保護林業資源免受火災破壞[4]。
火災通信技術通過“信息感知→數據采集→數據處理與傳輸→中心處理→警報發出”向火場附近的消防員、疏散人員以及相關機構發送火災警報。通過探測器感知到火災風險,再由通信系統實時發送數據,指揮中心接收并分析數據;根據分析結果,指揮中心發布火災警報,消防員、相關工作人員按指令進行滅火和人員疏散,實現對火情的控制。火災通信技術可以快速傳遞火警信息,縮短了到達火場的時間,有效協調了各救援力量,避免資源浪費,提高滅火效率和救援效果。通過及時的疏散通知,減少人員傷亡以及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
缺乏對火災預防的認識主要表現在2個層面。第一,負責森林管理的人員往往對火災預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森林防火工作涉及面廣,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部分地區受限于人員不足、森林巡護力度不夠,且工作人員缺少專業的防火技能知識,導致預防措施執行效果不理想。第二,普通民眾的防火意識不強。居住在森林周邊的村民們通常沒有形成森林防火的意識,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進行焚燒祭品、燒荒、燒灰集肥等活動,這些行為都極易引發火災。同時,對當地學校學生的防火知識宣傳和教育不夠深入[5]。
我國政府投入了專項資金用于改善森林防火設施,包括建設消防道路和購置消防裝備,但一些地區的森林防火站點仍然面臨交通、電力和通信設施缺乏的問題。第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衛星遙感、無人機巡查、煙火識別、紅外探測逐漸應用到森林防火工作中,但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此類先進設備并未統一安排到位,部分地區仍沿用傳統的檢測方式,降低了森林防火工作的效率。第二,防火設備陳舊。雖然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大幅提升森林防火的工作效率,但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先進的防火設備尚未廣泛部署,仍依賴于傳統的防火工具和方法[6]。一旦遇到森林火災的緊急情況,這些問題便會嚴重阻礙人員組織撲救,影響對滅火行動的有效指揮協調。
第一,不同部門間缺乏有效協調,常造成資源浪費,不能形成合力,從而影響火災處理的效率。第二,地方管理人員對森林火災的重視程度不一,對于已發現或潛在的問題處理不夠及時,或者對宣傳教育工作未予以足夠關注,沒有樹立全民森林防火意識。第三,監督懲罰措施不夠嚴格,責任追究機制也未能完全落實。第四,沒有建立健全火災應急預案,致使火災突發時,缺乏針對性滅火措施,錯過最佳撲救機會[7]。
森林防火的關鍵靠制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制度,另一方面要嚴格執行制度[8]。第一,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明確森林防火的責任、義務和處罰措施,激勵各方積極參與。第二,建立火源管控制度,加強對火源的管理,禁止在森林區域內進行任何違規用火活動,如野餐燒烤、煙花燃放等。第三,建立定期巡護制度,加大對森林區域的巡護力度,確保及時發現和處理火災隱患。第四,建立跨部門、跨地區的合作與協調機制,加強各級政府部門、公安、森林防火部門、基層組織等相關單位之間的溝通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森林防火工作。第五,建立完善的火災事故處理制度,包括事故報告、調查和處理,對造成嚴重后果的責任人嚴肅追究責任,并進行相應的補救工作和防范措施的改進。第六,針對防火管理制度的實施效果建立持續的反饋機制,通過定期評估,及時發現制度執行中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確保防火管理制度始終高效有序。
由于民眾缺乏對保護林業資源重要性的認識,參與防火工作的主動性較低,存在森林火災的安全隱患。對此,林業管理部門需要強化防火意識,提高防火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首先,林業管理部門需要加大防火宣傳力度,借助網絡平臺與橫幅標語宣傳防火的重要性及相關知識,增強群眾的防火意識,使其自覺履行森林防火義務。其次,林業管理部門還要呼吁群眾積極參與當地消防部門定期開展的消防演習,將培訓所獲得的消防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借助這一系列的實踐防火活動,讓群眾加深對森林火災以及防火措施的了解與認知,營造一個積極、濃郁的森林防火氛圍。為保證全面發揮森林防火措施的作用,林業管理部門要確保相關宣傳工作的落實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森林火災發生的風險。
開展森林防火工作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防火隊伍。第一,建立并培訓專業的防火隊伍。從火災應急等層面入手,挑選具有一定工作經驗、高職業素養的工作人員作為區域森林防火的總責任人,負責整片區域的森林防火工作,同時組建防火隊伍。第二,經常開展面向防火隊員的防火意識培訓。防火隊員處置火情的能力體現在意識上,因此要時刻讓防火隊員保持高度的防火意識,重視潛在的火災隱患并主動予以消除。第三,督促防火隊員進行技能訓練和身體素質訓練。要求所有的防火隊員具備火災預防的理論知識,掌握滅火的方法,能夠使用各種滅火設備、設施和器材。同時,需要持續進行身體素質訓練,以便在滅火過程中能夠有效滅火。第四,心理素質訓練也應予以重視,確保防火隊員在面對形勢危急的森林火災時能夠沉著冷靜地進行處理,落實滅火措施[9]。
確保防火管理制度落實到每個人,是將防火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予以充分發揮的重要基礎。首先,針對部分地區林業資源較為分散的情況,需要按照防火區域落實防火責任,不同的小組隊員具體負責一定的區域,對所負責的區域要定期進行巡查,發現并排除火災隱患。在發生火災時,集中各小組人員的力量共同參與滅火,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火情。其次,防火責任單位需要將森林防火制度融入日常管理工作,要求防火小組隊員務必以嚴謹的態度對待防火工作。若發現隊員存在態度不端正的情況,需及時進行批評教育或處罰;若發現隊員對業務內容不熟悉的情況,需對其進行培訓。最后,需要制定并及時落實相應的激勵措施,激發相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加大對森林火災的防控力度,實現對林業資源的全面保護。
首先,制定并落實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確保防火工作順利推進。林業管理部門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與當地環境條件相匹配的火災應急預案;一旦發生火災,可保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避免火勢大規模蔓延。其次,必須嚴格執行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確保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性,并明確指揮體系,形成一個高效的火災應對機制。最后,總結教訓,優化預案。結束應急響應后,應當及時進行反思和經驗總結,進行全面的原因分析和措施審查,對預防、警報、應對和恢復等各階段進行細致評估,深刻剖析應對過程中的不足,及時調整和補充預案,增強其實用性。
由于引發森林火災的因素相對較多,因此在開展森林防火工作的過程當中要完善森林防火設備設施建設。第一,定期保養、維修森林防火設備并引進新設施。對于年久失修的設備和設施要及時進行更換,并應用先進的技術如衛星遙感、無人機巡查、煙火識別、紅外探測等,大幅提升對森林火災的監測、預測和應對能力。第二,創建先進的遠程視頻監控系統。通過在監控區域內安置的傳感器,捕捉火源信號,實現區域范圍內全天候的無間斷監控。一旦出現森林火災,相關技術人員就能夠憑借遠程視頻監控系統立即定位火災區域,并分析該地火勢的大小,演算火勢蔓延的情況,對火情火險進行及時預警。進而根據預案開展滅火行動,并進行現場救援工作,全面提升工作效率與工作精度。第三,更新、優化現有的火災信息數據庫。相關技術人員應該定期到實地進行研究與考察,并將所得到的數據及時上傳;再利用相關設備對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了解當地森林火災的發生規律、發生地點等信息,以此開展森林防火演習,最大限度地提高森林防火工作效率[10]。
在開展林業資源保護的過程當中,林業管理部門應該加大對于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視程度,通過健全森林防火管理制度、加大防火宣傳力度、建立專業的防火隊伍、明確防火管理責任等一系列防火措施,實現有效消除森林火災隱患、減少經濟損失、保護生態環境之目的,進而為我國林業資源提供有效保障,促進林業事業可持續發展。
[1]劉飛海. 基于智慧林業巡檢管理服務平臺的林業信息化管理變革與創新[J]. 智慧農業導刊,2022,2(24):14-16.
[2]夏培中. 江淮分水嶺地區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管理問題探討[J]. 南方農業,2022,16(24):89-91.
[3]郭占軍. 河南省國有魯山林場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的措施探析[J]. 南方農業,2022,16(22):67-70.
[4]張立剛,張喆. 來安縣復興國有林場營林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策略探析[J]. 南方農業,2022,16(18):104-106.
[5]陸勝. 基于智慧感知分析處置方法的森林智慧防火研究[J]. 熱帶農業工程,2022,46(4):10-12.
[6]李巖,李瑞新. 我市推進綠色生態建設加快興林富民永續發展[N]. 通化日報,2022-08-25(001).
[7]劉晶晶,嚴冬麗,任晨騫,等. 生態環境保護理念下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措施研究[J]. 山西農經,2022(15):123-125.
[8]康海峰. 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討[J]. 消防界(電子版),2021,7(24):118-119.
[9]李文林. 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微探[J]. 農村實用技術,2021(12):115-116.
[10]房國棟,賈曉艷,郭濤. 林業資源保護與森林防火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對策[J]. 農業災害研究,2021,11(10):174-175.
10.3969/j.issn.2095-1205.2024.03.26
S762.3
A
2095-1205(2024)03-83-03
吳思波(1976—),男,漢族,廣西藤縣人,大專,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