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漆是一種優良的天然涂料,在家具制作中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從大漆的優異性能和應用現狀出發,分析大漆在當代家具設計中運用的重要意義,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大漆工藝的傳承與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漆;家具設計;應用;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J52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8-0053-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邵文文.大漆在家具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天工,2024(8):53-55.
縱觀國內外家具設計領域,利用各種涂裝工藝來美化家具產品,提升其藝術價值,已是家具行業的一大發展趨勢。而大漆憑借其獨特的材料屬性和藝術表現力,不僅能滿足消費者對家具裝飾性的要求,更能充分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彰顯“中國制造”的時代風采。因此,在傳承文化、服務當代的理念指引下,深入研究大漆工藝在現代家具設計中的應用,對于推動中國家具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文化自信和國際影響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大漆在家具設計中應用的意義
大漆工藝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國的先民就開始利用天然漆液來保護和裝飾木質器物。幾千年來,中國工匠在大漆工藝的應用和創新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風格,譬如戰國時期的彩繪漆器、漢代的雕漆、唐代的犀皮漆、宋元時期的剔紅、明清時期的戧金嵌寶等,都彰顯了大漆工藝的精湛技藝和審美情趣[1]。將大漆工藝運用于現代家具設計,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一方面,通過在家具產品中融入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漆藝元素,能夠喚起人們對傳統手工藝的重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以現代設計理念對傳統漆藝進行創新,能賦予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展現出傳統工藝在當代社會的生命力,將有力促進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
大漆工藝賦予家具獨特的視覺美感和文化內涵,能夠彰顯家具的尊貴與典雅,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向往。譬如,一件精心設計、手工打造的犀皮漆書桌,幽深瑩潤的黑色漆面內斂而高貴,流暢圓潤的線條古樸雅致,再配以黃銅包邊、鏨刻紋飾,整體風格典雅華貴,既有傳統家具的端莊,又有現代家具的時尚,能夠彰顯主人不凡的藝術品位和生活格調。運用大漆工藝打造的精品家具,必將成為家具行業引領消費時尚、推動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3]。設計獨特、工藝精湛的大漆家具,能夠為追求品質生活的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滿足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彰顯身份、展現格調的重要載體。同時,大漆家具的推廣應用,也將引導更多消費者重新審視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價值,推動形成崇尚傳統文化、追求精致生活的消費理念,助力提升人們的文化自信和審美素養[4]。
二、當前大漆在家具領域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消費者認知度不高,市場需求有待激發
雖然近年來隨著文化自信的提升和工藝美學的興起,一些知名設計師和家具品牌開始重視大漆元素的運用,但在更大范圍內,消費者對大漆家具的認知還比較有限。一方面,大眾傳媒對大漆工藝的宣傳報道不足,消費者了解大漆文化的渠道不暢,對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魅力缺乏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大漆家具在市場中的占比較低,難以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在當前形勢下,消費者習慣于選購價格相對低廉的板式家具,對大漆等傳統工藝制作的實木家具,在價格接受度和功能性方面還存在一定偏見。
(二)設計創新不足,款式同質化現象嚴重
設計是家具的靈魂,優秀的設計是彰顯匠心、體現價值的關鍵所在。但從當前大漆家具市場來看,產品設計創新明顯滯后,款式千篇一律,同質化問題日益突出。很多企業一味照搬傳統的漆器造型和紋樣,缺乏時代氣息,難以引起當代消費者的共鳴;有的企業盲目追隨國際設計風尚,簡單將大漆元素嫁接其上,缺乏文化內涵,也難以彰顯民族特色。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漆家具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被嚴重弱化,逐漸淪為仿古家具的“點綴”和“陪襯”。
(三)工藝水平參差不齊,產品質量有待提高
大漆工藝流程復雜、工序繁多,對漆工有很高要求,而隨著老一輩漆藝大師的去世,傳統漆藝面臨青黃不接的困境。目前,從事大漆制作的人員多是在崗培訓出來的,技藝根基普遍不深,創新能力不強。而有的企業過于追求商業利益,在用料、工序等方面偷工減料,導致產品質量不過關,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給行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四)成本較高,制約產業規模化發展
精美的大漆家具工藝考究、制作周期長,投入的人工和原料成本都很高,最終產品售價動輒數萬元,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漆家具的市場規模。目前,大漆家具生產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和作坊,生產工序基本靠手工操作,自動化、信息化程度普遍較低,生產效率不高,難以通過規?;a來分攤成本、降低售價。而高昂的產品售價,又使大漆家具只能局限于小眾高端市場,產銷規模始終難以突破,形成產業發展的瓶頸。
三、推動大漆在家具設計中應用的對策
(一)加強宣傳教育,提升消費者認知度
消費者是市場的主角,只有不斷提升大眾對大漆家具的認知度,才能真正激發內需潛力,打開市場空間。對此,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廣泛宣傳大漆工藝的悠久歷史和獨特魅力,普及大漆家具的鑒賞、保養知識,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大漆家具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同時,要創新宣傳方式,綜合運用短視頻、網絡直播等新媒體形態,吸引年輕群體關注大漆文化,培育新生代消費群體。在營造社會氛圍的同時,還要注重將大漆文化融入國民教育,增強全民的文化自信??山Y合中小學美術、勞動課程,開展漆藝鑒賞、漆畫制作等實踐活動;在大中專院校開設漆藝選修課,培養具備文化素養、熱愛傳統工藝的高素質人才。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教育,提升大眾對民族工藝的認同感,推動形成愛用國貨、崇尚傳統的社會風尚,為大漆家具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注重原創設計,打造精品力作
要讓大漆重新煥發光彩,彰顯傳統工藝魅力,關鍵在于原創設計。大漆家具企業要樹立精品意識,把設計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大力引進和培養設計人才,鼓勵原創,重視知識產權保護。要立足傳統、面向當代,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吸收現代設計理念,不斷創新設計元素、豐富表現手法,推出兼具傳統韻味和時尚氣息的精品力作。提升原創設計水平,需要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廣泛合作,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整合多方資源,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要鼓勵高校開展大漆工藝專業教育,培養具備跨界整合能力的復合型設計人才;支持科研院所加大大漆工藝應用技術攻關,研發新材料、新工藝,為設計創新提供有力支撐;引導行業協會、專業機構等搭建交流平臺,促進設計資源共享,推動全行業創新能力整體提升。同時,還要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學習借鑒國外優秀設計經驗,將中國元素與國際時尚巧妙結合,不斷增強中國設計的文化內涵和國際影響力。
(三)強化工藝創新,提高產品質量
工藝是大漆家具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在當前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背景下,必須堅持工藝創新這一主線,不斷提高產品品質,全面提升大漆家具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強化工藝創新,要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結合。一方面,要系統梳理古代漆器制作技藝,加大對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力度,完善傳習所等傳承載體,為漆藝發展厚植根基。另一方面,要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攻克工藝難題,開發環保、高效、多功能的新型涂料,簡化操作流程,降低資源消耗,實現傳統工藝的創造性轉化。同時,還要重視手工技藝與數字化制造技術的融合,發揮信息化優勢,建立原料、工藝、質量等的數據庫,為產品創新、質量管控提供數字化支撐。提高產品質量,需要企業嚴把質量關,完善標準體系。要以紅木家具等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為基礎,制定更加細化、可操作的企業產品標準,從原料采購、配方設計到生產制造、產品檢測全過程加強管控,建立可追溯質量保障體系。同時,要不斷健全質量管理制度,加強生產現場管理,強化全員質量意識,推行精細化、規范化生產,保證每件產品都經得起市場和消費者的檢驗。通過標準引領、嚴格管理,切實把大漆工藝的優勢轉化為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推行規?;a,降低生產成本
在傳統手工精制的基礎上,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推進大漆家具規模化生產,是破解成本難題、推動產業跨越發展的必由之路。推行規?;a,要統籌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對傳統生產方式進行改造提升??梢胱詣踊a設備,使雕刻、打磨、噴涂等關鍵工序實現機械化作業,減少人工投入,提高勞動生產率。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智能監控系統,實時采集生產數據,優化產線布局,精準調度生產任務,提升制造效能。同時,要積極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加快產品開發速度,實現多品種、小批量、定制化生產,更好滿足市場需求。通過生產方式變革,推動大漆家具產業向精益化、規?;?、智能化方向加速轉型。降低生產成本,需要統籌優化大漆家具產業鏈各個環節。要強化與上游原料產地的產銷對接,建立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保障原料供給,降低采購成本。同時,要加強精細管理,推行節能降耗,減少生產浪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此外,還要發揮產業集群優勢,通過原料、技術、人才等要素的集聚共享,整合分散的制造能力,降低綜合成本。政府也要加大政策支持,完善財稅、金融、土地等優惠措施,降低企業經營負擔。多措并舉、多方聯動,促進大漆家具產業提質增效、集約發展,為更多消費者帶來品質體驗。

四、結束語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強烈。精致考究的大漆家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精湛的制作工藝、優異的品質性能,必將引領中國家具業向設計驅動、品牌引領、創新發展的方向邁進。在消費者、設計師、制造商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在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的交相輝映中,定能重塑大漆輝煌,讓這一民族瑰寶在新時代綻放異彩。
參考文獻:
[1]趙暢,黃艷輝,張帆.大漆在家具中的運用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6(10):14-15.
[2]孫仕榮.家具設計中的形思維與象思維運用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3(8):42-47.
[3]李建文,袁豐.“跨界”思維在家具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包裝工程,2017(4):223-226.
[4]張曉霞.傳統民藝復興發展研究:以福州大漆家具為例[J].藝術科技,2017(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