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春秋時期邗溝的開鑿及地圖編繪研究

2024-06-11 04:59:58孔莉莉胡迪高凌云
關鍵詞:歷史

孔莉莉 胡迪 高凌云

[摘 要]邗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溝通長江與淮河、最早有明確開鑿年代的人工運河。研究邗溝對于研究運河史、大運河文化有著不可或缺的價值。文章以邗溝始鑿的春秋時期為時間斷面,在對運道走線、沿途湖泊以及河段組成進行詳細考證的基礎上,借助歷史GIS方法與技術,編繪春秋時期邗溝及周邊湖泊水系地圖,揭示其水利特征和驅動因素,為豐富運河變遷研究體系、闡釋運河歷史價值提供可靠參考。

[關鍵詞]邗溝;大運河;地圖編繪;歷史GIS;驅動要素

[中圖分類號]K992.6;K92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0292(2024)02-0138-05

[收稿日期]2023-12-20

[基金項目]江蘇省水利科技項目(2022065);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讀史方輿紀要》地名數據庫建設及地名研究”(20BZS110);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課題“江蘇運河古今地名研究與數據庫建設”(DYH19ZD01)

[作者簡介]孔莉莉,江蘇省河道管理局一級主任科員,博士,研究方向:運河水環境、水利史;胡迪,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歷史GIS、時空GIS;高凌云,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歷史GIS。

一、引言

邗溝是里運河的前身,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溝通長江與淮河、最早有明確開鑿年代的人工運河,至今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如今的里運河,北起淮安市淮陰水利樞紐,由揚州市邗江區六圩入長江,長168公里,至今仍為江蘇境內重要航道,承擔著江蘇省江水北調、國家南水北調東線的輸水任務,發揮著航運、排澇、輸水等綜合功能。里運河是大運河江蘇段的中樞和精髓,沿線水利遺產富集,凝聚了古代高超的治水智慧和創造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因此,探尋里運河“前世今生”,積極開展邗溝演變研究,對進一步挖掘、闡釋好運河歷史價值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目前,學術界對大運河演變研究眾多,成果頗豐[1-11],梳理了各歷史時期里運河的開鑿、治理情況,論述了演變過程及功能作用,分析了射陽湖的成因及演變模式,以及中國大運河的歷史變遷、遺產構成與當代價值[1-11];楊霄等從量化角度復原了高寶諸湖近300年來的湖形變化,豐富了里運河沿線湖泊變遷研究[12](P129-137)。同時,施和金等給出了各歷史時期長江岸線江蘇段的歷史變遷特征[13](P212-219),奚雪松嘗試在大運河遺產判別中運用歷史輿圖與現代空間信息技術結合方法,通過“輿圖新繪”對區域時空演變過程進行復原,揭示遺產特征和演變規律[14](P123-131)。

綜上所述,現有研究成果多是針對里運河本體或關聯的某一湖泊進行的獨立研究,并未將里運河與沿線湖泊水系進行整體研究,且空間展示多為示意圖,河道、湖泊信息要素表達不全,甚至存在嚴重偏差。鑒于此,本文擬選擇春秋時期作為典型時間斷面,結合歷史資料,對邗溝及周邊湖泊水系進行研究,嘗試復原邗溝及流經湖泊的位置并編繪歷史水系地圖,以期更加科學、直觀地展示里運河2500年前的原生形態,揭示其水利特征和驅動因素,為里運河變遷研究提供基礎數據資料。

二、邗溝運道及周邊重要湖泊歷史考釋

從史料記載中挖掘邗溝運道及周邊重要湖泊水系的關鍵信息,并進行互校,還原邗溝及關聯河湖的歷史面貌,是地圖編繪的重要基礎。因此,在深入考證邗溝運道的空間走線、地理基礎以及沿線湖泊的分布格局的基礎上,用GIS方法對春秋時期的邗溝運河進行表達,成為分析邗溝開鑿的地理因素的重要手段。

(一)邗溝運道起訖與走線

眾所周知,邗溝為吳王夫差于公元前486年始鑿,歷時兩年完成。最早反映邗溝開鑿一事的,是戰國《左傳·哀公九年》:“秋,吳城邗,溝通江淮”。但對邗溝的起訖節點和行經路線并未交待。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江都縣下有注云:“有江水祠,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陽入湖。”這是邗溝行經線路的最早記載,這一記載并沒有闡明邗溝具體起點位置與走線。晉代杜預在《左傳》注釋中說:“于邗江筑城穿溝,東北通射陽湖,西北至末口入淮,通糧道也,今廣陵邗江是。”由此可知,當時的邗溝運道南端應為臨長江的邗城,北端為濱淮河的末口,中途利用了射陽湖這一大湖。至于途徑的其他湖泊,直到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準水注》才清晰地勾畫來,其路線大致為:引長江水自邗城下深溝,向北經武廣(今邵伯湖)、陸陽(今衤錄洋湖)兩湖之間(兩湖相直五里),下注樊良湖(今高郵湖),轉向東北入博芝(今廣洋湖)、射陽兩湖,又折向西北,經夾耶(今寶應大溪河附近)至末口,入淮河,全長380里。這也是目前學術界普遍較認可的一條春秋時期邗溝線路走向,史稱“邗溝東道”。

其中,據考古發掘和文獻記載,春秋時期的邗城位于廣陵城(今揚州城北)西南[15](P2554),即在今揚州市東北五里蜀崗一帶,邗溝在蜀崗下,溝水由城東南今鐵佛寺前繞流向東至今螺絲橋,再由灣頭北上,由廣陵至邵伯,后穿武廣、陸陽二湖向北[16](P45-54)。又因當時的江岸在今儀征的胥浦、揚州市東北的灣頭、江都的宜陵一線,大致在今天的長江以北30里左右[13](P212-219)。由此推斷,邗溝的引江口可能在今揚州市東北蜀崗南緣的灣頭鎮以南[17](P1-11)。而邗溝北端入淮口末口位置,清人胡渭《禹貢錐指》云:“山陽縣西有山陽瀆,即古邗溝。其縣北五里之北神堰,即古末口。”清人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又云:“在淮安府北五里,今廢。”據此可知,古末口即北神堰,在山陽縣(今淮安市)北五里。

(二)邗溝東道沿線湖泊分布

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邗溝未開之初,江淮之間地勢低洼,存在眾多湖泊。《禹貢》載“淮海惟揚州”,本區地屬揚州,又述“厥草惟夭……厥土惟涂泥”,說明先秦以前此地灘地寬廣,湖沼連片,濕生植被繁多,泥土有機質含量高,是一片淺水大湖環境。結合考古資料來看,該地系古瀉湖演變而成的湖蕩沼澤地帶[18](P285-288)。其中,射陽湖堪稱整個瀉湖區中的最大湖泊,亦是江蘇五大古湖之一。從地質構造來看,射陽湖在構造上屬蘇北坳陷區,新石器時期仍屬古淺水海灣的一部分,在距今7000年前西岡砂堤形成后,逐漸演變為古瀉湖環境,后經數千年沖刷淡化,到春秋時期(2500年前)已成為微咸水湖。此時的射陽湖湖區寬廣,水域遼闊。前引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的史料:“有江水祠,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陽入湖。”雖沒有詳細記載射陽湖的規模,但邗溝附近若干湖泊中,只提到射陽湖,其面積之大可見一斑。宋代的《太平寰宇記》中首次記載了射陽湖的范圍:“射陽湖長三百里,闊三十丈”。可見射陽的形態南北長,東西窄,呈長條狀,外形與現代里下河湖泊湖蕩區總體形態相似。該書還詳細描述了其位置特征:寶應縣下:“射陽湖在縣東六十里,中流與鹽城分界”。鹽城縣下:“射陽湖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闊三十丈,通海三百里。”[19](P2463-2465)清代地方志也記載了其空間位置與水域范圍:“古射陽湖西起今寶應縣射陽鎮、西安豐鎮,太倉一線,北至淮安市境內的涇口、左鄉一線,東至阜寧喻口入海,南連大縱湖[20]。該記載與宋人的記載大致相似,因此后人推測射陽湖“春秋時已達邗江,周回三百里,跨寶(今寶應縣)、淮(今淮安市)、鹽(今建湖縣)、阜(今阜寧縣)四縣,東南一具區也”[21](P17),這與射陽湖“一湖跨三邑”的說法相符。考古還發現,今興化市境內亦曾是射陽湖水域范圍,則今得勝湖也被包括在內。

除射陽湖外,邗溝東道沿線自南至北還分布著武廣、陸陽、樊良、津湖、博芝湖、白馬湖等湖泊,具體位置史料亦有明確記載。武廣湖位于今高郵市西南三十里武安村,與新開河相接[22](P1136)。陸陽湖在揚州府城東北六十里,西南接艾陵湖(在今江都城東北四十里,邵伯鎮之東),東北半屬高郵州界;而高郵州陸陽湖在今高郵市南三十里,通小涇溝,西南接艾陵湖,半屬甘泉界[23]。樊良湖在高郵西北五十里,上流為樊良溪,自天長縣石梁河流入高郵州界,潴而為湖,與新開、甓社為高郵三湖;又引《系年錄》云:“承楚之間有樊良等三湖,綿亙三百余里”,而樊梁湖在高郵州西北五十里[22](P1135)。博芝湖在寶應縣東南九十里,西北通廣洋湖,北接馬長汀[24](P271)。津湖在今寶應南六十里,樊良湖北,白馬湖南。白馬湖位于今寶應北十五里,與樊梁湖之間的距離為一百五十里[25](P138)。

沿途湖泊豐富了邗溝的水源,使得運河水源補給沒有后顧之憂。此外,有些較大的湖泊不僅作為水源之用,還縮短了運河需要人工開鑿的里程,減少了工程量, 甚至為了利用這些湖泊,運河甚至屈曲向北,路線稍有迂遠。這也是早期修建運河最為經濟的方法。

(三)邗溝東道河段組成

邗溝東道得以貫通,一方面利用自然湖泊作為運道,另一方面開挖人工河道連接自然湖泊,以形成完整的運道。清代徐庭曾對于邗溝變遷頗有研究,他在《邗溝故道歷代變遷圖說》(下文簡稱《圖說》)中將故道全長分作六段,并指出每段合瀆渠所在行政區劃位置。據上文所述,艾陵湖站在在今江都城東北四十里,邵伯鎮之東,《圖說》對運河與艾陵湖的關系描繪不準確,其主流并不入艾陵湖,故第一二段合而為一;且入淮口描寫不準確,邗溝在末口入淮后繼續西行再次入淮也并沒有文獻支持,本著孤證不立的原則,本文并不采納。如此,則邗溝運河共分為四段。最南一段為自廣陵城下引江口向北穿武廣、陸陽二湖,注入樊良湖,此段為人工運道,行至樊良湖。第二段由樊良湖西北出,至博芝湖。第三段自博支湖向東北達于射陽湖,此段在史籍記載中叫做馬長汀[22](P1139)。從《寶應圖經》中的示意圖來看,馬長汀是一條狹長的水道,是連接博芝與射陽湖小段運河的別稱。第四段為出射陽湖至末口之間的河段,這段河道也是人工開挖的。

在主干道之外,邗溝還有一些支流與沿途湖泊相連。首先是與艾陵湖連接的部分。《太平寰宇記》:“廣陵縣邵伯埭有斗門,在縣東北四十里,臨合瀆渠有小渠,闊六步五尺,東去七里,入艾陵湖。”[26](P2447)《讀史方輿紀要》也說,今湖在邵伯鎮東,西接官河。謝安立邵伯堰,堰此湖之水也。可見這條通艾陵湖的河道,是運河的支流。其次,白馬湖與射陽湖之間的狹長水道,即夾耶,也是運河的一條支流,雖然在春秋時期邗溝修通的時候并不經過白馬湖,但這條支流在東西運道上發揮著作用,也是運河沿線的一條重要支流。其具體位置,清代《寶應圖經》云:“射陽、白馬之間有支渠曰夾耶,今黃浦溪是其遺跡。黃浦溪在涇河閘南十里,為山陽、寶應交界。”[24](P290)

三、 邗溝地圖編繪方法與技術

(一)編繪思路

基于《中國歷史地圖集》、春秋時期邗溝相關文字史料和輿圖,確定邗溝演變歷史地圖繪制標準年代與地圖要素內容;根據歷史地理與水利領域專家的考釋成果,以點狀、線狀、面狀矢量數據為分類依據,建立大運河歷史地圖編圖信息表。以現代江蘇省標準地圖為底圖,對《中國歷史地圖集》春秋時期政區數據、自然水系數據進行矢量化,根據編圖信息表增繪邗溝及其周邊相關地理要素,形成春秋時期邗溝演變地圖。

(二)數據構建

按照數據來源的準確度將運河相關地理數據分為高準確度數據、較準確數據和模糊類數據三類數據:

(1)高準確度數據是指具有實測數據、遙感影像圖和地圖作支撐,或位置尚存、可考的運河數據。

(2)較準確數據是指來源于具有空間坐標系統的歷史地圖,但缺少明確的空間范圍或地名標注,或是需要利用其它時間段古今地圖來推斷其信息的數據。

(3)模糊類數據多指沒有準確的實測數據或地圖作支撐,其主要來源是文字史料和輿圖示意的數據。

由于春秋時期距今時間跨度大,史料記載不夠詳細,輿圖、示意圖等資料往往也只能獲取大致的方位信息,無法獲取精確的空間坐標。因此在數據構建時要將精確定位和模糊定位相結合,基于《中國歷史地圖集》和現代標準地圖先構建具有精確坐標或可以確認準確空間位置的數據,再根據文字記載、輿圖示意等整理出的編圖信息表,將空間位置較模糊的數據定位在相對準確的空間范圍內,最后結合專家意見對存疑數據進行精細化處理與修改完善。

(三)實現方法

在邗溝演變地圖中,點狀地物主要包括政區點和參考位置點。其中,政區點主要來源于《中國歷史地圖集》春秋時期矢量化數據,部分地圖集缺失地名則需根據編圖信息表與《古今地名大辭典》進行補充繪制;而由于線狀與面狀地物的構建原則為先點后線,參考位置點便成為繪制線狀與面狀地物的基礎。

線狀地物的繪制包括其起訖點確定、走向確定和重要拐點確定。以運河河道為例,河道路線的變化往往在河道中的某一段發生。在構建河道數據時,首先需要根據史料文獻或實測數據確定整體河道的起訖點位置和重要拐點位置,隨后根據不同歷史時期河道的變遷情況,分段確定河道的走向以及最終匯入的水系,將各點依次連接構成整體運河河道。最后需根據文字史料、歷史地圖或現代測繪地理數據進行空間校正。

面狀地物的繪制包括其中心位置點確定、大小范圍確定和形狀確定。以射陽湖為例,由于《中國歷史地圖集》春秋時期所繪制的射陽湖只有大致參考范圍,因此需根據地圖集與考釋成果確定射陽湖中心點位置,隨后基于地圖集參考范圍和描述射陽湖大小的相關文字史料,以中心點為圓心向外構建符合描述的橢圓形狀進行示意,最后根據需要對射陽湖相關輿圖進行地理配準和矢量化得射陽湖參考形狀,結合歷史地理與水利領域專家意見對該形狀進行優化。

河道及周邊水環境數據主要包括人工運道、自然河流和湖泊等,由于春秋時期邗溝運道是通過串連周邊河湖,其開鑿的基礎是借助周邊水環境,因此運道與周邊水系的構建并非相互獨立的,可以互相參照同時構建。在對河道與周邊水環境數據進行構建時,需要按照其數據準確度進行分類,并分別設計不同數據構建方法,數據構建流程如圖1所示,編繪得到的春秋時期邗溝演變地圖如圖2所示。

圖1 邗溝運道與周邊水環境構建流程

圖2 春秋時期邗溝演變地圖

四、 邗溝開鑿的驅動力分析

(一)邗溝水系特征分析

從前文的考證以及呈現的地圖可知,邗溝運道及周邊水系環境有以下特點:

水域遼闊,河湖密集。從自然地理上看,當時的江淮地區,西起大別山麓,北至淮河,南訖長江,東濱黃海,跨今蘇、皖二省,區間分布著眾多湖泊,水域遼闊,其中以古射陽湖為最大,包括寶應、淮安、建湖、興化交界地區,水域周長達300里。

湖泊連綴,運道迂遠。從空間走線看,邗溝東道線路與今天的里運河線路大不相同,是在今大運河東,沿線堤岸無設,基本借湖而行,江與湖、湖與湖、湖與淮間有多條人工運道或天然河道相連,整個運道迂遠曲折,全長比起訖點直線距離長四分之一,是現代里運河長度的兩倍有余。

江水北流,江淮貫通。從水流走向看,水道的流向是由地勢高低決定,當時江淮之間的地勢,南北兩側接近江、淮一帶,因砂堤作用地勢較高,又由于長江水勢浩大,挾帶泥沙能力強,江北岸砂堤規模遠大于淮河南岸砂堤,呈現南高北低之勢,而中間湖泊群為低洼地帶,邗溝得以引江水北上入淮,成為溝通江、淮的一條南北大動脈。

(二)邗溝開鑿的驅動要素

(1)自然河流通航條件不足。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絕大部分河流都是東西流向,這導致南北交通不便。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戰爭頻繁,對交通的需求也空前增加,現有的河湖水系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只能開鑿人工河道。

(2)現實需要。吳王夫差時,其國力達到頂峰,欲北上伐齊,爭霸中原。當時,吳國水師較強悍,在與楚國、越國的戰爭中屢次發揮優勢。然而,江淮之間雖然湖蕩富集,卻無一條直接水道通航,吳國水師北上以及水上運輸只有兩條路:一是從長江入海,向北繞道進入淮河,再進入泗水,也就是《尚書·禹貢》所說的“沿于江海,達于淮泗”,但海上運輸,危險系數較高;二是從長江逆流而上至濡須口入巢湖,再由巢湖入長江支流南淝水,經淮河支流東淝水入淮河,但是這條水道受地形影響,通航條件很差,又迂回遙遠。考慮避開海上航運風險和繞道濡須口困難,吳王遂行開河之舉。

(3)當地開鑿運河的有利條件。如前文所述,中全新世時期(距今5000年)江淮地區由高海面初期的淺水海灣演變為古瀉湖環境,四周高,中間低,整體呈“碟形”洼地,形成了河網稠密、湖泊眾多的基本格局。這樣充足的水源,眾多的河流湖泊,使得開挖一條人工運河并不需要耗費太多人力物力,只需充分利用這些天然河道和湖泊,進行局部開挖,運道即可串聯貫通。當然,這也是導致邗溝道路迂遠的原因,但邗溝的開通,畢竟比之前的海路或者更上游經巢湖的路線近便許多。

五、 結論與展望

通過對邗溝路線的分析可知,邗溝的修建思路,是以最少的代價溝通長江與淮河。由于修建者是吳國,從它本身的便利出發,在揚州與淮安之間開通水道,不僅工程最為經濟,路線也最為近便。邗溝沿線有重要集水湖盆射陽湖,其地勢低洼的特點,有利于江水北上通航。沿途的各重要湖泊,不僅提供了水源,也縮短了需要人工開挖的工程。由于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南北向河流非常少,人工開鑿運河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此后的隋唐運河,京杭大運河,都是基于這種考慮修建的,也都是在邗溝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因此邗溝奠定了此后兩千余年我國運河修建的基礎。邗溝自修成以后,溝通了江、淮、河、濟四瀆,使整個東部平原連接起來,為文化和經濟的交流奠定了基礎。正是基于這種考慮,在東部平原維持一條自南而北的運河,是歷代統治者共同的選擇。

本文在考證的基礎上,研究了邗溝運河地圖編繪的方法。前人繪制的邗溝示意圖千差萬別,本文充分依據史料,在進行資料考釋的基礎上,構建繪制地圖所需的數據庫,參考前人繪制的示意圖,繪制出了較為可信的邗溝地圖,摸索出了一套運河水系地圖繪制的方法,為邗溝的演變地圖繪制提供了經驗。

[參 考 文 獻]

[1]郭黎安.里運河變遷的歷史過程[J].歷史地理, 1987(1).

[2]岳國芳.中國大運河[M].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89.

[3]姚漢源.京杭運河史[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8.

[4]陳慕.邗溝與京杭大運河[J].江蘇地方志,2004(3).

[5]劉濤.春秋至隋代邗溝早期運道變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10-09 (5).

[6]戴甫青.“邗溝十三變”綜述[J].檔案與建設,2019(1).

[7]賀云翱,干有成.中國大運河江蘇段的歷史演變及其深遠影響[J].江蘇地方志,2020(3).

[8]王莉莉.中國大運河的歷史變遷、遺產構成與當代價值[J].黃河·黃土·黃種人,2020(21).

[9]王福林.淺談清口與末口的歷史地位[J].水文化, 2023(1).

[10]潘鳳英.歷史時期射陽湖的變遷及其成因探討[J].湖泊科學,1989(1).

[11]凌申.歷史時期射陽湖演變模式研究[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20(3).

[12]楊霄,韓昭慶.1717-2011年高寶諸湖的演變過程及其原因分析[J].地理學報,2018,73(1).

[13]施和金.江蘇長江岸線的歷史變遷與沿江開發應注意的問題[J].歷史地理,2007(1).

[14]奚雪松,秦建明,俞孔堅.歷史輿圖與現代空間信息技術在大運河遺產判別中的運用—— 以大運河明清清口樞紐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 2010,29(5).

[15]楊守敬,熊會貞.水經注疏下冊[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16]陳達祚,朱江.邗城遺址與邗溝流經區域文化遺存的發現[J].文物,1973(12).

[17]陳橋驛.中國運河開發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8.

[18]趙希濤,魯剛毅,王紹鴻,等.江蘇建湖慶豐剖面全新世地層及環境變遷與海面變化的初步研究[J].科學通報,1990,35(4).

[19]樂史.太平寰宇記·卷124淮南道二[M].北京:中華書局,2020.

[20]阜寧縣志·四川瀆下·射陽湖[M].阜邑陸氏刻字修譜局,1886.

[21]焦忠祖,等.阜寧新志·陳云墀射陽湖復古議[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22]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南直五[M].北京:中華書局,2018.

[23]董醇纂.甘棠小志·記運道二.

[24]寶應縣圖經[M].臺北:成文出版社, 1970.

[25]劉文淇著,劉濤校注.揚州水道記[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6.

[26]樂史.太平寰宇記·淮南道一[M].北京:中華書局,2020.

[責任編輯 張 馳]

猜你喜歡
歷史
元旦的歷史演變
歷史重現
環球時報(2022-03-16)2022-03-16 12:17:18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篡改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7月
歷史上的5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微拍一区|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久久精品视频一|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国产流白浆视频| 色婷婷狠狠干|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91网站国产|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国产精品视频a|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男人视频|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98超碰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彩视频| 高清大学生毛片一级|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午夜日b视频|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综合久久|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欧美笫一页| 在线精品自拍|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九色91在线视频| 伊人色婷婷| 69av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影院|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亚洲精品第1页|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91亚洲免费视频|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四虎永久在线|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天堂亚洲网| 欧亚日韩Av|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天堂|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日韩二区三区|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