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校協同有利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營造積極、健康的成長空間。班主任應積極探尋班級管理中的家校協同策略,創建教育共同體,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體實施策略包括:啟動“欣賞儲蓄罐”親子活動,賦能家庭共成長;開展基于“共情與希望”的家訪活動,潤澤關系共育人;運營多維互動的班級群,聚智集力共提升;創新家長進課堂活動,優質資源共分享。
【關鍵詞】家校協同;教育共同體;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16-0082-03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兩大教育主體,應該在相互促進、彼此激勵、雙向合作中共同促進學生的素養提升。班主任應努力創設和諧的家校合作氛圍,吸納更多的家長力量參與學校教育,提升家長的教育責任感和自覺性,統一家校育人理念,讓家庭與學校成為學生成長的助推力量。為此,筆者積極探索家校協同策略,創建教育共同體,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啟動“欣賞儲蓄罐”親子活動,賦能家庭共成長
自我效能感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其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是提高他們的自尊水平和內驅力。為此,班主任可以聯合家長開展“欣賞儲蓄罐”活動——每天寫3~5條孩子的“閃光點”,放在家庭自制的“欣賞儲蓄罐”里,臨睡前讀給孩子聽,活動可以持續21天或 42天。
活動的開始階段,一些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什么好欣賞的部分,有的話也只有幾點,實在寫不出太多。引導家長發現孩子“閃光點”的過程,其實就是班主任指導家庭教育的過程。班主任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家長去欣賞孩子:一是欣賞孩子的成績,包括各個方面的成績,如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二是欣賞孩子的努力,無論結果如何,都要看到孩子的努力;三是欣賞孩子的動機,也許孩子不太努力,但要肯定孩子積極的態度和動機;四是欣賞孩子的本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如善良、幽默、有創造力等。通過這個活動,家長能夠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自己的孩子,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給予孩子更多的肯定。其實,不僅是對孩子,這個活動還可以延展到家庭里的每一個人。家庭成員間彼此欣賞和肯定,可以讓愛和溫暖在家庭中流動,讓孩子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快樂成長。
對于孩子而言,當家長表達出對他們的肯定和欣賞后,孩子也能看到自身的優勢和獨特價值,從而不斷提升自我效能感。更重要的是,他們會覺得自己的點滴進步、努力過程、未被發現的天賦都被父母看在眼里了,自己是個被看見、被重視、被愛著的人,從而獲得成長的力量。
二、開展基于“共情與希望”的家訪活動,潤澤關系共育人
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在活動過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關系或距離,對關系雙方的行動結果起著重要作用。在家校協同育人中,建立良好的家校關系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過程中要充滿愛和期待,如果把一份愛心放在家訪中,我們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基于共情與希望的家訪,成為潤澤家校關系、推動家校協同育人的突破口。
1.傾聽共情,建立關系
在家訪中,不加任何評價的傾聽非常重要。在傾聽之前,班主任可以先對家長進行關切的詢問,營造溫馨的談話氛圍,讓家長愿意表達。在傾聽過程中,班主任不僅要記錄重要的信息,發現問題,了解真相,還要考慮到家長的情緒和期待,并且給予真誠的反饋。傾聽和共情是幫助家長疏通情緒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家校間建立良好的關系,促進家校協同育人。
2.點贊細節,討論方案
在家訪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心理狀態等方面與家長進行深入交流,并且盡可能關注到更多的細節,肯定家長的積極做法,讓家長看到自己在育兒中的優勢,為家長賦能。與家長達成共識后,班主任還可以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給予家長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并根據家長的需求和期待,與他們共同探討家校協同育人的具體策略。
3.展望未來,協力共行
在結束家訪前,班主任可以與家長共同展望美好未來,不斷提升家長行動的內驅力,更好地達成家校同行的目標,讓家校共育在達成的共識下更融洽、更有效。
三、運營多維互動的班級群,聚智集力共提升
在傳統的家校溝通模式中,班級群主要用于教師布置任務,是一種單項的通知平臺。為了促進家校更好地和諧共育,我們需要架起一座學生、教師與家長之間互相溝通的橋梁,把班級群建設成一個多維互動、共同成長的平臺。班主任可以在班級群里通過文字、照片、音頻、視頻等方式呈現多種內容:一是活動展示,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團隊協作中的基本狀況;二是知識點撥,各科教師給予學生重點知識點撥和拓展,根據家長發來的問題給予學科專業指導和建議;三是好書共讀,不定期推薦家庭教育書籍,家長和教師在閱讀后進行交流互動;四是答疑解惑,根據家長提出的家庭教育困惑,在班級群中開放求助,通過互動討論、智慧互參,讓家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和策略,如遇專業性問題,班主任可以尋找專家給予集體指導;五是暖心祝福,在節日里發送祝福信息,在班級或個人獲得成績時發送祝賀信息,在學生生病時發送慰問信息等。這種多維互動、指向成長的班級群,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孩子間的距離,教師、學生、家長均在這個共同的集體中有所作為、有所成長。
四、創新家長進課堂活動,優質資源共分享
在家校協同共育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家長的主體能動性,使其積極參與班級建設。班主任可以嘗試根據不同的家長特質,分類引入家長資源開展豐富多樣的家長進課堂活動,如從事科學研究的家長可以為學生帶來生動有趣的科學實踐課,在親身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擅長書法和繪畫的家長可以為學生帶來傳統文化體驗課,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家長進課堂活動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的重要平臺,它不僅能夠為學生帶來新穎的學習體驗,拓寬知識領域,使其了解多元的社會面貌,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榜樣的力量。同時,家長通過參與課堂教學,能夠更直接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了解學校教育理念和教師工作特性,從而增進家校間的理解與合作。
家校協同是家庭和學校雙向奔赴的活動,家庭和學校應攜手同心,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為學生營造積極、健康的成長空間,創建生命成長的教育共同體,真正地為學生成長賦能。
[1]黃河清.家校合作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丁慧.家校聯動" 合作育人[J].現代教學,2016(3):126-127.
【作者簡介】杜佳,南京市鼓樓區第一中心小學(南京,210029)教師,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