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由于受品種、設備的限制,長期以來一直是采用人工播種、人工收獲(包括收割、打捆、晾曬、敲打、曬干、入倉)的方式種植。隨著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在芝麻品種的選育及種植、收獲設備的研發上陸續取得突破,現在完全實現了芝麻從播種到收獲的全程機械化。現將其栽培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一、田塊的選擇
芝麻耐旱怕漬,忌連作,因此芝麻種植田塊應選擇排水條件良好、至少頭一年沒種植芝麻的田塊。另外,由于芝麻耐瘠薄,因此一般不與其他對土壤肥力條件要求較高的作物爭地,肥力較低田塊甚至新墾紅壤旱地均可種植。
二、品種的選擇
芝麻之所以不能順利完成聯合收獲,主要在于傳統的芝麻品種成熟后蒴果會自動裂開落粒。因此,要實現芝麻成熟后聯合收獲,就應選擇抗裂蒴、抗落粒的芝麻品種,如豫芝NS610、豫芝ND837等。
三、播種時期
為了保證芝麻能在田間正常干枯,順利實施聯合收獲,且不影響后茬作物的播種,建議芝麻在5月至6月中旬完成播種。如果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播種,則應減少施肥量,避免芝麻貪青晚熟,影響收割機聯合收獲。
四、機械化播種
可以使用目前市場上集耕地、施肥、播種、蓋土于一體的聯合播種設備,選擇小粒子播種器,完成播種。設備播種幅度一般為2米,可采取寬窄行播種,便于后期采用小型松土機進行中耕除草。每耕幅(2米)種6行,寬行距為60厘米,窄行距20厘米。每畝設置用種量0.2公斤(一般無須間苗),5月至6月中旬播種的田塊,根據地力情況,每畝施45%氮磷鉀顆粒復合肥30~35公斤;6月下旬至7月中旬播種的田塊,根據地力情況,每畝施45%氮磷鉀顆粒復合肥25~30公斤。播種完成后,隨即用無人機噴灑異丙甲草胺或乙草胺進行芽前除草(使用濃度參照藥劑說明書)。
五、田間管理
芝麻出苗后,株距以8~10厘米為宜。如果密度較大,可適當間苗。在芝麻生長期間,如果田間出現病蟲害發生跡象,應及時防控。蟲害可噴施阿維菌素等殺蟲劑。芝麻苗期至盛花期以防治青枯病為主,可噴施噻唑鋅等殺菌劑;盛花期后以防治莖點枯病為主,可噴施井岡霉素等殺菌劑(使用濃度參考藥劑說明書)。
為盡量減少芝麻成熟后機收的損失率,可以在芝麻現蕾期噴施400毫克/升的矮壯素溶液,7天左右后再噴第二次。
六、田間草害防控
田間如果以禾本科雜草為主,可噴灑蓋草能等選擇性除草劑。由于目前還沒有抗除草劑的芝麻品種,如果田間以闊葉雜草或莎草科雜草為主,在田間雜草影響到芝麻正常生長的情況下,可使用手持式小型松土機,在芝麻寬行內進行中耕松土除草。
七、聯合收獲
在芝麻成熟至完全落葉、莖稈及蒴果完全干枯(含水率低于8%)后,選擇無雨天氣,使用水稻聯合收割機加裝油菜收割臺進行聯合收獲。收獲前如果田間草害比較多,且大部分草長至芝麻果軸三分之一以上位置,則應進行割除,割至芝麻果軸以下部位,便于順利完成芝麻聯合收獲。
在使用收割機進行收割時,應在設備中的秸稈篩除網篩上加上一層孔徑0.5~1.0厘米的網篩,充分篩除芝麻莖葉,以實現芝麻無須再次過篩、直接入倉的目的,同時對設備去除枯枝莖稈風機的風量調整至收割水稻時風量的五分之二,避免芝麻籽粒被吹損。經調整后的聯合收割設備可實現芝麻田間收割后直接入倉,無須晾曬,機收損失率約7%。
(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芝麻南昌綜合試驗站? ?魏林根? ?郵編:3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