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質量的德育體系是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課程群是建設高質量德育體系的重要載體,要引領正確方向,體現校本特色,堅持與時俱進。在德育課程群建設方面,學校可以通過健全工作機制,優化課程管理,完善評價體系,培養“大師資”,搭建“大平臺”,建構“大德育”,實現全面育人、高質量育人。
【關鍵詞】德育體系;德育課程群;育人價值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16-0007-04
【作者簡介】王琴,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實驗小學(江蘇鹽城,224100)黨總支書記、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高質量的德育體系是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提出的“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高質量的德育體系已經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且必要的任務,它關乎教育強國夢的實現,關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的解決。
課程建設是中小學校育人的重要抓手,也是建構高質量德育體系的重要途徑。當前,學校在德育課程的建設上還存在一些不足。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指出,“一些地方和學校對‘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開門辦思政課、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的意識和能力還不夠強,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有的課堂教學與現實結合不緊密,有的學校第二課堂重活動輕引領,課程思政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等現象”。構建基于時代要求和校本特色的高質量德育課程體系需要對課程進行整體設計、有效實施和多維度評價,以真正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如何構建基于時代要求和校本特色的高質量德育課程體系呢?德育課程群可以作為一種積極的探索。
一、德育課程群的內涵及特征
(一)德育課程群的內涵
課程群是與單門課程相對的一種課程建設模式,一般由3類或3類以上的課程組成,這些課程之間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有一定的關聯度。教師根據學生成長的需要,將這些在同一個主題下、具有不同的價值指向,但又有相關連接點的課程進行整合,通過統籌編排,使它們之間相互呼應、滲透互補,形成一個既不重復交叉,又不遺漏缺乏,同時在不同方面都能相互補足的課程體系。德育課程群通過統整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更好地培根鑄魂、啟智潤心,推動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二)德育課程群的特征
1.引領正確方向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在某種意義上,“德”體現人們共同的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范,指向的是人的品行、品質。因此,德育課程群必須引領正確的方向,一是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順應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發展方向;二是要順應人類文明發展的大方向,用人類共同價值、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引領德育課程體系建設。[1]
2.體現校本特色
德育課程群建設,必須與地域特色文化、學校辦學理念緊密聯系在一起。2023年5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與管理的意見》,在課程建設的“基本原則”中明確提出,要“因地制宜,體現特色。結合實際,充分挖掘當地自然、社會、人文、科技資源,構建主題內容、呈現形式和實施方式等各具特色的課程,發揮獨特育人價值”。地域特色文化所蘊含的育人價值,可以給德育課程群提供豐富多樣的素材資源。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特色可以進一步增強德育課程群的內涵,使其更契合中小學校的辦學理念及育人目標。
3.堅持與時俱進
開展德育工作需要與時俱進。優質的德育課程群不是封閉的,而是一個體現發展、開放、包容、精進的課程體系,是與時代進步、世界變化、國家發展等高度一致的。唯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要求,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后繼有人。[2]
二、德育課程群的育人價值
1.錨定政策靶向,策應時代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德育工作。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的作用不可替代。[3]近年來,教育部等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德育工作以及課程建設的重大文件,如《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等,形成了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長效發展的德育工作體系,體現了時代需求。
2.推進課程融合,構建“大德育場”
德育場是自然場的派生場,是德育過程中各要素能量與信息運作的存在方式,它既產生于德育過程,又是德育過程的場所和內在依據,它的本質特征是輻射信息、產生吸引力,德育系統各要素及各要素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都蘊含于德育場并最終統一于德育場。[4]德育課程群應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中,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和資源,建設好“大課堂”、搭建好“大平臺”,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融合,將中小學德育這項凝魂聚氣、固本強基的基礎工程落實落細,實現全面育人、高質量育人。
3.堅持價值引領,促進全面發展
德育課程群是德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具有教育性功能,對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均有促進和推動作用。建設德育課程群要在內容上涵蓋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在具體實施上,德育課程群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強化價值引領,體現德育為先、五育并舉,體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三、德育課程群的建設思路
1.健全工作機制,建設師資隊伍
為推進德育課程群的建構與實施,中小學校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機制,搭建德育課程群實施的組織架構,明確開發、實施、評價、監測德育課程群的責任主體,充分發揮制度的規范和引導作用。加強德育課程群的建設規劃,需要建立持續發展的機制。同時,要將德育課程群的育人價值貫穿于建設與管理的全過程。
除了形成德育課程群研發的核心團隊,學校還要加強德育師資隊伍建設,構建“大師資”體系。需要以教育家精神以及“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要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將思政教師、班主任作為學校實施德育課程群的主力,所有學科教師都要積極參與,樹立“人人都是德育人,時時、處處、事事都育人”的觀念,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大格局。同時,加強團隊合作,邀請德育教研員和德育課程專家參與,及時梳理、解決德育課程群開發與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升教師的教研能力。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邀請社會志愿者、家長志愿者加入,協同推進德育課程群的實施。此外,學校還要完善德育師資培養與激勵機制,提升團隊實施德育課程群的綜合能力。
2.優化課程管理,健全資源平臺
教師需要形成系統思維,能夠以一種整體、連貫的方式整合各類資源,使之構成一套完整的德育課程體系,發揮德育資源協同育人的效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校要優化課程育人體系,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德育課程群建設,堅持思政課在德育課程群中的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一體化,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構建跨學科德育課程體系。
學校要通過建設物型場域,利用圖書館、運動場、實驗室等資源,為學生營造沉浸式的德育課程群環境;要打造文化場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并利用地理、文化、經濟等地域性資源,從中汲取德育養分,開設具有校本特色的課程項目和主題活動,促進德育工作的特色化發展;要延展德育實踐場所,由學校牽頭,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參與的緊密協作關系,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形成“課內+課外”“課堂學習+課外活動”相結合的“大德育場”,提升德育課程群的育人價值。
3.完善評價體系,提升德育實效
學校是實施德育課程群的責任主體,要全面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要求,建立管理者、專職教師、班主任、各學科教師、家長和學生等多元主體參與的多維度評價機制,形成自評和他評相結合的多元評價體系。
教師要改變評價觀念,從促進學生學習、成長的視角,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學會利用評價結果來改進學習。學校要建立以過程性評價、增值性評價為主的評價制度,強化素養導向、實踐導向,注重對學生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等的考查,以及對學生的體驗、探究、制作等方面的過程性觀察,通過交流展示活動圖片、作品成果等,對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進行精準分析,開展綜合素質評價。
在信息化時代,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對學生的道德發展情況進行全面跟蹤與評估,定期提供反饋報告;探索增值性評價,借助大數據全面了解學生道德發展的變化情況,發現學生德性生長的增值部分,利用增值評價來激勵學生;對德育課程群的科學性進行及時反饋,推動學校德育課程群建設向高位發展。
構建高質量的德育課程群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它不僅彰顯了時代要求,體現了地域文化、校本特色,更能促使學生在課程思政中獲得德育力量,在實踐體驗中踐行道德認知,在評價激勵中提升道德素養,在“大德育場”中自覺成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N].人民日報,2023-05-30(1).
[2]唐漢衛.何謂“高質量”德育體系[J].中國德育,2023(24):1.
[3]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4]莫飛平.論德育場與德育新思維觀[J]. 湖南大學學報,2002(3):59-62.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五育融合’視域下‘四生教育’課程群體系建構的研究”(D/2021/02/809)、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四期課題“‘四生教育’德育課程群:小學生精神明亮的體系建構”(2021JY14-L3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