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蛀莖蟲屬鱗翅目織葉蛾科鉆蛀性害蟲,別名茶枝蛀蛾、茶蛀梗蟲、茶織葉蛾等。該蟲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四川、湖北等地。其主要寄主植物是油茶和茶葉。筆者在掌握蛀莖蟲生活史的基礎上,采用分期防治的方式對其進行滅殺,與普通方法相比,防治效果更顯著。
1.發生規律及危害癥狀
油茶蛀莖蟲在江西、浙江、福建、廣東等地1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被害枝干內越冬,翌年3月上旬幼蟲恢復取食,3月下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6月中、下旬為幼蟲孵化盛期,幼蟲期歷時9~10個月。
油茶蛀莖蟲主要寄生在油茶的枝干中,幼蟲從上向下蛀食枝干,導致枝干中空、枝梢萎凋,日久干枯,大枝也常整枝枯死或折斷,進而嚴重影響油茶長勢。
2.分期防治方法
首先,于5月上旬至6月中旬用黑光燈誘殺成蟲。5月中旬葉面噴藥,選用20%三唑磷乳油300~350倍液葉面噴施,每隔9~12天噴1次,連續噴3次。然后,于7月上、中旬開始選用20%殺螟硫磷乳油100~200倍液葉面噴施,每隔12~15天噴1次,連續噴3次。最后,在7月至翌年5月人工剪除枯萎的蟲枝,對蛀莖蟲已蛀入主枝或主干的油茶樹,用注射器將80%敵敵畏乳油1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50倍液注入蟲孔,然后用泥土封孔,以殺死其幼蟲。
依據油茶蛀莖蟲的生活史,在其各個生長期采取不同措施進行防治,能夠更早、更及時、更高效地殺死油茶蛀莖蟲幼蟲,極大地降低蛀莖蟲對油茶的危害,大大減少因蛀莖蟲的危害造成油茶的整株死亡,從而擴大了油茶的冠幅和提高了油茶樹的存活率,為油茶豐產創造有利條件。
(江西? ?張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