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生態文明;勞動教育;百草藥皂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16-0088-03
一、教育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從娃娃抓起,通過生動活潑的勞動體驗課程,讓孩子親自動手、親身體驗、自我感悟,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早早植入孩子的心靈。”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是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未來的“全人”教育。在勞動教育中滲透生態價值取向,把勞動教育作為實施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徑,并融入育人全過程,形成“生態文明教育+”模式,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我所在的學校是南京市勞動特色學校,開辟了“百草園”中草藥種植基地。四年級學生在百草園學習種植百草,掌握了一定的勞動技能,但生態理念對于他們來說還比較陌生。為此,我開設此節班會課,讓學生在回顧制作中草藥皂的勞動實踐活動中親近自然,體悟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培養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教育目標
認知方面:讓學生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讓他們意識到環境保護與個人生活的關聯。
情感方面:激發學生對自然環境的熱愛,引發他們對生態環保問題的關注。
行為方面:引導學生將環保、綠色理念自覺化為行動,主動參與環保公益活動,用自己的行動為創建“無廢城市”“無廢學校”出力。
三、活動準備
教師方面:制定中草藥種植研學單;帶領學生進行中草藥相關研究、學習活動;搜集材料;制作課件。
學生方面:制作中草藥皂;進行中草藥相關研究與學習活動;走進藥企開展研學活動;制作“無廢清單”。
四、實施過程
(一)耕植百草有收獲
出示手工皂照片。
教師:同學們,還記得它們嗎?這是我們親手制作的中草藥香皂。它們的誕生歷經三個多月,從研究到種植‘養護’再到采收、制作,在座的每個人都是參與者、見證者。在這個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呢?
教師引導學生從學習研究、種植養護以及制作手工皂等不同角度進行交流。
學生1:我學會了種植中草藥,知道了苗與苗之間的距離會因為苗的大小而變化。
學生2:我們在中草藥種植專家和科學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開展了研究,了解了薄荷、紫蘇、蒲公英、艾草等的基本功用和培育要點。就拿薄荷來說,它有一個大家族,有檸檬薄荷、留蘭香薄荷等,它們形態各異、各具特色。如檸檬薄荷可以用來制作飲品,留蘭香薄荷用來制作糖果和牙膏等。
學生3:我們采集了艾草、薄荷等草藥,學會了制作手工皂的方法。我們將采收后的艾草葉和薄荷葉洗干凈,用橄欖油浸泡,然后熬出汁液;接著,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加熱融化皂基,融入起泡劑;最后加入提取的艾汁和薄荷油,倒入模具等冷卻后再脫膜,一塊塊能夠驅蟲止癢、清涼皮膚、提神醒腦的手工皂就制成了。
教師小結:同學們不僅對中草藥的藥性、用途進行了細致的學習和研究,還一起揮鍬鏟土、澆灌幼苗,最后用中草藥制成了中藥皂。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既收獲了知識,又體驗了勞動的樂趣,在美化校園中感受到勞動帶來的美好,這就是勞動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帶領學生回顧學習研究、種植養護中草藥到制作手工皂的過程,讓學生體悟勞動的價值與意義,初步感受勞動為生活帶來美好。
(二)草藥中的綠色之美
1.探秘手工中藥皂
教師:既然大家都用過手工藥皂,那你們覺得它的效果怎么樣?
學生1:中草藥皂有提神醒腦的作用,犯困時聞一聞,感覺神清氣爽。
學生2:中草藥皂還可以止癢,蚊蟲叮咬后,涂一涂,洗一洗,就能緩解癥狀。
教師小結:中草藥真神奇。之后我們還可以用自己種植的中草藥制作香囊、驅蚊膏等。這些中草藥制品的一大特點就是綠色環保、健康無害,可以放心使用。
2.藥企的研學之旅
教師:前不久,我們一起去了醫藥制造企業,開啟了中草藥的溯源之旅,哪個小組和我們分享一下?
小組上臺展示研學單。
學生1:中草藥的用途非常廣泛,它能用來治療各種疾病,如心血管、皮膚病等。
學生2:我還發現很多美容護膚品里都有中草藥成分。
學生3:中草藥還可以保護生態平衡,它在種植過程中很少使用化肥和農藥,能減少對土壤、水源的污染。
學生4:有的中草藥可以作為景觀植物種植,用來美化環境。
教師小結:中草藥制品是綠色產品,中草藥種植本身就是綠色環保的途徑之一,具有生態文明教育意義。
【設計意圖】結合藥企的研學之旅,探秘中草藥的藥用價值和生態環保價值,讓學生初步感受生態環保和生活的密切關系。
(三)生活中的“無廢”理念
1.明生態環保之責
教師:同學們,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國家安全的熱門話題。我國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并采取了系列行動。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決定,將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
2023年的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的主題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杭州亞運會的首要辦賽理念就是“綠色”。
播放視頻:杭州亞運的“綠色之舉”。
教師:不僅如此,亞運會的開幕式還以數字煙花代替了傳統煙花,用實際行動踐行生態文明理念。
2.踐生態環保之舉
目前,我們所在的城市、學校也正積極創建“無廢城市”“無廢校園”。作為學校的小主人,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教師引導學生從家庭、學校、社會不同角度進行討論。
學生1:我們組分享的是在家里怎樣為“無廢城市”出力。父母送我們上學的時候可以選擇綠色出行,選擇步行、公交地鐵。
學生2:淘米、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沖馬桶。
學生3:每次洗頭、洗澡時,涂抹洗發水、沐浴露的間隙,可以把水龍頭關掉,等要沖洗時再打開。
學生4:我們可以利用集體晨會、班會課宣傳“無廢”理念;每天午餐后班級產生的垃圾,如廢紙、果皮、酸奶盒等,及時進行分類,扔進不同的垃圾桶;
學生5:放學時,我常常看到同學們把水杯中沒喝完的水直接倒掉,非常浪費,我覺得這些水可以用來澆教室里的綠植;
學生6:我們要注意節約用電,比如加班的老師可以只開辦公桌區域的燈,不需要把辦公室的燈全部打開。
學生整合“無廢行動”清單,與全班同學協商、踐行。
教師小結:在我們身邊,點點滴滴都能體現對環境的保護。希望同學們的環保意識能逐漸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習慣,關注環境、愛護環境,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
【設計意圖】從國家重視綠色環保、設立“全國生態日”到杭州亞運倡導“綠色”“節儉”理念,讓學生感悟生態環保已成為世界熱門話題,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引入“無廢城市”“無廢校園”的理念,在討論中實現對本次班會主旨的回歸和升華,讓班會形成閉環。同時,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勞動實踐的基礎上將環保、綠色理念自覺內化為行動,為創建“無廢城市”“無廢學校”出力。
五、活動反思
本次班會課以中草藥皂為引子,引導學生暢談中草藥種植養護以及制作中藥皂的感受,讓學生體悟勞動的樂趣與意義,在探秘中草藥的過程中感知生態環保的重要性;從身邊“無廢城市”“無廢校園”的創建出發,引導學生將環保意識落實到“無廢行動”中。
本節班會運用故事分享、視頻學習、交流討論等形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不僅增強了學生對勞動的認識和理解,還增強了他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生態文明理念與勞動教育融合育人的一次初步探索。
【作者簡介】王彩玉,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仙鶴門分校(南京,210023)教師,一級教師。