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麥作地區谷神崇拜及其信仰的民間敘事嬗變

2024-06-11 04:59:58陳明君郭崇林

陳明君 郭崇林

[摘 要]民間故事《拐姑鳥》采錄于魯南地區,從神話-原型批評角度出發,體現出古東夷地區遠古時期谷物崇拜信仰于民間故事中的置換變形;從地域性角度分析,是麥作農業區遠古信仰、生產經驗的歷時性總結與儒風和韻獨特社會文化的共時性概括;從流傳功用角度分析,既彌補了民間故事搜集工作中有關該地域的不足,又在流傳中起到生產經驗傳播與社會教育的功能,《拐姑鳥》是山東地區民間故事的滄海遺珠。

[關鍵詞]《拐姑鳥》;谷物崇拜;民間故事

[中圖分類號]I27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0292(2024)02-0126-06

[收稿日期]2023-11-15

[作者簡介]陳明君,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間敘事與民俗文化;郭崇林,大慶師范學院教授,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民俗學。

① 講述人:王廣蘭,微山縣魯橋鎮南王村農民;采錄人:陳明君;采錄時間:2023年7月2日;流傳地區:微山縣。

考古研究證明,麥類作物至遲在龍山時代進入中原地區[1](P71-80),此后經過不斷發展,穩定地嵌入農業經濟,形成“南稻北麥”的糧食生產格局。魯南地區地處黃河中下游與淮河流域的交界處,雖為中原地區的邊緣,但自古以來屬于麥作農業區。獨特的地域風貌與人文風情滋養了獨特的民間文學。“拐姑鳥”,學名四聲杜鵑,又名布谷鳥,屬杜鵑科。作為本篇文本分析的田野資料,這則有關“拐姑鳥”的民間故事,正是在傳統麥作農業生產區魯南地區采集到的獨特民間文學文本。現將田野調查所搜集的有關內容整理如下:

張三拐姑是人變的,她帶著小姑子上俺這邊兒拾麥穗兒,一走(不小心)讓她給掉(弄丟)了,回家之后她老婆婆把她給打死了,她就變了個鳥,年年來找她小姑子,一直叫“拐姑拐姑,俺找小姑”。她一來就快打糧食了。

張三拐姑年年來的時候正好麥子黃梢,就是立夏三天麥穗齊的時候。張三拐姑來得早,糠多糧食少。她老早地來,越來得早就證明今年年成不好,來得晚了,年成就好。①

這種鳥究竟有何魅力,為何它的故事經久流傳于魯南地區,其故事情節又有什么特殊的意味呢?金榮華曾說,“民間故事反映了當時民間的某些觀念和某些信仰”[2](P304),本文主要以故事中的鳥類生活習性為線索,嘗試從神話-原形批評角度、地域性角度以及流傳與功用等方面進行分析,試圖更加深入的了解魯南地區谷物崇拜信仰和崇鳥觀念,并由此論證這則民間故事產生及流傳至今的文化基礎,就正于方家。

一、從神話—原型批評角度分析,是谷物崇拜信仰在民間故事中的置換變形

神話—原型批評學派極為重視神話與文學的關系問題,弗雷澤確認了交感巫術原理,形成“神話儀式”學說,他提出了人類思想的發展演變模式應為巫術—宗教—科學,在現代社會人的思維中仍可尋覓到神話、圖騰等原始文化的影子[3](P47),榮格的“集體無意識”學說更進一步地將這種集體無意識明確為來自于“種族記憶”,“集體無意識是人類心理的一部分,內容從不在意識中,因此從來不曾為單個人所獨有,它的存在毫無例外地要經過遺傳。”[4](P99)這種記憶世代累積才得以形成,并無形的存在于人的大腦思維,而“原型”則是它外化的形式,“集體無意識主要是由‘原型所組成的”,且“它們總是到處尋求表現”[4](P100),文學源于對“原型”的模仿。在此基礎上弗萊將“原型”的概念引入到文學批評中,把文學作品放到神話等原始文化的大背景中考察,提出“向后站”原則,無論是研究單獨作品還是某位作者,都要從宏觀的文化視野中把握。[5](P198)據此而言,民間故事《拐姑鳥》中定有原始文化的影子和神話原型的內容,據筆者分析,谷種神話及谷物崇拜信仰正是它文本形成的來源之一。

(一)谷種神話及谷物崇拜信仰

谷物神話幾乎存在于各民族的原始神話之中,是關于文化起源類神話中的重要類型。谷物作為最重要的生存資料,成為人類得以生存的基礎,故而谷物神話的興起伴隨于人類興起的過程。谷種神話產生于農業文明出現之后,經過農業文明長期的文化積累和經驗總結,農業文明的源起、農業生產的情況和先民在社會生活中的思想智慧都體現在谷種神話中,被歷代人民通過口頭相傳的形式保留至今。

谷種神話最初與先民的原始信仰觀念結合得十分緊密。原始信仰是早期先民普遍存在的一種信仰,是以萬物有靈為基礎所形成的觀念。在此文化背景下產生了谷魂崇拜、谷神崇拜、谷物崇拜等觀念。先民在農業生產中表現出對谷物的崇拜之情,認為谷種欣欣向榮地生長是因為它的靈魂完整,所以將其視為有靈魂之物,并因谷種本身具有的神圣屬性,認為它的靈魂是被某一神靈所掌控的,于是就有了谷神信仰。在原始觀念中,谷神是由谷物變化而來的,它是谷物靈魂的掌控者,其形態因環境不同而有所改變,這是神話賦予谷神的特性,也是谷物崇拜觀念的體現。先民心中多有谷魂的生命意象,卻沒有固定的形象,由谷魂構成的谷神形象也是多變的,并隨著谷物的生長階段變化,有著不同的稱謂和形象。

中國谷種神話種類繁多,谷神的形象也不知凡幾,不同的民族更是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諸如瑤族《谷子的來歷》中的谷子姑娘[6](P47-48)、漢族《一麥九穗的傳說》中的麥奶奶[7](P91-92)、滿族《神農婆與百谷仙姑》中的百谷仙姑[8](P1160-1163),還有傣族的谷魂奶奶[9](P181-182)、高山族的粟女神[10](P147)、水族的種田仙女、土家族的五谷娘娘,甚至還有一些通用的稱匯,諸如秧姑、禾公禾母、稻花仙姑、稻花娘子、稻公稻婆等等不勝枚舉。雖谷神的形象大相徑庭,然其內在的生命意象——谷魂是相同的。

谷魂崇拜觀念是谷種神話獨有的原始信仰,它基于萬物有靈觀和谷物崇拜觀而產生,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一種民間信仰。我國之外,世界各地也廣泛分布著谷魂崇拜概念。谷魂的名字都是諸如大麥媽媽、老太婆、閨女這類一般的名字[3](P381)。美洲的五谷媽媽[3](P383)、東印度群島的稻媽媽[3](P384)、北歐的五谷媽媽和五谷閨女[3](P371)等等。

具有谷魂的谷子顯然擁有人性化的特征,有著與人相似的情緒。人們相信谷魂能夠讓谷物生長旺盛,收割谷種之時的打谷行為會對谷魂造成一定的傷害,為避免谷魂的離開,因而要進行叫谷魂的活動,在農業生產中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叫魂儀式。景頗族《新米節的來歷》中將谷魂叫回人間的行為[9](P400),傣族《祭谷魂》以神歌的形式請谷神或谷魂下凡[9](P181-182),哈尼族《喊谷種》用喊的方式叫回谷魂[11](P250),還有基諾族、景頗族、拉祜族、黎族、傈僳族、瑤族、壯族等等民族,雖具體表現不同,但都有喊叫谷魂的崇拜儀式。這種儀式,同樣存在于世界其他民族。在東印度群島,同樣有表達對谷物崇拜的稻媽媽信仰。“馬來人認為稻谷是靠一個魂魄而生。植物的魂魄對植物是十分獨立自主的,可以有一段時間完全脫離植物,不會有致命的影響。不過,它在外面逗留的時間如果超過某種限度,植物就會枯萎死亡。整套的谷物崇拜就建筑在這種理論之上。緬甸的克倫人敏銳地感到要使莊稼興盛同樣需要保住稻谷的魂魄。某塊稻田長得不好的時候,他們認為稻谷的魂魄是因某種原因羈留在稻谷外面了。如果魂魄召不回來,莊稼就完了。為此他們創作了召喚大米魂魄的歌謠,‘回來呀,稻谷基拉,回來呀!回到田里來呀!”[3](P385)其間的谷神崇拜信仰、谷魂觀念和叫魂儀式都體現著世界谷物崇拜信仰的共性。在擁有農業文明的國家或地區,谷物之神擁有民眾無上的崇拜。對谷物的崇拜和谷神的感激,實際是先民出于對維系人類生命延續的谷物的感激。這種觀念在所有的民族都會產生,體現著人類思維進化的共同軌跡。

(二)谷物神話原型之于《拐姑鳥》的置換變形

近萬年以來,麥作農業生產經歷了野生采集到人工栽培的發展過程,其谷物崇拜也得到了定型積淀和衍生變遷。山東魯南地區,是淮河流域的重要麥作農業產區,悠久的農業生產歷史使當地同樣擁有谷種神話和谷物崇拜信仰。神話—原型批評理論認為神話是文學的土壤,是它的原初形態,而文學是神話的生發,是神話在不同的語境下不斷置換變形的結果。從神話-原型批評的角度對《拐姑鳥》進行文本分析,不難發現,其中確實存在神話原型置換變形的痕跡。在此之前,需要明確闡述原型及置換變形的理論。

何為“原型”,榮格認為,“原始意象或原型是一種形象,它在歷史過程中不斷重復出現,每當創造性幻想得到自由表現時便會有它的存在。因而它基本上是一種神話形象。更為細致的考察將使我們看到,這些形象給我們祖先的無數典型經驗賦以形式。”[4](P96)據此可知,原型的基本模式是人類遠古時期社會生活的痕跡,是重復無數次的典型經驗的積淀和濃縮,是群體性的記憶痕跡。弗萊在榮格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其定義為“一種典型的、反復出現的意象。”[4](P155)何為“置換變形”,弗萊認為原型不是直接進入到文學作品中的,而是會發生“置換變形”——“現實主義的虛構中所出現的神話結構要使人信以為真就會涉及某些技巧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所用的手法則可統一命名為‘置換變形。”[4](P171)而文學發展的演變規律的線索在于母題的“置換變形”,并且這種置換是無意識的置換。對于原型在神話以及在文學中的表現方式,“榮格在其他場合也曾把原型的這種象征性表現方式稱為‘隱喻:所要表達的內容本體與實際出現的喻體之間構成一種類推和替代的關系。”[12](P31)

現選取弗雷澤《金枝》中一則具有代表性的谷物神話,并與《拐姑鳥》進行比對分析,以期厘清《拐姑鳥》中的神話原型和置換變形痕跡。在弗雷澤的《金枝》中,谷物神話在北歐的典型是《德墨忒爾與珀爾塞福涅》[3](P365),大地之神德墨忒爾的女兒受到普洛托的侮辱,被拘留在下界,講一個死去的女兒受她哀傷的母親的悲悼。神話原本的核心是:兩個女神的形象,也許是母親和女兒的形象,變成了谷物的化身。谷物女神“為喪失孩子生氣,不許種子在地上長出來,只許藏在地下”“再也不讓谷物發芽”“干枯龜裂的土地上什么也不長”。

筆者將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一是有血緣的母女,二是女兒的丟失與增殖力的消亡,三是“第三者”的形象。根據弗萊對于“原型”的定義,“人物原型”指的是在文學作品中反復出現的、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德墨忒爾與珀爾塞福涅》中出現了三個人物,分別為德墨忒爾(母)、珀爾塞福涅(女兒)、普洛托(搶走女兒的人)。《拐姑鳥》中同樣有三個人物,分別為婆婆(母)、小姑(婆婆的女兒)、鳥(丟失小姑的人)。前兩者都具有母女的血緣關系,第三者都是直接間接導致了女兒丟失的人。敘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節發生的動因。我們試著倒推《拐姑鳥》的故事脈絡,“張三拐姑來得早,糠多糧食少”,“拐姑鳥”來得早,是因為她的小姑(婆婆的女兒)丟失得早,它受虐待致死化鳥尋姑的時間線就會提前,以至于年成不好,“糠多糧食少”。在這兩則表述中,女兒的身份實際構成了一種隱喻,即“增殖力本身”。奧古斯丁曾就《德墨忒爾與珀爾塞福涅》說珀爾塞福涅“因本身就標志著種子的增殖力,增殖力在某一時期內消失,大地就荒蕪了。”[3](P369)榮格在其他場合也曾把原型的這種象征性表現方式稱為‘隱喻:所要表達的內容本體與實際出現的喻體之間構成一種類推和替代的關系。”[12](P31)兩則文本中的“第三者”形象同樣引人注意。《德墨忒爾與珀爾塞福涅》中的“第三者”是外來的邪惡力量,搶走了女兒,《拐姑鳥》中的“第三者”同樣導致了女兒從母親身邊的走失。此外,“拐姑鳥”口中聲聲呼喚的“拐姑拐姑,俺找小姑”也和世界各地的喊谷魂儀式互為一種隱喻的印證。根據上述的比對分析,可以說明,《拐姑鳥》文本中存在明顯的神話原型以及置換變形的痕跡。

弗萊曾說,“神話是以愿望為限度的行動的模仿,這種模仿是用隱喻形式進行的。隨著抽象理性的崛起,人的愿望幻想漸漸受到壓制,神話趨于消亡,但變形為世俗文學繼續發展。”[5](P69)由于時代發展,某些因素逐漸淡化,致使體裁發生轉化,古代一些表現崇拜的神話在流傳過程中演化成民間故事。谷種神話以非最初表達,但蘊含在其深處的原始信仰崇拜觀念卻未因此而消失,仍以不同形式保存在神話和民間記憶之中,而這正是口頭故事生命力的表現。

二、從地域角度分析,是麥作農業區域歷時性與共時性的獨特結合

山東民間故事,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和全國各地的民間故事有相同和相似的敘事形式和內容。但是山東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風貌、歷史發展、風土人情等等,使其既有全國的統一性,也有獨特的地域性。《拐姑鳥》采錄于魯南地區,對其進行的文本分析,可以得到這一獨特性的明顯表露。

(一)歷時性:麥作農業區原始信仰遺存與生產經驗的結合

一是麥作農業地區重農意識穩固而深遠。中國古代社會是悠久的農業社會,農業文明得到空前的發展,農本思想即便到了現代社會仍深深植根于人們心中。遠古時期,古東夷地區(包括但不限于魯南地區),除了麥作農業以外,還有漁獲、飼養等生產方式。但是當人們從狩獵生活轉入農耕社會開始,主要的經濟活動是麥作農業的生產,這在數千年前已經形成。其他形式的生產雖必不可少,但相對農業生產而言要遜色得多。正如當地農諺云“衙門錢,一股煙;生意錢,六十年;種地錢,萬萬年”,生動表達了民眾身上固有的麥作文化心態,并在民眾文化心態中顯然占據了主導位置。這種重農意識,以無形的力量,凝住積淀在屬麥作農業生產所涉及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之中。為了生命之火的延續,出于對饑寒的畏懼,人們總是祈禱五谷豐登倉廩豐足,并把對福祉的希冀,進一步寄托于保障莊稼生長的鳥類身上,從而不由自主地涌現出崇敬之意。

二是夷越先民的崇鳥信仰淵源。遠古時代,東夷族曾在淮河流域廣大地區生息繁衍,東夷祖先少皞之虛位于山東曲阜。在《左傳·昭公十七年》中,齊郯子對魯國的昭子說:“我高祖少皋鷙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13](P167),從這一歷史記載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居東方的古東夷部族有著久遠的崇鳥信仰,甚至以鳥為官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正,民無淫者也。”[14](P168)以鳥類不同定官職或掌管某一方面的職能,雖不是少皋族獨有,但確實曾通行于東夷族地域。杜預注:“以九扈為九農之號,各隨其宜以教民事。”[14](P95)扈本是農桑候鳥,借以作農事官名。少昊氏以鳥名官的事實,原因可能是鳥類尤其是候鳥在少昊氏族的農業生產生活中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少昊氏使用的鳥歷,主要通過觀察各種鳥的來去、鳴叫以確定季節,從而安排播種,收獲等生產生活,是一種自然物候的歷法,是鳥類農事鐘。從郯子所述來看,當時的少昊氏部落已經具有相當規模的農業生產,部落民眾已經能夠通過自然物候變化來確定季節以定農時指導生產。據此可知,當時鳥類確實與農事密切相關。在崇鳥信仰的內在影響下,遠古先民對鳥類懷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和禮遇。在本地農民的心意中,鳥都是各式人死后所化生。只有生前有德行、不作惡的人,死后才會化生“扁毛”,也就是鳥。這絕不是無緣無故的,信奉此說的本地民眾是古東夷部族世代傳承的后人,在他們深層的文化心意中,依然遺存著關于鳥的信仰,只是因為年代久遠,傳承中的變異,使得他們不再像先民那樣虔誠,但是在無意識中仍對鳥類抱有崇高的敬仰之情。

三是生產實際的需要。先民對于鳥類的信仰崇拜源于對麥作生產的祈盼。原始麥作生產過程中,先民對鳥類的需求,滋生出對于鳥的真摯的情感、虔誠的崇拜和持久的信仰。遠古至今,農業生產力得到極大改進,麥作生產對鳥類的需求減弱但并未消失,鳥類對麥作生產有益的習性仍為農民所用。人們現實生活中對鳥的情感,不僅出于傳統觀念的繼承,也是生產實際的需要。古代沒有現代這樣發達的天氣預測,農人常以物候景觀作為某一農事的標志。原始人對與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動植物形態有著驚人的了解,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對有所依賴的動植物生活習性及生長的細微末節,有著相當精細的把握和準確的辨認,這是他們觀察的天賦。在日常農業生產生活實踐中,先民們自發自覺地望向天空,他們敏銳地發現,一種鳥的歸來時間早晚與麥作農業生產收獲豐足與否完全吻合。“拐姑鳥”定時的季節遷徙,恰好與莊稼收成相逢,人們便把二者創造性地靈活糅合,讓其成為助農事的催收之鳥。

“拐姑鳥”是國內一種夏候鳥,每年四月份在華南和長江流域可聽知它的到來,也就是講述者口中“立夏三天麥穗兒齊”“麥子揚花”的時候,即麥作農業莊稼的揚花期、灌漿期。它到來時間的早晚,預示著即將收獲的新麥收成如何。“張三拐姑來得早,糠多糧食少”正是這個意思。而且這種巧妙的吻合,分毫不差的存續了千年。這在原始互滲律思維支配下的東夷初民心中,成為獨特的物候標記,據此可以預知月余之后的莊稼收成,具有指向標的功能。千萬年以來,靠天吃飯的農耕社會,根據“拐姑鳥”的春歸時機預判收成的慣例,雖不成文卻一直沿襲至今,這條無形的標準,至今仍在魯南地區的廣大農村地區流行。這絕不是偶然,它是麥作農業區的民眾,即以東夷地區為代表的麥作區民眾,在近四千多年麥作生產活動中,對從鳥類活動軌跡推測農時的遙遠記憶和群體傳承。

“拐姑鳥”是我們先民在久遠的農耕生活中,由生產實踐中的經驗直接催生出的一種原始的心理狀態,一種直接的群體性的感悟。正如講述者所說,“張三拐姑來得早,糠多糧食少”,“拐姑鳥”的來去時間與麥作農業的收獲緊密聯系的現實,在民眾的群體記憶中的投影、沉淀,從而也給故事本身賦予了更深邃的廣博的內涵,更鮮明和濃郁的民族風格,更具個性的區域特色。由此可見,民間故事《拐姑鳥》于魯南地區流傳,并非無緣無故。它是崇鳥信仰的衍生物,是谷物崇拜的投射,是先民對鳥類與麥作作物生產關系的形象性表述。顯示出獨特的本土特色,是東夷大地自己滋生的情感信仰。

(二)共時性:社會發展新興矛盾與儒風和韻社會風氣的結合

民間故事活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經常處于運動變化的狀態,在流傳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融入當時當地的社會新變化。原始先民求溫飽的愿望之后,人們開始組建家庭,“婆媳矛盾”登上歷史舞臺,正式成為社會矛盾的一種。

“拐姑鳥”常棲息于山地平原邊的樹林中僻靜之地,游動性較大,無固定的居留地。性機警,受驚后迅速起飛。出沒于平原以至高山的樹林中,非常隱蔽,往往只聞其聲不見其鳥。鳴聲宏亮,四聲一度,每度反復相隔2-3秒鐘,常從早到晚經久不息,尤以天亮時為甚。叫聲似“gue-gue-gue-guo”像漢語四個音節,聞之令人頗覺酸楚悲切。忙于農事的婦女們循聲想象,將鳥之哀鳴與人世間的苦楚結合起來,衍生出悲傷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受婆母欺壓致死的婦女,因生前遭受虐待,死后化鳥以叫聲發泄心內的哀怨,夜鳴達旦凄然動人。山東作為孔孟之鄉禮儀之邦,自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到這片土地上的民間文學,滲透到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受本地儒家文化熏染,民間故事和傳說大都講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尤其是講仁愛、講道德、講誠信、講謙恭、講孝道、講清廉、講“嚴于律己,寬厚待人”。《拐姑鳥》雖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節體現出人民群眾對于家庭倫理關系的思考以及對惡婆婆的痛斥和對兒媳的同情,以此達到教育世人的目的。

在漫長的歲月沖刷下,人類初期形成的觀念不得不發生一些改變。由于不同時期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的變化,會增添新的內容,受當地民眾群體的世俗觀念、秉性氣質、審美情趣、行為方式等的影響,《拐姑鳥》在歷史的變遷中,潛移默化地經歷了內涵變異和充實的衍化過程。民間口頭流傳的故事,不僅因為縱向的傳承和時代變化的影響,顯示出歷史演變和發展的軌跡,而且因為橫向傳播和各地人民依據本地區生活進行創作等原因,顯示出明顯的地區的差異性。

三、從流傳功用角度分析,具有文本和實踐、教育和傳承的多重意義

民間故事作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口頭創作,始終和人民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具有多種文化價值和功能,本篇采錄的《拐姑鳥》除卻民間故事共有的功能之外,又有自己本身獨有的功用。

(一)實踐與文本的雙重互動

1.實現山東地區“拐姑鳥”收錄的補充

關于魯南地區“拐姑鳥”的民間故事,《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山東卷》并未收錄其中。《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山東卷》只在動植物傳說第288篇《布谷鳥》中,極少地提及了一些與“拐姑鳥”傳說相類似的篇幅。通過對《布谷鳥》[15](P421)《拐姑鳥》文本的比較分析,可以發現:《布谷鳥》采集于單縣徐寨鎮孟莊,但故事總體描寫的生產方式是蠶桑養殖,并不屬于麥作農業區,與采集于魯南地區《拐姑鳥》中撿拾麥穗充饑的情節相異,此其一也;《布谷鳥》雖然故事人物也有三人,但是敘述的重點在小姑發誓使雜葉變桑葉使嫂子免于婆母責罰,與《拐姑鳥》敘述重點在嫂子獨自尋找丟失的小姑相異,此其二也;《布谷鳥》中并未提及候鳥春歸時間與農事生產之間的關系,與《拐姑鳥》中農民通過“拐姑鳥”春歸時間預知夏收年成的情節相異,此其三也。綜上所述,《拐姑鳥》并不屬于《布谷鳥》的異文,完全可以獨立收錄于民間故事集成中,以彌補對于山東地區“拐姑鳥”的記錄空白。

2.指導農事

每當夏日初至,魯南地區的廣大農村曠野一派麥穗青綠,麥花初香的美好風光,“拐姑鳥”或早或遲地從南方飛來,在田間樹林鳴叫。叫聲洪亮,四聲一度,從早到晚經久不息,天亮時尤甚,叫聲似“gue-gue-gue-guo”四個字音。在農民耳中,似乎是一種“拐姑,拐姑,俺找小姑”的尋找,也似乎是“割麥種谷”的叮嚀。“拐姑鳥”每每在立夏時分出現,仿佛一個定時的生物的“農事鐘”,提醒人們不違農時。雖說“張三拐姑來得早”是莊稼欠收的預兆,雖說對此無能為力,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卻能起到預警作用,讓農民早些防備,在收獲前的月余時間調動一切耕作手段盡力彌補莊稼受損狀況,以求盡量免于損失,并且為或許到來的災年做好準備。

(二)教育和傳承的并行流動

一是在舊時代,由于缺乏受教育的條件,人民群眾大多不識字,關于歷史、自然方面的知識和生產經驗的傳承等,多靠口頭文學,特別是傳說故事來進行。人民群眾是勞動生產者,在他們的口頭故事中保存著大量關于農、牧、漁、獵等方面的知識、經驗、技術。二是在故事情節中常常包含著富于積極教育意義的內容。山東民間故事崇禮,重教化,注重教育功能。為了達到教化人的目的,就得想方設法將故事講得入情入理、生動有趣。俗話說“說書、唱戲,是勸導人的。”人們將想要宣達的思想,通過特定的人物和情節編造故事表達出來。《拐姑鳥》內容篇幅雖然短小,但敘事簡約,寥寥數語便將人物勾勒得栩栩如生,意蘊也也清晰明了。借助于擬人化、社會化和形象化手段,將世態百象、人生哲理,“寓教”于故事情節之中。旨在教育人們與人為善,寬以待人,反映倫理道德觀念,發揮教育作用。

魯南地區遠古發軔的麥作生產,不僅滋養了綿延千年的魯地文化,同時孕育出先民獨特的文化心理和對世界的奇妙觀照。直到今天,我們的心靈深處依然留存著它的身影,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規范著此地民眾思想的發展、文化的走向,以及群體性格的形成。

四、結語

《拐姑鳥》的故事流傳至今,說明當下這種自古以來的民間信仰依舊活躍,而信仰本身,又成為故事得以流傳不息最強的內在推動力。歷史發展到現在,處在中國農業現代化前沿的魯南農村,竟然還保留有這種鳥類農事鐘的行為模式,進一步說明了文化心態的超穩定性。這和當地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特殊的遠古信仰遺留,特別的社會文化風氣息息相關。千年以降,古東夷地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決定麥作農業生產的自然地理環境,并沒有滄海桑田的巨變,從而使得這片土地上的民眾心理以及群體性的行為模式,仍然沒有脫離承繼于先民的文化心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心態已經成為此地民眾心理結構的一部分,永久沉淀在人們的心靈深處,成為集體無意識的行為和認知,作為民眾集體智慧的結晶,口耳相傳,繼續流傳于世。人民的口頭故事也是從其勞動和社會經驗中產生,其中包含多種文化知識,這些知識同樣是民族文化創造的始基和寶貴資源。不僅為人民群眾自己所享用,它還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對民族文化的研究與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和作用。

[參 考 文 獻]

[1]郭榮臻,靳桂云.中原地區先秦時期麥遺存的考古學研究[J].江漢考古,2019,162(3).

[2]金榮華.禪宗公案與民間故事—民間文學論集[M].新北:口傳文學會出版社,2013.

[3]弗雷澤.金枝[M].徐育新,譯.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

[4]葉舒憲.神話—原型批評[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弗萊.批評的剖析[M].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

[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辦公室.廣西大瑤山:瑤族歌謠故事集[M].北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辦公室,1958.

[7]湯陰縣民間文學集成編委會.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河南扶溝縣卷[M].周口:扶溝縣民間文學集成編纂委員會,1989.

[8]陶陽,鐘秀.中國神話(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9]李子賢.云南少數民族神話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10]葉舒憲.寶島諸神:臺灣的神話歷史古層[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1.

[11]李子賢.探尋一個尚未崩潰的神話王國—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神話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12]葉舒憲.原型批評的理論及方法[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13]袁珂.中國神話通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14]逄振鎬.東夷文化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7.

[15]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山東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2007.

Folk narrative evolution of valley god worship and its belief in Maizuo area.——Text analysis based on the folk story “Guaigu Bird” in southern Shandong

CHEN Ming-jun,GUO Chong-li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China)

Abstract:The folk story "Guaigu Bird" is collected and recorded in the south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yth-archetype criticism, it reflects the replac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grain worship belief in ancient Dongyi area in folk stories; From the regional point of view, it is a diachronic summary of ancient beliefs and production experience in wheat farming areas and a synchronic summary of unique social culture of Confucian style and rhy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reading function, it not only makes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collecting folk stories in this region, but also plays the role of spreading production experience and social education in spreading. Guaigu Bird is the legacy of folk stories in Shandong.

Key words:“Guai Gu Bird”; grain worship; folk tales

[責任編輯 張 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91亚洲精选|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高清视频一区|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亚洲免费毛片|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婷婷伊人五月|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99精品在线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青青极品在线| 欧美天堂久久|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久久综合成人|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第一页亚洲|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亚洲动漫h|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资源站|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久久国产av麻豆| 九九九国产| 欧美色图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 国产激情第一页| 午夜激情婷婷|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欧美|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朝桐光一区二区| 黄色在线网|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69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第页| 日韩色图区|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精品91视频| 综1合AV在线播放|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